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
(授课教师:黄忠芳)
2012\2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的内涵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经济——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
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首提“经济”一词的人------色诺芬
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经济”
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
公元前430-354年)。他在《经济论》
一书中首先提出“经济”一词。
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首提“政治经济学”一词-------蒙克莱
田
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在17世
纪由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蒙
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一部名为《献
给国王与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
中首次提出并使用的。
 在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
由于当时西欧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新兴商业资本从商业贸易中获得了大
量财富 ,人们开始研究财富如何增长
的问题。
 重商主义------研究流通领域特别是
外贸如何增加一国的财富。
 重农学派------把研究视角从流通转
向生产,开创近代经济学的研究,开
创古典政治经济学。
 古典政治经济学------有了较完整的理
论体系
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配弟——斯密(1776年<<国富论
>>——李嘉图

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贡献在于:
 (1)提出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来源的论点,
初步形成了劳动价值论。
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主
义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剩余价值的具体
形式。
 (3)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与阶级关系。
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与发展
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19
纪中页创立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
命性变革
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
展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
展
 (1)时间:19纪中页创立
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
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提供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
争需要理论指导。

第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
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
第一,它首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
生产关系,并指出它是人们社会关系中最
基本、最主要的关系。
第二,它第一次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
是物本身。
第三,它创立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学说,从而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第四,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
起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五,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将为社
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科学性:
真理性:能客观地描述现实;能准确地预测未来;
能被经验证据所证实。
阶级性:
代表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利益服
务。
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矛盾统一:
作为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如何评价它的科学性与阶级
性?


思考:
• 千年兴衰:封建的没落与资本主义崛起
• 百年变迁:社会主义实践与一球两制
• 两种制度:竞争中发展
资本主义是最优良制度吗?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吗?
中国向何方?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与“社会制度发展方向”的思考
人类解放之路的艰辛探索
——马克思的思想轨迹
1.社会环境与家庭对马克思的影响
2.理论困惑、现实挑战
3.青年马克思的理想
4.马克思的思想轨迹
千年伟人-马克思

Marx,Karl(1818.5.5~1
883.3.14),最著名的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奠基
人,哲学家,社会科
学家和19世纪以来最
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
《共产党宣言》和
《资本论》的著者。
1.社会环境对马克思的影响:
马克思所处的
时代:
 资本主义开始
和市场经济制
度的确立



时代提出的课
题:
社会生产力的
空前发展及社
会经济矛盾的
暴露
2.理论困惑、现实挑战:
黑格尔哲学的启迪: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现实生活中阶级矛盾的挑战:
如何认识工人的贫困(工资
下降)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3.为人类解放而献身的理想:
•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遵循的主要
标准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
美。……
• 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
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
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
4、马克思的思想轨迹:
人生理想: 人类的幸福
社会矛盾:人的自我异化
社会矛盾根源:私有制
历史使命承担者:无产阶级
解决矛盾途径:消灭私有制




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与对垄断资本主
义的全面分析 。<<帝国主义论>>
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社会
主义社会的若干经济规律的探索。“斯大林模式”
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实践。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
 一是在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上,区分了经济制度与
经济体制两概念。

二是指出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
种经济体制形式。
 三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阶段的认识。
 四是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五是确认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 六是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
劳动。
 七是承认个人财产。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政治经济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
生产
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 3、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
建筑
 4、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本质层次与
现象层次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出发点( 为什么?)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实物生产与服务生产
 实物生产——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
 服务生产——第三产业的生产
1、人与人有多种关系,物质生产关系是最根
本的关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1)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
物质生活资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从
事其它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3)生产资料的涵义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4)生产方式的涵义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生产关系
 1、社会生产力
2、社会生产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社会生产力
(1)社会生产力的概念
劳动者使用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
物质力量(参考教材5)
(2)生产力的构成
人的因素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
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
学技术紧密相联系
考察生产力的状况就是对生产力的质和量
进行综合考察
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
产关系
(1)社会生产关系的概念
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
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2)生产关系的内容
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
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
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3)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
关系
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
产的两个方面
(2)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
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
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生产关
系的发展和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能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
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则阻碍
生产力的发展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的规律
(5)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
矛盾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
层建筑)
 4、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本质层次与
现象层次
(1)西方经济学偏重对经济现象的表层作
技术性的描述
西方一批“正统”经济学家试图将政治经济
学变成“纯经济学”,只重经济学的技术
性,否认社会经济内在的矛盾。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偏重对经
济关系本质的分析
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
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
研究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3)现实中二者的研究对象有交叉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客观经济规
律
 1、经济规律的含义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
必然趋势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2、经济规律的性质——客观性
客观性表现
(1)存在的条件是客观的
条件—经济条件,生产力、生产关
系条件。它们不依人们的主观愿望为
转移。
(2)作用的后果是客观的,也不依人
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面对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人们的主观
能动性表现在:

认识规律

利用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特点
(1)经济规律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过
程中存在的规律性,离开人的经济活
动就自然不存在;
(2)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
生的,离开经济条件,规律就不起作
用;
(3)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利用经济规
律受其阶级、社会背景制约。
 3、经济规律的类型
依其存在的条件可划分为三类:
各社会共有的规律
几个社会共有的规律
某一个社会特有的规律
 在同一个社会类型中往往是三种规
律并存
 4、对不同社会揭示规律的任务不同
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
借鉴 竞争 坚定信念

 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
改革完善经济制度
促进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增加国民财富
构建和谐社会
坚定信念
 5、本教材的框架:
先一般(本学期)后特殊(下学 期)
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在框架上是以生产资
料所有制分界、按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分界;在理论上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两部分,然后把两部分看作是各自封闭的
系统。

现用教材根据研究生产关系有本质层次
与现象层次,对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的研
究分为一般与特殊两层次,分为四篇书,
第一、二、四为篇一般、三篇为特殊。本
学期先讲一般中的第一、二篇。
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抽象法
 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中概括出一
般概念、原理(研究方法)
 再从抽象到具体——概念原理的表述,
从一般的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 2、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如何学习政治经济学?
坚持两个观点:
全面和发展
把握一条主线:
基本矛盾
注意三个结合:理论与历史;
理论与实际;思想性与知识性
总是不断地接触和发现新的理论问
题,以致于“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所
写的一些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
又得全部改写。”
“在目前条件下,《资本论》的第
二册在德国不可能出版,这一点我很高
兴,因为恰恰是在目前某些经济现象进
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而需要重新加以
研究。”
——马克思《致裴·纽文胡斯(1880年6月27日)》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学习马克思 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
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
研究的结果。”
“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
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
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而
对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理解,应该到“政治经
济学中去寻求”。
他们的作品既不是圣经,也不是诅
咒。这些著作属于伟大的表达经济观点
的一类,为我们阐明了、澄清了世间的
一些事物,同放在书架上别的伟大作品
一样,这些著作即不是没有缺点的,也
不是没有价值的。
海尔布罗纳:《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
代和思想》,商务印书馆,。
马克思的人格特点
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为事
业和理想而献身的人。
 尊重科学而又勇于开拓进取,具有批
判精神的创新者。
 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是为无产
阶级献身的斗士。
五、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
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
地位和作用: 政治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经
济
科
学
生产力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边缘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经
济
科
学
生产力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边缘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理论基础
方法论基础
选择什么
社会启蒙
放弃什么
政
治
经济学
的作用
做些什么
社会设计
怎么去做
影响着
人们的
价值观
念和行
为方式
3.为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
 正确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 寻求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
经济理论

马克思不只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
“如同达尔文发现了自然进化的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演进规律。”--
这强调了,马克思这样一种观点的非凡重要
性,即把历史进程视为社会阶级争夺最高权
力的舞台。就像弗洛伊德教会我们透过个人
行为的外观而把握人们的心理过程,或者像
柏拉图教会我们通过未证实观念的表象来把
握所掩盖起来的哲学问题一样,马克思也教
会了我们洞察历史,而不是看历史。
课堂调查
你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怎样
的评价?
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状
你是如何认识的?
你对老师本学期教学有哪些希望和
建议?
谈谈你对经济关系在人与人之间
关系中地位的看法。( 课堂讨论)
思考题
1马克思创立政治经
济学过程对你有什
么启发?
2、结合现实谈谈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特征。
单项选择题



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
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理论要舍
弃不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假设不同,提出的理论
也不一样。经济学家们对同一现象往往有很多的
理论解释,主要是因为强调的东西常常不一样。
因此,理论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误,
也可以被推翻。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如何发展经济理论 B、经济理论的内在本质
C、经济理论的主要功能 D、如何看待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