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y7: 科技接受模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Theory7: 科技接受模式

資訊管理理論 第七章
科技接受模式
授課老師:洪新原 老師
組
員:602530017 洪正翰
602530029 葉庭瑜
602556007 孫傳峯
日
期:2013/11/04
1
Agenda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
─
─
─
導論
科技接受模式的起源
TAM的理論架構與修正
接受模式的應用
2
第一節
導論
3
導論
 企業的IT採用包括相當金額的軟、硬體
的設備投資及資訊人員的聘用等,甚至
需要改造企業流程。
 以理性行為理論(TRA)為基礎,以知覺有用
性(PU)即知覺易用性(PEU)兩個構面,解釋
或預測IT採用意圖的決策模式。
4
第二節
科技接受模式的起源
5
科技接受模式的起源
 TAM承襲TRA的觀點,採用「信念-態度-意
象-行為」的關係,來說明使用者對資訊技
術/系統的接受過程。
 Davis及同僚提出影響態度最重要的兩個構
面是「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
6
一、TAM研究的演進
Lee et al.(2003)依據文獻研究發表時間點
與類型將TAM研究分為四個時期
7
一、TAM研究的演進(1986~1992)
1.導入期
 組織開始導入IT輔助營運,因此使用者對影響
科技的接受的因素深感興趣,研究者探索使用
者在IS採用決策中的信念與態度。
 此時期TAM研究主要分成
(1)比較TAM與TRA
(2)將TAM研究應用在各種科技、長期研究
及不同的研究情境。
8
一、TAM研究的演進
2.確認期(1992~1996)
 研究者們開始驗證TAM原始量表
3.擴展期(1994~2003)
 學者們開始大量擴充TAM模式
 Agarwal and Pracsad(1999)
以五種不同的個別差異,作為知覺有用性
及易用性的外部選項
9
一、TAM研究的演進
4.精緻期(2000~2003)
 彙整過去研究成果開發下一代TAM
 解決過去研究所浮現的研究限制
10
二、相關理論基礎
(一)自我效能理論
 可以解釋知覺易用性的重要。
指一個人如何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有能
力採取適當的行動之判斷。
 成果判斷類似於知覺有用性,同時考慮自我效
能與成果判斷可以對行為產生最佳預測。
11
二、相關理論基礎
(二)成本效益典範
 Beach & Mitchell(1978)提出行為決定理論
中的「成本效益典範」,
 行為決定理論假定人類決策為有限理性,因
為在高度不確定和複雜的現實決策環境中,人
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決策者僅能盡量了解各
種解決方案的情況。
 成本效益原是以客觀的正確性與心力投入作為
衡量標準,但學者發現採用主觀的正確性與努
力水準較與PU與PEU觀念類似。
12
二、相關理論基礎
(三)創新採用理論
 Tornatzky & Klein(1982)研究發現,影響創
新被採用的因素,與創新事物的相容性、相對
優勢及複雜性等因素有關。
 「複雜度」意指「人們知覺創新事物相對難以
理解與使用的程度」。
13
二、相關理論基礎
(四)資訊報告的評估
 知覺重要性─指資訊是否相關、有意義、重要
性、資訊價值。
 知覺可用性─指資訊格式是否含糊、明確或具
可讀性。
14
二、相關理論基礎
(五)通路安排模式
 Swanson(1987)提出「通路安排模式」,用來
解釋資訊報告的選擇與使用。
 影響資訊通路之安排有兩個因素:
(1)認知資訊品質(類似PU)
(2)認知存取品質(類似PEU)
15
二、相關理論基礎
(六)其他理論
 Hauser & Simmie(1981)探討使用不同溝通技
術對消費者的影響,其理論包含:
(1)效能(類似PU)
(2)易用性(類似PEU)
16
第三節
TAM的理論架構與修正
17
TAM理論架構(Davis et al., 1989)
一、知覺構面
 知覺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ess)─意指使用者
主觀地認為使用此科技對於工作表現及未來的助
益。
 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是指使用
者知覺到科技容易使用的程度。
二、外生變項與科技接受模式
 知覺易用性與知覺有用性兩個信念並不足以完全
解釋態度,必須納入外生變項才能更深入的探討
影響使用者接受資訊科技的關鍵因素。
三、科技接受模式之修正
 修正後的科技接受模式(TAM2)
 TAM2是Venkatesh & Davis (2000)整理了TAM的相
關研究,提出了的一個新架構主要考量到組織中
往往有強制採用的情況。他們主張「社會影響」
(Social Influence)和「認知工具價值」
(Cognitive Instrumental)是兩個影響使用者知
覺的構面。
TAM2( Venkatesh & Davis ,
2000)
「社會影響」構面
 主觀規範─內化及認同,讓使用者認為自己應該
使用該系統,因而覺得該系統是更有用的。
 自願性─一個潛在採用者認為採用過程不是被強
迫接受的。
 公眾形象─使用某項創新科技可以增強個人社會
地位的程度。
「認知工具價值」構面
 人們對知覺有用的判斷,有部分來自該系統是否有足
夠的能力來完成他們的需求的認知。
 工作關聯性─個人認為該科技可以應用其他工作上的
程度。
 輸出品質─當使用者認為該系統符合他任務的需求之
後,接著他所關心的便是該系統能夠把任務做得多好。
 結果展示性─使用該項創新所得結果的可接近性。
 知覺易用性
UTAUT (Venkatesh et al.,
2003)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
 Venkatesh et al. 2003年提出「科技接受與使用
的整合理論(UTAUT)」的新架構,主要歸納成四個
主要決定因素:(1)績效預期(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2)努力預期(Effort
Expectancy, EE)、(3)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 SI)與(4)促成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 FC)
UTAUT控制變項
 除了四個主要構面外,UTAUT的理論架構裡尚有四個影
響顯著的控制變項:性別(Gender)、年齡(Age)、使用
經驗(Experience)以及自願性(Voluntariness of Use)。
 進一步交叉分析外生變項,結果發現兩個以上變相的複
合作用(Complex Interaction)會使影響更為顯著。整
體而言,UTAUT的模式設計更能夠解釋各種外生變項對
科技使用行為的交互影響。
結合其他心理因素或理論的
研究
 Gefen et al. (2003)結合「信任」與TAM發展線上購物。
 Agarwal & Karahanna (2000)將認知投入(Cognitive
Absorption, CA)的觀念融入科技接受模式,CA是指個人
對特定資訊系統或軟體高度涉入的狀態。
 Devaraj et al. (2002)結合TAM、交易成本理論與服務
品質量表(SERVQUAL),發展出測量B2C電子商務通路的顧
客滿意度量表。
TAM的價值與限制
 科技接受模式提供了使用者對科技接受意向研究的一個精
簡的模型,可以檢驗許多影響接受度的因素,並提供一個
系統化的研究架構,解決先前研究相關因素時的雜亂無章
的現象。
 洪新原等(2005)針對過去TAM的實證研究的結果,及各變相
關係在不同研究發現上的不一致現象做彙總分析,以便能
夠更正確的驗證該理論中各構面間的關係。
 TAM的限制來自於他簡單易用的理論架構。
第四節
科技接受模式的應用
30
• TAM被運用探討的資訊系統類型超過30種
• Lee et al.(2003) 將科技類型歸納為
• 通訊系統(Communication Systems)
• 一般用途系統(General Purpose Systems)
• 辦公軟體(Office Systems)
• 特殊經營系統(Specialized Business
Systems)
• 一般用途系統中與網際網路相關(電子商務)
的研究最多,有17篇;其次則是辦公軟體中
的文書處理
Lee, Y., Kozar, K.A., Larsen, K.R.T. (2003).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12(50),752-780
31
一、電腦與資訊系統的議題
 Szajna (1994) 以「知覺有用
性」與「知覺易用性」作為
衡量與評估選擇軟體品質的
指標
 應用TAM的原始問卷作為評
估數個資料庫管理的指標
 證實「知覺有用性」與「知
覺易用性」可以用來預測
–
–
–
–
–
(1) intentions to use
(2) self report usage
(3) self-predicted usage
(4) attitudes toward use
(5) choice
Szajna, B. (1994).“ Software Evaluation and Choice: Predictive Validat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Instrument “ MIS Quarterly,18(3),319-324
32
一、電腦與資訊系統的議題
 Hu et al. (1999) 以TAM探
討影響醫師接受遠距醫
療科技的因素
 結果顯示TAM能對醫師
使用遠距醫療科技的意
向做出良好解釋
 知覺有用性對態度與意
向有顯著影響
Hu, P.J.; Chau, P.Y.K; Liu Shen, O.R. and Tam, K.Y.(1999). " Examin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using physician acceptance of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6( 2), 91-112.
33
一、電腦與資訊系統的議題
Amoako-Gyampah, K. and Salam, A.F. (2004).” An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an ERP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1(6),731-745.
34
二、網路工具與電子商務的議題
 調查北美、亞洲、
歐洲的航空公司,
使用E-mail的知識
工作者
 結果:
SP= Social Presence
IR= Information Richness
– 知覺有用性:女>男
– 知覺易用性:男>女
– E-mail實際使用上,
性別不具顯著影響
力
Gefen, D. and Straub, D.W.(1997). "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and
Use of E-Mail: An Extension to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MIS
Quarterly,21(4),389-400 .
35
二、網路工具與電子商務的議題
 調查使用Online
Brokerage (OLB)
之消費者持續使用
B2C電子商務意願
 持續使用意願決定
於:初次使用電子
商務物是否滿意
Bhattacherjee, A.(2001).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ervice continua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32(2) ,201–214 .
36
二、網路工具與電子商務的議題
 以TAM為主,研究
個人差異、系統
特性等變項對數
位圖書館使用意
願的影響
 結果:個人差異
和系統特性對知
覺易用性有顯著
影響
Hong, W.; Thong, J.Y.L.; Wong, W.M and Tam, K.Y. (2002). “Determinants of User
Acceptance of Digital Librarie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System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8( 3), 97-124 .
37
二、網路工具與電子商務的議題
 建置一個實體網站調查瀏覽者對該網站的態度與意向
Van der Heijden, H.(2003).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age of websites: the case of
a generic portal in The Netherland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0(6),541-549.
38
二、網路工具與電子商務的議題
Hsu, C.L. and Lin, J.C.C. (2008). "Acceptance of blog usage: The roles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social influence and knowledge sharing motivation,"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5(1),65-74.
39
~ THE END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