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心主要项目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生物中心主要项目

生物中心主要项目
吕成伟
南方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应用项目



CIK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TIL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DC/CTL (Dendritic cell / Cytotoxic T
lymphcytes)

放免靶向治疗(131I -McAb )

肿瘤标志物
CIK
IL-2




1976年Morgan等发现小鼠脾细胞培养上
清能刺激胸腺细胞生长的T细胞生长因子;
1979年统一命名为IL-2。
1980年发现IL-2 能诱导自身LAK。
1983年Taniguchi等从Jurkat白血病细胞
成功克隆人IL-2的cDNA,基因工程IL-2问
世,推动了基础和临床应用。
肿瘤、免疫缺陷、感染等
CIK
IL-2

IL-2主要由T细胞或T细胞系产生:
(1)CD4或CD8 T细胞:
丝裂原
CD4或CD8
同种异体Ag
CD4
(PBMC、脾脏、淋巴结和扁桃腺T细胞)
(2)T细胞肿瘤细胞系或白血病细胞系
(3)T淋巴细胞杂交瘤
CIK

IL-2生物学作用:
(1)CD4及CD8细胞都是IL-2作用靶细胞
(2)促进杀伤细胞分化和效应功能:
诱导CTL、NK、LAK等分化和效应功能
诱导杀伤细胞产生IFN-γ、TNF-α等
增强CTL穿孔素基因表达
(3)直接或间接作用B细胞
(4)活化巨噬细胞:
促进Mφ 通过ADCC杀伤肿瘤
CIK
LAK细胞

1980年NIH癌症研究所Rosenberg等首先发现
LAK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
1. 纤维肉瘤C57BL/6小鼠脾细胞+ IL-2
2.
纤维肉瘤细胞(自身正常细胞-)
PBL + IL-2
自体或同种异体瘤细胞(MHC 非限制性)
3. LAK存在于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LGL)中,不同于T、B细胞和单核细胞
CIK

多种细胞因子均可增强LAK活性:
GM-CSF、TNF、IL-1、3、5、6
IFN-γ显著增强LAK活性
Anti-CD3 McAb联合IL-2不仅能比单
用IL-2更显著增加LAK数量也使单个和总体
LA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100~400倍
/6~20倍)
CIK

LAK体外长期培养:(临床)
3~5天
2~3周
数量100~1000倍
联合PHA或ConA 数量比单用IL-2高5~10
倍。初始培养48小时内加入10ng/ml Anti-CD3
扩增更明显,21天达1000倍。加入IFN-γ单个
LAK细胞抗瘤活性提高几十倍。
LAK
CIK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

CIK的杀瘤机制

直接杀瘤:
识别结合相
杀伤相
裂解相
效靶复合体
细胞毒颗粒;穿孔素;Ca++
间接杀瘤:
IL-2、TNF-α、IFN-γ、IL-1α等的细胞毒/抑制
作用;相互诱生、协同增强NK、Mφ杀伤肿瘤细胞。
CIK
应用





只有联合应用IL-2/LAK细胞才具有显著的体内
抗肿瘤作用。
1984年11月,FDA批准NCI进行临床试验。
1985年Rosenberg等首次报道联合IL-2/LAK
细胞治疗25例各种常规疗法治疗无效的晚期肿
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IL-2/LAK细胞引起世人瞩目,并在基础和临床
得到推广和改进。
肾细胞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非何杰金氏
淋巴瘤等疗效显著。
CIK
CIK制备流程
TIL
简介




1986年发现经IL-2诱导的TIL体内抗瘤效果强于
LAK 50~100倍;并可减少IL-2用量及副作用。
肿瘤间质,T淋巴细胞,CD8为主,非活化,拌
用少量IL-2即可发挥明显抗瘤效果,副作用轻。
新TIL中T细胞对PHA呈低增殖反应,少分泌IL-2、
IFN-γ等。
Anti-CD3 McAb联合IL-2不仅能比单用IL-2更显
著增加TIL数量也使单个和总体TIL细胞活性显著
增加。可减少IL-2用量。
TIL

TIL体外抗瘤作用
1. 经IL-2激活后TIL才具有显著杀伤活性(7~
40天)。
2. TIL杀伤活性具有一定特异性。
3. IL-4、TNF、IFN-γ等可显著增强TIL杀伤作
用。
4. 肿瘤抗原可增强TIL杀伤活性。(照射肿瘤
细胞)
TIL

TI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1. TIL/IL-2输注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肿瘤转
移效果。
2. TIL体内抗肿瘤转移作用有一定特异性。
3. IFN-α可增强TIL/IL-2体内抗肿瘤转移
作用。
4. 环磷酰胺增强TIL体内抗肿瘤作用。
CIK/TIL

CIK/TIL制备流程
无菌条件下抽取外周血/胸腹水(以肝素抗凝)
密度梯度离心 1500-2000rpm,15-20分钟
分离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
600-800rpm,5分钟
纯化PBMNC(去除Ficoll、血小板及杂质)
计数,1×10e6个细胞/ml置培养瓶37℃,
5%CO2,100%湿度
诱导活化(IL-2,Human-serum,Anti-CD3,r-IFN,PHA)
第5-7天
高效扩增(IL-2,Human-serum,Anti-CD3)
第10-14天
收集CIK/TIL,全身/局部回输
CIK/TIL
*CIK/TIL临床应用


CIK每疗程不低于100亿细胞;首次抽
血前一周或抽血后即可输注IL-2;首次
抽血后7~9天第一次回输CIK细胞。每
周抽血一次,回输细胞两次;5~6周一
疗程,全程拌IL-2治疗。
TIL细胞经胸腔或腹腔穿刺收集胸腹水
200ml以上,分离淋巴细胞培养,7~
21天内分1~3次胸腹腔输注完毕。同时
配合IL-2 20-50wu局部应用,2-3/周至积
液完全吸收(或疗程结束)。
DC/CTL
DC细胞


1973年Steinman和Cohn等从小鼠脾组织
分离
共同特征:树突状,膜MHC-Ⅱ、CD80、CD86,活
化初始T细胞,激活CD8CTL、CD4Th细胞;非成熟DC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成熟DC递呈抗原能力是B、Mφ
的100~1000倍,体内唯一专职抗原提呈细胞;MHC限
制性。

来源:骨髓、外周血、脐带血。
肿瘤的发生与DC的功能缺陷
通过对肿瘤浸润性DC的研究发现:
肿瘤细胞能自发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
VEGF、TGF-β、IL-10等作用于D
C,使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发生变化,无法
提呈外来抗原或提呈抗原的能力低下,导
致了肿瘤的免疫逃逸。
DC治疗的理论依据

将机体的DC提取出来,经体外各种免疫
调节剂的激活,再用各种形式抗原修饰D
C(肿瘤抗原肽、细胞性抗原、DNA或R
NA等),然后回输体内,激活T细胞 ,产
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解决因D
C功能缺陷造成的肿瘤免疫逃逸。
DC/CTL制备
DC/CTL/IL-2的实施
(1) 微量法:抽血200ml/次,2周一次,共4
次为一疗程,全程用IL-2 50-200wu
30-40次,或/和加IFN-γ 100wu 2030次。
(2) 机分法:分离5000ml外周血收集单个核
细胞。
放射免疫治疗的定义
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以放射性核素为弹
头,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表达阳性的肿瘤
细胞,将产生β或α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靶向到肿
瘤细胞,并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实现对肿
瘤的近距离内照射治疗。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两种作用方式:
1.直接作用: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
(ADCC)、补体依赖细胞毒(CDC)的细胞溶解
效应杀伤肿瘤细胞。
2.间接作用:单抗作为靶向载体,偶联细胞毒药
物(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毒素等)。靶向肿瘤
后利用细胞毒杀伤肿瘤细胞。
放射免疫治疗是利用放射性
核素的辐射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
作用。它必须是发射能量较大的
β射线、α粒子,最好是不发射γ
射线对病房的防护较方便。符合
上述条件的放射性核素不多。
90Y、186Re、188Reβ辐射能量
大是放射免疫治疗的首选放射性核素,
但国内来源较困难,标记技术也较复杂。
131I为β能量较小,也存在γ辐射给辐
射防护带来不便,但其供应十分方便,
因此,是国内放手免疫治疗最常用的核
素
2003年Press OW在Seminars in Oncology:
当前低度NHL治疗最有希望的治疗药物
之一是能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
体,…..如今,最有希望的免疫连接物
是放射性标记的抗体。
IODO-GEN碘化标记
IODO-GEN是固相氧化剂,其碘化标记
法于1978年由Fraker首先报道放射性碘
溶液和蛋白质同时放入已用IODO-GEN
包被的容器中,-I被氧化并立即取代蛋
白质上酪氨酸残基中的H而成为放射性碘
化标记蛋白。经过数分钟后将标记物从容
器中吸出即终止反应。经凝胶柱过滤后即
可得到碘化标记物纯品。
放射免疫治疗淋巴瘤的优势

恶性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放射敏感性
治疗效果不受机体免疫功能影响
β射线 穿透力强,可到达肿瘤深部

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


病例选择条件






所有患者均有预后不良因素:如晚期、高危、初
治未达缓解、复发及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
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Karnofsky评分≥60分;
年龄≤70岁;
外周血常规白细胞(WBC)≥3.0×109/L,血小
板(PLT)≥80×109/L,血红蛋白(HGB)
≥90g/L;
病理免疫组化提示CD20(++~+++)。
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
非清髓剂量
清髓剂量
CD20单抗
100-200mg
200-400mg
131I
50-100mci
150-300mci
131I-抗CD20抗体应用方案

标记方法:固相氧化剂标记法(IODOGEN)。

甲状腺保护:用药前一周至用药后一周连续口服1%碘化
钾溶液10~20ml/次,每日三次。

标记率及用法:每次剂量抗CD20抗体 100mg标131I
50~100 mCi,1/3局部病灶直接注射,2/3静脉全身使
用。每2~3个月一次,2~3次为一疗程。

预防过敏反应:用药前30~60分钟苯海拉明40mg肌注。
131I-抗CD20抗体的毒副反应和处理

畏寒发热
普威、非那根

局部红肿
不处理或普威、消炎痛

重度骨髓抑制
(WBC≤1.0×109/L,
PLT≤25×109/L,HGB≤65g/L)
住无菌层流
病房,皮下注射G-CSF,补充血小板、红细胞,
预防感染,防止出血
放射免疫治疗其它肿瘤

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
癌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