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bD*********
二、「 UbD 」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簡
介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
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
1998 , USA
知道?! 理解?!
杜威問某班級的學生:「如果你在地下挖一
個洞,你會發現什麼?」沒有人回答,於是
他重述一次問題,但還是得到沉默的回應。
該班教師怪罪杜威說:「你的問題問錯了。」
於是,她轉身向學生發問:「地心是什麼狀
態?」
全班一致回答:「像火一樣的熔化狀態。」
理解「理解」
「知道」≠「理解」
知道 (知識)
1.事實資訊
2.一系列連貫的事實資訊
3.可以區辨的主張
4.非對即錯
5.我知道某件事物是真實的
6.我以所知來回答提示的問題
「理解」是指……
頁31‧表2-1
理解 (理論)
1.事實資訊的意義
2.賦予事實資訊連貫性和意義的是「理論」
3.容易有錯的、發展中的理論
4.程度問題或複雜度問題
5.我理解為什麼如此及哪些內容構成知識
6.我會判斷何時應用或何時不應用所知
1. 有意義的推論。
2. 可遷移的能力。
某個男孩聲稱他教會自己的狗講話,
當男孩的朋友要求這隻狗表演時,
牠只是吠叫而無法說話。
於是,朋友就說:
「我以為你已經教會這隻狗說話。」
這位男孩答道:
「我說我教牠說話,但我沒說牠學會了。」
學習金字塔 (Learning Pryamid)
聆聽式
5%
閱讀式
10%
聽與看20%
示範式30%
小組討論式50%
實作演練式75%
教給別人或立即應用90%
資料來源:
美國緬因州貝瑟市
全國訓練實驗室
重理解的教學
單憑教學永遠無法引發學習;只有藉由學習者
對學習的有效付出,才能引發學習,而學習成
就是學生有效理解教學的結果。
要「跨內容」教學,而非「按內容」教學。
「按內容」教學
「跨內容」教學
學生學到:只接受一項權威 深入學科的思考過程和
的觀點,不會質疑教科書過 論點。
度簡化的單一陳述方式。
所以… 教科書 ≠ 課程大綱
「教科書」=「工具」=「教學資源」
教師的責任不是按照教科書的內容教學,而是利用課
本來協助達成學習的目標。
優秀的教師兼課程設計者知道學生可能會避開或可能
理解錯誤的課文;於是,其設計的課堂會刻意且明確
地要求學生找出,並討論與分析。
需要在「教學前」備妥:經過認真考慮及設計的學習
經驗、有技巧的引導技巧、提出所有正確的問題,以
及使概念、知識、技能看起來真實且值得學習。
大概念 (big ideas)
「大概念」居於學科的核心,透過建立優先順序為學
習者連結個別的小知識;對學習領域的連貫連結很重
要。
教學主題所包含的內容通常很多,所以必須決定教哪
些內容 (和不教哪些內容),並設定明顯的優先順序。
課程設計應該清楚顯示出優先順序,以利學生能理
解:
1. 什麼是最重要的?
2. 這些知識如何連結?
3. 什麼是我最應該注意的?
「大概念」的「大」不僅僅是由於其知識範圍,還必
須有教育上的效用;它必須使學習者理解過去發生的
主要問題
1.沒有簡單的「正確」答案;應該要能引起探究和爭辯。
◎ 藝術有助於反映文化或有助於形塑文化?
◎ 藝術家會觀察得更清晰或會觀察到其他地方嗎?
2.能引發學生思考,以及吸引學生專注在持續的、聚焦
的探究之上。
◎ 網際網路是否對兒童有害?
◎ 對你有益的食物是否一定味道很差?
3.能反映學習領域內的概念基礎或哲學基礎。
◎ 歷史的偏見無可避免嗎?
◎ 天性或教養,何者重要?
4.能導向學科內的其他重要問題,有時甚至導向跨學科
領域的問題。
◎ 在自然界,是否只有強者能存活? → 我們所指的「強
者」是什麼? → 昆蟲是強者嗎(因為牠們存活下來)? /
在心理上很堅強的意義是什麼?
5.會自然而然地適當重現 (相同的重要問題一再被問起)。
◎ 哪些因素成就偉大的書?
◎ 金庸小說系列是偉大的書嗎?
6.能刺激與挑戰未檢視過的假定、對以往所學不可避免
的簡化、不加思索就接受的論據。
◎ 就分數、無理數、負平方根而言,數字是什麼?
◎ 若歷史是偏向故事而非科學,那研讀歷史的涵義是什麼?
三階段的「逆向設計」
• 確認期望的學習結果 (能力指標、概念)
大概念、學生應持久性理解的事項
第一階段
• 決定可接受的學習結果 (評量方式)
學生達成目標的評量及評量證據
第二階段
• 設計學習經驗與教學活動 (學習計畫)
根據目標與證據,設計系列學習活動
第三階段
「逆向 (backward)」≠「傳統教學設計」
主題
活動
評量
•先由目標確認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活動
•依教學內容去設計評量
時機是一切……
問題不在於我「應該」講課嗎?
而在於……
1. 我知道「何時」應該講課、「何時不」
應該講課嗎?
2. 我知道何時應該指導學生、何時應該
讓學生學習嗎?
3. 我知道何時該帶領、何時該跟隨嗎?
要注意……
「過度講述」和「目標不清晰」有關。
課堂講述應保留「中場休息」和「賽後分
析」的時間;因為學生有過應用所學的機
會後,會更有可能理解及重視你的講課。
納入前、後反省及後設認知的機會。重要
的是:引發學習的是針對活動之意義的引
導式反省,而不是活動本身。
三、「學習共同體」在
社會學習領域 的 實作分享
< 以歷史科為例 >
Why
分組討論成果…
「小白板」呈現 - (1)
「小白板」呈現 - (2)
「小白板」呈現 - (3)
「提問」設計
一次僅提問一個問題,學生討論才會專注;
「回歸」至知識原點,非常重要,否則學
生容易焦慮與擔心。
提問設計的注意事項:問題的用字簡單明
瞭,且提問設計應由淺入深。
「追問」是為了「聚焦」;「反問」是為
了「澄清」,「轉問」是指若學生不懂,
就試 著轉一圈問,再引導其繞回思考原點。
What... 「Islam」學習單 - (1)
「Islam」學習單- (2)
「地理大發現」學習單
學習單…“們”
文藝復興
大化革新與明治維新
新帝國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Difference...
(引自:佐藤學教授ppt.)
問卷調查與回饋 ( 共6班 / 247人 )
1.妳覺得這樣的學習方式,對妳學習歷史是有幫
助還是困擾? 為什麼?
不知道
□有幫助 □困擾
3%
困擾
9%
有幫助
88%
2.妳是否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既有趣又能激發思
考? 為什麼?
□是
□否
不知道
2%
否
6%
是
92%
3.透過這樣的學習後,妳是否能清楚歷史課程的
目標與內容? 為什麼?
□是
□否
不知道
3%
否
17%
是
80%
最後…
教學內容涵蓋越多 = 學生學到的越多
= 測驗的表現越好?!
1. 教「完」≠ 教「會」。
建構答案的過程也很重要,學習共同體的正面
成效應該是減輕學生的學習恐懼。
2.教學設計必須符合課綱標準。
3.加強專業的對話。
4.共同備課。
謝謝各位夥伴們!
我們要一起加油喔!
其實……
我們不是教師,
我們是學習的起因,也是正在學習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