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抗癫痫药

治疗药物监测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mg/L)
Area Under Curve
AUC
Area 1
Area 2
Time
AUC (Css,av之上)
浓度
Css,max
AUC (Css,av之下)
Css,min
给药间隔时间(h)
AUC (1,t)
AUC (单剂量)
小时
AUCss
内容
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述
 治疗药物监测工作流程及要点
 治疗药物监测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述
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
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是
指根据药动学原理,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对血液和其他体液
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测定并取得有关参数,为临床用药科学化、
个体化、合理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避免药物中
毒反应。
——《实验诊断学》

核心是以血药浓度为指标,通过个体化地调整用药方案,实
现临床治疗目标。

TDM另一种表述: Therapeutic Drug Management,是对药
物治疗实行全程管理。
TDM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
理论上认为,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有明确的相关
性,而血药浓度与治疗作用相关。

实践中发现,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有关,但不是
单纯的线性相关关系。药物疗效的高低主要取决
于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并非单纯取决于给药剂量,
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药物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更密切。

人体对药物的处置及反应性的差异导致药物对人体的作

用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按常规剂量给药时,有些
人效果很弱或无效,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出现毒性反应。
药动学个体差异的存在是实施TDM的前提。
TDM的应用范围比较窄

血药浓度只是药效的间接指标,本质也是一种生物标
志物(biomarker);

有客观而简便的药物效应指标时,就不必进行血药
浓度测定(降糖、降压、降温);

良好的临床效应指标总是优于血药浓度指标。

临床上,绝大多数药物都不必进行TDM;
需要进行TDM的情况

治疗指数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

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显著或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

怀疑药物中毒,而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
床又不能辨别的;

治疗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者,如抗排异药;

患有心、肝、肾和胃肠道脏器疾患,影响药物体内代谢者;

长期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确定是否按医嘱用药。
最有可能从TDM中获益的情况

没有可靠的临床证据进行治疗效果或毒性反应的
评价,血药浓度是唯一的或最重要的药效评价指
标时。

血药浓度与治疗效果或毒性反应的相关性相当好。

治疗指数很低。

在体内主要以原形存在,较少代谢为活性代谢物。
实施TDM应具备的条件

灵敏可靠,质量可控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
明确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
确切的量效关系,即血药浓度与临床效果有良好相关
性;

要有明确的监测目的。
目前临床常规实施TDM的主要药物
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
霉酚酸酯(MMF)等;

抗癫痫药:丙戊酸、苯妥英、卡马西平等;

抗微生物药:糖肽类(如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

抗肿瘤药:甲氨蝶呤(MTX);

抗逆转录病毒药:
治疗药物监测工作流程及要点
TDM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完成

TDM 涉及到临床化学、医学、护理、临床药学等多
个学科的工作内容,需要多学科密切配合,才能获
得准确的、有临床价值的结果。

在制定用药方案时就应设计TDM相关内容,要根据
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体重、重要器官功能以及
合并用药等情况制定TDM策略。
TDM工作流程
TDM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分析前阶段
 分析准备:样本选择、抽样时间

分析阶段
 实施分析:方法、干扰

分析后阶段
 分析报告,结果解释
分析前阶段:血样采集

在正确的时间里采集适宜的血样,是TDM的基础。

用于TDM的血样包括全血、血浆和血清,样本类型
的选择是由药物性质和测定方法所决定的。

血清:最常用,如丙戊酸、MTX、地高辛等;

血浆:如霉酚酸;

全血:环孢素、FK506等(主要分布在红细胞内,
且细胞内外浓度差受温度等影响。)

抗凝管:推荐使用EDTA抗凝试管。

采样时间的安排不当,是导致结果解释错误的最
主要原因。

TDM要求稳态时开始取样,一般5~6个半衰期。

达峰时间采样:静脉输注结束后30min、肌注后
0.5 ~ 1h、口服后1~3h。体内分布已经完成。
要考虑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
谷浓度采样:再次服药前30min左右。
熟悉所测药物的药动学特点,确定采血时间点(以
CsA和FK506为例)—为什么CsA测C2,K506测C0

注意要特殊情况采血时间的确定
 MTX:ALL治疗,24h静脉输注MTX
3~5g/m2,36hCF解救;
44h、68h抽血测血清MTX浓度。

疑药物中毒时要即刻采样,或峰浓度采样。 。

要注意对样本保存的特殊要求。

准确记录给药和采样的具体时间
血样测定阶段

测定方法
要求精密、准确、专属性强
 色谱法(HPLC、GC、LC-MS、GC-MS、高效毛细管电泳)
 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
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 放大酶免疫法(EMIT)

应用前,要求经过方法学验证
 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
限、稳定性等

质量控制
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室内质控
 室间质评
分析阶段尤其要注意干扰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
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干扰物质
 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纤维蛋白、洋地黄类似物等
 合并用药:结构类似物,中草药
 前体药物或代谢产物

干扰物质的影响类型
 影响测定结果,导致结果偏高
 影响测定过程,如纤维蛋白导致管路堵塞
分析后阶段—报告结果

出具的报告内容包括测得浓度、使用的分析方法、推荐的
有效浓度范围以及对本次结果的解释。还可以包括对治疗
方案调整的意见或建议。

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很重要;而明了结果的含义,并
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更重要。后者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调
整等问题。

结果解释是TDM关键,TDM意义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结果解释水平的高低。
结果解释的原则

结合所测药物的药动学特征进行解释

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解释

切忌将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作为决定给药剂量的唯
一依据。

影响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用药史和用药方
案、血样采集时间、测定方法等,还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
疾病状态、遗传因素等。

进行结果解释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年龄、性别、体
重、疾病状态)、实验室因素、临床治疗效果。

要重点考虑到药动学或药效学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

关注存在药动学或药效学个体差异的特殊
人群
 老人和儿童
 用药剂量存在问题的患者
 合并用药多的患者
 药物代谢异常的患者

重视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 药动学相互作用是影响TDM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 药动学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物体内过程的各个阶段,
其中吸收和代谢两个环节影响尤为明显;
 既可发生药物与药物间的,也可发生在药物与食物、烟
酒等其他物质之间;
 药物代谢酶P450、药物转运子如P-GP等是作用靶点。
 重点是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抑郁药、
抗精神病药、抗肿瘤药、抗病毒药等。
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关注的重点的不是测定结果
是否符合事先假设的浓度,而应该关注血药浓度
测定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
结合临床目标,运用药剂学、药动学和药效学知
识,TDM方能明确评价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
要重视相互沟通,团队协作。
TDM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TDM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指导个体化治疗

避免过量中毒

监测患者用药依从性

监测或检测药物相互作用

指导停药
指导个体化治疗是TDM最主要的功能

理论上讲,所有药物都有
都有一个治疗浓度范围。
治疗浓度范围窄、个体差
异大的药物需要TDM指导
用药。

我国主要用于下列药物

器官移植用抗排斥药

抗癫痫药

某些抗肿瘤药
Kang JS,Lee MH.Korean J Med 2009;24:1-10
避免过量中毒是TDM的另一项重要功能

需大剂量用药的患者,监测
血药浓度对于防止过量中毒
十分必要。

如快速房颤使用较大剂量地
高辛的患者,血药浓度需保
持在2.0ng/ml左右,与中毒
浓度相近,要密切监测。
MW=780.94
Kang JS,Lee MH.Korean J Med 2009;24:1-10
TDM是监测患者依从性的有效手段

依从性差是许多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
依从性差体现在血药浓度方面主要表现为:
 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医嘱用药量应该达到的水平;
 血药浓度或高或低,差异很大。

通过TDM工作可以明显提供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在
抗癫痫药物治疗中作用十分明显。
TDM可以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血药浓度改变,进而影响
临床治疗效果。

如胺碘酮能显著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三唑类抗
真菌药能显著提高环孢素血药浓度、利福平能显
著降低环孢素。

通过TDM监测血药浓度的变化,调整目标药物的用
量,可以避免不良临床后果的出现。
TDM可以指导撤换药物治疗

利用测定血药浓度指导撤换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种
情况:
 心衰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临床情况稳定,而地高辛血
药浓度明显低于有效浓度范围下线,即可停用地高辛。
 锂盐治疗躁狂症时,若血药浓度高于治疗窗上限而临
床症状控制不明显时,即应换药。
我院TDM项目
工作举例
甲氨喋呤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ALL治疗中的应用




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是
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外白血病预防的主要措
施,防治效果与MTX用量有关,目前有3g/m2和5g/m2 。
因为MTX的细胞毒作用是非选择性的,增加给药剂量就意
味着增加毒性。为减少MTX对正常细胞的毒性,需要在使
用MTX后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CF)进行解救。
CF解救MTX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
了MTX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因此适时、适量地给予CF至
关重要,其依据就是MTX血药浓度。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要求在实施MTX5.0
g/m2治疗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MTX给药方案



先用MTX总量的1/6(最大不超过500mg)作为突击剂量在
30min内快速静脉滴入,余量在剩余24h内滴完。突击量
MTX滴入后0.5~2h内,行三联鞘注1次。
开始滴入MTX36h后用CF解救,剂量为15mg/m2,q6h,首剂
静脉注射,以后口服或肌肉注射,共6~8次。
如监测中MTX血药浓度过高(44h>1.0μmol·L-1或
68h>0.1μmol·L-1),则追加CF解救,并继续监测MTX血
药浓度。
我们的工作
---建立MTX测定方法(HPLC)

测定方法的专属性良好,内源性物质、
合并用药及代谢产物对MTX的测定无干
扰;
A
C
B
D

定量范围测定0.050~100.0µmol•L-1;

最低定量检出浓度为0.030µmol•L-1,

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要求。
---开展了MTX药动学研究

大剂量MTX在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患儿体内的药代动力
学符合二房室模型。

CF最佳解救时间应该是停止
给药后8.12~19.04h,平均
11.27h。

临床在开始静滴MTX36h开始
CF解救是合适的。
---进行了MTX临床应用研究

140例ALL患儿共接受164例次大剂量MTX化疗,其中标危组用
MTX3.0 g/m2共65例次,高危组用MTX5.0 g/m2共99例次

两组间MTX血药浓度及CF解救累积剂量,均有显著差异。

高危组中存在MTX排泄延迟现象,比例约30%。
(一般将92hMTX血药浓度>0.1µmol•L-1定义为排泄延迟)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MTX血药浓度有显著差异

标危组
44h、68hMTX血药浓度分别为
0.46±0.42μmol·L-1、
0.09±0.07μmol·L-1;

高危组
44h、68hMTX血药浓度分别为
1.25±1.87μmol·L-1、
0.56±1.22μmol·L-1
两组CF解救累积剂量有显著差异

标危组
200
(72.18±30.34)mg/m2;

高危组
CF解救累积剂量
(176.08±210.63)mg/m2
180
C F 累积剂量(m g / m 2 )
CF解救累积剂量
160
140
120
标危
100
高危
80
60
40
20
0
1
CF解救累积剂量的比较
高危组中,排泄延迟与非排泄延迟患者相比,MTX血药
浓度和CF解救累积剂量,均显著增加。

排泄延迟者44h、68hMTX血药浓度分别为(2.76±2.89)μmol·L-1、(1.20±1.70)
μmol·L-1,CF解救剂量为(363.97±308.98)mg/m2;

非排泄延迟者44h、68hMTX血药浓度分别为(0.61±0.48)μmol·L-1、(0.09±0.12)
μmol·L-1,CF解救剂量为(94.29±41.27)mg/m2。

29例有排泄延迟的患者多数持续监测MTX血药
浓度达用药后116h,其中3例持续监测MTX血药
浓度长达192h;

如果没有血药监测监测的配合,仅根据经验用
药,这些患者很可能会出现致命性的不良反应。

TDM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