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图形的轴对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31课图形的轴对称

第六章 图形与变换
第31课 图形的轴对称
要点梳理
1.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这个图形就叫做 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对称轴 .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 对称轴 ,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
2. 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
连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 .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
的
.
垂直平分线
3. 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
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
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
线段被对称轴 垂直平分 .这样,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
对称图形叫做 轴对称变换 .
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看作以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轴对称变换
而成.
4.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
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
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
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
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变换的关系
(1)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是描述两个图形的位置、形状、
大小的关系;
(2)轴对称变换是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
(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作由一个图形
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的;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做是以
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轴对称变换扩展成的.
2.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的区别是: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而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两者的联系是:若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视为一个整体,则它
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若把轴对称图形在对称轴两旁的部分视
为两个图形,则这两个图形就形成轴对称的位置关系.因此,
它是部分与整体、形状与位置的关系,是可以辩证地互相转化
的.
基础自测
1.(2011·无锡)一名同学想用正方形和圆设计一个图案,要求整个
关于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对称,那么下列图案中不符合要求的
是( D )
解析:利用轴对称的定义,直接得出结果.主要考查对轴对称图
形的理解.
2.(2011·黄石)有如下图象:①函数y=x+1的图象;②函数
1
y= 的图象;③一段弧;④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定是轴
x
对称图形的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只有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3.(2011·广州)如图1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虚线AB按箭头方向向
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向下对折,然后剪下
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D )
4.(2010·泉州)如图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
平,A与A′重合,若∠A=70°,则∠1+∠2=(
A. 140°
B.130°
C.110°
D.70°
解析:∵∠A=70°,
∴∠AED+∠ADE=110°,
由轴对称的性质得
∠A′ED+∠A′DE=110°,
∴∠1+∠2=360°-2×110°=140°.
)A
5.(2011·菏泽)如图所示,已知在三角形纸片ABC中,BC=3,
AB=6,∠BCA=90°,在AC上取一点E,以BE为折痕,
使AB的一部分与BC重合,A与BC延长线上的点D重合,则
DE的长度为( C )
A.6
B.3
C.2 3
D.
3
解析:在Rt△ABC中,BC=3,AB=6,
得∠A=30°,∠ABC=60°,
由折叠的意义,得∠ABE=∠DBE=30°.
∴在Rt△BCE中,CE=
BC
=
3
3,BE=2CE=2 3.
∵∠DBE=∠A=∠D=30°,∴DE=BE=2
. 3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识别轴对称图形
【例1】 (2011·淮安)下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D )
探究提高
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理解、应用轴对称图
形的定义,看是否能找到至少1条合适的直线,使该图形沿着
这条直线对折后,两旁能够完全重合.若能找到,则是轴对
称图形;若找不到,则不是轴对称图形.
知能迁移1
形的有(C
A.1个
(1)(2011·内江)下列几何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
)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上述几何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扇形、等腰梯形、
菱形,故有三个.
(2)(2011·益阳)小华将一张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他
利用所得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通过图形变换构成了
下列四个图形,这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的是( A )
解析:图形A是平行四边行,不是轴对称图形.
题型二
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例 2】 (2010·枣庄)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
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
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
解题示范——规范步骤,该得的分,一分不丢!
解:下列图形供参考,每画对一个得2分.(画对4个即可)
探究提高
画轴对称图形,关键是先作出一条对称轴,对于直线、线
段、多边形等特殊图形,一般只要作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线段端点、多边形的顶点等的对称点,就能准确作出图形.
知能迁移2
如图,在4×3的网格上,由个数相同的白色方块与黑
色方块组成一幅图案,请仿照此图案,在下列网格中分别设计
出符合要求的图案(注:①不得与原图案相同;
②黑、白方块的个数要相同).
(1)是轴对称图,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3)是中收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解:设计方案有多种,在设计时注意每一种图案的具体要求.
(1)应该既关于中间轴对称,还应该关于中心点对称,有一定的
对称及审美要求;
(2)可不受中心对称的限制,只要关于轴对称,且黑白数量相等
即可;
(3)只关于中心对称,则对称的图形对称即可.
题型三
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例3】 如图,E为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一点,AE=3,BE=1,
P是AC上的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__.
5
解析:连接OP、DE,则PB=PD,PB+PE=PD+PE≥DE,
而在Rt△ADE中,AD=4,AE=3,∴DE=5. 故应填5.
探究提高
求两条线段之和为最小,可以利用轴对称变换,使之变为求
两点之间的线段,因为线段间的距离最短.
知能迁移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120°,∠B=∠D
=90°,AB=1,AD=2,在BC、CD上
分别找一点M、N,使得△AMN的周长最小,
则△AMN的最小周长是_______.
2 7
解析:分别画点A关于BC、DC的轴对称
点A1、A2,连接A1A2,分别交BC于M,交CD于N,
则AM=A1M,AN=A2N.
∴△AMN的周长AM+AN+MN
=A1M+A2N+MN=A1A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MN的最小周长是线段A1A2的长度.
在△AA1A2中,AA1=2AB=2,AA2=2AD=4,∠A1AA2=120°.
过A1画A1H⊥AA2,垂足为H.
在Rt△A1AH中,∠A1AH=60°.
∴AH= 1AA1=1,∴A1H= . 3
2
在Rt△A1A2H中,A2H=AA2+AH=4+1=5.
∴A1A2=
2
 32+5=
28=2
7.
题型四
折叠问题
【例4】 (2010·吉林)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 cm,BC=6
cm,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
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1、D1处,则整个阴影部分
B
图形的周长为(
)
A.18cm
B.36cm
C.40cm
D.72cm
解析:本题考查矩形折叠问题,据题意,
得AE=A1E,FD=FD1,AD=A1D1,
从而阴影部分的周长=CF+FD1+CB+BE+EA1+A1D1
=CF+FD+CB+BE+EA+AD=2(AB+BC)=36(cm),选B.
探究提高
折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轴对称变换的过程,轴对称变换
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知能迁移4
(2010·益阳)如图,△ABC中,已知∠BAC=45°,
AD⊥BC于D,BD=2,DC=3,求AD的长.
小萍同学灵活运用轴对称知识,将图形进行翻折变换,巧妙地
解答了此题.
请按照小萍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AB、AC为对称轴,画出△ABD、△ACD的轴对称图
形,D点的对称点为E、F,延长EB、FC相交于G,证明四边形
AEGF是正方形;
(2)设AD=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
关于x的方程模型,求出x的值.
解:(1)∵△ABE与△ABD关于AB对称,
∴△ABE≌△ABD,
∴∠E=∠ADB=90°,∠BAE=∠BAD,AE=AD.
同理,∠F=∠ADC=90°,∠CAF=∠CAD,AF=AD.
∴∠EAF=2∠BAD+2∠CAD
=2(∠BAD+∠CAD)=2×45°=90°.
∴四边形AEGF是矩形.
∵AE=AF=AD,
∴矩形AEGF是正方形.
(2)在正方形AEGF中,EG=FG=AE=x,∠G=90°.
∵BE=BD=2,CF=CD=3,
∴BG=x-2,CG=x-3.
在Rt△BCG中,(x-2)2+(x-3)2=52,
解之,得x1=6,x2=-1(舍去),
∴x=6.
易错警示
20.必须利用轴对称变换,求线段之和最小
试题
设M是边长为2的正△ABC的边AB上的中点,P是边BC上
的任意一点,求PA+PM的最小值.
学生答案展示
当点P为BC中点时,PA+PM的和最小.
∵M是AB的中点,
∴PM是△ABC的中位线,且AP⊥BC.
2
∴PM= 1AC= 1×2=1,PA= 22-1=
2
2
∴PA+PM=1+ 3.
3,
剖析
求两条线段之和为最小,应选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高作为对称轴来解题.
正解
作正△ABC关于BC的对称图形△A′BC,M′是M的对称点,故
M′是A′B的中点,PM=PM′,
∴PA+PM=PA+PM′≥AM′.
连接CM′,易知∠ACM′=90°,
∴AM′=
批阅笔记
=2
AC2+CM′
22+ 32= . 7.
利用轴对称变换,以BC为对称轴,作出M的
对称点M′,连AM′,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方法与技巧
1. 本章介绍了现实世界中图形对称的形式之一——轴对称.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反映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轴对
称图形”是反映一个图形的特征.轴对称中的对应部分(如对
应线段、对应角等)的形状、大小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对应点
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我们今后要学到的许多图形都是轴
对称图形.在空间中,也存在这样的对称形式,如照镜子、物
体和它在水中成的像等,我们习惯上称之为镜面对称.
2. 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区别是: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而
图形的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两者的联系是:若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视为一个整体,则它
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若把轴对称图形在对称轴两旁的部分视
为两个图形,则这两个图形就形成轴对称的位置关系.因此,
它们是部分与整体、形状与位置的关系,是可以辩证地互相转
化的.
3. 知识结构
失误与防范
1.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理解、应用轴对称图
形的定义,看是否能找到至少1条合适的直线,使该图形沿着这
条直线对折后,两旁能够完全重合;若能找到,则是轴对称图
形,若找不到则不是.
2.如果图形是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那么在画出它关
于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时,只要画出图形中的特殊点(如线段的
端点、角的顶点等)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就可以画出关
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完成考点跟踪训练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