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105 人文教育與學習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991105 人文教育與學習

人文教育與學習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家長希望幫助孩子的是……
•
•
•
•
•
希望讓孩子主動學習
希望孩子有學習動機
希望孩子更有專注力
希望孩子能管理時間
………………………
• 為什麼不直接講這些方法呢?
• 因為這些問題背後的因素要先處理
第一次 認知發展與學習
瞭解孩子大腦運作情形
大腦功能
讓孩子
多思考
學習考量
的因素
認知
發展
與學習
情緒影響
學習
新世紀
學習觀
第二次 人文教育與學習
瞭解情意教育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人文
教育
人文教育
與學習
情緒
教育
學習
表現
學習
興趣
靜思語五段式教學
情緒怎麼來的?
發掘孩子多元智慧
從多元角度看學習表現
一 人文教育~靜思語五段式教學
教育孩子重視培育「智慧」而非「聰明」
為什麼?
靜思語教學主要包含:
1體驗活動
2講述故事
3省思活動
4靜思活動
5生活實踐
我們先看教學的例子
1 體驗活動
•請十人圍成圈,大家手牽手儘量靠近站。
•這時,在圈外的人要想盡辦法到圈內來,十位同學
儘量不讓他有機會鑽進來。
•圈外的人在三分鐘內沒有進入圈內時,就要換人到
圈外去體驗身為圈外人的感覺。
•引導省思~老師請當過圈外人的同學發表感想,
•無法進入圈內的感覺如何?他有用什麼方法嗎?
•進入圈內的人是如何進來的?什麼方法較有效?
•進入圈內時的感覺如何?
•十個人運用了什麼方法不讓圈外人進入?
•當你在阻擋他人進入時,有什麼感覺?
• …………………………….
2
講述故事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駱駝在沙漠裡走著,
牠們很神氣地搖晃著背上的兩個駝峰。」
• 「當阿里巴巴向牠們走過來,並且加入了牠們
的行列時,他們發現~阿里巴巴是一隻駱駝!
而這隻駱駝的背上竟然只有一個駝峰!」
• 教師提問:「當阿里巴巴這隻單峰駱駝與雙峰
駱駝相遇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
• 請各組學生討論,並提出各種創意的答案。」
創意思考的結果是…
•「雙峰駱駝對於只有一個駝峰的駱駝感到既好奇又
有趣,於是親切地圍著牠問東問西,想要了解牠。
最後,阿里巴巴與其中一隻雙峰駱駝結婚了,生下
很多隻有單峰也有雙峰的小駱駝。」
•「這群雙峰駱駝看到只有一個駝峰的動物時(阿里
巴巴),覺得牠很古怪,就一起大聲地嘲笑牠。阿
里巴巴覺得很難過,就羞紅著臉很孤獨地往沙漠另
一方走去。」
•「阿里巴巴邀請其中一隻的雙峰駱駝跟牠走,牠們
走到一群駱駝面前,這些駱駝全都只有一個駝峰。
雙峰駱駝再也驕傲不起來了,畢竟,這個世界上充
滿了各種不一樣的駱駝!」
3 省思(針對體驗活動與故事來引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一)這個故事和剛才體驗活動中,哪些地方
是相似或有關的?
(二)阿里巴巴好比體驗活動中哪個人?
(三)當阿里巴巴進入雙峰駱駝的隊伍中時,
他的感覺可能有哪些?
(四)如果你是一隻雙峰駱駝,你的反應可能
是什麼?
(五)如果你是阿里巴巴,當你朝40隻駱駝走
去時,你希望四十隻雙峰駱駝如何對待你?
圖片省思法
請孩子拿到一張圖片卡後
想想這張圖片和我們討論的事有何關係
孩子發揮創意,思考問題的意義
較容易引發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
你看到了什麼?
觀察人物表情、動作,
推測圖中人、事、物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是小瓢蟲,你想說……
4
靜思(將活動與智者的話連結)
教師將故事和智者的話連結起來。
• 例如:老師選擇了一句靜思語「善的循環
要及時開始;愛的種子要儘早播種。」
(一)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二)「阿里巴巴與四十隻駱駝」的故事和
這句話有什麼關係?
(三)我們生活中人與人相處應該如何表現
出善的循環呢?如何做才是善的表現?
5
生活實踐
•瞭解了靜思語的意思之後,我們要如何
落實在生活中呢?
•孩子提出作法,並設計實踐行動的表格
分析人文教育的精神
1 體驗活動的意義
從經驗學習理論來看,孩子從做中
體驗活動的意義(以關懷老人為例)
※為什麼要帶老人家出來散步?
※散步有什麼好處?
※除了散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心情變好?
※老人家適合採用哪些調適心情的活動?
※我們自己常用哪些活動來調適心情?
體驗活動的意義
從認知心理學的基模理論來看,
體驗
覺察
思考
行動
這是一連串探索的歷程
讓孩子學習觀察、感受與服務的態度與精神
這樣的活動不是學校老師能替家長做的
•腦神經心理學家在意外的情況下發現,當
猴子有目的地做出某個動作時(例如:摘
水果),它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元就會處於
激活狀態。
•不過,令他們驚訝地是當猴子看到同伴做
出同樣動作時,這些神經元也會被激發。
這類細胞就像一面鏡子,能直接在觀察者
的大腦中映射他人的動作,所以Rizzolatti
等人就稱它們為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他們也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術(fMRI)發現,當
人類自願參與者在觀看他人動作會啟動大腦皮層
中3個主要區域。
•其中一個是顳上溝(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STS),這個區域的神經元會在自願者觀察身體部
位的運動時作出反應。
•另兩個區域是頂下小葉(inferior parietal lobe,
IPL)和下額葉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IFG),
它們分別對應於先前猴腦中所發現的鏡像神經元
(mirror neuron)
•鏡像神經元有助於重覆他人的動作行為,
理解他人的感受、體驗他人的情感上,也
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神經科學家Mirella Dapretto以 fMRI研究
了10位自閉症兒童,結果發現自閉症兒童
之鏡像神經元以及社會腦(social brain)
區域的激發較正常兒童為低,這或許可以
解釋為何自閉症者無法理解同理他人感受
•所以,體驗活動當下的感受對孩子的學習
來說是很重要
2 講述故事的意義
從故事的引導中,(以情緒控制為例)
孩子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經由大腦的思考活動,
建構起個人的認知網絡,
進而內化成個人的信念。
孩子過去會亂發脾氣
不能體會別人的辛勞
現在我們要運用方法
改善孩子這種行為
故事和大腦的關係
•大腦中約有上千億的神經細胞,各自伸出
長長的神經纖維,若是單一的大腦細胞,
沒有什麼用處
•細胞神經元必須互相聯結,形成一個寬廣
的網絡,這個認知網絡就是大腦思考溝通
時的基礎。
•故事情節容易讓孩子理解,理解的東西就
會儲存在大腦皮質,到需要使用時,就會
搜尋出來加以使用
3省思活動的意義
親子對話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目前進行的研究發現
父母較少和孩子對話
孩子的語文和數學都受到影響
對話可以是很隨性的
胡言亂語:我們來演戲,但是演戲時要使用
「坦桑尼亞話」。我們不懂「坦桑尼亞話」,
所以我們就假裝在講一種大家都聽不懂的話。
講的時候不要做任何判斷,只需要胡言亂語,
不需要講有意義的話。
~這是訓練反應/也在體會講話中的語氣表情…
3省思活動的意義
除了親子隨性的對話外
有時候提出開放的問題引導孩子深思考
台灣考學生:窩闊臺死於 哪一年?
美國高中的考題:
如果當時窩闊臺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
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加以分析。
這是思考層次不同的問題
深思考,21世紀的致勝關鍵
•商周雜誌:思考,誰不會思考?
•但就像「呼吸」與「深呼吸」的差別,思考
已不能停留在單點、淺層、浮面、天馬行空
的思考。
•培養孩子具備批判性思維—具有釐清問題,
加以判斷、分析、歸納的能力
•培養孩子高層思考能力,需要家長共同努力
4靜思活動
是思考體驗活動/講述故事和我的關係。
讓孩子對活動的意義有更深入的認識
省思活動和靜思活動是有差別的
當我們省思故事或體驗活動的意義時
我們可以講得很好
當我們靜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
或是自己能否做到這些行為時
孩子的想法就不一樣了
靜思時可以配合智者的話
例如:德雷沙修女說: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阿里巴巴與四十隻駱駝」的故事
和這句話有什麼關係?
•體驗活動或講述故事加深了鏡像神經元的
活動程度,有助於重覆這些動作和行為,
對於理解他人感受、體驗他人情感也大有
助益。
•不過,這種同理的情況很快就會消失,必
須要透過智者的話,時時提醒我們可行的
作法,再從生活實踐中,讓自己的行為慢
慢產生質的變化。
5生活實踐
只有省思和靜思是不夠的
必須陪伴孩子實踐所學
將意義內化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將靜思語的精神表現出來,
成為個人的習慣,
這些經過強化的經驗才會被保留下來
不要只看到孩子沒有做好的部分
多鼓勵孩子表現出來的好行為
1.體驗與講述故事都是讓孩子從活動與生活
故事中發現問題;~感官的覺察
2.體驗的省思與故事的省思是讓孩子將問題
與知識產生聯結; ~心智的思考
3.省思與靜思階段就要孩子將問題、知識與
我的關係聯結起來;~問題的整合
4.生活實踐要孩子將靜思中的想法落實在生
活中;~身體的實踐
5.再省思則是要從實踐中再次發現問題,進
行自我調整或建構內化的意義。~意義的
內化
具有人文精神的孩子是不需要父母操心的
第二次 人文教育與學習
瞭解情意教育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人文
教育
人文教育
與學習
情緒
教育
學習
表現
學習
興趣
靜思語五段式教學
情緒怎麼來的?
發掘孩子多元智慧
從多元角度看學習表現
二 情緒教育~情緒怎麼來的?
•正向情緒的人在創造性問題解決任務上有較好
的表現。
•Isen and colleagues發現快樂的受試者較有
可能解決問題。
•個體在正向情緒中時,能在任務中工作較長的
時間,因為正向情緒能帶來愉悅的感覺,反之
處於負向情緒中的個體較容易中止任務,因為
他們會將事情解釋為缺乏愉悅感。
•負向情緒中的注意力會較受侷限(narrowed)
•沮喪(depressed)情緒狀態也會促使注意力
集中於與情緒引發事件無關的細節。
→注意的集中之相關研究結果與Cognitive
tuning model & control motivation
model符合
•在正向情緒的影響下,人們對環境或資訊是
保持較開放的態度,有較多好奇心和創意,
與他人的互動較多,同時也比較願意對別人
伸出援手。
•情緒源自於個人的想法
覺察語調中的情緒
中性:我想先回去了。
改變想法
改變情緒
快樂句組:我想先回去了,你今天做得不錯!明天見囉!
驚訝句組:我想先回去了?
你誤會了,我並沒有這樣想。
生氣句組:我想先回去了,我沒有辦法和那種人再說下去了。
悲傷句組:我想先回去了,我明天再來探望他。
害怕句組:我想先回去了,等會被掃到老闆的颱風尾。
厭惡句組:我想先回去了,我覺得這裡有一股怪味。
輕蔑句組:我想先回去了,你一個人真的行嗎?
吃東西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喔!
肉魚豆蛋
五穀類
奶製品
油脂
蔬果
悅性食物
香蕉
猴子經常都情緒
高漲充滿活力,應該是
香蕉吃多的原因。
安定情緒
巧克力
巧克力被許多人視
為一種「情緒食物」,
憂鬱、沮喪就會想要
吃上一口,來達到
情緒上的放鬆。
泡杯菊花茶
悅性食物
安定情緒
迷迭香
我們平時有注的意購買
悅性食物嗎?
香茅
這些食物都會讓情緒
較為穩定喔!
幽默力的培養
•
•
•
•
新世紀變遷快速
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培養幽默力
幽默如何培養呢?
營造幽默愉悅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孩子學習
第二次 人文教育與學習
瞭解情意教育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人文
教育
人文教育
與學習
情緒
教育
學習
表現
學習
興趣
靜思語五段式教學
情緒怎麼來的?
發掘孩子多元智慧
從多元角度看學習表現
三 學習興趣~發掘孩子的多元智慧
你知道嗎?
要說什麼?
不知道耶!!
快說嘛
好想知道喔
他是: 安徒生
成就:安徒生童話作者
學習上的困難:
1.拼音和語法有錯誤
2.常常被留級。
3.沒有得到中學的文憑
轉機:
1.努力不懈
2.家庭教師教導
3.通過考試而進入大學就讀
他是:愛迪生
成就:發明大王
電燈、留聲機
學習上的困難:
1.拼字、句子老是出錯
2. 老師、同學都叫他笨蛋
3.功課倒數幾名
4.被退學
轉機:
1.母親不放棄
2.本身的努力
他是: 達文西
成就: 科學家
藝術家
蒙娜麗莎的微笑
解剖學家
學習上的困難:
文字左右顛倒
轉機:自我學習
他是:貝多芬
成就:樂聖
第九號交響曲
學習上的困難:
1.數學障礙
2.對乘法一竅不通
轉機:發展優勢潛能—音樂
他是:愛因斯坦
成就:科學家
諾貝爾獎得主
學習上的困難:
1.語言遲鈍
2.說話不流暢
3.有誦讀困難
4.師長認為他是個低能兒
轉機:發展優勢潛能—科學
他是:湯姆克魯斯
成就:影視名人
學習上的困難:
1.閱讀障礙
2.無法閱讀劇本
轉機:請人專門唸劇本
多元智慧類型~Gardner
智慧類型
特質
語文的/語言的智慧
肢體的運動的智慧
個體運用口頭語言和書寫文字的
能力;對字句和音/義的處理程度。
亦即科學思考,個體運用演繹思考
/推理,數字和抽象型式辨識的能力
個體運用視力形成對物心理具像,創造內在意像/圖形
的能力
個體運用身體的動作、雙手的技巧、瞭解大腦動作神經
和身體的特長。
音樂的/韻律的智慧
個體辨認聲音型式,敏銳地覺查調子和節拍的能力。
邏輯的/數學的智慧
視覺的/空間的智慧
內省的智慧
個體把握人與人的關係和溝通的行動能力。察覺並區分
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和感覺的能力。依賴其他所有
智慧。
個體重視存在的內在狀態、自我反省、後設認知和覺知
靈性現實。
自然探索的智慧
個體對自然事物有高度的好奇心,喜好辨認和區別植物、
動物、岩石和其他生態世界的能力。
人際的智慧
觀察孩子以發掘孩子的多元智慧
•
•
•
•
瞭解學生是老師的職責
瞭解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天職
從小和孩子聊天,從對話中發現孩子的想法
從小帶孩子走向戶外,從活動中培養孩子真
善美的精神
第二次 人文教育與學習
瞭解情意教育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人文
教育
人文教育
與學習
情緒
教育
學習
表現
學習
興趣
靜思語五段式教學
情緒怎麼來的?
發掘孩子多元智慧
從多元角度看學習表現
四 學習表現~從多元角度看學習表現
事情只有一種看法嗎?
我們看事情的角度
影響我們的情緒與反應
當父母在意的是……
•父母在意孩子的學業成績,孩子會…
•父母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會…
•父母在意孩子的品性行為,孩子會…
我們只要想辦法營造學習的環境
孩子自然會感受到親人的愛
也自然地會表現出自尊自愛的行為
回家功課~培養孩子的自尊
•
•
•
•
•
•
•
請用綠洲法(OASIS)培養孩子的自尊
O帶孩子客觀的觀察自己
A欣賞自己做的好的每件事
S為自己設定目標(可以是強項,或是弱項)
I改進或將某是做得更好
S大聲地對自己說:我很棒,我可以做到.
嗚耶遊戲
感恩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