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y1: 資訊管理研究概論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Theory1: 資訊管理研究概論

第一章
資訊管理研究概論
授課老師: 洪新原
老師
組
員:602530029 葉庭瑜
602530017 洪正翰
602556007 孫傳峯
日
期:2013/09/30
1
第一節
資訊管理範疇
2
早期

國外稱之為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明尼蘇達大學首任系
主任Gordon Davis 早期定義為:「MIS是一個
人機整合的系統,他提供資訊以支援組織的
例行作業、管理與決策活動。這個系統會使
用到電腦硬體、軟體、人工作業程序、模式
及資料庫」。
3
目前
目前國內稱之為資訊管理,但國外則稱為資
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IS。
 在國外,Information Management 比較傾向
圖書資訊領域。
 目前,資訊管理範疇經過多年演進大致上分
為十個不同面向,包括科技、個人、群組、
組織、管理、經濟、社會、系統、流程及方
法。

4
IS的核心知識(Benbasat & Zmud ,2003)





IT物件
IT使用
IT衝擊
IT管理、方法及技術能力
IT管理、方法及技術實務
5
第二節
資訊管理的研究
6
資訊管理的本質

學術上而言,Research的最基本定義是「一
種有系統的探索,以提供資訊,解決問題為
目的」(Cooper & Emory, 1995)。也可以
被定義為「以定義或假說來引導,對自然現
象所做的有系統、控制的、證實的和關鍵的
調查」(Kerlinger, 1986)
7
知識發掘與問題解決(Langely, 1987)
知識發覺著重於根據已知事實或資料來發掘
出新的知識。
 問題解決則希望能透過理論建立或模式建構
所導出的因果知識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 兩者差異在於知識發覺不一定要解決某個特
定的問題,但解決問題時通常需要運用已知
的知識來處理特定的問題

8
知識發掘與問題解決簡單定義
發掘有助於資訊管理工作上的知識使企業資
訊的管理能事半功倍,增強競爭力。
 解決資訊管理工作上,在目前或未來所有可
能面臨的問題。

9
核心知識與尖端研究(Cole, 1983)
核心知識是一組代表當時共識的理論與技術。
 尖端研究則是利用核心知識,將成果經過時
間的過濾逐步去蕪存菁,成為核心知識。
 「大多數尖端研究的新知識,最終可能沒有
多大的存續價值」。

10
科技知識的結構
11
資訊管理研究的演進

1970年代初期,電腦開始引進到企業之中,
在引進的過程中會和原有的企業文化發生衝
突,因此主要的問題偏重在人性與組織的考
量,更有許多是對資訊系統的不信任。自
1970年代迄今約40年的時間研究大致上可分
為四個階段:萌芽期、發展期、茁壯期與成
熟期。
12
資訊管理演進四大階段
13
行為科學與設計科學
行為科學
設計科學
學科基礎
組織學/管理學
工程與人造科學
研究目標
發展與驗證理論
創造資訊科技產品
研究重點
組織與組織內的人的
互動行為
資訊科技產品的設計
與績效
常用研究方法
調查、實驗、個案研
究等
數學演算、程式模擬、
系統開發等
14
資訊系統的整合研究架構
15
第三節
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
16
一、資管領域的核心範圍
資管的核心與範圍:學者意見分歧
 設計科學:資訊科技產品發展及相關概念

(Benbasat & Zumud, 2003)

行為科學: IS是應用科學,聚焦IT專業人
員的工作需求
(Iivari, 2003; MaCubbrey, 2003)

IS尚未發展出核心
(Myer, 2003)
17
一、資管領域的核心範圍
Alter(2003)比較 “IT Artifacts” & “Systems
in Organizations”
 Benbasat 和 Zumd (2003)
 資訊科技產品(IT Artifacts)觀點

◦ IS核心:資訊科技產品以及其密切相關構念系網
(Nomological Network)上的各個構念
◦ IS範疇:明確區分屬於領域

組織內系統(Systems in Organizations)觀點
◦ IS核心:廣泛的包括「發展、實踐、運作、評估、維持」
資訊系統及系統在組織內長期應 用的課題,也含相關
學科的變量和理論
◦ IS範疇:包括任何在IS研究內、運用所有相關領域的方
法和概念所探討的議題
18
一、資管領域的核心範圍

包含的錯誤(Errors of Inclusion)
◦ 研究中過分強調IT產品的構念關係網之外的其
他構念

排除的錯誤(Error of Exclusion)
◦ 研究中並未納入IT產品構念關係網的構念
Benbasat,I. and Zmud, R. W. (2003).”The Identity Crisis within the Is Discipline:
Defin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Discipline's Core Properties,” MIS Quarterly, 27(2),
183-194
19
一、資管領域的核心範圍
核心(Core)與範疇(Scope)雖不同,但同樣重要
 範疇比核心廣,但核心也可能佔IS範疇整體很大
部分
 不在核心內的議題仍可對整體有相當貢獻
 核心和範疇外的任何事都可能對整個領域帶來影
響,所以不論是IS實務者或研究者都須付出一定
程度的關注

20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
Alter引用 EL Sawy(2003) 提出的三觀點理解IS領域的核
心和範圍
連接
(Connection)
•1970~1990
•「資訊科技製品觀點」,強調IT是獨立於工作和人之
外的工具
滲透
(Immerse)
•1990以後,網際網路問世
•「組織內系統觀點」,IT無所不在,成為企業環境的
一部份,與員工的工作流程相互影響不可分割
融合(Fusion)
•實體和虛擬的界線非常模糊,IT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很難脫離IT回到原有的人工作業方式
21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Palvia et al. (2003)利用內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法進行編碼和資料分析
 七大IS期刊,共843篇以”Information
System”為關鍵字的文章,將之歸類至由
Barki, Rivard & Talbot (1998)所建議的29
個MIS主題類別中
 允許每篇歸類到三種不同主題類別、兩種不
同研究方法

22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1. MIS 理論
15. 資源管理/IS管理議題
2. AI/ES/NN/KM
16. IS計畫
3. 全球資訊科技(GIT)
17. IS人員
4. 硬體
18. IS評估/控制
5. 軟體/程式語言
19. 安全性
6. 網路/遠端通訊
20. IS發展/方法和工具
7. 網際網路
21. IS實施
8. 電子資料交換(EDI)
22. IS使用
9. EC
23. 終端使用者估算(EUC)
10.多媒體
24. 主管資訊系統(EIS)
11.資料庫
25. DSS
12.內/外部環境
26. GDSS
13.組織設計/BPR
27. IS功能應用
14.創新
28. IS 教育
29.IS研究
資料來源:Barki, Rivard & Talbot (1993)
23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梁定彭及陳灯能(2005)
 1980~2001年間3841篇資管相關期刊論
文
 第一層分成五主題:

◦
◦
◦
◦
◦
人
資訊系統
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與工具
管理和研究方法及理論
24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25
三、資管研究的相關性
(一) 誰是IS研究的顧客?
目標對象:
1.學術界:研究論文需以嚴謹的方法完
成
2.實務工作者:了解到冗長且過於重視
嚴謹性的學術文章對其是負擔,應考慮
其能吸收的方式呈現

26
三、資管研究的相關性
(二)實務界關心的是什麼?
1.學術界與實務界共同關注議題:
◦ 跨組織系統、使用者訓練、專家系統、再
造工程等
2.實務界重視議題:
◦ 資料庫、電腦支援的協同工作(CSCW)、組
織議題

27
三、資管研究的相關性
(二)實務界關心的是什麼?
3.實務界較少關注:

◦ IT的影響、IT行銷、IT應用
4.兩界都少關注:
◦ 人機互動,管理決策、IS策略
Lee,A., S. Gosain, and I. IM(1999).”Theory of Interest in IS: Evolution of Them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6,233-246
28
第四節
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
29
一、研究方法種類

研究方法定義
◦ 「引導研究計畫的整個過程」或是「產生
證據的主要機制」(Primary Evidence
Generation Mechanism)
◦

Palvia, P., E. MAO. A. F. Salam, and K. S. Soliman (2003),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What’s There in a Methodology,’ Communication of AIS,11, 289-309
研究方法分類
◦ 歸納(Induction):觀察資料找出通則
◦ 演繹(Deduction):根據研究假設導出結論
30
一、研究方法種類
1.推論/評論(Speculation/Commentary)
2.架構與概念模型
(Framework and Conceptual Models)
3.圖書館研究(Library Research)
4.文獻分析(Literature Analysis)
5.個案研究(Case Study)
-不易概化為一般性知識,研究者的主觀會影響觀
察結果
31
一、研究方法種類
6.調查法(Survey)
-外部效度高,但缺乏控制,內部效度不足
7.實地調查(Field Study)
-組織裡相關現象或過程、長時間縱斷面研究
8.實驗法(Laboratory Experiment)
-在實驗場所舉行
現場實驗(Field Experiment)
-真實組織的環境下進行,能控制變數較少
32
一、研究方法種類
9.訪談(Interview)
10.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
11.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以敘述性詮釋為主,配合個案或其他方法進行
12.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利用假設界定問題範圍,利用數學方法演繹出結論或求
出適當解答
13.系統架構(System Development)
33
二、研究方法應用
Palvia et al.(2004)最常使用前五名
研究方法
 調查法
 數學建模
 推測評論 (逐年減少)
 實驗法(成長)
 架構概念(成長)

34
三、研究方法選擇

調查法
◦ 資源/資訊系統管理、IS功能應用、IS規劃、實
施等

實驗室實驗法
◦ DSS、GDSS、軟體/程式語言

架構與概念模式
◦ 網路通訊、IS研究方法和工具、DBMS資料庫研
究、MIS理論
35
三、研究方法選擇

數學建模
◦ AI、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
推斷/評論
◦ 安全性議題
36
三、研究方法選擇
研究方法適當性評估
 MaGrath(1982)提出三構面
1.普遍性(Generalizability):
研究結果能否應用到另一群人、另一處
或另一個情境?
2.真實性(Realism):
研究結果能否解釋現實世界發生的現象?
3.精確性(Precision):
研究變數能否正確的控制和衡量

37
第五節
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
38
學術研究四核心
1.問題與現象(What)
2.理論(Why)
3.研究方法(How)
4.情境(Who、What、Where)
Berthon et al. (2002)
39
研究的三度空間
Z 理論
g
r
r
r
g
方法
X
g
情境 Y
40
研究三策略
1.複製(Replication)
2.擴充(Extension)
3.創造(Generation)
Berthon et al. (2002)
41
四種研究策略
1.全部複製
2.情境、方法或理論的單一構面擴充
(1)情境擴充
ex.TAM用在不同科技
(2)方法擴充
ex.Van Dyke et al.用「差距法」
(3)理論擴充
ex.Dishaw和Strong
42
3.兩個構面的擴充
(1)方法/情境擴充
(2)理論/情境擴充
(3)理論/方法擴充
4.全部創造
43
第六節
本書結構
44
概論(1)
理論建構(2)
經濟面
個人面
社會面
組織策略面
交易成本理論
(3)
創新擴散理論
(4)
網路外部性理
論(5)
結論-行為-績
效模式(17)
理性行為理論(6)
科技接受模式(7)
計畫行為理論(8)
推敲可能性模式
(9)
資訊超載理論
(17)
使用滿足理論
(17)
期望確認理論
(17)
社會認知理論
(10)
社會交換理論
(11)
資源依賴理論
(12)
資源基礎理論
(13)
結構化理論
(14)
領導理論(17)
權變理論(17)
適配可行性理
論(17)
系統應用面
任務-科技適
配理論(15)
媒體豐富性理
論(16)
階段理論(17)
系統理論(17)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