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实验-曾小群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发酵工程实验-曾小群

实验一 双酶法制备淀粉糖
综合实验一 面包酵母高
密度发酵实验
实验一 双酶法制备淀粉糖
• 一、 实验目的
• 1、了解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基
本原理。
• 2、掌握淀粉双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
法,以及酶的使用。
淀粉的组成
• 由D-葡萄糖单体组成的同聚物。包括直链淀粉(α1,4-糖苷键)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
CH2OH
CH2OH
O
OH
O
OH
O
O
O
OH
OH
CH2OH
OH
CH2
CH2OH
O
O
OH
O
O
OH
a-1,6糖苷键
OH
CH2OH
O
OH
O
OH
a-1,4糖苷键
O
O
OH
O
OH
淀粉颗粒
• 麦芽、辅料中的淀粉,一般由细胞壁包围,
以颗粒状存在。这种颗粒不溶于水,也不
受淀粉酶的作用。
Wheat starch
Potato starch
糖
化
中
的
淀
粉
分
解
淀粉的糊化、液化、糖化
糊化是指淀粉在热水中能吸收水分而膨胀,最后
淀粉粒破裂,淀粉分子溶解于水中形成带有粘性
的淀粉糊,这一过程称为糊化。简而言之,糊化
就是淀粉颗粒在热溶液中膨胀破裂的过程。
液化是指利用液化酶将糊化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
聚糖小分子等,使粘度降低,流动性增高。
糖化是指利用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
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在生产上称为“糖
化”。
DE值
• DE值即葡萄糖值,用以表示淀粉水解程度
及糖化程度,指的是葡萄糖占干物质的百
分率,即:
还原糖%
DE值 
 100%
干物质%
二、实验原理——淀粉的糖化
许多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除分泌胞外淀粉酶微生物外。
淀粉
水解
葡萄糖,才能被酵母菌利用。
酸解法
酶解法
酸酶(或酶酸)结合法
酸酶法
酶酸法
淀粉糖化的方法
1.酸解法
淀粉 酸 高温高压 葡萄糖
2.酶解法(双酶法)
淀粉 a-淀粉酶 糊精和低聚糖 糖化酶 葡萄糖
(液化)
(糖化)
3.酸酶法
淀粉 酸解法 糊精和低聚糖 糖化酶 葡萄糖
4.酶酸法
淀粉 a-淀粉酶 糊精和低聚糖 酸解法 葡萄糖
双酶法制备淀粉糖
• 酶法糖化投资少,工艺稳定,对设备要求
也不高,产品质量好,消耗小,收率高,
条件温和,对环境影响小。
三、试验材料
• 玉米淀粉、液化型α-淀粉酶(酶活力6000
单位/g),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酶活
力为4-5万单位/g),10%NaOH,
5%Na2CO3, 5%CaCl2。
• 500ml烧杯,pH试纸、秒表,玻璃棒,恒
温水浴锅,电炉,石棉网、温度计、恒温
水浴、手持糖度仪(可溶性固形物)。
四、方法和步骤
• 1、双酶法生产淀粉糖浆工艺流程 50g淀粉(加水
200ml,搅拌均匀)——淀粉浆——5%碳酸钠调节
pH≈6.2-6.3——2ml 5%CaCl2溶液——90-95℃水浴
上加热(不断搅拌)——淀粉糊化——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60mg(不断搅拌)——液化——70-80℃搅拌
20分钟,(取样分析DE值——至电炉(隔石棉网)
加热到95℃至沸,灭活10分钟——过滤,滤液冷却
至55℃——加入糖化酶200mg——调节pH≈4.5, 于
60-65℃恒温水浴中糖化3-4小时,(3小时取样分析
控制DE≈42)即为淀粉糖浆。
• 2、检测 用手持糖度计测定,直接读取固形物含量。
(3)糖化过程中DE值的变化
DE
值
糖化时间
• 实验二、面包酵母活化和种子液培养
试验材料
• 面包酵母、葡萄糖、酵母浸膏、牛肉膏、
氯化钠、
• 试管(10×150mm)、培养皿、烧杯
(500mL)、锥形瓶(300mL)、接种环、
酒精灯、牛皮纸、pH试纸、恒温摇床、培
养箱、离心机、生物安全柜、血球计数板、
光学显微镜、盖玻片
配制培养基
• (1)制备平板分离培养基: 葡萄糖 20g,蛋白胨
20g,酵母抽提物 10g,琼脂 20g,水 1000 mL。
灭菌115℃,20min。每三角瓶分装100mL,灭菌后
倒平板。
• (2)制备斜面保藏培养基:葡萄糖 20g,蛋白胨
20g,酵母抽提物 10g,琼脂 20g, 水 1000mL。
灭菌115℃,20min。每试管分装5mL,灭菌后摆斜
面待用。
• (3)制备种子培养基:葡萄糖 20g,蛋白胨 20g,
酵母抽提物 10g, 水 1000mL。灭菌115℃,20min。
每三角瓶分装30mL,灭菌待用。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的制备过程
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分装及包扎----灭菌----灭菌后试管
摆放斜面
• 1.称量
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份放于瓷缸中。
• 配方:牛肉膏5.0g,蛋白胨10.0g,NaCl5.0g,琼脂
20.0g,蒸馏水1000ml,pH7.0。
• 2.溶解
• 向上述瓷缸中加入所需要的水量,搅拌,加热使
其溶解。如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在琼脂的熔化过
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
出或烧焦。待完全熔化后,补足所失水分。
• 3.调节pH值
• 用玻璃棒沾少许液体,测量PH值。用氢氧化钠和
盐酸调节PH。
• 4.过滤
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一般无特殊要求可省
去。
• 5.分装及包扎
•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将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
管内(用分装漏斗)或三角瓶内,管(瓶)口
塞上棉塞。最后用牛皮纸将棉塞部分包好。
• 6.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210C灭菌20分钟。
7. 灭菌后试管摆放斜面
注 意 事 项
1、称取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称一种药品;
2、蛋白胨极易吸湿,称取时动作要迅速;
2、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其他药品加热溶解到快沸时,再将称好
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此过程要不断搅拌,以免
琼脂糊底,并控制火力,防止沸腾外溢;
4、分装量根据试管大小和实际需要而定,固体培养基装量约为管高
的1/5,液体培养基的装量约为管高的1/4,三角瓶的装量不超过瓶
体的1/2 ;
5、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
而引起污染。
返 回
• 2、平板分离
• 称取0.1g即发性干酵母,转移至无菌水试管,振
荡5min,制成菌悬液。划平板,30℃培养2d。
• 用接种环沾取单菌落,划斜面,30℃培养30h。
• 3、种子培养
• 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斜面上菌落,接种至
种子培养基。30℃,150r/min,培养30h。血球
计数板测种子培养液中酵母菌体密度。
(三)平板划线分离法
交叉划线法
连续划线法
实验二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原理
• (三)实验器材
• (四)实验方法
• (五)实验作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
物直接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微
生物实验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常用微生物计数方
法。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不论微生物的
生理状况如何,都可以在显微镜下一一计数。
由于此法得到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总和,故又称
为总菌计数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
载玻片,其上四条纵槽构成
了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又
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
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
网,每个方格网共分成9个
大方格,中央的大方格为计
数室。计数室边长1mm,共
有400个小方格,加盖玻片
于突起部分上时,即形成一
个体积为0.1mm3的计数室。
即1mm×1mm×0.1mm方格的
计数板。
在血球计数板上,刻有一些符号和数字(见图一),其含
义是:XB-K-25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分
25个中格;0.1mm为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高;1/400mm2
表示计数室面积是1mm2,分400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
1/400 mm2。
计数室通常也有两种规格:
一种是16×25型,即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
分为25小格;
另一种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16小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
成。
1.16×25型的计数板 含16中格,每中格有25个小格,
一般取四角:1、4、13、16四个中方格(含100个小方格)
计数计数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1ml 菌 液 中 的 总 菌 数 = 100 个 小 方 格 细 胞 总 数 A/ 100
×400×10 × 1000×稀释倍数B,
或计数总数A/4×16×10×1000×稀释倍数B。即计数总数A×4×10000×稀释
倍数B
2.25×16型的计数板含25中格,每中格有16个小格。一
般计数四个角和中央(1 、5、13、21、25)的五个中方
格(含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计数重复3次,取其平均
值。
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A/ 80 ×
400×10 ×1000 ×稀释倍数B,
或计数总数A/5×25×10×1000×稀释倍数B。即计数总数A×5×10000×稀释
倍数B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悬
液
2.器具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酒精灯、接种环、无菌
水、吸管、盖玻片、计数器。
(四)实验方法
1.稀释
将酿酒酵母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菌液如不浓,
可不必稀释。
2.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
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3.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
菌的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酿酒酵母菌液由盖玻片
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液沿缝隙靠毛
细渗透作用自行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
充满菌液。注意不可有气泡产生。
4.显微镜计数
静置几分钟,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找
到计数室,再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一般以每小格5—
10个菌体为宜;每个计数室选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和
中间的五个中方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每个样品重复
计数两次
5.清洗血球计数板
计数完毕,将计数板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后自行晾干
或用吹风机吹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无残留物为止。
注意事项
1、 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
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
天。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
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
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
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1、加样时先
摇匀菌液,计数室中不可有气泡产生;
3、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
作为两个菌体计算;
4、清洗计数板时切勿用手或硬物刷洗。
5、 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
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
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计
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
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
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
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
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
值来计算,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其平均值。
计数时应不时调节焦距,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
体。按公式计算每1ml(或10mL)菌液中所含的酵
母菌个数。
(五)、作业
显微直接计数结果
计
数
室
各格中菌数
1
2
3
4
5
总
菌
数
稀
释
度
菌 平
数 均
值
/ml
第一室
第二室
思考题:
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哪些步骤易造成误差?
2.血球计数板测定原理是什么?它有那些原理?
实验三
面包酵母高密度发酵
•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面包酵母的发酵流程。
二、实验原理
• 酵母高密度发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化工
程技术,其产品在化工,食品,环保,医
药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潜在能力。一般认
为发酵液中酵母干重浓度达到30 g/L以上,
即为高密度发酵。
三、试验材料
• 面包酵母、葡萄糖、酵母浸膏、牛肉膏、
氯化钠、
• 试管(10×150mm)、烧杯(500mL)、
锥形瓶(300mL)、涂布棒、酒精灯、牛
皮纸、pH试纸、
• 恒温摇床、培养箱、离心机、生物安全柜、
血球计数板、光学显微镜
• 发酵培养基:
• 酪蛋白胨15 g/ L ,酵母粉25 g/ L ,葡萄糖30
g/ L ,KH2PO4 2. 4 g/ L , K2HPO4·3H2O 16.
34 g/ L
• 高密度培养发酵培养基:
• 蔗糖75 g/ L ,酵母浸膏33 g/ L ,蛋白胨
16 g/ L ,硫酸镁1.0 g/ L ,K2HPO4·3H2O
3.4 g/ L ,甘氨酸2 g/ L
高压蒸汽灭菌,1210C灭菌20分钟。
高压灭菌锅压强指示指到0时才能打开灭菌锅。
四、实验步骤
• 菌粉----分离纯化-----斜面保藏菌种------种
子培养-----发酵培养(发酵培养基、高密度
培养发酵培养基)
• 1、取300mL锥形瓶,加入50mL发酵培养
基,灭菌待用。
• 2、种子液稀释10-3倍后,血球计数板计数。
• 3、将种子液接入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
锥形瓶中,控制接种量使菌液初始细胞密
度为5 ×105/mL。
• 4、30 ℃、150 r/ min培养,每隔12h 取样
测定。
五、结果与讨论
实验四 活性干酵母的制备
•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酵母细胞的一般提取方法、以及活
性干酵母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 发酵液的后处理包括离心、浓缩、洗涤、
压榨或过滤。滤饼可挤压成半固体酵母块
(含固形物30%) ,包装后作为鲜酵母使用。
如果生产活性干酵母,可将压榨酵母挤压成
细条状,采用快速低温干燥。在干燥过程中
使用添加剂,以生产出稳定性极好的低水分
的活性干酵母,而且减少活性的损失。活性
干酵母含固形物大约为95%。对面包酵母
培育的结果应使其色泽浅,富有生鲜气味。
菌体细胞应各自分开,大小均一。
三、试验材料
• 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甘油酯
(乳化剂)
• 离心管、烧杯。
• 恒温摇床、培养箱、离心机、生物安全柜、
血球计数板(全班4块)、光学显微镜(全
班两台)、滤纸
四、实验步骤
• 1、乳化剂用80~90 ℃的热水配制, 可按每
100 mL水里加12.5 g 配制, 配好后保持
65~70 ℃, 在抽滤之前加入酵母乳中(加入
的百分比为酵母乳折干后的百分比),采用
2.0 %的添加量并保证混合均匀。
• 2、将发酵液离心并收集菌体,按上述比例
加入乳化剂,抽滤后,切成小细条干燥
(10oC 烘箱烘干),收集后称重(干酵母
净重=烘干后总重-烘干前滤纸重)。
五、结果与讨论
•
•
•
•
1、活性干酵母成品的质量。
2、活性干酵母的外观特征。
六、思考题
1、加入乳化剂的目的?
柠檬酸发酵预实验
一、预备实验:
• 1.斜面培养基制备: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 :(马铃薯 200
克 葡萄糖 20克琼脂 15~20克 自来水 1000毫升自然
PH )。取PDA培养基粉约43g,加水至1000mL;
121℃灭菌20min。
• 2. 柠檬酸发酵培养基:硝酸铵2.0g,KH2P04 1.0g,
MgS04 0.25g,蔗糖150g,水1000ml;pH控制在
5.5~6.5左右,加1mol/L NaOH约2滴。取100ml上述
培养液,加入500ml或300ml三角瓶中,包扎灭菌,
待用。
• 1.菌种活化与种子的制备
• 菌种活化:对于已长久保存的菌种,需经斜面培
养基活化培养一次,即取保存的斜面菌种黑曲霉,
移至斜面培养基,经25~28℃斜面培养至孢子长
好,作为活化后的种子(由实验员准备)。发酵
用的种子制备:用同样方法,移接斜面培养基,
得到的培养物作为发酵用的种子。
• 2.接种与发酵
• 取柠檬酸发酵培养基(液)3瓶,用接种环向每瓶
接入黑曲霉孢子2~3环,26~28℃摇床培养5~7d,
摇床转速120~150rpm,另1瓶不接种留作对照。
今天实验安排
• 1. 配柠檬酸发酵培养基,每组400ml,分装4瓶,
灭菌备用。
• 2. 酵母发酵培养和高密度发酵培养细菌密度(2
组合用一组样品,分别测发酵和高密度发酵培养
结果)、离心测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各组用自己
的样品)。
• 3.酵母离心收集、加乳化剂、抽滤、干燥、称重。
• 4. 接种黑曲霉孢子至柠檬酸发酵培养基(3瓶接
种,1瓶不接种留做对照)。
综合实验二 柠檬酸发酵实验
一些柠檬酸制品
• 1.物理性质
•
在室温下,柠檬酸为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白色颗
粒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酸,在潮湿的
空气中微有潮解性。它可以以无水合物或者一水
合物的形式存在:柠檬酸从热水中结晶时,生成
无水合物;在冷水中结晶则生成一水合物。加热
到78 °C时一水合物会分解得到无水合物。在15
摄氏度时,柠檬酸也可在无水乙醇中溶解。
•
柠檬酸结晶形态因结晶条件不同而不同,有无
水柠檬酸C6H8O7也有含结晶水的柠檬酸
2C6H8O7.H2O、C6H8O7.H2O或C6H8O7.2H2O。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从结构上讲柠檬酸是一种三羧酸
类化合物,并因此而与其他羧酸有相似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加热至175 °C时它会分
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
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
电离; 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
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 中文名称: 柠檬酸( citric acid)
• 化学名称: 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
• 分子式: C6H8O7
柠檬酸发酵微生物
• 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形态特
征
• 2)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生理
特征
• 黑曲霉生产菌可在薯干粉、玉米粉、可
溶性淀粉糖蜜、葡萄糖麦芽糖、糊精、
乳糖等培养基上生长、产酸。
• 黑曲霉以无性生殖的形式繁殖,具有多
种活力较强的酶系,能利用淀粉类物质,
并且对蛋白质、单宁、纤维素、果胶等
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
一、 实验目的
• 1、了解利用黑曲霉生产柠檬酸的原理与流
程,掌握柠檬酸的发酵生产工艺与发酵分
析方法。
• 2 、通过本实验能较熟练地掌握真菌发酵的
接种、培养与发酵产物的分析测定等技术。
二、实验原理
• 黑曲霉产柠檬酸多,耐酸力强;pH1.6~1.7时尚
能生长,且酸度大时产生葡萄糖酸、草酸等副产
物较少,故进行柠檬酸发酵时,培养液以pH2~3
为宜。
• 用于柠檬酸生产的原料有淀粉、废糖蜜等;本实
验以糖等为发酵原料,黑曲霉为产生菌。在一般
发酵中,均产生多种酸,其中,低碳链的直链脂
肪酸如甲酸、乙酸等称为挥发酸,而乳酸、柠檬
酸等称为非挥发酸。挥发酸和非挥发酸的总和称
总酸。酸的测定方法常采用中和法、电位滴定法
及比色法等;若待测液色泽很深,可采用外指示
剂法。本试验用中和法测定柠檬酸发酵中的总酸;
柠檬酸的定性检验用Deniges试剂。
三、试验材料
• 1.菌种 黑曲霉斜面菌种
• 2.实验器材
0.1mol/L标准NaOH; 0.1mol/L H2S04;
展开剂:正丁醇:甲酸:水=40:55:5;
Deniges试剂(HgO 1g溶于20ml 0.2mol/L
H2S04中);
酒精灯;滤纸,漏斗;烧杯:200ml,500ml;
18X180试管;吸管10ml、5ml,150ml三角瓶;
碱滴定管,铁台、蝴蝶夹:酚酞指示剂:200ml
量筒;广范pH试纸;pH酸度计;玻璃棒;布氏漏
斗,抽滤纸,抽滤水泵,离心机和离心管,滴管,
天平。层析缸(ø 10cm×15cm)、毛细管(ø
0.5mm)、玻棒、喷雾器、烘箱、尺、铅笔、干燥
器,等。
• 3. 柠檬酸发酵培养基:硝酸铵2.0g,KH2P04
1.0g,MgS04 0.25g,蔗糖150g,水1000ml;
pH控制在5.5~6.5左右,加1mol/L NaOH约2滴。
取100ml上述培养液,加入500ml或300ml三角瓶
中,包扎灭菌,待用。
四、方法和步骤
一、预备实验:
• 1.斜面培养基制备:可用PDA培养基或其它霉菌培养
基,用于霉菌的培养。
• 2.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参见实验器材中的柠檬酸发酵
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二、具体步骤
• 1.菌种活化与种子的制备
• 菌种活化:对于已长久保存的菌种,需经斜面培
养基活化培养一次,即取保存的斜面菌种黑曲霉,
移至斜面培养基,经25~28℃斜面培养至孢子长
好,作为活化后的种子(由实验员准备)。发酵
用的种子制备:用同样方法,移接斜面培养基,
得到的培养物作为发酵用的种子。
• 2.接种与发酵
• 取柠檬酸发酵培养基(液)3瓶,用接种环向每瓶
接入黑曲霉孢子2~3环,26~28℃摇床培养5~7d,
摇床转速120~150rpm,另1瓶不接种留作对照。
• 注意: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变化并记录;观察发
酵过程中pH的变化并记录。
• 当pH3左右是积累柠檬酸的最佳时期。。
• 3.发酵液预处理
• 取发酵液经过滤 将3瓶培养液一并过滤,菌丝用
蒸馏水略加洗涤后弃去。
• 4.发酵产物的检验与分析
• 定性检验(略): 取过滤液和对照液各约5ml,
放入试管内,加Deniges液lml,在酒精灯上缓缓
加热至沸。逐滴加入20g/L KMn04溶液,若有
柠檬酸存在,则出现白色沉淀。
• 纸层析法:展开剂:正丁醇:甲酸:水=40:55:
5(V/V/V);显色剂:0.25g的甲基红和0.25g的
溴酚蓝溶于100mL 70%的乙醇中,再用0.1mol/L
的NaOH调成蓝绿色。层析纸:新华层析纸5号,
裁成14cm×23cm,裁剪时,纤维长丝方向与窄
边平行,与长边垂直。
• 方法:将展开剂配好后在钟罩内平衡3小时,在层
析纸上距底边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约距离层析
液面1cm),每隔2.5~3cm铅笔轻点一下作一记
号,并点上标样与试验样,置于层析缸中展开至
展层溶剂到达距薄析顶端约1cm处时取出,用电
吹风吹干,喷上显色剂,有机酸在蓝紫色背景下
显示黄色斑点。计算Rf值。 (此方法在室温下
需要3~4h,可方便地检出发酵液中柠檬酸的纯
度。)
5.柠檬酸含量的初步测定
• 酸度滴定法: 将过滤液充分摇匀,用吸管
吸取10ml放入150ml三角瓶中,加2滴酚酞
指示剂,用0.1mol/L NaOH滴定酸度。对
照亦按同法滴定。二者消耗NaOH毫升数的
差额乘以0.64,即得柠檬酸(g/L)的大约数。
• 粗略法:pH值变化的测定
柠檬酸含量测定
•
•
•
•
•
在一定量柠檬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
水,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然后以0.1mol
/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记下体积v,柠
檬酸总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vl――0.1mol/L NaOH标准溶液体
积(m1)
c1――NaOH标准溶液浓度(mol/L)
v2――所取柠檬酸样品体积(m1)
Vo――柠檬酸溶液总体积(L)
五、实验结果与与讨论
• 1、记录发酵过程细胞生长变化的现象;
• 2、记录发酵过程产酸变化情况并进行结果
分析(pH变化曲线);
• 3、柠檬酸定性、定量测定结果与分析,并
对菌种产酸能力等进行评定。
• 4.完成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 1.柠檬酸发酵除了主产物柠檬酸外,还有那
些副产物?
• 2.本实验对PH的要求是什么?
• 3.柠檬酸的得率是多少?
培养基配置
• 附 培养基:
• 1) 查(察)氏培养基:成分:NaNO3 2g,
K2HPO4 1g,MgSO4. 7H2O 0.5g,KCL 0.5g,
FeSO4.7H2O 0.01g,蔗糖30g,琼脂15~20g,
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
制法:加热溶解,分装后121℃灭菌20min。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称取
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ml煮沸
半个小时,纱布过滤,再加10-20g葡萄糖和1720g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分装后
121℃灭菌20min
• 3)发酵培养基:见实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