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質量指數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身體質量指數

身體組成
• 身體組成是指身體內脂肪與非脂肪對體
重所佔的比率
• 非脂肪體重(去脂體重),指體重減全身
脂肪重剩下體重
• 男子必須脂肪為3%,女子則為12%,
為生理功能運作不得欠缺存於骨髓、心
臟、肺臟、脾臟等
• 淨體重指身體內維持健康必須最低身體
重量全身脂肪重=儲存脂肪重+必需脂
肪重
• 去脂肪體重=體重-全身脂肪重
身體質量指數與腰臀圍比
• (一)身體質量指數
-體重與身高計算出胖瘦指數
-算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
平方(表10-2)
• (二)腰臀圍比
-腰圍與臀圍的比值為身體組
成的參數指標
-腰臀圍比男女分別以0.95與
0.86以下為理想
-蘋果或梨子身材者易有血
糖、血三酸甘油脂水準高,
有較高高血壓罹患率,也易
得糖尿病、癌症等
理想體重與肥胖
• (一)國人理想體重
-行政院衛生署(1)
男=(身高;公分-80)×0.7
女=(身高;公分-70)×0.6
實際體重-理想體重
超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理想體重
-行政院衛生署(2)
理想體重=22 ×身高(公尺平方) (表10-3)
(二)「理想體重」的計算方法
• 心目中理想體重
非脂肪體重
• 理想體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理想脂肪%
• 非脂肪體重=體重-(體重×脂肪%)
• 體脂肪百分比:
• 指體脂肪佔全身的比例,女性大於30%,男
性大於25%定義為肥胖。
二、肥胖
• (一)脂肪的堆積與肥胖
-男子體脂肪%約為15%,女
子約為25% (表 10-5)
-脂肪多易患疾病(表10-6)
• (二)從運動生理學看肥胖
-運動表現負擔 (表10-7)
-脂肪增加水上運動浮力,但仍
需肌肉力量推進
• (三)肥胖的原因
1.遺傳論:同卵雙胞胎,體重相似。LPL幫
助脂肪存入細胞。出生後,脂細胞數
目不變,大小可改變
2.細胞論:脂肪細胞大小一致,數
目決定
胖瘦。細胞膜上α接受器增加
脂細胞,β
接受器減少脂細 胞
3.定點說:體內自然機制控制體重過輕
4.棕脂說:提供熱能,不產生ATP,多存在肩及
背部
三、運動與減重
• (一)能(熱)量消耗與減重
-生命現象需要能量支持
-人每天需消耗熱量2000卡左右
-活動量越大的人,能量消耗越多
(表10-8)
-有氧性運動,身體較可能燃燒脂
肪
• (二)運動的減重效果
-理論上,7700大卡相當一公斤
-運動增加熱量的消耗,運動越
多,累積的減重效果越好
基礎代謝計算
• 男子: 26歲;體重80公斤;身高175公分
• 基礎代謝=66+(13.7X體重)+(5X身高)+(6.8X年齡)
•
=66+1096+875+176.8
•
=2213.8 Kcal/day
• 女子:21歲;體重50公斤; 身高158公分
• 基礎代謝=655+(9.6X體重)+(1.7X身高)+(4.7X年齡)
•
•
=655+480+268.6+98.7
=1502.3 Kcal/day
• (三)吃與運動的交互作用
-體重的增加或減少取決於飲食
攝取與消耗的正負平衡(表10-10)
消
耗
攝
取
• (四)減重幅度
-不當減重之危害,不下於超重或
肥胖程度(表10-11)
-男子體脂肪7%,女子12%是減
重下限
-減重維持身體內部實質部分之水
分,紅血球、礦物質、肝醣、
蛋白質量
-減重幅度應以每週一公斤為度
• (五)YoYo效應
-指不嚴重體重過重者,一次次的限
制飲食,每次限制飲食,導致身體降低
基礎代謝,之後身體又恢復正常食量,
最後導致脂肪儲存越快越多現象
-比較積極做法,從事肌肉鍛鍊,增
加肌肉質量,藉以提昇基礎代謝,減少
能量造成脂肪堆積
第四節體脂肪的評估
各種體脂肪的評估方法
• 身體組成:
①骨礦物質(6.8%)
②蛋白質(19.4%)
③脂肪(比重0.9)
④水分(73.8%,比重0.9937)
(一)體型指數
-早期由Sheldon所創,以三個阿拉伯數字
分 別代表肥胖、健壯及瘦長等三個體
型指標
-711表示非常肥胖內胚型,171非常碩壯
中胚型,117非常瘦外胚型
-此一指數,提供運動員選材寶貴訊息(圖
10-1)
(二)體脂肪百分比的評估
• 1.直接測量:屍體解剖
• 2.間接評估
• -簡單得精確稍差精確的較繁瑣測 試
成本較高(表10-17)
• 水中稱重
–算出人體密度,再代入體脂肪公
式
體重
身體密度=
體重-水中重
- 殘氣量
水密度
4.570
體脂肪百分比=
4.142
×
100%
身體密度
二、國人身體脂肪的預測
• 身體各部位的皮脂厚度對全身體脂肪
%皆具有相當高預測能力(表10-18,
10-19)
三、皮脂厚測量
• 皮下脂肪分佈與性別、年齡與運動習
慣有關,直接將皮脂厚視為胖瘦指標
體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