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

柳坤文

一、世界四大职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二、我国职业教育政策 三、我国职业教育状况 四、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什么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 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 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 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职业教育与普通学科教育标准比较, 有三个方面的差异: 1 、基础理论和知识方面 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 理论、基本知识 。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 2 、技能和方法方面 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 。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3 、科学研究能力方面 具有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职业教育具有改进工作的能力。

一、世界四大职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从世界范围来说,高职教育起步并 不早,它的快速发展大都始于上世纪 60 - 70 年代。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别 是从

60

年代开始,

随着工业化进程 的加快,西方国家急需大批的技术应 用型人才,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职 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并逐步形成 了比较典型的

北美的

CBE

、德国的 双元制、澳大利亚的

TAFE

、英国 的

BTEC

四大模式。

(一)世界四大职业教育模式

1、北美的CBE职业教育模式 以加拿大为代表的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 教育模式。 注重技能以及掌握与运用这些技能所 必需的知识和态度,强调职业岗位所需能 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 施。 实施: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学院实

主要内容有:

(1)政策法律保障。从1960年,加拿大 政府通过《技术和职业训练支持法》, 1981年通过了《国家培训法》,1991年建 立了职业分类体系、职业标准、职业准入 和职业手册(职业工作内容、从事该职业 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条件) (2)组织管理。省设立学院和大学管理 部,

(3)专业设置。以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 学院各专业设有专业顾问委员会,负责专业设 置、教学计划制订和质量调查工作。 (4)培养目标与课程开发。应用职业分析方法 确定 (5)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用学习包、技 能学习指导书和学习计划等方式,充分利用学 院建立的工业资源中心开展学习活动 (6)学业成绩考核。以学生的表现和操作结果 为主 (7)教育质量评价。以学生就业为主

2

、德国的双元制 教育实施双元: 学校和企业 教学内容双元:理论与实践 教学场所双元:学校与企业现场 教师双元: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 学生身份双元:学生和实习生 体现面向职业、以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 践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 向。 实施: 政府主持,行业主导、企业和学院 实施。

主要内容有: (1)政策与法律。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从 1969年始,德国政府颁布了《职业教育法》等一 系列与职业教育法配套的法规,建立了一套包括 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 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 (2)组织机构。政府有教科部 (3)管理。政府制订职业分类名称、培训内容、 考核要求。行业协会组织考核和职业资格认证。 (4)专业设置。职业分析为导向,一个职业群 对应一个专业。

(5)培养目标和教学内空:分为社会能 力(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方法能力 (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和专业能力(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6)教学实施。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 采用产学结合,行动导向(包括项目教学、 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模拟教学、案例分 析、引导课文)等进行方式进行教学。 (7)教学评价。国家统一考核。

3、澳大利亚的TAFE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技术和继续教育。 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引入、实行 和推广培训包。 实施:政府主持、行业主导、学 院实施。

主要内容有: (1)政策和法律。从1988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和各 州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 (2)管理。建立了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培训包、 和职业资格认证框架 (3)专业设置。行业组织用职业分析法,建立培训包, 学院选择培训包中的一组课程。 (4)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资格认可的标准为依据。 将职业能力分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 (5)教学。采用融理论、实践的项目教学法。 (6)评价。采用统一标准,采取观测、口试、 操作结合的考核方式。

4、英国的BTEC Business And Education Coucil- -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简称, 成立于1986年。 实施:行业主导、政府参与、学 校实施的职业证书职业教育。

主要内容有: ( 1 )政策法规。国家有健全的政策法规。 ( 2 )组织管理。政府制订职业资格框架、 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由行 业协会制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 3 )专业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化,通过 不同的模块组合不同的专业方向。 ( 4 )课程。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课 程。

(5)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支持系统(学生学习指导手册、 学生学习咨询与服务、学生学习 资料网、学生学习场地与环境)。 (6)评价。以课业考核为主、多 种形式并用。 (7)质量控制。内审和外审结合

(二)世界上四大职业模式特点

体现 以服务为宗旨(服务社会、 服务经济、服务职业、服务人),以 就业和市场(就业市场、生源市场) 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基 本发展能力、生存能力)为本位、以 产学结合为基本途经,以培养生产、 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 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 想和解决方案。

主要特点: 1、政策保障。法律政策保障、组织机构 管理。 2、教育实施。多方参与实施:政府和行 业、企业组织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评 价标准开发;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参 与教学实施和考核。 3、专业设置。以服务为宗旨(服务社会、 服务经济、服务职业、服务人),以就业 和市场(就业市场、生源市场)为导向。 4、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 型人才。

5、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 位(基本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和生存能力:专业技能)、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6、教学建设。注重职业分类规范,建立 有完善的职业从人员业素质、理论、知识、 能力要求,职业教育课程和内容体系,职 业教育考核标准。 7、教学内容。不是以学科系统理论知识 为依据,而是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采用职 业、岗位分析方法确定,课程内容模块化。

8、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一 体化、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9、教学手段。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并用。 10、质量监控。建立有完善的政府、行业 企业组织和学院内部多层次、校内外结合 的质量监控体系。 11、教学评价。考核标准是由行业要求决 定,平时态度与学生学习成果结合,以考 核学生能力为主。

(三)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学科式教 育的区别 1、课程模式。 传统学科式教育将各类课程按(知识内容) 顺序分阶段排列,组成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又各 自为政的结构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按工作任务、工作项目要 求构建融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的课程。 2、课程组织。 传统学科式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

3、教育内容。 传统学科式教育内容以学科体系为依据, 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 务的联系,因此,难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过程 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更难以培养出满足企 业和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建 立在整体的、过程导向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之上, 并符合职业发展的心理规律,是将职业分析、 工作分析、职业资格分析、教学分析以及个人 发展目标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过程。注重能力 培养。

4、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学科式教育以学校课堂教育传授 知识为主。 现代职业教育采用工学结合,现场教 育为主,注重培养能力为主。 5、教学方法。 传统学科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讲授为主。 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 导为主。

6、质量评价方法。 传统学科式教育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 应用为主。 现代职业教育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实 践能力和与职业从业标准为主。 7、教师要求。 传统学科式教育教师是理论、知识型。 现代职业教育教师是双师素质综合型。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管 理和服务不断升级,企业对用人不断提出新的 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 现代服务业向我国转移,企业急需大批高素质 高技能型人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行的是以学 校和课堂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新 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企业 急需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 大量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和一技之 长就业困难。

为解决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用 的状况,国务院及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推 动高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 1、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 育法》,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 “ 职业学校、职 业培训机构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 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 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2、1999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英才教育开 始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在国家职业教育体系里正 式确立高等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层次 。

3、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 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 号),具体提出:“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 社会和企业需求, …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 教育者的职业能力 ”的要求。 4、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第一次明确 地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为:“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且要求这种人才培 养模式中的“ 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 年 ”。

4、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 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明确地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 展中的一个类型 ”,重申:“ 把工学结合作为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的政策法规为职业教育的改革、 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从事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

三、我高等国职业教育状况

我国高等职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至今已 三十多年,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 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 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的主力军。 目前有 高职院校1168所,在校生600万人 , 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 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职教育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 了较多的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起来,可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出资,学校培养。 如昆明冶金高等专业学校实施的“双 向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招收定向培 养和毕业定向就业的学生。学校和企业通 过协议的方式,由协议单位出资,由学校 实施招生、培养。此模式一般适用难苦行 业和 老、边、贫地区。

2、校企共建、共教、共同落实就业。 如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实施的全 方位合作教育模式,企业要为高校注入教育教 学资金、提供技术教育支撑、共建实验实训基 地、合作研制教学计划和开展课题研究,落实 学生就业等要素,此种模式一般具有行业背景。 3、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如北京联合大学实施的“以企业为主”的 合作办学模式,是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某一行 业人才的需要,学校由企业管理,共同培养国 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定行业技能型专业人才 的办学模式。

4、行(行业、产业)校合作。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实施的“结合 地方经济全面合作”的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市 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地方、行业(产业)经济发 展,以专业为主体,与地域内各行各业建立起 以合作育人为中心,多种形式全面合作的教育 发展模式。 5、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 同组织教学。 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实施的“工学交 替”产学合作模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实 施的“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 式和湖南工学院实施的“准就业”人才培养模 式,是一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6、工学交替形式。 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3学期,每一 学年中,有2个理论教育学期,1个学生到 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工作学期,如上海 工程技术大学、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等 院校。

7、校内产学合作模式。 大多数高职院校为确保学生实训教学环节 的落实,为给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实训机会,都 建有校内实训基地以实施产学合作教育。校内 产学合作模式,投入高、实用性强,融教学、 科研、产业开发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学结合 模式,它不仅能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推动 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学校 科学技术的产业化。是高职院校确保人才培养 质量的有效方式。香港理工学院创建的工业中 心,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的工业实训中心 等,都是校内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典范, 并在该模式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8、“2+1 ” 人才培养模式。 大多数民办院校采取此模式,为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 ” 人才 培养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 这一模式需要建立大批合作紧密的学 生实习就业基地。

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办学理念 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就 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 教育工作 教育思想观念是先导、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是核心、教学改革是关键、教学内容 和课程体系建设是重点和难点 学生管理 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行约束、自 我发展

1、定位。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 会性和人民性。 2、“属性”走向。 教育与经济双重属性逐步趋强。 3、办学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 向”。 4、质量。 强化高职教育能力培养质量与特 色。

5、功能拓展。 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结合、生源多 元化 、学制灵活化。 6、运行机制。 将强化市场导向。 7、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外合作, 加快开放。 8、层次。 高职教育学历层次呈多样化趋势。

9、教育模式。 培养目标 :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 学习制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弹性学 制; 教学内容 :校内外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 向重于书本知识; 证书制度 :双证书; 教学评估 :就业与发展能力、社会评价; 教学方法 :教室与实习场所一体化; 专业教师 :强调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专 家,兼职教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