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顯性與內隱性行為行為辨識投影片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外顯性與內隱性行為行為辨識投影片

國中小學生外顯性和內隱性問
題行為之辨識
博愛國小
約聘心理師
王文欽
(支援 興雅國中 信義國中 信義國小 三興國小
吳興國小 永春國小 永吉國小 )
外顯性和內隱性問題行為之辨識
•
•
•
•
•
•
影片(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開場
辨識指標介紹
影片欣賞-一個虛擬案例
危機處理實務
-流程 角色 篩選(轉介辨識)
危機處理實務影片欣賞
緣起-5月21日
• 5月21日發生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 職代期間的任務
• 完成的宣傳品
• 對聯透漏的訊息
後續相關新聞
•
•
•
•
•
2014-07-22
北捷瘋狂殺人犯鄭捷精神鑑定報告顯示
其有自戀、反社會人格
衛福部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認為
鄭捷是因尋求肯定與讚賞的自戀式需求,
未獲滿足而形成傷害,才展開復仇計畫。
• 有批評教師 輔導人員但相互矛盾的文章
• (相關文章)
• 沈政男說,起訴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只
要兩個月,
• 但養成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卻要二十
年,
• 沒有人天生要殺人,都有成長脈絡可循,
• 建議為人父母或師長,不要當眾羞辱學生
與小孩,
• 而處罰學生或小孩,應該是對事不對人,
並注意其後續心理反應。
光譜
•
•
•
•
•
•
外顯性
Externalizing Disorders
內向性
Internalizing Disorders
內外↕
程度↔
可供辨識國中小學童外顯行為問題的指標
•
•
•
•
為何要先對行為規範障礙症特別做介紹?
人格診斷-18歲以上的原則
預備大隊
(一)精神科醫師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
計手冊,對疾病做出診斷,公部門始有依
據給予相關協助(傷病卡、障礙手冊核可,
教育部門資源)
行為規範障礙症(Conduct
Disorder)
• DSM-IV-TR 翻譯為「品行疾患」
• 行為規範障礙症指的是一種反覆而持續的行為
模式。此症狀要在
• 下列十五種行為當中、
• 在過去一年裡出現至少三種
• 且在過去六個月裡至少一項存在:
• 1.攻擊他/她人及動物:
• ( 1) 經常霸凌、威脅、或恐嚇的行為
• ( 2) 常引發打架
• ( 3) 使用能造成他/她人嚴重身體傷害的武
器(如:棍棒、磚塊、敲破的瓶子、刀、
槍械)。
• (4 )對他/她人的身體殘忍凌虐。
• ( 5) 對動物的身體殘忍凌虐。
• ( 6) 直接面對受害者而偷竊(如:從背後勒
頸搶劫、扒竊、強奪、持械搶劫)。
• (7) 強迫他/她人與自己發生性行為
• 2破壞財產:
• (8)意圖破壞他/她人財產
• (如:故意縱火以意圖造成嚴重損害)。
(9)故意毀損他/她人財產(比縱火輕一些
的)。
• 3詐欺或偷竊:
• (10)曾侵入他/她人住宅、建物、或汽車。
• (11)經常說謊以獲取財物或利益或逃避債務
責任(意即欺詐他/她人)。
• (12)曾在未面對受害者的狀況下偷竊價值不
菲物件(例如:非破壞闖入狀況下進入商
店內偷竊、偽造)。
• 4重大違規:
• ( 13)經常不顧父母禁止而夜間在外遊蕩,
在十三歲之前即開始。
• ( 14)住在父母家或監護人家時,至少兩次
逃家在外過夜(或僅一次,但相當長時間
未返家)。
• ( 15) 在十三歲之前即開始經常逃學。
有利社會情緒不足
• (二)行為規範障礙症患者內在心理特
徵,可細分成四種不同特質:
• 1.顯著的冷酷無情,缺乏同理心
• 2.缺乏懊悔、不考量他/她人之感受、對於
重要活動中的個人表現不在乎、無罪惡
感。
• 3.不在意表現,將其不佳表現怪罪他/她人
• 4.情感表淺或缺乏情感
• 行為規範障礙症患者,常出現的攻擊行
為,是反應式攻擊,
• 就是該青少年在預知到將被攻擊時會先出
手,或者遇到攻擊而回手,他/她們有同理
心,也會有罪疚感。情緒失調包括憤怒的
爆發,或行為的爆發,
• 破壞或丟擲物品,但是對於自己的行為對
別人產生了影響時會焦慮,會具有高度的
不安。
• --但那些不會的人..更...
Psychopathy-更進化
• (三)兒童和青少年接近精神病態的三重
要辨識向度為:
• 1. 傲慢狡詐之人際互動風格,自我中心,
華而不實。
• 2. 缺乏情感,無罪疚感。
• 3. 衝動,不負責任的行為風格,寄生的生
活方式。
•
•
•
•
所有診斷需經精神科醫師確診
教師/心理師/社工師只能說:「疑似」。
鄭疑似網路遊戲成癮
大規模殺人犯98%是?性
大規模殺人犯98%是男性
• 為什麼男性比較容易成為殺人犯?
• 可能原因-Jeffrey Kluger
社會角色期待說
• 社會期待男性充滿男子氣概,成為獵人和
勇士。
生理說
• 睪固酮使得男性更具侵略性;
• 男性心理發展成熟的較女性晚,因為男性
腦前額至20歲末、30歲初才發展成熟
• (大部分)
• 男大女小=心理成熟相當?
歸因說
• 男性較容易較挫折歸咎外在事物
• 所以學七殺浪人• (張獻忠的聖諭碑文:「天有萬物與人,人
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 女性呢?
二、內隱性高危險群心理特徵
•
•
•
•
•
•
1. 憂鬱傾向:
習慣將內在情緒隱藏壓抑,
但偶爾會表達很累、缺乏意義感,
對於學業壓力感到沉重無望,
嚴重時甚至有自殺及自傷的危機。
沉默寡言、內向和憂鬱症之不同
憂鬱指標
•
•
•
•
•
•
憂鬱傾向:
(1)經常抱怨身體不舒服、很累。
(2)心情低落、沮喪憂鬱。
(3)表現自傷或自殺意念。
對自己 對未來 對世界(周遭環境)不抱希望
Seligman養的那些狗
二、內隱性高危險群心理特徵
• 2.低挫折容忍度傾向:
• 面對挫折時會無法思考後果,而不斷重複
相同的反應,
• 呈現出煩躁易生氣,
• 甚至具有攻擊性,把自己的情緒遷怒到周
遭無關的人身上。
能徹底預防這種事件不再發生嗎?
•
•
•
•
•
生理?
心理?
個人?
家庭?
環境?
相對也需要服務的受害者
•
•
•
•
親身受害者
受害者家屬
在場旁觀者
不再場聽聞者
災難的倖存者經歷幾個情緒階段:
• 1.衝擊期(impact phase),倖存者在當下是沒有
情緒的,他/她們急著做的是怎
• 麼讓自己及他/她的家人活下去。
• 2.盤存階段(inventory phase),事件發生後,倖
存者估計損傷並且設法找出
• 其他/她倖存者。在這個階段,他/她們需要更
有功能的關係,如搜尋和搶救傷者和失蹤的
• 人以及需要一些緊急的醫療,此時一些常態性
的人際互動關係會減少。
• 3.搶救階段(rescue phase),倖存者願意遵循
災難小組所採取的行動。他/她們列出他/她
們所需要的援助,也以為救援者會處理他/
她們的需要,並且他/她們會表現出對援助
者的信任。
• 4.恢復階段(recovery phase),倖存者認為援
助行動不夠迅速。積壓的多重壓力爆發,
也許會造成倖存者一起反抗他/她們的救助
者。
危機定義
•
•
•
•
•
•
意外 非預期
天災
地震 颱風
人禍(他/她殺 自殺 車禍-含推土機
歹徒 綁架
作家黃怡的整理與相互矛盾的批評
危機
•
•
•
•
•
•
日本的奧姆真理教散布毒氣案
華府的「狙擊手」(Sniper)隨機殺人案;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
美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
...
其行凶動機各異,然社會的痛苦相同。
• 美國國土安全部推的口號:
• 「看到狀況,要說出來」(If You 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
危機與創傷
•
•
•
•
•
•
•
•
創傷的特性
是非比尋常的(extraordinary)、
無法預測的(unpredictable )、
突發的(sudden)、
強力衝擊的(overwhelming)、
損毀解體的 (shattering)、
以及不斷轉變的(transforming)
(Monahon, 1993)
校園危機處理流程*安心服務簡介
•
•
•
•
對直接受害人的服務*醫療資源
對間接受害人的服務*校內資源+校外資源
對家長的服務-給家長的一封信,以及...
對全校學生的服務-分層級
我們能做的
• 1. 立即性
• 傾聽:這是教師/輔導教師最擅長的工作,也
是需要被服務者真正需要的,聽他/她們的經
驗,聽他/她們對未來的擔心
• 接納-當時的狀態
• 2. 幫助他/她們處理日常生活:提供直接協助
滿足他/她們的生理需要(物質層面)。
• 3. 發展復原力:用放鬆技巧或問題解決來處理
他/她面對的問題,教育他/她們知道何謂正常
的災難反應。
• 4. 發展個人或家庭的復原計畫:協助他/她
去找到目前可提供的支援或協助尋找新的
支持系統,並去計畫未來他/她們要去哪裡
生活哪裡工作或孩子要上那兒去讀書。(全
校+社工)
• 5. 處理小孩的壓力問題。(全校+校外資源)
• 6. 提供長期心理協助的訊息,如未來需要
心理協助時有什麼管道可獲得。(全校+校外
資源)
以孤狼恐攻為戒
• 201412/18劉屏專欄-
• 黑暗掌權的同時,人性光明益發顯著。在
雪梨罹難的兩位人質,咖啡店經理強森抓
住機會撲向凶嫌,自己死於槍下,卻換得
其他/她人質重獲自由。
• 女律師道森為懷孕的同事擋住子彈,付出
了自己的性命。事件平息後,人們不斷拿
著鮮花前往悼念,竟令花店銷售一空。
• 道森女士是否也犧牲了3個孩子(最大的才
8歲)的幸福?
• 我(作者劉屏)相信上帝會補償,正如以色列
的偉大先知以賽亞所述:「他/她們在一切
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祂「保抱他/她
們,懷揣他/她們」。上帝以出人意料的方
式接走這位母親,也以高過人類意念的方
式疼愛3個孩子,不會讓母親在天國遺憾。
天國是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的地方。
人的盡頭 是神(上帝/佛陀)的開始
• 宗教是人們最後的希望與安慰
相關議題
•
•
•
•
•
共病
例如行為規範障礙症+憂鬱
行為障礙規範症+物質濫用或成癮
幾個虛擬案例
(Girl, Interrupted, a 1999 American drama
film,
• and an adaptation of Susanna Kaysen's 1993
memoir of the same name)
Girls, Let’s Interrupted
影片欣賞 Girl, Interrupted
• 女生向前走
台灣自殺現況(102年)
• 102年自殺居第11順位死亡人數3,565人,
• 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2.0人,
• 較上年下降8.4%,繼99年已連續4年退出十
大。
• 15-24歲者死因以事故傷害居首,自殺居次,
二者占率達6成
台灣自殺現況(102年)
• 102年15-24歲死亡數為1,226人,死亡率為
每十萬人口38.4人,若與上年比較,死亡數
減少8.5%,死亡率降7.7%。長期而言,1524歲者死亡率多呈下降趨勢,近10年降幅
達32.2%。
自殺防治相關新聞
• iPhone6被母親沒收 國二生跳樓亡
•
•
•
•
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
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自殺死亡率與年齡
• 自殺死亡率與性別
• 自殺意念:(Suicidal ideation)
• 自殺企圖:(Suicidal attempts)
• 自殺:(Suicides)
Pfeffer 1986年「自殺危機衡鑑表」
判斷項目
危險性低
危險性中
危險性高
自殺方式的致命性
模糊、無特別的計畫
有特定計畫
有完整的計畫並清楚
的定出時間地點方法
是否表達自殺意圖
較低(如:服藥丸、
割腕)
中度(如:藥物、酒精、 較具致命性(如:手
一氧化碳、撞車)
槍、上吊、跳樓)
是否表達自殺意圖
直接表達
直接表達、並闡述其
自殺的目的
不直接或根本不表達
環境的壓力
低
中
大
情緒
輕度憂鬱現象尚
中度情緒低落、活動
量降低、常感到孤獨
感到悲傷、無希望
生活型態
有穩定的人際關係、
仍可維持一般的正常
生活
飲食睡眠受到影響、
有藥物濫用及衝突性
的自殘行為
人際關係淡漠、日常
生活廣泛地受到影響
健康狀態
無特別的健康問題
有突發或短暫的生理
或精神疾病
急性的大病、慢性或
衰退性的疾病
自殺14大迷思
• 一般人對自殺會有以下十四點迷思,這些是錯
誤的觀念:
• 談論自殺會讓本來不想自殺的人,變得有想自
殺的念頭。
• 會說想要自殺的人,不一定真的會自殺。
• 具高度自殺危險性的人是抱持著必死的決心。
• 具高度自殺危險性的人一定是有特定的原因才
會想自殺。
• 自殺乃是突然發生,不可能提早預防。
自殺14大迷思
• 想自殺的人並不會尋求幫助。
• 當高度自殺危險性的人在心情變好之後,
就表示自殺危機已經解除了。
• 會跟別人說想自殺的人,其實只是想得到
別人的注意。
• 想自殺的人都是瘋子。
• 想自殺的人都有心理疾病。
• 有憂鬱症的人一定會自殺。
自殺14大迷思
• 一個人一旦想要自殺,他/她就一輩子都有
會自殺的危險。
• 兒童不會知道任何自殺方法。
• 沒有留下遺書的人其實不是真正想自殺的
人。
協助他/她人自殺的醫師
•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Jack kevorkian
• Egoistic suicide(自我中心型):獨來獨往
• Altruistic suicide(利他/她型):理念
• Examples: self-immolations of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to protest the Vietnam War
• 切腹 hara-kiri among the Japanese.
• Anomic suicide(失序型):時代之悲劇
防範
• 簡單版
• 1問2應3轉介
Treating Suicidality Directly
• 艾德溫施德曼(Edwin Shneidman)是發展自
殺防治介入的先驅。他的自殺防治策略
(1987)有三原則:
• 減少心理痛苦的強度。
• 幫助個案看到有別於持續苦惱的其他觀點。
• (超然)
• 鼓勵個案從自我破壞行為中再拉回一點。
• (如果可以...)
內部資源
• 校內資源
• 同仁
• 各處室(保健中心)
外部資源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http://www.depression.org.tw/
• 自殺防治中心
http://www.tspc.doh.gov.tw/tspc/portal/
center/index.jsp?sno=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