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投影片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點選投影片

第一節 經濟成長的意義與測定
第二節 經濟思想
第三節 經濟成長與自然生態
第四節 經濟發展階段
第五節 知識經濟時代
19-1經濟成長的意義與測定
19-1.1 經濟成長與經濟發展的意義
1. 經濟成長
指一個經濟社會實質總產出或平均每人
國民所得持續增加的現象。通常用
來描述「已開發國家」的經濟進步
的狀況。
2. 經濟發展
包括經濟成長的概念外,也包含了制度、
文化、教育、政治等層面的進步與
提升。通常較強調「低度開發國家」
脫離貧困的經濟演進發展的過程。
19-1.2 經濟成長的決定因素
影響一個經濟社會經濟成長的因素有哪些?
1. 資本的累積
2. 勞動投入的量與質
3. 技術的進步
4. 制度與環境
19-1.3 經濟成長的測定
主要在了解一個經濟社會在不同的
期間,其實質國民所得的成長變動
狀況。一般以「經濟成長率」
(economic growth rate)為衡量
經濟成長幅度的指標,通常有兩種
衡量方式。
1.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
衡量一國經濟活動最重要的指標為「國
內生產毛額(GDP)」,臺灣地區與
大多數國家相同,均以「實質國內
生產毛額」來計算經濟成長率。
又
2. 平均每人實質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
在衡量經濟成長率時,除應考慮物價水
準的變動外,亦可將該國總人口數的變
動列入計算,亦即以「平均每人實質
GDP年增率」來衡量該國的人民實質所
得的變動狀況,因其同時將「物價水準
變動」與「總人口數變動」的因素列入
考慮,是衡量人民生活水準變動的較佳
指標。
19-1.4 各國經濟發展程度的分類
1. 資本的累積
指「已開發國家」如歐美等國家。
2. 新興工業化國家
指正由低度開發國家
轉型邁入已開發國家
者,臺灣及韓國等國
屬之。
3. 低度開發國家
指「開發中國家」,
如非洲之貧困國家。
低度開發國家
19-2經濟思想
19-2.1 經濟學發展史
自有人類以來,經濟問題即已存在,而經濟知
識則為片段而零星地累積,未見系統性整合之
論述,直至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第一本經濟學
著作「國富論」首先將人類經濟問題作全面性
有系統之研究,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故亞當斯密被尊稱為「經濟學之父」或「經
濟學始祖」。
1. 1776年以前的經濟思想
(1)重商主義
時
期:16世紀末至18世紀中期。
 代表學者:英國學者蒙恩(Tomas Mun)。
 思想內容:認為金銀是最重要的財富,是一
國通貨的基礎,主張對內實施「統制經濟」,
對外採取「保護貿易」,鼓勵出口,限制進
口,重視貿易順差,避免金銀外流。
結
果 :國內金銀充斥,物質缺乏,通
貨膨脹,民生凋弊;對外則引發殖民地戰爭,
使民不聊生,遂有重農主義的興起。
(2)重農主義
時
期: 18世紀後半期。
 代表學者:法國學者揆內。
 思想內容:認為土地才是國富的泉源,農業
為立國的根本,主張自由放任,重視自然秩
序,政府不應干涉經濟活動。
結
果 :促成重商主義的式微,並對亞
當斯密之古典學派產生深遠之啟發。
2. 經濟學的發展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理論乃伴隨該時
期之經濟問題而產生,當原來的經濟
理論無法解決新的經濟問題時,新的
經濟理論即應運而生,或是修正原有
的經濟理論,甚至提出不同之經濟學
說。因此,經濟學是一門因應不同時
代背景之科學,會因其時間性與空間
性而有所變化。
以下介紹不同時期較重要且具代表性之經
濟學派,以期對經濟學之發展,有一概略
之認知。
經濟學的發展
(1)古典學派
時
期:自1776年亞當斯
密出版「國富論」至1848年
約翰密爾(John S. Mill)
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為
止。
 創 始 人: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
 重要理論:
(a)主張自由放任,鼓吹自由經濟,反對政
府干涉。
(b)強調「利己心」,亞當斯密提出「價格
機能」(price mechanism),認為冥冥
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使個人利益與社
會公益相調和。
(c)以賽伊法則為架構,認為「供給創造本
身之需要」。
(d)認為市場在完全競爭下可達到均衡,充
分就業是常態,失業只是暫時性的現象。
 重要學者:李嘉圖、賽伊(J. B. Say)、
馬爾薩斯(T. R. Malthus)、約翰密爾。
李嘉圖
馬爾薩斯
(2)反古典學派(Anti-classical School)
時
期:自1848年約翰密爾出版「政治經濟
學原理」至1890年馬歇爾出版「經濟學原理」
前。
 主要學派:
A. 歷史學派:
(a)代表學者:李士特。
(b)理論主張:
強調透過大量歷史資料之收集與歸納,可
解釋經濟現象。
˙採「歸納法」研究經濟現象。
˙主張保護貿易政策,提出「保護幼稚工業
理論」。
B. 社會主義學派:
(a)代表學者:馬克斯。
(b)理論主張:
˙主張廢除私有財產制度,以解決貧富不均
現象。
˙提出剩餘價值理論。
C. 邊際效用學派:
(a)代表學者:孟格爾
(Carl Menger)、華拉
斯(Leon Walras)。
(b)理論主張:認為邊際效
用大小決定財貨價格,
而非生產成本之高低。
馬克斯
(3)新古典學派(Neoclassical School)
時
期:自1890年馬歇爾出版「經濟學原
理」至1936年凱因斯出版「就業、利息與貨
幣的一般理論」止。
 創 始 人:馬歇爾。
 重要理論:
(a)首先以「經濟學」取代過去之「政治經
濟學」。
(b)運用「部分均衡分析法」建立「個體經
濟學」理論基礎,故馬歇爾被尊稱為「個
體經濟學之父」。
(c)以「生產成本」與「邊際效用」為基礎,
建立了供需雙方共同決定價格的「剪刀式
價格理論」,又稱為「二元價值說」或
「折衷價值說」。
(d)本學派的學者大多出於英國劍橋大學,
故又稱為「劍橋學派」。
 重要學者:皮古,著有「福利經濟學」,被
尊稱為「福利經濟學之父」。
(4)新經濟學派
(New Economics School)
時
期:自1936年凱
因斯出版「就業、利息
與貨幣的一般理論」起
至1970年代全球性停滯
性通貨膨脹為止。
 創 始 人:凱因斯。
凱因斯
 產生背景: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引發經濟大恐慌,物價水準下跌,失
業率上升,經濟持續蕭條,馬歇爾的
新古典學派理論無法解釋當時經濟現
象,凱因斯之理論對此提出合理解釋,
並有效解決當前經濟問題,成為經濟
學主流,故又稱為「凱因斯學派」。
 重要理論:
(a)否定古典學派「充分就業」可自動達成的看法,
認為「失業」才是常態。
(b)政府應積極干預經濟活動,提出「有效需要理
論」,不景氣時,民間消費、投資意願不足時,
政府應實施「財政政策」,刺激有效需要,該學
派又稱為「需要面經濟學」。
(c)以總體經濟的「國民所得」為研究中心,史稱
「凱因斯革命」,故凱因斯被尊稱為「總體經濟
之父」或「新經濟學之父」。
 後起學者:薩穆遜為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得
主,1948年出版「經濟學」一書,主張綜合
「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理論。
(5)現代經濟學派
自1970年代發生能源危機後,各國面臨
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失業率」與「物
價上漲率」同時居高不下,出現「停滯
性通貨膨脹」。各國的痛苦指數(即
「失業率」與「物價上漲率」之和)不
斷升高,凱因斯學派面臨此一經濟危機
無法發揮作用,於是其他經濟學派應運
而生。
 重貨幣學派(Monetary School):
(a)主要學者:傅利曼(M. Friedman)。
(b)重要主張:
˙主張自由經濟,
反對政府干涉。
˙政府應維持貨幣
供給的穩定增加
,以「法則代替
權衡」,強調貨
幣政策的重要性。
傅利曼
 供給面經濟學派
(Supply-side Economics School):
(a)主要學者:拉佛爾(A. Laffer)。
(b)重要主張:
˙削減政府支出,以抑制物價上漲。
˙降低稅率,以提高生產力。
˙減少政府管制,促進自由競爭。
1980年代美國總統雷根採用此一政策,
故又稱「雷根經濟學」。
 理性預期學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
主要學者:盧卡斯(Robert E.
Lucas)。
(a)重要主張:
˙認為經濟個體具有理性,會利用擁
有的資訊預測政府的政策,並依
自利動機因應。因此凡被人民預
期到的政策將無效,只有未被預
期的經濟政策才有效果。
˙強調應如古典學派般採「自由放
任」,尊重價格機能,故理性預
期學派又稱為「新興古典學派」
(New Classical School)。
盧卡斯
 新興凱因斯學派
(New Keynesian School):
(a)主要學者:史提格利茲(J.Stiglitz)、
曼昆(N. G.Mankiw)。
(b)重要主張:
˙延續凱因斯學派觀點,認為某些市場價格
機能無法充分作用,存在價格僵固現象。
˙接受理性預期假設,但認為人民自利行為
會受限制。
˙政府的經濟干預短期仍然有效。
19-2.2 現代經濟成長理論
古典學派創始人亞當斯密認為一國
的經濟成長,關鍵在於「專業分工」
以提高生產效率,只要有足夠的資
本與市場,一國的經濟就能持續成
長;而馬歇爾等新古典學派學者認
為透過資本累積與技術進步可達到
經濟成長。
現代主要經濟成長理論,說明如下:
1. 熊彼得的「創新」成長理論
2. 凱因斯的經濟成長理論
3. 哈樂得和多瑪的經濟成長理論
4. 梭羅的新古典成長理論
5. 內生成長理論
19-3經濟成長與自然生態
19-3.1 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生態保育」是尋求
人類之經濟活動與其
他生物及環境間之平
衡關係,在經濟發展
過程中,能夠維持並
保護自然環境與生態
,以追求人類更高的
福祉。
生態保育攸關
人類永續發展
19-3.2 環境污染與全球暖化
1. 環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環境污染的意義
「環境污染」指人類
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
中,產生的廢棄物所
造成的公害。
高雄縣受污染嚴重
的阿公店溪
(2)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 人口數量的增加
 經濟快速成長
 價值觀念偏差
經濟快速成長
(3)環境污染的對策





對製造污染者課稅
對降低污染者補貼
政府直接管制
推動全民環保教育
參與國際環保事務
,強化國際合作
環境污染
2. 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1)溫室效應
(2)全球暖化
(3)節能減碳救地球
珊瑚白化
19-3.3 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兩難
1. 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爭論
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兩者是截然
對立或可兼行並顧已成爭議話題
,往往追求經濟高度成長,必須
犧牲環境保護,如何在追求經濟
成長時,兼顧環境保護,值得吾
人深思。
2. 永續發展
(1)永續發展的定義
「永續發展」指「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不損及
後代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永續發展是建構在
「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面
向上。
(2)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並重
「經濟發展」的目的既在追求人民的福祉,提升生
活品質,而「環境保護」的目的也是在保護自然環
境,減少污染,維持生態平衡,亦在追求人民的福
祉,兩者在最終目的上是並行不悖的。
19-4經濟發展階段
19-4.1 李士特的經濟發展階段論
德國經濟學家李士特是首位提出經濟發展階段
的學者,他依經濟結構與生產方式改變的過程,
將經濟發展分為下列五個階段:
1.
2.
3.
4.
5.
漁獵時期
遊牧時期
農業時期
農工業時期
農工商業時期
19-4.2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
美國經濟學者羅斯托(W. W. Rostow)於1960
年出版「經濟發展階段論」將經濟發展過程分
為下列五個階段:
1. 傳統社會
指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封建社會階段。
2. 起飛前過渡階段
指由農業社會漸次進入工業社會的過渡階段。
3. 起飛階段
指進入工業化的社會,是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
若起飛成功,經濟體系將產生持續成長的動力。
4. 邁向成熟階段
指現代技術全面擴展,各產業達到均衡發展的時期。
邁向成熟階段
5. 大量消費階段
指經濟發展達到高峰,生產力提高,經濟由供給面
轉為需要面。
大量消費階段
19-4.3 臺灣的經濟發展階段
1.
2.
3.
4.
5.
6.
戰後重建階段(1945-1950年)
第一次進口替代階段(1951-1960年)
出口擴張階段(1961-1970年)
第二次進口替代階段(1971-1980年)
產業升級階段(1981-1990年)
邁向經濟自由化階段(1991年迄今)
19-5知識經濟時代
19-5.1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
簡言之就是指「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型
態,強調以「知識創造經濟」,此一名詞最
早出現於1996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所發表的「知識經濟報告」,認為
以知識為核心的「新經濟」將改變全球經濟
發展的型態。
電腦化即是知識經濟的改革
19-5.2 知識的區別、性質與種類
1. 資料、資訊與知識的區別
(1)資料(data)
(2)資訊(information)
(3)知識(knowledge)
就經濟價值高低而言,則可由上
述說明得知,「知識」的價值高
於「資訊」的價值;而「資訊」
的價值,又高於「資料」的價值,
如圖。
資料、資訊與知
識的經濟價值
2. 知識的性質
(1)外顯知識
指可利用口述、文字、圖表或程式來
表示的知識。
(2)內隱知識
指不易明確表達的知識,多以個人
經驗為主。
3. 知識的種類
知識資本的存量將主宰一個國家未來競爭力
的關鍵因素,為此,OECD將知識分為四大類:
(1)知其何
(3)知其然
(2)知其因
(4)知其誰
4. 傳統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比較
「傳統經濟」與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
兩者的差異比較,可由表說明之:
19-5.3 知識經濟時代下
的企業經營特性
知識經濟的發展使市場與企業的運作不再受到時間
與空間的限制,使人力資源有更大的發揮,以下就
知識經濟下企業經營特性略述如下:
1.
2.
3.
4.
重視人力資本的累積
強調研究發展,以提升競爭力
企業組織扁平化
發展策略聯盟或併購,以擴大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