「學習共同體」下校長「學習領導」的新議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學習共同體」下校長「學習領導」的新議題
從12年國教有效教學談「學習共同體」
高松景 校長
台北市立北政國中
升學制度改變
—免試.特色.會考
升
學
制度
優質化
高中高職
活化國中小教育
—關心的眼光該聚焦在冰山下或上?
活化教學
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戴爾Dale ,1946
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何?
Teaching and learning 的省思
• Teach less and learn more.
•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David A.Kolb)
告訴我,本來我會忘記;給我看,或許我會
記得;讓我參與,我將會深深理解。
4/13/2015
University of Canberra
Dr. Ting Wang
4
當前教育的教學困境
教育重
壓縮的
現代化
學生失去
「效率」
學習動機、
教師教學
發展出以
不知為何
挫敗感、
升學考試
而學、從
無力感、
為主的教
學習中逃
育
無意義感
離
請比較美國與臺灣中學評量有何不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如果沒有死,
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
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這是美國高中的考題。
同樣的範圍,台灣的考題卻是:
窩闊臺死於哪一年?最遠打到哪裡?
兩者的差別,就在思考力。
商業周刊第 943 期
考試領導教學,教學引導學習,考試取
代教學
傳遞一份希望、帶來可能的改變—
教育是要創造「價值」
內湖的教育團隊
要為國家帶來改
變!
教育革新重要性的寫照
國家的命運不是決定
在戰場上,而是在教
室裡。
2010比爾蓋茨,《等待超人》紀錄片
基北特招怎麼考?只考學習力不考
記憶
• 考題為題組式、多
樣式布題,有選擇、
填充、開放式問答
• 基北區特色招生考
科和會考的五科不
一樣,特招強調學
習力和思考力
能力怎麼教呢?
為何過去講述
法無法培養學
生能力?
教知識與教能力有何不同?
教師們您哪一層次的教學改變?
翻轉座位
改變教材與媒體
次要的改變
採取分組協同學習
反思自己對學習與教學假設
表面的改變
教學信念
的改變
教師教得好,學生就學得好?
事實上,不是因為老師講不好,而
是學生無法學得好
• 何謂「有效學習」?
使學生對學習有動
機、擁有感、歸屬
感和滿足感,並時
常探究、反思和回
味學習經驗。
• 「有效教學」是以增進
學生學習為目標的教學,
其課程設計以學生生活
經驗為主, 其教學策略
上要根據教學理論與學
習理論而來,可提供教
師一整套、系統性的教
學行為之導引,且各科
實際教學活動時又可依
其學科及班級學生特性,
做靈活性運用。
協同
學習
提問
思考
創思
技法
有效教
學策略
議題導
向教學
問題
導向
教學
專題
教學
角色
扮演
探索
教育
提昇閱讀素養教學策略—提問、思考、表達
閱讀教學策略—PISA閱讀素養
這段的重點在講什麼?哪一
句是關鍵重點?【擷取資訊】
這段的意思【解讀資訊】
你的看法、觀點【思考和】
PISA 閱讀素養
閱讀歷程
來自文本的
訊息
擷取與檢索
檢索
訊息
是什麼
統整與解釋
取自外在的
知識
省思與評鑑
省思與
省思與
形成
1.為什麼
發展
評鑑文
評鑑文
你覺得
概要
解釋
2.主要在說什麼
本內容
本形式
理解
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創思教學模式
挑戰未來
想像力
發現目前問題的能力
未來思考
尋找未來願景的能力
創造力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
提出具體可行的行動
計畫的規劃能力
面對未來
動作技能學習的歷程—
班都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示範
行為
注意歷程
保留歷程
動作再現
動機歷程
示範者的特質
認知結構
重覆練習
外在增強
觀察者的特質
符號再現
正確回饋
替代性增強
行為特質
技
能
層
次
行為
表現
自我增強
行為獲得
知覺
準備
模仿
機械反
應
實作
修正
創作
角色扮演(Role play)
(1)引起動機:指出欲學習的生活技能可適用
於面對何種兩性交往問題
(2)觀看示範:讓學生看該生活技能的示範
(3)具體要領:指出該生活技能的重點、要領
(4)情境演練:提供情境演練,將剛才所學到
生活技能運用出來
〈5)增強動機:教師於表演後表示贊同、鼓勵、
糾正。
價值及能力導向的探索教育教學策略
價值與能力的探索教學步驟
依教學目標設計情境
鼓勵學生嚐試參與並容許犯錯
提問/引導/反思:What?從
活動中你看到什麼、有何感受
提問/引導/歸納:SO What?
形成觀念
提問/引導/應用:Now What?
將此觀念運用在新環境
政大創發中心
活動2.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 三回合改變(體驗)
• 從活動中你看到什麼、
有何感受?(提問)
• 這樣的感受,與學校現
在要尋找改變方向、重
點與時間點有何關聯?
(引導)(反思)
探索教育PA(Project Adventure)的理念
若您想要感覺安全無虞,
就去做您本來會的事;
但您若想要有所成長,
就該去挑戰自己能力
的極限,
這意思是您將暫時地
失去安全感, 所以,
當您不能確定自己在
做什麼時, 起碼要知
道,您正在成長。
By Mark Twain
專題教學
Project
問題教學
Problem
議題教學
Issue
What?
是什麼?
這是定義問題,
要弄清楚概念
How?
如何解決?
這是實際問題!
需要解決
Why?
為什麼這麼做?
這是價值議題,
沒有絕對對或錯,
是價值選擇!
民主?
學生不服從幹部
怎麼辦?
班級事務誰來決
定?
知識探究歷程
問題解決歷程
批判思辨歷程
何謂「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一所支持學生學習的學校,就是
「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的教育與學習觀點
• 真正的學習是個人與世界、他人及自己相
遇對話所建構的意義
• 教育不應是「灌輸」與「囤積」,而是
「對話」與「啟發」
• 教育是大家一起來,努力達成保障每位學
生的學習權,提高學習品質/學習力的願景
研究發現人類聊天說閒話,相當於其他靈長類的社交理毛行
為;黑猩猩最多會花二○%的時間互相理毛,而人類一天
平均有六到十二小時跟其他人對話。
對話可以情感交流、團體歸屬,資訊和情報交換,更重要的
是心智發展。
黑猩猩—理毛
人類發展語言
說話增加效率
認知神經學之父—葛瞻尼加
心智能力
學習共同體的教育與學習觀點
• 真正的學習是個人與世界、他人及自己相
遇對話所建構的意義
• 教育不應是「灌輸」與「囤積」,而是
「對話」與「啟發」
• 教育是大家一起來,努力達成保障每位學
生的學習權,提高學習品質/學習力的願景
從澳洲教育看台灣:
一位15歲學生跨文化的感受
• 校長為何教老師上
課都是教師一直在
講,學生聽….. ?
• 校長為何學校考試
那麼多呢….. ?
• 台灣學生的心智早
已遠遠落後其他國
家了!
「就算這次你讓我騙
了,假如一年後沒有
成效,就不要再推!」
(佐藤學)
「學習共同體」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要領
「社會建構主義」
(social constructivism)
• Gobb’s在1996年提到
• 建構主義教育哲學, 三個建構主義對教育的影
響貢獻:
它的基本假定是
「知識無法被傳遞; 1.給予學生意義和理解方面
的發展比訓練行為重要。
知識是被建構的」
• 知識是師生或同儕 2.研究者和教師了解學生理
解事情的方式。
一起共創建構的,
強調參與、互動、 3.學生的錯誤和不能預期的
反應都是一個機會,能讓
磋商、討論。
我們學著了解學生如何理
解。
學習不應是被壓迫下的囤積行為,而是透
過對話中意義的建構—提問式教育
囤積式教育:
將教育工作者的行動視作兩個階段的二分法
認知到某個認知對象(即課程內容)
向學生解釋說明這個事物
提問式教育:
不將教育活動截然二分,教師無時無刻都在認知。
不將課程內容視作自己的財產,而是當作與學生共同反省的對
象。
學生不再是溫馴的聆聽者,已成為與教師進行對話的、具有批
判力的共同探究者。
西成人教育學者P. Freire,1970
學習是如何發生?
「協同學習」的理論基礎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Proximal 在俄語是齒輪與齒輪交接的地方。也就是
學習要在能夠啟動學生學習的接點上才能夠起作用。
教學的鷹架理論
• 學習者可以做的工作可
以劃分為以下三個等級:
---可獨立處理工作
---要具有先前學習基礎
下,始可學習新知識
的工作。
---需協助才可完成的工作
增進學生學習
意義化
signification)
內化
internalizatio
n
類化
簡化
generalization
simplification
如何提問?
• 提問的目的--是要有效 • 轉化為學習單
導引學生針對該課題
的關鍵問題做「思考」
• 提問,要是根據能力
指標,來設計關鍵問
題,佈題要有層次性
• 例如:國文科的提問
依據閱讀素養的能力
來發展
如何傾聽?
(1)understanding (2) appreciation這是另
一種「理解方式」,是
這種理解方式是最
站在欣賞、體味學生發
常見,只是理解學
言的立場。此時傾聽的
生發言的表面內容,
重要性就突顯出來,這
但未能說出學生在
種「傾聽」不只是聽學
內容內部未言明之
生發言的內容,而是聽
處--老師只是回應
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
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你所說的是這要
產生『啊,真不簡單』
吧?』
『原來如此』、「真有
趣啊!」等共感共鳴。
如何串聯? --從「對話」 Dialogue談起
• 『穿透字面意涵』,
是一種高層次、有
意識的溝通;其與
討論、爭論是有區
隔。
• 「對話」的三項特
質是「平等對待」 、
「同理傾聽」與
「釐清假設」。
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與推展策略
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 共同備課—重要性、如何
進行?做什麼?
• 公開觀課—觀課是權利也
是義務、每年至少一次、邀班
級任課老師、分配觀察組別
• 觀課後研究會—聚焦學生
學習、不評論教師教學、對示
範者的感謝
套一句本校侯如紋老師的話
不做,不會怎樣
做了,很不一樣
報告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