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chapter11

Chapter 10
地球環境的
永續發展
噴射戰鬥機以及雄壯威武的軍艦,帶給人們瀟灑、神氣的美感。但你知道嗎?
據估計讓一架F-15或F-16戰鬥機飛行一小時,都要耗費約新臺幣數十萬元的
燃料費;除了鉅量消耗燃料外,排放的廢氣和煙塵也是大問題。
人類發明現代軍事武器約有百年歷史,許多國家都擁有軍隊,直到現在
歷經包括兩次世界大戰的無數戰役,對地球的有限資源和敏感環境已造成龐
大且無謂的消耗與影響,更不用說塗炭生靈。為了致力於永續發展,人類應
該放下種族與疆界的成見,通力合作完成世界一家的地球村理念。
11-1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什麼是資源
 能維持人類生存及生活舒適、便利的物質就是資源,例如
礦物、化石燃料、水、土壤、空氣、植物、陽光及賞心悅
目的風景等都是,而資源中可產生光、熱,為人類一切活
動的動力來源者,通稱為能源。依資源使用後的恢復情況,
可分為再生資源、非再生資源及可再用資源三大類。
11-1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什麼是資源
 一、再生資源

森林、糧食作物、動物等具生殖和繁衍後代能
力的物質都屬於再生資源。人類耗用或汙染的速度
及數量若不超過牠們生殖和繁衍的速度及生產量,
再生資源便可源源不斷地為人所用。

近年來,因為人口膨脹、全球氣候變遷、石油
耗用、人類飲食習慣改變,以及投資者投機心態等
因素,間接造成全球糧荒。若因糧食問題造成糧價
上漲,預期未來將出現嚴重的社會危機。
• 造成全球糧荒的幾個主要原因:
• 1.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愈趨富裕,人類對肉類食品需求量
大增,部分糧食被拿來作為餵養牲畜的飼料。
• 2.氣候變化導致嚴重乾旱,造成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的作
物歉收。
• 3.歐 美各國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生質燃料。農民
為獲取更高的利潤,轉種提煉生質燃料所用的玉米,不再
種植糧食,使糧食短缺問題更加嚴重。
• 4.商業投機活動炒作糧食價格,造成糧價上漲。
• 5.氣候乾旱或人為過度開發土地,易造成荒漠化,導致糧
食作物歉收。
• 6.戰爭除了讓人民流離顛沛、荒廢農事外,也會破壞作物
的生長環境。
11-1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什麼是資源
 二、非再生資源
 不具生殖和繁衍後代能力的資源,屬於非再生資源,如金
屬礦產;
 化石燃料則因再形成所需的時間太長,也屬這類資源。為
避免燃料耗盡,未來科技勢必尋找新能源 ,或大量使用源
源不絕的再生能源 。
 金屬資源則以回收、重複提煉及再使用的方式循環再利用,
這樣多少可緩和非再生資源匱乏的問題。
圖11-1 巴西政府在1931年頒布法令,規定汽油必須添加2%~5%的無水乙醇,
是世界上最早立法強制推廣酒精汽油的國家;到2002年,更提高到25%。酒
精汽油是以再生資源,如穀物和甘蔗製成的生質能源。由圖中可看出,酒精
汽油價格比普通汽油便宜很多;臺灣則是於2007年9月才開始銷售酒精汽油,
但和普通汽油的價差不如巴西大。
圖11-2 再生能源取之於自然,為潔淨、可永續利用的資源,也稱為綠色能源,太陽能、
風力、水力、地熱、海洋能源、生質能源等都屬這類資源。太陽能汽車,車頂裝置著太
陽能板;美國 胡佛水壩,是利用水位高低產生的重力位能來發電;冰島的地熱發電廠,
是利用地熱產生的熱能來發電。
11-1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什麼是資源
 三、可再用資源
 像空氣和水這類可經自然循環而為人們所利用的物質,稱
為可再用資源。雖稱為可再用資源,若遭受汙染,在汙染
未去除前,也無法使用。
 以水資源來說,由於氣候變遷與人類對雨林、森林的墾伐
以及對地貌的改變,使水汙染及蓄水量減少的問題更加嚴
重;有部分研究人員甚至指出,未來非常可能因為搶奪水
源而引起戰爭。
11-1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資源的耗用問題
• 人口增加、人類生活品質提高,使地球資源的耗用速率更
勝以往。以已開發國家英國為例,如圖11-3所示,英國國
民個人一生所消耗物品的平均總量,真是可觀。
• 以紙尿布來說,雖然使用方便,但增加的社會成本極大。
在紙尿布的製程中,會大量耗用石油、樹木等能源,且估
計一年約丟棄數百億片紙尿布,其中不易分解的防漏塑膠
薄膜,須歷時500年才能分解,對地球環境當然有負面影響。
• 因此已開發國家只是為了育嬰方便,每年造成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就可能超過某些低度開發國家人民的終生排放量。
圖11-3 每個英國人一生所須消耗的日常生活用品平均總量
(2008年統計資料)。
11-1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資源的耗用問題
• 再以資訊時代普及的個人電腦為例,製作一台電腦約須消耗化石燃料
240公斤、各類化學原料22公斤及1.5公噸的水,且廢棄電腦的回收,
也是值得關注的環境問題。
• 隨著文明不斷的發展,能源的使用除了量的增加之外,種類也更多元,
例如從原始的焚燒枯枝葉取暖,進展到利用燃燒煤炭來推動蒸汽機。
因此從某一地區能源的使用量與種類,可以反映出當地的產業結構、
工業技術與居民的生活水準。
• 直至今日,能源消耗量更不容小覷。以非再生的化石燃料來說,經濟
部 能源委員會1998年9月的報告指出,全球可開採的蘊藏量,煤炭、
天然氣及原油分別只能維持約218年、63年及41年。美國能源部 2001
年3月的報告則指出,20年後,原油的耗用會是當時的1.6倍,天然氣
是2倍,煤炭雖因空氣汙染及二氧化碳排放問題而受到限制,也會提高
為1.36倍。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 聯合國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第15屆締約方會
議,自2009年12月7日起在丹麥 哥本哈根
展開。各國領導人將在12天的會議中,協
議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全球溫室氣體規範,
以代替將在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預
估會議的結果可能會衝擊各國的能源發展,
及個人的生活方式。
11-1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資源節用與環境保護
 人類對環境資源過度依賴,不惜破壞環境來獲取資源 ,甚至在提煉可
用物質的過程中,任意排放有毒物質,造成汙染。不但殘害己身 ,還
會造成生物圈其他分子的浩劫
,更甚者會造成環境變遷 。
 環境一旦遭到破壞,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復育,且恢復的狀況有限 。歷
史上以巨大石像群聞名的復活節島,因豎立石像群的浩大工程,過度
消耗島上的樹木及糧食,在超越土地承載力的臨界點後,導致土地退
化,一片荒蕪。考古學家從島上隨意遺棄的工具推測,當時環境迅速
惡化,才使居民、工人倉促逃離復活節島,另求生機。
 目前對環境資源的肆意利用與破壞已經非常嚴重,只要人們從現在開
始做一些「改變」,例如合理開發、節用資源、愛護環境,地球環境
資源還是可以長長久久供後代使用,這也是永續發展的精神所在。
圖11-5 銅汙染曾是臺灣海域環
境常見的金屬汙染之一。牡蠣
在銅汙染環境下,消化腺呈現
綠色,因此俗稱綠牡蠣。人吃
了會慢性中毒,併發疾病。
圖11-4 花蓮 太魯閣
口開採礦石的狀況。
人類開鑿或爆破堅硬
的岩石以開採地下或
露天的礦石,或者不
當開發山區及山坡地,
容易鬆動地基、破壞
水土。一旦遭逢豪雨
和地震,便容易形成
落石與土石流等地質
災害。
圖11-7 2003年2月,濟南境內黃河流量銳減的情形。昔日
常造成泛濫災情的滾滾黃河,因為中國 河套地區農業灌溉
與華北工業蓬勃發展,大量取用水資源,導致下游流量大減。
圖11-8 人造衛星
在 2007 年9月初拍
攝的北極極區。全
球暖化加速極區冰
融,形成一條新的
「西北航道」。黃
線標示的西北航道
橫越北加拿大,完
全可以航行;藍線
標示的東北航線,
在西伯利亞海岸沿
線,仍有部分受阻。
這條航道的出現,
讓有心人士覬覦北
極的石油開採;一
旦開採,環境可能
更趨惡化。
人造衛星
觀測不到
的區域
圖11-9 全球暖化及乾旱的氣候,加劇土地荒漠化的問題。圖為新疆地區防
治公路遭荒漠化破壞的工程。新疆是中國荒漠化面積最大的地方,也是世界
上荒漠化較嚴重的地區。
11-2永續發展
• 永續發展的定義

不同組織或不同領域的學者對永續發展的詮釋都不一樣,列舉如下:
1.
以生態學的思維來解釋:世界保育聯盟的詮釋為
:「我們利用生物與生態系時,必須讓牠們可以再生不息。」另也有
解釋為:「在不超出維生生態系承載力的情形下,改善人類的生活品
質。」
以經濟學的思維來解釋:強調「世代正義」的原則,即現代人不能為
了求發展,將後代子孫可用的資源消耗掉,必須留給後代子孫發展所
需的資源。在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維持造就這最大效益的
自然資本存量。
2.
11-2永續發展
• 永續發展的原則
•
1.
2.
•
•
永續發展須顧及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公平」原則。
和諧指人類適當且不超量的利用環境中的生物、山川、海洋、大氣及
土壤。以蓋婭假說來看,環境若遭破壞性汙染,導致環境平衡崩潰時,
將自行調節到新的平衡狀態。環境在調節過程中,會對人類及其他生
物的生活條件造成不易適應的改變,可說是「大自然反撲」。因此人
類與環境和諧共存,世代才可以持續在地球環境中生存。
公平指世界各族群間,在環境資源使用、經濟發展機會和環境保護上,
各層面所要承擔的責任都相同。為了達到公平原則,生態補償已成為
調節和補救環境在經濟過度發展下遭破壞的策略。
生態補償的原理是當人類的發展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時,由發展中的
獲益者對因環境破壞而遭到災害、損失的一方進行懲罰性賠償,或是
某一方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機會時,應獲得獎勵性補償
目前北美和西歐等許多先進國家,已著手執行生態補償。以荷蘭為例,
因興築高速公路,導致生物棲息地面積減少與切割,加上噪音和交通
事故,都會減少物種的種類與數量,因此荷蘭在興建高速公路的同時,
必須額外撥出經費取得土地並加以設計,建立新的生物棲息地以作為
生態補償。
蓋婭假說
由英國科學家洛夫洛克(James Ephraim Lovelock,1919
年~)在1960年代提出,認為地球是一個超級有機體
(superorganism),生物與自然環境會共同創造出有益生
命生存的環境。
圖11-10 高速公路上的
生存保衛戰。每年清明
前後,大批紫斑蝶會向
北遷徙,路經雲林縣 國
道三號 林內段。為避免
高速車輛造成的亂流導
致紫斑蝶大量傷亡,高
速公路局以防護網誘使
蝶群高飛,避開亂流,
甚至在蝶群通過國道的
尖峰時間封閉外側車道,
以保護紫斑蝶的遷徙安
全。
11-2永續發展
• 永續發展進行概況與困難
•
•
•
•
1990年初,聯合國設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簡稱WCED),負責協調及
籌備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議」。1992年6月如期在巴西 里約召開,來自全
球一百二十幾個國家的元首與代表參與。「地球高峰會議」發表里約宣言,
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生物多樣性公約,並提出21世紀議程及森林原則。
希望各國對環境發展有共同的願景與觀點,以全人類的利益來擬定發展目標。
這反應出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必須由全球各國通力合作解決。
永續發展是已開發國家歷經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後的反省,但對開發中及低
度開發國家來說,永續發展的理念卻是他們發展的絆腳石。牽扯出的公平性
問題,包括某些高度開發國家為自身利益,拒絕簽署環保公約,成為國際間
爭論不休的議題。
在臺灣,中部橫貫公路西側谷關至德基之間的路段,歷經1999年九二一大地
震、2004年「七二水災」之後,道路肝腸寸斷,雖一再花錢修路,仍一坍再
坍。因此引起「廢路封山,高山廢耕」的國土復育想法,但與山上居民的產
業及生活權利間發生衝突,是永續發展施行困難的典型例子。
人類應具有「世界一家」的胸懷,已開發國家應多給弱勢國家道德關懷與援
助,並對地球環境做出適當回饋,這才是永續生存之道。
11-2永續發展
• 臺灣的永續發展策略
•
•
1.
2.
3.
臺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並不豐沛,加上氣象和地質等災害頻繁,以
及國際上的特殊政治地位,相較於其他國家,更迫切需要規畫永續經
營策略。行政院於2002年9月聯合國 永續發展高峰會議後,發布永續
發展行動計畫,期望能落實永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
發展願景包含環境、經濟和社會三大面向:
永續環境:除了追求物質生活豐裕之外,也應認知與環境及其他生物
共存的倫理,以維護美麗寶島的面貌,使世代子孫能享受大地生生不
息的哺育。
永續社會:目的在促進社會安全和諧。當就業安全制度建立後,只要
勤勞踏實,人人可順利就業;福利制度完備後,所有人皆可獲得照顧。
當醫療體系健全、文化措施豐富,則全體國民的身心將更健康,而能
凝聚共識,同心珍惜所有,共享無慮無懼的生活。
永續經濟:國家的經濟發展更應朝向良性競爭,強化科技研發和創新
的能力,建立綠色生產技術,成就高環保科技產業體。
圖11-12 陽明山國
家公園的天溪園生
態教育中心。
圖11-11 臺
灣 21世紀議
程國家永續發
展願景與策略
綱領架構略圖。
照片說明:經
濟:澎湖縣中
屯風力發電設
施;環境:陽
明山國家公園
的龍鳳谷。龍
鳳谷採礦跡地
之景觀復育是
永續發展須面
對的問題;社
會:新竹市科
園社區的社區
美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