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
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是心跳、
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经迅
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使呼吸循环重
建的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智力完全
恢复,这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和复苏过程称为心
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心脏骤停定义:
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
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应视
为心脏骤停。
分类: 根据心电图表现临床分三种类型
1. 心室颤动占80%~90%
2.心脏电----机械分离,亦称无脉搏性电
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
PEA)
3.心室停搏
心脏骤停与心性猝死概念不应混淆
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原因: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
失常
严重哮喘、COPD、酒精滥用、窒息
药物中毒如可卡因导致室速/室颤
药物导致无效电活动
低温、溺水、外伤
电解质紊乱、过敏
急性肺动脉栓塞等
识别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脏停博对救治非
常有益。
心跳骤停病理生理
1.心跳停止
血氧下降
组织缺氧
无氧酵解
酸性产物积聚+呼酸
组织器官损伤
不可逆损伤
2.常温下各组织器官耐受缺氧时间
大脑4~6分钟,小脑0~15分钟,延髓
20~30分钟,脊髓45分钟,交感神经节60分钟,
心脏和肾脏30分钟,肝脏2小时,肺脏时间更
长些。
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心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
※
※
※
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
4 ~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极小。
黄金抢救时间
4分钟内。6分钟是极限。
呼吸心跳停止,脑循环中断
▲ 仅10秒—可发生意识障碍,进入昏迷,脑氧
储备耗尽
▲ 20-30秒—脑电活动消失
▲ 60秒—瞳孔可散大固定
▲ 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4-6分钟—脑N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完整的心肺复苏措施
•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 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心肺脑复苏为一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合作,
但临场应变能力和抢救举措即基础生命支持决定
一切。
急救生命链的概念
是近几年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急
救专用名词,保证心跳骤停患者存活的生命链概
念,是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系列,这四个环节称
为四个早期:
1.早期通路:迅速判断→快速传递信息
2.早期徒手心肺复苏
3.早期心脏电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生命链
心脏骤停的判断
1、意识丧失(强调对声音的反应)
2、呼吸停止(一听二看三感觉 不超过10秒)
3、脉搏消失
4、面色灰白
5、大脑反射消失
6、瞳孔散大
肌力为零
7、强刺激无反应等
新指南强调,非专业救护人员可不做脉搏的判断
(费时,>10秒,且准确率只有65%),只需判断1、2;医
务人员仍要求做前三项判断,但不能>10秒。
早期识别
判断神志是否清醒,心搏及呼吸
是否停止
轻拍病人肩部或面部并大声问
“喂,你怎么了?”或呼唤姓名,或
用疼痛刺激法判断病人有无反应,检
查瞳孔、压眶、刺激人中若均无反应,
可判断为意识丧失。
Determine if the person is conscious by
gently tapping and asking,“Are you okay”
专业人员可触摸颈动脉搏动
•
从喉结向外侧滑移2~3厘米处
触摸颈动脉,如无搏动,立即将病
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行胸外心
脏按压。
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触摸颈动脉搏动
复 苏 体 位
• 适用于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将病人
放置于仰卧位,使病人头、颈、躯干
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措施
※
※
※
※
※
•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D(drugs) 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E(electricity) 电技术
A(airway)打开气道
只有保证呼吸道通畅,再向肺内进行有
节奏的吹气,才能重建呼吸。
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是因为舌后坠,所
以要使呼吸道畅通,关键是解除舌肌对呼吸
道的阻塞。
1、仰头举颏法(颈椎无损伤者)
2、仰头抬颈法(颈椎无损伤者)
3、双下颌上提法(有颈椎损伤者)
仰头举颏法(颈椎无损伤者)
一只手置于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
一只手的手指置于下颌骨的颏部,向上抬颏,将下颌抬举起来 。
仰头抬颈法(颈椎无损伤者)
抬举下颌法 (有颈椎损伤者)
双手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向上或向后方提起下颌, 头
保持正中位,不能使头后仰,不可左右扭动。
检查呼吸:一听、二视、三感觉
在确信呼吸道已经畅通后,应立即判
断病人是否有呼吸.耳部靠近患者的口鼻部,
面向病人胸部,用面部感觉有无气息、用
眼观察胸部有无起伏、用耳听有无气流呼
出的声音。
如果不能在10秒内检测到呼吸,就判
断病人呼吸停止,立即做口对口或口对鼻
人工呼吸,吹气两次,注意所有的人工呼
吸进气要充足,看到胸廓起伏,要历时1秒
钟以上。人工呼吸的频率:10~12次/分钟
检查呼吸:
一听
二视
三感觉
To checkbreathing,look, listen, and feel for
breathing for about 5 second
判断呼吸
对于气道异物窒息者的处理
气道异物梗阻(FBAO)窒息的处理
1.对意识尚清晰者,行站立或坐位腹部冲击法解除,
抢救者位于患者身后。 (Heimlich法)
2.对意识丧失者,置平卧位,
立即启动EMS系统。然后:
(1)新指南规定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立
即开始标准CPR,如胸外按压、辅助通气
等,无须腹部冲击挤压或盲目用手清除
口中异物。因为单纯胸部按压也有助于
无反应患者解除FBAO。只有CPR无法解除
FBAO时,才考虑手法解除FBAO。
对于气道异物窒息者的处理
(2)专业急救人员要求手法解除FBAO
①用舌-上颌上提法开放气道,用手指清除口
咽部异物。
②开放气道,尝试辅助通气并行CPR,如通气
时胸部无起伏,重新安置
头部位置,再次尝试通气。
③反复通气仍不能进行有效
通气则应考虑仍存在FBAO,
腹部冲击挤压5次。
④如呼吸和心跳仍未恢复,
应继续CPR。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措施
※
※
※
※
※
•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D(drugs) 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E(electricity) 电技术
B(breathing)进行人工呼吸
• 口对口/鼻呼吸
• 面罩简易呼吸器
• 气管插管
特点:
①面罩:有效、易调节。
②气囊-面罩:与气管插管几乎有同样的效果。
③气管插管:利于吸痰给药,但可致某些致死的并发症。
口
对
口
人
工
呼
吸
患者仰卧,操作者一手托起患者颏部并使其头后伸,以保证呼吸
道通畅,用拇指翻开病人口唇,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操作者深
吸气后,对准患者口用力呼出,然后放松鼻孔。
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吹气效果包括胸廓抬举和回落情况,
观察有无气道梗阻并及时纠正和处理。
※目前主张 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是1秒而不是2秒。
吹气量约为10ml/kg(700-1000ml),这样可减
少胃膨胀对膈肌活动的影响。
※吹气量过大,频率过快可致肺泡破裂,对儿
童更应注意,救护者也易于疲劳。
※注意交叉感染的预防。
口对口呼吸时间不宜太长,有可能时应
迅速插管使用呼吸机。
口对口通气情况调查
• 1, 大多数院前急救人员不愿对陌生
人作 口对口人工通气。
Ornato JP et al 1990
2, 45%医生和80%护士不愿对陌生人
作口对口通气。
Brenner BE et al 1993
3, 85%其他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口
对口通气。
Locke CJ et al 1995
2005新指南推荐
•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假如你不愿意做口对口通
气,则应立刻开始CPR。及时单做胸外心脏按
压,其预后要比完全没有CPR好得多。
• 现有实验证明,仅做胸外心脏按压有效。单
纯胸外心脏按压可引导通气产生5-7L/min的
通气量,在心跳骤停4分钟内仍可维持有效血
氧浓度,氧分压在90%以上,表明胸外心脏按
压在维持血液循环的同时也有推动呼吸循环
的作用。
阻塞食管通气管(EOA)
• 主要适用于牙关松弛,昏迷或呼吸停止而又不能或不允许
行气管插管的病人,或没有经过气管插管训练的人采用。
由于食管已被阻塞,在行正压通气时可防止胃液返流和减
少胃充气。
优点:
操作简单,迅速(5秒,气管插管30分钟)
成功率高(90%,气管插管50%)
在声带看不见或呕吐时仍可操作
有颈椎损伤时依然可用
• 禁忌症:
食道疾病、清醒病人、儿童、身高<120cm之成人
气管插管
•
气管插管通气是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救
治者的临床经验而定,如果插管没有十分
把握,不急于气管插管通气,先用面罩简
易呼吸通气。急救人员必须掌握面罩给氧
这种有效的“呼吸”方式。注意呼吸囊使
用时要接上氧气。喉头水肿的病人呼吸囊
不管用,必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当人
工气道建立以后,通气频率10-12次/分
钟.
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注意事项
①常规方法无法给予足够通气;
②病人无法保护气道;
③有意识病人不能正常通气;
④行胸按压同时进行气管插管时要求
快速准确,时间不应超过30秒。
气管插管
插管前准备
应妥善准备及检查
插管用具,包括:气管
导管、套囊、喉镜、导
管芯、牙垫、面罩、通
气道、胶布、合适的吸
引装置、氧气、麻醉机
及生命体征监测仪等。
气管插管
根据插管径路分为: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根据插管时是否显露声门分为:
明视插管法
盲探插管法
气管插管
• 重点介绍经口明视插管法:
1、使病人头后仰并张口,分开上下唇,左手持喉镜自右
侧角进入口腔,将舌体推向左方,此时喉镜片移至中
央,徐徐向前推进喉镜,可见悬雍垂。
2、顺舌背略向前推进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看到会厌。
3、右手持气管导管自口角进入口腔,使其斜口对准声门
裂,用轻旋转方式轻轻插入气管内,过声门1cm后退
出管芯,导管前端进入声门3~5cm即可。
4、安放牙垫,退出喉镜,观察导管外端有无气体进出。
若病人呼吸已停,可使用呼吸气囊吹入气体观察胸部
有无起伏运动,并用听诊器听两肺呼吸音,以确定导
管是否正确。
5、导管外端和牙垫一并于口腔外固定,气管套囊内充入
适量空气。
气管插管
气管内插管
可有效地保证呼吸道畅通并防止呕吐
物误吸,故应及早进行。
插管前应先检查气囊有无破裂漏气。
管道插入后注好气囊并妥为固定,即可联
接呼吸机或麻醉机予以机械通气及供氧。
开始给纯氧,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可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节,一般氧
浓度控制在50%左右对病人来说是安全的。
指南:供氧、通气
①复苏呼吸能提供16%~17%的吸入氧浓度,可
使肺胞氧张力达80mmHg。
②在初级生命支持(A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时应尽可能利用纯氧。
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开始2~3小时主
张给予4L/min,对重症患者可给予3~6小时。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措施
※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 B(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 D(drugs) 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 E(electricity) 电技术
•
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建立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
这是现场抢救最基本的首选方
法,必须立即进行,且效果良好,是
心肺复苏的关键措施之一 。首先应
在患者背部垫一块木板,以加强按压
效果。
2005新指南强调
• 如果你愿意做口对口通气,其胸外按压与
通气的比例为30:2,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
为100次/分。
• 目前认为原来15∶2比例可导致过度通气,而过度
通气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胸部也不能完全松弛,
对复苏不利。
• 为减少过度通气,也不致于中断胸外按压,现一致
同意,在CPR时,将胸外按压与通气比由过去15∶2
改为15∶1或者30∶2,而对婴幼儿则可为15∶2。
新的改进包括如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为心脏停
搏.
心泵学说
• 胸外按压施加的压力,将心脏向后压于坚
硬的脊柱上,使心内血液被排出,流向动
脉。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脉搏
血被动吸回心脏。
•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步骤1:沿肋弓向中间滑移
步骤2:胸骨与剑突交
界处向上二横指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步骤
步骤3: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
步骤4:四指交叉抬起不接
触胸壁进行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确定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左手掌置于胸骨
上2/3与下1/3交界处,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操作者肩部正对患者胸骨正上方,肘部保持不动;
按压时两肘伸直,用肩部力量垂直向下,使胸骨下
压4-5cm左右,按压次数100次/min
有效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胸外心脏按压如操作不标准,常会导致
并发症的发生。
• 按压部位不正确。
• 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导致用力不垂直,
按压力量不足,按压深度达不到4-5公分。
• 冲击式按压、猛压、按压放松时抬手离开胸
骨定位点,导致下次按压部位错误等情况,
均可由此引起骨折。
胸按压的有效指标
• 周围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摸到搏动,
肱动脉血压在8Kpa( 60mmHg)左右;
• 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
度转红;
• 扩大瞳孔再度缩小,眼睫毛反射恢复;
• 肌张力好,患者挣扎;
• 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昏迷变浅。
胸按压注意事项
胸外心脏按压必须保证心肌和大
脑血供充足,这与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密切相关,对以前义务人员在实施
CPR中,研究表明一半的心脏按压幅
度太浅,而且在CPR过程中24%—49%
的时间未进行按压,因此2005年指南
着重强调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复
苏人员应用力按压,快按,要求彻底
的胸部回弹,尽量减少中断按压。
胸按压注意事项
建立人工气道或除颤时需中断按压不得
超过10秒,检查脉搏呼吸也应在10秒钟完成。
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在5个周期30:
2换一人(约2分钟),抢救者应在5秒钟内
完成替换。2000年指南是拉压者感到疲劳才
更换(4—5分钟),临床研究显示:50%胸
外心脏按压不合格 。2分钟更换按压者是为
了更好地提高按压效率。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措施
※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 B(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 D(drugs) 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 E(electricity) 电技术
•
D(drugs) 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
•
•
•
•
•
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
阿托品
利多卡因
胺碘酮
碳酸氢钠等
建立静脉通道
心肺复苏病人穿刺选择大血管,
离心脏近处,颈v、肘v、锁骨下v,脐
以下尽量不选择穿刺,如果选择下肢
穿刺,每次推药后建议再静推20毫升
液体(只是建议,不是指南)
CPR期间首选的液体
▲一般心跳骤停的病人用生理盐水维持通路。
▲CPR期间尽量不首选葡萄糖。
(1)缺氧→乳酸升高→加重组织酸中毒。
(2)应激状态下可有“胰岛抵抗”反应。
(3)对脑保护可能有不良作用。
(4)可致一过性高血糖并增加肝、肺负担。
心脏复苏药的应用
• 旧三联针、新三联针废用
• 旧三联 (1)异丙肾—β作用→可增加室颤频率
及振幅,冠状A灌注压
↓→加重心
肌缺血,所以撤除。
(2)去甲肾—α、β作用→收
缩外周血
管 →静脉推注可引起
严重血管痉
挛→加重器官缺血→
新 三 联
1、阿托品:心肌缺血或心梗时不用(增
加心肌耗氧),仅窦缓HR<40次/分可
1mg静注。
2、利多卡因:仍可用于室颤和室速;但
建议不用于急性心梗后的室性心律失
常和预防;且可导致心脏停博。
肾上腺素
最古老,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
儿茶酚胺类药物,兼有α及β受体
的兴奋作用。其α受体作用可使全
身外周血管收缩(不包括冠状血管
及脑血管),进而增加主动脉舒张
压,改善心肌及脑的血液灌注,促
进自主心搏的恢复。
肾上腺素用量?
• 大剂量肾上腺素(0.07~0.20mg/kg)可提高
自主循环恢复能力,但并不能提高出院存
活率。但也不会导致明显心脏损害。
• 目前剂量选择仍为1mg/次,每3~5分钟一
次 静 注 , 无 效 时 也 可 将 剂 量 递 增 1 mg3mg-5mg。注药后要用20ml液体冲注。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副作用之一是心脏复跳后即
刻发生心动过速,也可发生心肌缺血或
再次室颤,所以在CPR期间,主要作用
于外周血管收缩的药物已被用于替代肾
上腺素。一个有希望的药物是血管加压
素(精氨酸加压素),它是一种储存于垂体
后叶的激素,为一强力的非肾上腺素性
血管收缩剂,能直接兴奋平滑肌V1受体
和/或增强血管对内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
性,使内脏、冠脉(相对较轻)、肌肉及皮
肤的血管收缩。
血管加压素半衰期为10~20分钟,比肾上腺素长
(短于10分钟)
血管加压素
大剂量应用时直接刺激平滑肌
V1受体可使周围血管平滑肌收缩。
通过周围血管收缩从而使血液灌注
重新分配,有效地增加冠脉灌注压、
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氧输送。
因该药没有β—肾上腺素能样活性,
所以在心肺复苏时不会增加心肌耗
氧量。治疗剂量为40IU,单次用药。
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地位
在心脏骤停短时间内治疗效果
二者相当,如心脏骤停时间较长,
因为酸血症时肾上腺素样缩血管药
物作用迟钝,而血管加压素作用不
受影响,故效果较好。
目前推荐,当应用肾上腺素后
仍未恢复心率(律)时可应用血管加
压素。
胺碘酮
既往将利多卡因作为心肺复苏的
一线药物,理论是利多卡因可以提
高室颤阈值、预期能降低死亡率。
但临床试验结果却恰恰相反,利多
卡因组死亡率增加,所以新的心肺
复苏指南将胺碘酮列为一线药物。
胺碘酮
胺碘酮的适应证包括:
(1)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使
用洋地黄制剂无效时,
(2)CPR时,持续性VT或VF,在电除颤和使用肾上腺
素后,建议使用,
(3)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多形性VT和不明起源的
多种复杂心动过速,推荐使用,
(4)用于控制预激房性心律失常伴旁路传导的快速心
室率。
• 在OHCA病人复苏的循环时相阶段,对于电击抵
抗的VF 应提倡及早使用Amiodarone
胺碘酮
使用剂量:心肺复苏时主要用于室颤或无
脉性室速,初始剂量为300mg溶于20~30 ml
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内静注。对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的室颤或有反复或顽固性室速或室颤
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如首次用药300mg后
再追加150 mg,然后按1 mg/min的速度持续
泵入6小时,再减量至0.5 mg/min,每日最大
剂量不超过2g
阿托品
对于心脏骤停明确为迷走
反射(迷走张力增高)、AMI伴窦
性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
滞及锑剂中毒所致时,可给予
阿托品,首次1mg静推,每3~
5分钟重复至总量0.04mg/kg。
阿托品:对恢复自主循环方面没有显示出有
益。在将要停搏的心脏缓慢心率时,每隔
3~5分钟静注1 mg可能有效。
碳酸氢钠
• 心脏骤停早期,为呼吸性酸中毒;随时间
推移,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 碳酸氢钠曾长期作为心肺复苏一线用药,
目的主要是纠正组织内酸中毒。
• 目前认为,在心脏骤停早期,主要是由
于呼吸停止所继发的呼吸性酸中毒,如
过早给予碳酸氢钠则可引起不利反应。
早期使用碳酸氢钠的不利反应
• 短暂的碱中毒,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减
少血红蛋白中氧的释放,加重组织的缺
氧;
• 电解质平衡紊乱,降低游离钙和非游离
钙之比,使血清中钾离子进入细胞内,
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并产生高血钠,增
加血浆渗透压;
• 碳酸氢钠本身可直接抑制心脏功能,降
低儿茶酚胺的活性;
• 碳酸氢钠在体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的适应证
• 有效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10分钟后PH值仍低
于 7.2;
• 心脏骤停前即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 伴有严重的高钾血症。
• 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苯巴比妥过量者
• 对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停搏或威胁生命的高
血钾,应用碳酸氢钠是有效的。对三环抗抑郁
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使用
碳酸氢钠可预防心脏停搏。
呼 吸 兴 奋 剂
• 对于呼吸心跳停
止者,应用呼吸
兴奋剂无益。只
有在自主呼吸功
能恢复后,为提
高呼吸中枢兴奋
性,才可以应用
其他药物
•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前体,其作用与
剂量有关。小剂量兴奋β-受体,增加心脏收
缩力;大剂量兴奋α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
心肺复苏时主要用于自主心跳恢复后的血压维
持。剂量:2-20μg/Kg/min静脉滴注或注射泵
持续泵入,根据血压变化,调节至最佳剂量。
• 其他改善心功能药物
自主心跳恢复后,可根
据情况给予,如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等;为加
强心肌收缩力和提高心肌自律性,也可适当使
用钙剂(如高血钾、低血钙或CCB中毒),但目
前经验尚少,不推荐常规用于心脏骤停治疗。
其他药物
• 镁:心脏停搏时的镁治疗未能改善自主
循环重建或出院生存率。镁可能对缺镁
致室性心律失常或扭转性室速有效。
• 使用氨茶碱没有显示对重建自主循环有
效,也未被证明能提高出院生存率。在
心脏停搏时使用氨茶碱是安全的,可以
考虑在心率非常慢的心脏停搏时用氨茶
碱,但效果不可靠。
总结:CPR标准用药
室颤: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或血管加压素40iu,单次用药
+
胺碘酮300mg,每3~5分钟重复150mg或
利多卡因50~100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总结:CPR标准用药
心室停搏与电机械分离: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
阿托品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心肺复苏用药
• 药物治疗应放在CPR、除颤、气道处理之
后,一旦这些处理进行后,便应尽快建立
静脉输液并给予药物。
• 用药途径分为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心
腔内给药三种,目前主张首选静脉给药。
所有药物尽可能由静脉途径给予,除非来
不及建立静脉途径。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至关重要
• 有气管插管的也可利用气管内给药,可经
气管给药的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
卡因、溴苄胺.
• 心腔内注射不仅打断胸外心脏按压,而且
有损伤冠状动脉和心肌,甚至引起心包积
血、气胸等危险性。只有在紧急情况下,
静脉和气管内给药的途径无法建立时,才
考虑心腔内给药。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措施
•
•
•
•
•
•
※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 B(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 D(drugs) 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 E(electricity) 电技术
心前区叩击复律术
• 心前区叩击能产生相当于5焦耳的电能,可
使部分室颤病人复律,发病不超过1分钟者,
效果最好,若时间过长,效果不佳,甚至
使可未停搏的心脏发生室颤。
• 在心脏停搏后立即进行,因此时心脏应激
性是增高的。
• 方 法 : 紧 握 拳 头 , 以 小 鱼 际 侧 , 从 20 ~
30cm高度,坚定有力地给胸骨中下1/3交界
处叩击1~2下,并观察心音、脉搏。
心前捶击示意图
心前区捶击术
心前捶击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对于室颤,能否成功电除颤取决于除
颤治疗时间。对于没有除颤心律表现者,
在除颤前推荐做CPR1.5~3分钟。对于院
外表现为室颤或无脉室速者,在急救人员
到达之前,做CPR可能有益。
成人体型与除颤所需能量间无明确
关系,而经胸电阻抗的大小却起着重要作
用。本次会议最大的改变是强调只除颤1
次,立即行CPR,因为除颤浪费时间,导致胸
外有效按压中断。
二)电极板位置
Ⅰ: 胸骨电极板(STERNUM)置于胸骨右缘锁骨下方,
心尖电极板(APEX)置于左乳头左侧腋中线上。
Ⅱ: 胸骨电极板放在后背部右肩胛下角区,
心尖电极板放于心前区左侧。
(三)电击方式
非同步除颤: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伴
意识丧失、低血压或严重肺水肿)。
同步除颤:其它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室速、
(电复律) 室上速、房颤、房扑等)。
注意:有清晰QRS波群的心律失常均用同步电除颤(电复律)
(同步是指放电时与QRS波群同步)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
AEDs是通过两个贴于胸部的大电极片(浆型
电极),自动感知心脏节律,自动分析判断是否
需要进行电除颤,并提醒救助者何时按电击钮
(SHOCK)进行除颤。
现在由于倡导早期电除颤,如无脉搏,即是
行AED(自动体外除颤)的适应证。
新指南充分肯定AEDs的实用性,可广泛应用
于救护车、消防车、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
AEDs操作步骤:
接通电
源(开
关)
安放电
极
分析心
律,自
电击除
颤
早期除颤的理由
• 室颤是引起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
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人中,89.9%先出现室颤。
• 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击除颤。
• 除颤是否成功与发生室颤到除颤的时间有
关,据统计,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
下降7%-10%。
• 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因此
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冠脉痉挛引起透壁性心肌缺血与晕厥
同一患者:G图示室速恶化为室颤伴晕厥;H图示室颤终止,
恢复窦律,但心率较慢。
除颤时间与抢救成功率
时间(分)
成功率(%)
院前急救人员
4
9
警察
58
赌场人员
74
12
消防队员
6
<6
<3
除颤时间与成功率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20
30
40
除颤能量
关于电除颤的理想能量仍无定论,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能量越小对心肌的损
害也越小,据报道,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与
电除颤能量有直接关系.如能量超过400
焦耳病人就可能发生轻微心肌坏死,目前
临床上掌握在200-400焦耳之间。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
尖端扭转室速
Time is life除颤能量
时间每过一分钟,转复成功率
将降低10%!
除颤效果评价
• 近来的研究表明,电击后 5秒心电
显示心搏停止或无电活动均可视为
电除颤成功。
• 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
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一般心脏
停搏的时间应为5秒,临床比较易于
检测。
心肺复苏(CPR)和电除颤何为先
• 目击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现场
有AED的条件下,立即除颤;如果AED不
在现场,先求救,进行CPR,等待AED除
颤。若两人在场,则一人进行CPR,另一
人取AED。
• 如果没亲自目击病人心跳骤停(不知道多
长时间),立即行CPR,等待AED。
延续生命支持(PLS)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
可出现心血管及血流动力学障碍,
需要进行延续生命支持。
此期所进行的措施旨在提供呼吸
与循环的支持,以使组织器官得到
良好灌注,特别是脑。迅速将患者
转入设备齐全的监护室,发现可能
加重病情的促发因素。
复苏后的处理
※抗心律失常。
※维持有效循环;纠正低心排出量;防
治休克。
※维持有效呼吸。
※防治脑水肿。
※防治急性肾衰。
脑复苏
• 在心肺复苏的病人中, 约50%死于中枢神
经系统损伤,20-50%生存者有不同程度的
脑损伤。基于此,脑复苏的研究越来越受
到重视。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 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血必然导致
缺氧性脑损伤,其严重程度与心脏骤停
的时间密切相关。
• 部分病人虽然心肺复苏获得成功,但终
因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而致死亡或残留
严重后遗症,故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
成败的关键。
• 在心肺复苏的病人中, 约50%死于中枢
神经系统损伤,20-50%生存者有不同程
度的脑损伤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 大多数心肺复苏患者未接受特异的
脑复苏治疗
• 目前尚无明确的有效的得到公认的
脑复苏措施
• 现有脑复苏措施无证据证明使病人
受益
• 导致脑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还不能确定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 所以,只要证明某个脑复苏措施是无
害的,既可以进行尝试
• 有效的脑复苏措施是多方面的,如:
药物疗法、提高灌注压、低温等
What do we know?
• 神经元耐受缺血缺氧的平均时间为15分
• 心肌较脑组织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更长
• 低血流量(正常血流量的10%~15%)对
脑组织有害,但比完全没有血流要好
• 心跳停止前低体温对复苏有益
• 血糖异常有害
脑复苏措施选择
•
•
•
•
•
•
•
•
•
规范化的心肺复苏为其关键
维持相对正常的心脏、呼吸功能
降低体温,以降低基础代谢率,防止脑损伤加重
脱水
高压氧
镇静、抗惊厥
所谓营养神经药物
防止再灌注损伤:钙离子拮抗剂、氧自由基清除剂等
全身支持
脑复苏措施
心跳骤停后必须尽快进行标准心
肺复苏,保证脑组织代谢所需最低
血供,复苏成功后要采取有效措施,
使颅外器官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此
乃脑复苏的基础措施。
降温
• 降低体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
耐受性,减轻或预防脑水肿。体温每升高10C,脑代谢
率大约增加8%;而每降低10C,大脑代谢率可降低7%。
• 降温宜尽早实施,并以头部降温为主。
• 降温深度一般以34℃为宜,持续12~24小时。
• 可用冰袋放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头部戴冰帽。
• 并可加用冬眠药物,如用非那根50mg,加海特琴0.6mg,
每4-6小时肌注1/3-1/2量或静注1/4量。
• 目前国外均不主张应用低温(31℃以下)亚冬眠疗法。
脱水
• 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
每8小时静脉快速滴注1次,速尿40100mg/次,静注。
•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
力,加强脱水效果,防治脑水肿,应
及早应用。常用地塞米松5-10mg,静
注,每4-6小时一次。一般用3-5日。
镇静、控制抽搐
目前用安定10mg静注,必要时可
重复应用,或继以40-100mg加入5%
葡萄糖500ml中静滴。也可选用巴比
妥类等药。
脑复苏其他措施
• 高压氧疗法: ①治疗越早越好;②
治疗次数多在10次左右;③应强调
综合治疗。
• 其他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及
促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均未得到足够
的证据,可依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应
用。新指南建议头部应抬高30°以
利于脑静脉回流,并认为吸入纯氧
有利于防止低氧血症。
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意识好转
肌张力增加
自主呼吸恢复
吞咽动作出现
复苏有效指标
• 自主心跳恢复 可听到心音,触及大
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
或交界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
动亦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 瞳孔变化 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
光反应恢复。
心脏骤停复苏后并发症的处理
• ⑴ 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造成心脏再次停搏或呼
吸停止。因此要积极控制癫痫发作,但不能常规使
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
• ⑵复苏后48小时常有高热,体温升高使神经损伤危
险性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降温对复苏病人
有益,可行物理或药物降温。
• ⑶复苏后,48小时连续使用镇静剂可引起肺炎并发
症。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可能对CPR术后有益,但
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造成肺炎。建议镇静剂应间断
使用或12~24小时后停用。
停止复苏抢救的标准
●心脏死亡标准 对一切治疗均无反应的持
久性心脏静止
● 脑死亡标准 美国:①昏迷伴反射消失;
②持续15min以上无呼吸;③瞳孔散大;④
脑反射活动消失;⑤静止型脑电图。
●终止心肺脑复苏的指征 ①凡心肺脑复苏已
历时1h而心或脑死亡的证据仍持续存在者;
②确知在开始复苏前循环及呼吸停止已超
过15min者。
停止复苏抢救的实际标准
• 成人和儿童:经最大努力的ACLS
达30分钟抢救后仍无自主循环者。
• 新生儿:经复苏努力达15分钟后仍
无自主循环者。
• 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即使
脑死亡明确,能否放弃抢救,在我
国出于伦理学方面的原因,也应征
求病人家属的意见方可执行。
小
结
1.心肺复苏应争分抢秒。Time is
everything! Time is life!
2. 最为重要的措施是胸按压和电复
律。不要停手,减少停手时间
(hand-off time)
3.保证生命链不断裂,同时兼顾
保护心、肺、脑、肾功能。
努力坚持
永不放弃
Never Give Up (NGU)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