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义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解读

山西财经大学 辛茂荀

一、总则

(一)意义和依据 1 、意义 ( 1 )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 平 ( 2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2 、依据 ( 1 )会计法 ( 2 )预算法

(二)适用范围 1 、适用主体 ( 1 )行政单位 ( 2 )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从事公益服务三类) 2 、控制客体 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所有的业务活动,但目前暂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 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因为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 位所共有的业务活动。

(三)定义和目标 1 、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 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 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 1 )静态:内部管理系统 ( 2 )动态: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 的过程

2 、目标 ( 1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 2 )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 3 )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 4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 5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四)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范围、流程、层次) 2 、重要性原则(重要经济活动和和重大风险 环节) 3 、制衡性原则(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 流程的制约、沟通和独立监督) 4 、适应性原则(普遍性与个性化及其适时调 整)

(五)单位负责人的职责 1 、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 2 、单位的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应发挥的作用 (建立、执行和监督) 3 、其他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应发挥的作用

(六)步骤 1 、梳理单位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业务流程 2 、明确业务环节 3 、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业务复杂化和分工细化) 4 、确定风险点 5 、选择风险应对策略(针对低效、浪费和舞弊,采 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应对策略) 6 、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7 、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二、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一)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1 、风险和风险评估的定义 风险通常是指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经 济活动风险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实际结果与内部控制目标之 间的差异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主要风险表现为: ( 1 )经济活动不合法或不合规的风险; ( 2 )国有资产流失、资源使用效益低下的风险: ( 3 )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风险; ( 4 )发生舞弊或腐败现象的风险; ( 5 )其他风险

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 及其造成的后果。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衡机制缺失、关键岗位职责不清以及内 部经济活动管理中的其他漏洞或隐患,均 可能造成经济活动风险。

2 、风险评估机制 单位应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 导下,由各项经济活动的关键工作人员及技术专 家组成的跨部门工作团队。 ( 1 )人员构成 ( 2 )机构设置 ( 3 )评估周期 (每年一次,第一次全面、细化,后 续侧重变化部分,内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 求发生重大变化重新评估) ( 4 )评估结果的应用

3 、风险评估程序 ( 1 )目标设定 ( 2 )风险识别(单位层面风险识别主要关注组织、 机制、制度、岗位和信息系统,业务层面风险识 别主要关注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最终形成风险 点清单) ( 3 )风险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分析和影响程度分析。 其中:可能性描述为几乎确定、很可能、可能、 不太可能、几乎不可能;影响程度描述为不重要、 次要、中等、主要、重大。)

( 4 )风险应对 ⅰ 风险规避 ⅱ 风险降低(控制导致风险的因素和设置应 急机制) ⅲ 风险分担(风险转移) ⅳ 风险承受

4 、风险评估的范围 ( 1 )单位层面 ⅰ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ⅱ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ⅲ 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ⅳ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 ⅴ 财务信息的编报 ⅵ 其他情况情况

( 2 )业务层面 ⅰ 预算管理情况 ⅱ 收支管理情况 ⅲ 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ⅳ 资产管理情况 ⅴ 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ⅵ 合同管理情况 ⅶ 其他

(二)内部控制的方法 1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3 、归口管理 4 、预算控制 5 、财产保护控制 6 、会计控制 7 、单据控制(表单和票据,制度化和规范化) 8 、信息内部公开

三、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一)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1 、单独设置内部控制部门或牵头部门 ( 1 )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日常工作; ( 2 )提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或规划; ( 3 )提出 跨部门的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 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工作; ( 4 )组织协调跨部门的重大风险评估工作; ( 5 )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跨部门的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并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风险的日常监控; ( 6 )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或岗位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 措施; ( 7 )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的其他工作。

2 、充分发挥经济活动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能作用 ( 1 )对本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梳理和风险评估; ( 2 )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建议或意见,积 极参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 3 )认真执行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落实内部控 制的相关要求; ( 4 )加强对本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日常监控; ( 5 )做好内部控制的其他有关工作。

3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 1 )研究制定监督内部管理制度; ( 2 )组织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及有效 性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 议; ( 3 )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 ( 4 )做好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的其他有关 工作。

(二)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1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 互分离 ( 1 )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的侧重 点是过程的分离和岗位的分离。 ( 2 )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机制建设 应当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比如设立预 算管理委员会、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 内部监督领导小组)

2 、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 ( 1 )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 ( 2 )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 ( 3 )做好决策纪要的记录、流转和保存工作; ( 4 )加强对决策执行的跟踪问效。 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 1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构成; ( 2 )落实岗位责任制; ( 3 )实行轮岗制度。

(三)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 1 、把好人员入口关; 2 、加强业务培训; 3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四)编报财务信息的要求 1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建立会计机构和配备会 计人员; 2 、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 3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按法定要求编制 和提供财务信息; 4 、建立财会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 机制。

(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1 、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含义 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是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 制方法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 中,从而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与常态化。 2 、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实现 ( 1 )在信息系统的归口管理方式下,实现流程嵌入, 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 2 )强化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四、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一)预算业务控制 1 、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 1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 2 )预算业务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时间要求、 审批权限和责任划分等。

2 、合理设置预算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 1 )预算业务管理机构 ⅰ 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 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单位领导班子、财会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组成。主要职能: 第一,审定预算业务内部管理机构; 第二,确定单位预算管理的政策、办法和要求; 第三,审定预算编制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 第四,审定预算草案,特别是重大项目立项和经费分配使用计划; 第五,协调预算编制、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听取预决算报告,督促预算执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审批预算追加调整方案; 第八,审定单位决算和绩效评级报告; 第九,其他相关决策事项。

ⅱ 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 设在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负责人组织领导,履行预算日常管理职能, 吸纳其他相关部门参加,以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第一,草拟预算管理制度; 第二,拟定预算编制程序、方法和要求; 第三,组织和指导预算编制工作; 第四,汇总单位内部的预算建议数,进行综合平衡,形成预算草案; 第五,组织预算控制数的指标分解和细化调整; 第六,将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指标下达至各执行机构; 第七,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并提交分析报告; 第八,汇总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方案; 第九,协调解决预算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第十,编制决算报告,分析决算分析,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第十一,其他。

ⅲ 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 第一,提供基础资料,提出预算建议数; 第二,对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落实; 第三,严格按照审批下达的预算及相关规定执行预 算; 第四,根据实际工作和预算管理制度,提出追加预 算申请; 第五,配合预算业务管理机构做好预算的综合平衡 和执行监控; 第六,其他。

( 2 )预算业务管理岗位 预算管理工作各环节不相容岗位包括:预 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 预算那执行与分析评价。

3 、对预算编制的控制 预算编制过程的主要风险是财会部门和业务部门的 脱节,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控制措施: ( 1 )落实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 ( 2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 ( 3 )建立单位内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 ( 4 )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 ( 5 )强化相关部门的审核责任; ( 6 )内部审批下达预算。

4 、对预算执行的控制 在预算执行环节,最主要的风险是未按规 设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资金收支和 预算追加调整随意无序,产生无预算支出、 超预算支出等情形。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 1 )明确预算执行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方式: ⅰ 直接执行。这种方式适用于在预算内部审批下达 阶段就已经明确预算指标、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 的业务事项。 ⅱ 依申请执行。这种方式适用于支出总额明确但具 体内容需随着工作开展才能进一步明确的业务事 项。 ⅲ 政府采购执行。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政策规定和政 府采购预算及计划,办理政府采购业务。

( 2 )加强对预算执行申请的审核 预算执行申请的审核内容 : ⅰ 业务部门的执行申请是否与其预算指标、 工作计划一一对应; ⅱ 是否按照规定提交相应的文件和单据; ⅲ 是否按照规定的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提出 申请,是否符合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

( 3 )严格预算执行审批控制 ( 4 )强化资金收付业务控制 ( 5 )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 ⅰ 明确预算调整的条件; ⅱ 明确预算调整申请程序; ⅲ 严格预算调整审核审批。 ( 6 )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制 ( 7 )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5 、加强单位决算管理 在决算环节最主要的风险是未按规定编报决算报表, 不重视决算分析工作,决算分析结果未得到有效 运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脱节等。主要控制措 施: ( 1 )做好决算报表编报和分析准备工作 ⅰ 落实决算报表编制和分析责任; ⅱ 落实财会部门决算工作培训机制和财会部门与相 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ⅲ 在总结往年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决算工作。

( 2 )强化决算报表的编制和审核 ⅰ 完整性审核; ⅱ 真实性审核; ⅲ 正确性审核。 ( 3 )加强决算数据分析和运用

6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管理(目标 — 效果导向) 预算绩效管理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未按规定开展预 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等。控制 措施如下: ⅰ 预算编制有目标 ⅱ 预算执行有监控 ⅲ 预算完成有评价 ⅳ 评价结果有反馈 ⅴ 反馈结果有应用

(二)收支业务控制 1 、收入业务控制 ⅰ 收入控制的范围 第一类:根据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认定的收 入; 第二类:不作为单位的收入但应当上缴国库 或财政专户的资金。

ⅱ 收入业务的主要风险 第一,收入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 未分离,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第二,未按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导致违规 收费; 第三,收费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的管控, 导致收入不实,应收未收或私设“小金库”情形 发生; 第四,票据、印章管理松散,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 风险。

ⅲ 收入业务的控制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归口管理部门、管 理岗位及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和审批权限及责任划分、票 据印章的保管责任和领用程序、相关的对账和检查责任。 第二,合理设置收入业务岗位,使不相容职务分离。 第三,对收入业务实行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其职能是:制定 收入管理制度、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以收入合同或协 议作为入账的依据、正确核算收入、加强收入业务的对账 和分析工作、加强对收入业务的检查。 第四,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第五,加强对票据和印章的管理。

2 、支出业务的控制 ⅰ 支出业务的主要内容涉及申请、借款、报销、资金支付、 会计核算等环节。 ⅱ 支出业务的主要风险 第一,支出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分离, 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第二,支出事项未经过适当的事前申请、审核和审批,支出 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规定,导致预算执行不力或违规违 法的风险; 第三,报销审核不严格,出现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风险; 第四,资金支付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 算规定,导致违规风险。

ⅲ 支出业务的控制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支出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第二,合理设置支出业务岗位,确保不相容职务的 分离; 第三,加强支出事前申请控制; 第四,加强支出审批控制; 第五,加强支出审核控制; 第六,加强支付控制(借款、报销和资金支付); 第七,加强对支出核算和归档控制; 第八,加强对支出业务的分析控制。

3 、债务业务的控制 ( 1 )债务业务的主要风险 ⅰ 未经充分论证和集体决策,擅自对外举借 债务,导致不能还本付息和单位利益受损 的风险。 ⅱ 债务管理和监控不严,可能导致财务风险。 ⅲ 债务未纳入单位会计核算,形成账外债务, 导致财务风险。

( 2 )债务业务的控制措施 ⅰ 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 ⅱ 合理设置债务业务岗位; ⅲ 对举借债务进行充分论证; ⅳ 加强对债务业务的审批控制; ⅴ 加强债务业务的日常管理。

(三)合同控制 1 、合同控制的内涵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 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业务主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1 )合同当事人是平等的法律主体; ( 2 )合同义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 、合同业务的主要风险 ( 1 )合同订立环节的主要风险 ( 2 )合同履行环节的主要风险 ( 3 )合同登记归档环节的主要风险 ( 4 )合同纠纷处理环节的主要风险

3 、合同业务的主要控制措施 ( 1 )建立健全合同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 2 )合理设置合同业务岗位; ( 3 )对合同业务实施归口管理; ( 4 )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 ( 5 )加强对合同履行的控制; ( 6 )对合同登记归档的控制; ( 7 )对合同纠纷的控制。

(四)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1 、政府采购的内涵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 团体,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 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 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 、政府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 ( 1 )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 沟通协调,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不合理,导致资 金浪费或资产闲置。 ( 2 )政府采购需求审核不严格,需求参数不公允, 验收不严格,导致采购的货物或服务质次价高。 ( 3 )政府采购活动不规范,导致诉讼或受到处罚。 ( 4 )政府采购档案管理不善,影响采购信息和财务 信息的真实完整。

3 、政府采购业务的控制措施 ( 1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ⅰ 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 ⅱ 政府采购活动管理 ⅲ 验收管理

( 2 )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ⅰ 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 政府采购业务决策机构 政府采购业务实施机构 政府采购业务监督机构 ⅱ 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岗位 牵制原则 效率原则

( 3 )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管理 贯彻“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原则,实现预算控制 计划,计划控制采购,采购控制支付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 ( 4 )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 ⅰ 政府采购的申请与复核 ⅱ 政府采购归口管理部门的审核 ⅲ 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 ( 5 )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 ⅰ 确定验收方式 ⅱ 组织验收小组 ⅲ 出具验收证明

( 6 )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疑的管 理 ( 7 )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 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 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 验收证明等。 ( 8 )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

(五)资产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 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的资产具有不同 的存在形态、特点属性,风险点也各有侧重,货币资金主 要是安全风险,实物资产主要是账实不符的风险,无形资 产存在权属不清的风险,对外投资则存在投资失败的风险。 1 、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 1 )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原则明确资产管理责 任; ( 2 )明确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工作流程; ( 3 )明确对资产动态管理的要求; ( 4 )明确对外投资的管理要求; ( 5 )明确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检查责任等。

2 、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 资产管理方面的不相容岗位: ( 1 )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和执行; ( 2 )货币资金保管和收支账目的会计核算; ( 3 )货币资金保管和盘点清查; ( 4 )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 ( 5 )资产配置和资产使用; ( 6 )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 ( 7 )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的决策、执行和监督; ( 8 )无形资产的研发和管理。

3 、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 货币资金风险可分为三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和 使用效率风险。 ( 1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 ⅰ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财会部 门和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 离。 ⅱ 出纳人员的管理。 ⅲ 印章管理。 ⅳ 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控制。

( 2 )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 ⅰ 开户 ⅱ 销户 ⅲ 对账 ⅳ 预留印鉴管理 ( 3 )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 ⅰ 盘点和清查库存现金 ⅱ 加强与银行的对账工作

4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控制 ( 1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控制的主要风险 ⅰ 领用环节风险 ⅱ 保管和使用环节风险 ⅲ 处置环节风险 ( 2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控制措施 ⅰ 归口管理 ⅱ 处置管理 ⅲ 台账管理 ⅳ 动态管理

5 、对外投资管理 ( 1 )对外投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 ( 2 )对外投资的主要风险 ⅰ 未按国家规定对外投资 ⅱ 未经集体决策和可行性论证 ⅲ 不相容岗位未实现有效分离 ⅳ 缺乏应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

( 3 )对外投资的控制措施 ⅰ 合理设置岗位 对外投资的不相容岗位包括: 可行性研究预评估、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 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对外投资执行与会计核算、 对外投资执行与监督 ⅱ 加强对投资决策的控制 ⅲ 加强对投资决策的追踪管理 ⅳ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六)建设项目控制 1 、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 ( 1 )立项缺乏可研,决策不当; ( 2 )违规或超标建设; ( 3 )设计不合理,概预算脱离实际,技术方案未能有效落 实; ( 4 )招标违法违规; ( 5 )项目资金管理混乱; ( 6 )项目变更风险; ( 7 )建设成本失真; ( 8 )竣工验收不规范; ( 9 )资产未及时入账。

2 、建设项目的控制措施 ( 1 )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ⅰ 归口管理部门及相关岗位的设置和权责分 配; ⅱ 建设项目的工作流程; ⅲ 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和审批权限; ⅳ 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检查责任。

( 2 )合理设置建设项目管理岗位 ⅰ 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 ⅱ 概预算编制与审核; ⅲ 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 ⅳ 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 ( 3 )建立建设项目议事决策机制 建立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 制 ( 4 )建立建设项目审核机制 ⅰ 文档编制与审核分离; ⅱ 审核工作由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专家参与; ⅲ 不同文档审核的侧重点不同; ⅳ 落实审核责任。

( 5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招标控制 ⅰ 对招标程序的控制 ⅱ 对项目标底编制与审核的控制 ⅲ 对开标过程的控制 ⅳ 对评标程序的控制 ⅴ 对中标结果的控制

( 6 )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的控制 ⅰ 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监理制度 ⅱ 对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控制 ⅲ 对工程价款支付的控制 ( 7 )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 ⅰ 建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ⅱ 建设项目档案的归档与项目建设同步。 ( 8 )加强对建设项目投资概算和工程变更的控制 ⅰ 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未经批准,不 得随意突破; ⅱ 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设计变更。

( 9 )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控制 ⅰ 加强竣工决算编制与审核控制; ⅱ 建立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ⅲ 加强竣工验收控制; ⅳ 做好建设项目档案移交工作; ⅴ 加强会计核算控制 ⅵ 后评估控制

五、评价与监督

(一)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1 、内部监督工作的人员组成 2 、岗位设置 3 、岗位职责 4 、相关权限 5 、监督办法 6 、监督范围和频率 7 、监督程序和要求 8 、信息沟通方式 9 、自我评价报告的撰写和报送

(二)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 1 、内部监督和评价的主体 ( 1 )内部审计部门 — 管事 ( 2 )纪检监察部门 — 管人 2 、内部监督的内容 ( 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 ( 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 3 、内部监督的范围和频率 ( 1 )范围(全面性和重要性) ( 2 )频率(定期和不定期)

4 、内部监督的方法 ( 1 )个别访谈法 ( 2 )实地观察法 ( 3 )证据检查法 ( 4 )重新执行法 ( 5 )穿行测试法

5 、内部监督的程序 ( 1 )制定监督检查方案 ( 2 )实施监督检查 ⅰ 获取相关文件和资料 ⅱ 确定检查的范围和重点 ( 3 )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ⅰ 建立的有效性(单位层面) ⅱ 执行的有效性(业务层面) ( 4 )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从依据、范围、程序和方法、以前缺陷及整改、本次缺陷及 改进意见、结论 及建议等方面进行。

( 5 )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 6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应用

(三)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1 、财政部门 2 、审计机关 3 、纪检监察部门 4 、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