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LOGO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實務分享
LOGO
重理解之下教學觀念的改變
1 可以不一定要教完通篇課文!
2 設計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老師喘息!
講述法不再是王道,聆聽式學習只有
3 百分之五的功效!!
4
重視大概念的理解,非全然細瑣知識
的堆疊!
5 試著踏出第一步,有改變就很棒 !!
教師應多正向思考~
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資料來源:美國緬因州貝
瑟市的全國訓練實驗室
聆聽式
5%
閱讀式
10%
聽與看20%
示範式30%
小組討論式50%
實作演練式75%
教給別人或立即應用90%
重理解之下教學觀念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認知、評量)
主題
•配合現有課文內容、單元目標
•以講述或是學習單等加以輔助
活動 •個人作業為主,少有小組合作
•以選擇題評量為主,檢視各單元認知能
力是否達成
評量
重理解之下教學觀念的改變
傳統教學模式的優缺點
 缺點:
延伸式設計,容易忽略能力指標。選擇題
的評量,容易忽略情意與技能目標的評量。
 優點:
選擇題型的評量爭議較少、教師批改容易。
重理解之下教學觀念的改變
逆向思考的設計(重理解、功能性)
•確認期望的學習結果(能力指標、概念)
大概念、學生應持久性理解的事項
階段一
•決定可接受的學習結果(評量方式)
學生達成目標的評量及評量證據
階段二
•設計學習經驗與教學活動(學習計畫)
根據目標與證據,設計系列學習活動
階段三
重理解之下教學觀念的改變
逆向思考設計(UbD)的優缺點
 缺點:
大概念的審視頗為耗時,需重新增刪、檢
視教師原有的教學活動
 優點:
緊扣能力指標,設計教學活動,不會失焦。
用多元評量方式更能確認能力指標是否真
正達成、是否真正理解大概念。
重理解之下教學觀念的改變
新舊教案差異與比較
重視課文內涵→重視大概念
以教材內容編寫教案→ 以課程標準來編寫教案
跟從課程標準→ 教師自己審視課程標準
學生學甚麼?
教育部決定→教師有部分自主權
傳統教案格式
UbD教案格式
UbD教案示例分享
歷史: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金甌國中許珮甄老師
歷史: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階段一:大概念之下進行提問
如何產出期望指標、理解的大概念
與主要問題?
大概念一:
族群間的
生存競爭
關鍵字:
甲午戰爭、馬關
條約、台灣割讓
有意義的提問:
Q:日本為什麼要
侵略中國、佔領台灣?
分析其背景因素
如何產出期望指標、理解的大概念
與主要問題?
Question:
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佔領台灣?分析其
背景因素
Goals:
2-4-1認識臺灣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
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
展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如何產出期望指標、理解的大概念
與主要問題?
大概念二:
被統治者的相應作為、
應對方式,難以用是
與非兩種標準來概括。
關鍵字:
唐景崧、丘逢甲、
羅福星、莫那魯
道
有意義的提問:
Q:被統治者的抉擇,
是否有對、錯之分?
如何產出期望指標、理解的大概念
與主要問題?
Question:
被統治者的抉擇,是否有對、錯之分?
Goals:
2-4-6 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
同,所做的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歷史: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階段一:學生將學會的K&S
階段一:學生將學會的K&S
學生將知道(K)=認知目標
2-4-1認識臺灣歷史
(如思想、文化、社
會制度、經濟活動與
政治興革等)的發展
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
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階段一:學生將學會的K&S
學生將能夠(S)=技能、情意目標
2-4-5比較人們因時
代、處境、角色的不
同,所做的歷史解釋
的多元性。
2-4-6了解並描述歷
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9-4-2說明不同文化
之接觸與交流,如何
造成衝突、合作與文
化創新。
歷史: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階段二:預計的實作與評量證據
紙筆測驗
蒐集正確資料的能力
口頭摘要能力
欣賞自己他人
歷史: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階段三:學習計畫 WHERETO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三階段的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1
利用大概念
引導習者積極習
2
3
A確認期望的學習
結果
A決定可接受的學習
結果
A設計學習經驗及
教學活動
B期望的學習結果
B評量結果的證據
B學習計畫
C學習目標和結果
C評量方式
C學習活動設計
三階段的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階段1:確認期望的學習結果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利用大概念
引導學習者積極學習
大概念
Big ideas
• 學科內容的「核心」概念。
• 將持續專注於普世認同的價值。
• 具備「可遷移到」其他學科或主
題的特質。
• 能有效連結學科內容的事實與技
能。
• 教學設計時不能只將知識內容照
本宣科,而是要解構、綜合後再
理解、建構。
主要問題
Essential questions
• 在我們生活中會經常面
對與解決的重要問題。
• 學習者能藉由主要問題
來掌握大概念並做出相
關決策。
• 切中學科知識主題與引
起學習動機的問題。
三階段的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階段2:決定可接受的學習結果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理解的六大面向
利用大概念
引導學習者積極習
說明
詮釋
自我認識
理解
六大面向
應用
同理心
觀點
三階段的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階段2:決定可接受的學習結果
Goal 目標
Audience 對象
Role 角色
GRASPS
Performance 表現
Situation 情境
Standards 標準
三階段的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階段3:設計學習經驗及教學活動
三階段的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階段3:設計學習經驗及教學活動
WHERETO
內涵
W
確保學習者了解學習主題的發展(Where)與脈絡(Why)
H
從學習開始就引起學習者的動機(Hook);並繼續維持其學習動
機(Hold)
E
使學習者具備必要的經驗、工具、知識與技巧以達成評量目標
(Equip)
R
提供學習者多樣的機會去「深思」(Rethink)大概念(Big
Ideas);「反思」學習進展,以及「改善」(Revise)學習成果
E
提供多樣機會讓學習者能評價(Evaluate) 自己的學習成效
T
針對學習者個人的才能、興趣與需求作量身活動設計
(Tailored)
O
系統性、組織化(Organized)地提升學習者理解學習內容,而非
淺薄地單向地照本宣科(only coverage)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分享
學習共同體:寫作也可以這樣學習
地理科案例分享「兩極地區」
-台北市建成國中林泰安老師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設計活動時需觀照與考量的層面
要讓學生使用多元觀點
要能同時將課程內容融入
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並學習合作
要讓學生有發表與討論的時間
要有自評、他評的機制
要有成果的展現(形成正增強)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反覆檢視教學活動與學生理解
理解的六個層面包括
能說明、能詮釋、 能應用、 能具備觀點、 能有
同理心、 能自我認識(了解自己的特質與盲點…)
所設計教學活動是否盡量合乎理解的六個層面
呢?(無須每個層面都符合)
進行實作後需再次反思與檢討,並和同科老師共
同備課,進行對話與概念增刪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參考資料
 Jay McTighe & Grant Wiggins (2008),譯者:賴麗珍。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專業發展實用手冊。心理出版社。
 John L. Brown (2008),譯者:賴麗珍。善用理解的課程
法。心理出版社。
 劉怡甫,21世紀教師不知不可的UbD。輔仁大學深耕教與
學電子報。
 簡菲莉、林豐藝。學習共同體:寫作也可以這樣學習。
 歷史科案例分享「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台北市金甌國
中許珮甄老師
 地理科案例分享「兩極地區」-台北市建成國中林泰安老
師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