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环境监测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科技、人才、质量管理
海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Contents
1
2
3
4
环境监测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面临的环境形势与特点
环境监测技术现代化发展趋势
前言
•
环境监测发展到今天,历经普及化、常规
化、标准化等阶段,有了长足的进步。生态文明
建设的宏伟工程和环境保护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
移赋予了环境监测新的使命,提出更多、更高、
更严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环境监测必
须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研究新问题、探讨新
对策、采取新措施、确保新发展。
1环境监测的地位和作用
•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
护的“眼睛和耳朵”,是环境管理的坚强柱石。三十年来,
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
强、由有到优的历史进程。现已建有国家、省、市、县各
级环境监测站2492个,从业人员5.3万人。广大环境监
测工作者脚踏实地、默默耕耘,恪守“公正、准确、科学
、高效”的原则,坚守工作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监测阵地
,技术水平、能力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有很大的提高,在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技术和信息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环保
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室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
基础,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
环境监测要乘势而上,锐意进取,正确认识环境监测的地
位,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现代化
水平,作探索中国环保道路的坚定实践者。
•
•
•
•
1.1环境监测数据是国家重大环境决策的依据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的客观反应,长期积累的环境资料是区域环境
质量变迁的历史见证。在不同的阶段出台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和决策都离不
开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持。具体体现在“三河三湖”、“两控区”等重大治理工程
的规划和实施;节能减排结束性指标的制订;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竣
工环保验收;排污总量收费;污染源限期治理;环境标准的制订和贯彻制订
等方方面面。
1.2环境监测数据是污染违法责任界定的根据
具有法定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在法律上有举证和辩护效
力。在川化污染沱江、云南阳宗海及河南沙河砷污染、陕西等铅污染致人群
中毒的事故处理和处置中发挥了“以事实为依据”的作用。
1.3为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预警、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瓶颈制约的矛盾日益显现,导致
近年重大污染事故频发,给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危害
。一旦环境事故发生,准确、快速地应急环境监测,为政府部门及时
、正确应急处置提供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的数据,为事
故后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是环境监测职责所在。可喜的
是,各级环境监测机构正在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预警预测机制,通过
排查污染源、制订应急监测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物资、
培训应急监测人才和技术、进行应急监测演练等有效手段,做到预防
在先、防患于未然。
1.4面对公众环境监测要有公信力
环境是公众的福利资源,人人都有权享受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质
和安全未受污染的食品。公众有对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的知情权、
监督权和参与权。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是否达标是公众需要了解的
重要环境信息。
2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环境监测在国民经济、环境、社会发展中,在公众的
心目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崇高地位,环境监测的质量就
至关重要。因此说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无论
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过份。
•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在时间上、空间上都要求具有“五
性”:完整性、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环境
监测人员要坚守职业道德,以对党、国家和人民群众高度
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步操作、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
论。
•
环境监测要在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上为政府的正确决策
提供法定的、科学的支撑。为此,必须在技术人才、技术
标准、技术装备、数据评估防范和影响数据质量全程监管
上提供有力的保障。
•
•
2.1监测技术人才的支持
环境监测不是一个只出数据的机器,而是科技含量相当高的一个
职业,要成为一个优秀监测人才并不容易,需要有数理化天地生各个
领域专业实施的交叉与融合,还要了解工农军医学商各个行业的生产
和产污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全员的技术培训与提高,需要终生学习,
需要不断研究新技术、更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发新仪器。既要
有科学学术带头人,又要有高、中、低各个层次、结构合理的人才梯
队;既要有精通监测业务,又要掌握法律法规标准;既会真干实干又
要有具备组织协调与配合能力。培养一大批全能型、复合型多面手人
才才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艰巨的任务。
•
2.2监测诗句规范、标准的支持
• 监测技术规范、标准是监测技术的法规,任何一位监测是技术人员都
必须遵照执行,而且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对某一环境问题的监测结
果都应该一致的,不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
的标准和规范还不能适应需求,急需填补空白和修订完善。
•
•
•
•
•
•
•
2.3监测技术装备的支持
监测技术装备现代化要能满足监测各个环境因子的需要,能满足预期的
灵敏度、准确度的要求,能满足测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的要求,包括:环境
、污染源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时间全覆盖、频次高,但项目少;便携式
、简易快速检测仪器;机动灵活,响应快;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监测因子
多,准确度、灵敏度高、但监测频次低,可随项目而定;地-空-天一体化监
测技术体系;是各种方法的优势互补与密切配合,为,而不是互相取代。
2.4环境监测数据的评价与科学表征方法:
环境监测数据的评价包括:环境监测质量目标的设计、制订;全程质量
监管的实施;监测数据的获取、审核、认可、认定等过程。
海量的环境监测数据只是初始产品,如何将环境信息优势转化成为环境管理
服务的技术优势、体现环境监测的服务、监督、评价功能和自身价值,是环
境监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说清环境质量、污染状况、潜在环境风险,仅靠
环境监测数据是不够的,需要科学、客观的表征技术。还要对评价结果即环
境监测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做出评估和统计分析。要看数据的代表
性、质量、数量能否满足统计要求,能否满足决策的要求。
•
2.5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监管的文件
•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管、创新质量保证的制度和方法,
是环境监测部门生产出合格、优质监测产品的保障机制。
在已有的全程序质量控制、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复核、计
量认证、等质控措施上,要大力推广LIMS系统等陷阱的
质量管理手段。从体制上采取防止监测数据真实性受到来
自各个方面干扰的措施。从制度上严防弄虚作假、挑数据
等违规行为发生。对不合理的数据可重做可修改,但必须
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并保留原有数据的可追溯性。
3面临的环境形势与特
点
3.1环境面临新老污染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和水质耗氧有
机物(COD、BOD5)及营养盐(氨氮、总氮和总磷)等污染,已经得到较好解决,环
境质量已经恢复到良好状态。而我国还正在解决这些问题,正在进行着繁重的减排和治
理任务。
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的VOCs、NOX和臭氧污染、POPS和环境激素污染、痕量和超痕量
重金属污染、“三致毒物”污染,在中国均已显现,将影响人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子孙后
代的生存繁衍,危害生态环境。
我国正遭遇着新、老环境污染问题(即复合污染)的双重压力和挑战。
3.2区域性污染已经形成
我国开始工业化时,无论空气还是河流出现的是点源污染。进行环境监测相对简单,
还可以设置如河流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城市空气设对照点、工业区、交
通区、居住区等电位。现在污染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污染河流群:如两控区、珠三角
、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区、长株潭等)和流域性(“三河三湖”、松花江)污染态势。
流动源、面源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很突出,我国用占世界7%耕地养
活着20%的人口,高强度农牧业使用占全世界30%的氮肥,而其利用率只有30%-40%,
剩余的都随着大气蒸发,地表径流,最终污染水体。据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面源
污染对水质的贡献COD:43.6%,总氮:57.2%,总磷67.4%。且面源污染范围广,治理
办法少,控制难度大。
3.3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增大,重大污染事故频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环境问题集中暴露,发展和
环境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对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预警、预测、预报及污
染应急事故监测任务更重,难度很大。许多危险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
的生产、储运、使用在日常监测之外,平时缺少技术积累和储备。因
此一旦事故发生往往束手无策,现查资料、现做实验、很是被动。生
TEXT
TEXT
TEXT
TEXT
态环境安全与污染事故应急对环境监测提出了很高、很严的要求。
3.4经济较快 发展的环境预期
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期间工业化、城镇化双
加速,将达到发展中国家中上水平,要求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到
2050年,我国将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适宜人们生存、生活、工
作。这一切都有赖于环境监测数据说话,真正做到三个说清:说清污
染源减排状况对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说清生态环境安全风险,能检测预警预报。要求环境监测要“测得
准”、“测的全”,高质量为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
供技术支撑。
4环境监测技术现代化发展趋势
•
•
•
•
•
•
•
•
为适应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2050年进入发达国家中等水平行列,我国的环
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达到现代化要求。主要
内容有:
4.1建立地-空-天一体化的监测技术体系
地:地面监测近距离看得清,测得准,但范围覆盖率小,缺乏全面性。
空:飞机遥感航测,看的发文就大多了,如大连湾石油污染面积,用无人机遥测
确定它的准确污染面积。
天:环境与灾害卫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范围更广,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
,对于海上溢油、赤潮、湖库蓝藻爆发、森林火灾、秸秆焚烧等能快速发现和定位。
地-空-天一体化的监测技术是一个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体系,因此需加强地空
天监测技术的配合、校正和一体化建设。
4.2污染因子监测方法的研究、优选、标准化
美国EPA、ASTM、AOAC有关水、气、土壤、固废、物理、生物等各种环境因
子的监测标准方法1200多项,我国仅有200多项,其中不少方法属经典的化学法,
明显过时。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家的需求差距较大。这就需要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牵
头,组织全国二、三级骨干站的技术力量对需要检测的污染因子的监测方法进行研究
,优筛,对国内外发表的成百上千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甄别,优选出那些先进的实用
的方法,经过统一验证和标准化程序使之标准化。这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兼
顾现时和长远你,需要做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向前推进。
•
•
•
•
•
•
•
4.3自动连续监测与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相结合
环境及污染源在线连续自动监测,能做到实时监控。核定排放总量及排污异常情
况,是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
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优点是测得项目多、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根据需要决定
采样频次。对于多项目监测和环境调查积累科学数据十分必要。
现场快速检测是利用便携式仪器和快速监测方法,能在现场快速发现问题,对污
染应急事故监测作出快速响应。
4.4积极开发预警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全世界已合成的化学品有几十万种,现在生产和使用的化学品约4.5万种,其中
危险化学品3700多种。中国是化工生产大国,有百多种化工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有2万多个生产企业,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区,其中50%以上集中在江河两岸及海岸
线附近。这些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及废弃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环境
,发生意外事故概率大,环境安全风险级别高。
近年来,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呈增长趋势,给国家和人民生命
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预警、如何应对?有不少化学品在常规监测中是不做的,
研究得少,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要改变环境应急监测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就必须积
极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加强监测技术储备和经验的积累,提高应对能力。
•
•
•
•
•
•
•
4.5监测仪器装备现代化
监测仪器装备包括实验室、便携式、快速、在线的自动监测系统和车载仪器等。
至2009年,我国一、二、三级站已有监测仪器5.5万台套,其中现场检测仪2.5万套
,自动监测仪器7000套,应急监测仪器3000套,实验室分析仪器1.4万套。
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设备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人才和任务是关键。要有计划性和
针对性地进行安排和落实。打胜仗不只是靠武器好,还要靠使用这些武器的人有过硬
的本事。
近十多年我国水、气、常规项目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制造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实现国产化。废水、烟气烟尘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已安装运行2万多套。但核依赖进口,
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应大力加强监测仪器、装备自主创新开发,首先满足国内需要
,然后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一席之地。
4.6健全、创新监测质量监管体系,制度和技术手段并重
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高质量的环境监测才能在国家的重大决策中
发挥作用。
提高质量一要靠科技,要科技兴监测;二要靠人才,人才兴监测;三要靠创新监
测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要靠创新监测质量管理的体制、机制兴监测。美
国EPA等先进国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总论
•
总之,实现环境监测的现代化,要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以推以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环
境管理需求为导向,服务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
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
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
险”为目标,以科技、人才、质量管理为突破口,
继往开来,克难攻坚,努力达到“一流的人才、一
流的技术、一流的水平、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
装备”要求,才能为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跨越式发
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应有的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