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临床意义

临床 血液实验诊断
黄伏生
概述: 血细胞的来源与生成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
(blood routine test)
 血液:
 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某些病理物质如MP)。
 无形成分:水、无机物、有机物。
一、红细胞检查
RBC、HGB、HCT、MCV、MCH、MCHC、
RDW、Ret、ESR等
红细胞计数(手工)
 〔原理〕
 用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的倍数,
混匀后冲入计数池,在显微镜下
计数一定体积的红细胞数,再换
算成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 〔器材〕显微镜、计数板、微量吸管、
试管等。
 〔试剂〕红细胞稀释液(Hayem液)
NaCl1.0g 、Na2SO42.5g 、
HgCl20.5g、蒸馏水加至1000ML
 〔操作〕
1.稀释液2ML+全血10μL混合

均匀



2.充池
3.计数
4.换算
公式
RBC/L=N*5*200*10*106
 N--RBC个数/5个中方格中
 1/5×25--换成1个大方格
 200――稀释倍数
 10――换算成mm3
 106――由1mm3换算成1L体积
 RBC/L=1/100N*1012/L (*1012 /L ----T/L)
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2.病理变化
 (应与HGB等指标同时进行分析)
血红蛋白测定(HGB)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HiCN)法
 HiCN的mmol消光系数――44mmol/L/cm


〔原理〕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
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 -结合生成稳定的
综红色复合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HiCN),HiCN在波长540nm处有一吸收
峰,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该处的吸光度,
再换算成每升血中血红蛋白浓度,也可制
备标准曲线供查阅其含量。
blood:





[操作]
1.试剂5ml+全血20μl混匀放置放置5min
2. 比 色 : 分 光 波 长 为 540nm , 杯 径 1.0cm 测 定
光密度A
3.计算Hb=A*64458/(44*1000)*251=367.7A
4.标准曲线法:简易标准曲线K=∑Hb/ ∑A
还可采用回归方程法
(二)其他方法
 1.Sahli法
 2.HiN3法
 3. SDS法


(三) 临床意义:与RBC相结合
红细胞比容测定


温氏法
原 理
( Wint
robe )
(手工)
〔操作〕
1.将抗凝血注入温氏管刻度处,用橡
皮塞塞紧管口
2.离心:3000r/min离心30min
3.结果观察:读取最下面红细胞层
〔参考值〕男性:(0.40~0.54)L/L

女 性 : ( 0.37 ~ 0.47 )
L/L
〔 临 床意 义 〕主 要 用于 计 算红细胞的 3 个
平均指数
 1.增高: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
 2.降低:主见于各种贫血
 微量法:
与常量法基本相同

不同的是离心管改用微量管

离心速度为12000r/min*5
 仪器法:HCT=MCV*RBC

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men
corpuscular volume)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
(MCH, me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
( MCHC, mem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 〔计算公式〕



1.
2.
3.
MCV=HCT/RBC(fL)
MCH=HGB/RBC(pg)
MCHC=HGB/HCT(g/L)
参 考 值 ]
仪器法




MCV
(80-100)fl
MCH
(27-34)pg
MCHC
360)g/l
手 工 法
(80-92)fl
(27-31)pg
(320-360)g/l
(320-
[临床意义] 可作为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
分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 RDW,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是血液分析仪特有的检测项目
 〔原理〕

利 用coulter 原理测定红细
胞体积,根据红细胞不同体积的大小
在坐标上排列成一条曲线(直方图)
将曲线的底部的宽与曲线的高度的比
所得值。
coulter原理测定血细胞示意图
µL
不同时间段所测红细胞频数(t)
1 2
组
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1~50
3
1
0
2
1
1
0
2
4
2
0
3
0
0
0
0
51~70
5
6
19
7
6
5
6
3
0
7
7
7
7
8
7
8
71~90
10
49
51
53
11
50
45
34
27
34
38
21
26
28
15
20
91~110
18
19
18
63
15
10
18
15
11
11
15
18
29
10
67
14
111~130
29
128
119
169
261
338
209
112
205
113
96
114
164
333
324
290
131~160
360
43 2
2 95
398
451
454
331
267
262
228
325
451
115
236
392
302
161~190
456
475
444
442
4 29
463
401
335
354
362
366
333
364
353
322
415
191~240
436
623
378
324
550
346
356
387
122
358
407
457
457
414
311
326
241~270
335
339
381
119
129
198
254
213
119
12
109
15
210
237
115
158
271~300
121
128
118
217
118
112
17
15
141
17
18
15
116
28
14
20
301~330
120
170
310
119
27
25
22
22
25
18
23
28
35
15
25
19
331~360
34
35
121
122
23
111
25
22
20
34
18
26
20
20
28
20
361~390
19
26
24
25
32
13
26
15
21
14
21
22
18
13
15
22
391~440
21
24
20
23
13
20
21
20
11
25
13
27
19
15
12
13
441~470
12
11
12
10
17
10
11
16
11
10
7
16
12
10
8
10
470~
6
0
10
14
4
5
8
5
5
1
9
2
0
6
7
3
Sum=7151
〔计算方法〕 RDW=图底宽/图峰高
〔参考值〕
成人 11.6%-14.6%
〔临床意义〕 贫血分类
红细胞形态检查




1 . 红细胞大小
2 . Hb含量改变
3 . 红细胞形状改变
4 .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 二、白细胞检测
 白细胞计数(WBC)

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略
四、白细胞形态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 (二)异常白细胞形态

正常白细胞形态
各类异常白细胞
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differential count)(手工)

〔原理〕

各类不同的白细胞对染料中不同
成份着色程度不同,通过染色后可以显示
不同颜色,在镜下可计数各类白细胞占整
个白细胞的比例。

〔器材〕显微镜等

〔试剂〕瑞氏染液

〔标本〕血涂片
〔操作〕
 1.染色:在血涂片上加染液数滴再加缓冲
液适量。
 2计数: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记录
其中各类白细胞数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
〔报告方式〕
 N
%
 L
%
 M
%
 E
%
 B
%


〔参考值和临床意义〕见下表:
白细胞计数及各类白细胞临床意义
参考值
增高
减低
成人:4~10
初生儿:15~20
1/2~2岁:11~12
急性细菌感染、组织损伤、失
血、中毒、类白血病、白血病、
生理性增高
病毒感染、某些传染病、某
些血液病(再障)、放化疗、
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
N
50~70%
同上
同上
E
0.5~5%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嗜
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猩红热、恶性肿瘤、
如肺癌、霍奇金氏病等。
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术后
严重组织损伤、使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
B
<1%
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变
态反应、甲退等。
Ⅰ型变态反应、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过量、
甲亢、科兴氏综合症等
L
20~40%
病毒感染、传单、结核、肾移
植、再障、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M
3~8%
传染病、EB病毒感染、寄生虫、
结核、慢性炎症、处理抗原、
免疫应答、MDS、恶组、淋巴
瘤
放射线、使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某
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高而
相对减低
免疫功能低下
WBC
G/L
重要名词解释
 1.核左移
 2.核右移
 3.异型淋巴细胞
三、血小板检测
 血小板计数(PLT):

同红细胞计数(RBC)
 PLT临床意义
 参考范围(100~300)G/L


PLT减少
PLT增高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Men platlet volume
检测同RBC
参考范围:7~11fL
临床意义:与PLT的数量不一定成比例
血小板比容(PCT)
 检测同RBC
 参考范围
0.1~0.3)%
 临床意义:与PLT数量相关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 检测同RBC
 参考范围(15~17)%
 临床意义:PLT体积大小
不等
PLT直方图的分布
激光式血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 激光鞘流术血细胞分类计数原理

激光鞘流技术的血细胞
计数原理
激光鞘流术血细胞分类计数原理

多角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MAPSS)。

0度与10度光散射白细胞散点图分布。

根据光散射理论,当激光照射到流动室内流过的每一个细胞时,
由于细胞的物理特性,部分光线从细胞上经不同的角度散射。其中
,前向小角度散射光的光强可以反应细胞体积;大角度散射光的光
强可以反应细胞核,浆复杂度和细胞颗粒的信息;而侧向散射光的
光强可以反应细胞膜、核膜、细胞质的变化。因此,可以依据细胞
表明光散射的特点对细胞进行分类。用激光光源产生的单色光束直
接进入计数池的敏感区,在不同角度(10度~70度)对每个细胞进行
扫描分析,测定其散射光强度,从而提供细胞结构、形态的光散射
信息。由于粗颗粒细胞的散射强度比细颗粒细胞更强,故光散射对
细胞颗粒的构型和颗粒质量具有很好的区别能力

MAPSS技术临床报告散点图
解读血液常规报告
临床病例讨论

1997年11月,中南医院收到从武汉市江夏区转来
的一批患者,共12人,均为某小工厂工人,由于
诊断不明确而入我院内科。


主诉 12人同时发热1周。
症状和体征:发热不退,有时寒颤,热型不典型,
无明显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但食纳差。胸透和
心电图基本正常,血常规WBC均不高,部分患者白
细胞反而偏低,白细胞分类计数中,部分患者嗜
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嗜碱
性粒细胞基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低。
由于当时情况较急,在仅有上述临床资料
情况下,院领导召集全院各科相关人员会
诊,通过到会专家反复讨论,大部分专家意
见偏向于这批患者很可能是病毒感染。但
也有不同意见。
 大家思考:???


作者散会后回到实验室调出该12位患者的血液
常规结果,对每一项指标进行了横向分析,发
现这12位患者的结果中,有11位患者的嗜酸性
粒细胞分类计数明显低于参考值,只有一位在
正常参考范围内。因此,对这12份全血标本,
用手工方法进行嗜酸性白细胞直接计数,结果
其中11份标本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为0,只有
1份标本为正常参考范围内0.044G/L。

大家思考:此时,你认为???


将此结果向内科和医院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并
提出了诊断参考意见(伤寒)。
院领导重新召集各科专家会诊,结果仍然有分
歧,但还是采纳了上述意见,作为伤寒观察治
疗,每天坚持做肥达实验:结果第一天、第二
天肥达实验仍然是阴性,直到第三天其中有4位
患者呈阳性,到第四天、第五天全部为阳性结
果。其后这批病人转入感染科经伤寒治疗痊愈
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