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运动与激素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四章运动与激素

第四章
激素与运动
本章提要:
机体对自稳态的维持,需要完成大量的、精确的调控过程。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协助神经系统精确地调控身体机能的变化,
确保各种身体机能安全有序地运行。本章主要讨论了内分泌、内
分泌腺与激素的概念;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作用的不同机
制和调节过程;主要激素的主要作用,以及运动与激素的相互作
用和适应特点。
学习目标:
1、掌握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
3、掌握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以及组织激素。
4、掌握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
一、内分泌与内分泌腺
(一)内分泌与外分泌
外分泌:外分泌腺体将其分泌物通过特定的管道结构释放
到体腔或体外而发挥作用的分泌形式。
内分泌:由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将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
质-激素直接释放到体液中并发挥作用的分泌形式。
(二)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散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
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三)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
靶器官:能够与某种激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器官。
靶组织:能够与某种激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组织。
靶细胞:能够与某种激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细胞。
(四)激素传递方式:
1、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
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的传递方式。
2、旁分泌:分泌的激素经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的其他靶
细胞的分泌方式。
3、自分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后又返回作用
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的方式。
4、神经分泌:激素由神经元合成后沿轴突运送到神
经末梢释放,可扩散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或释放到
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的分泌方式。
5、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管腔中发挥作用。
如某些胃肠激素可直接分泌到肠腔内。
二、激素与激素的分类
(一)激素以及分泌的腺体
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
的高效能的,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
节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2、内分泌腺体及分泌的激素
(二)激素的分类
1、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下丘脑调节性多肽、神经垂
体激素、 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
素和消化道激素等。
(2)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
素等。
2、类固醇(甾体)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
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
三、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
1、维持内环境的自稳态:激素参与水和电解
质的平衡;酸碱平衡;体温与血压等调节过
程,;以及直接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全面整
合机体功能,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增强机体的
生存适应能力。
2、调节新陈代谢:多数激素都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
代谢的调节,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为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打
下基础。
3、维持生长、发育: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增殖、
分化和成熟,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等,确保并影响各系
统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
4、调控生殖过程: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
成熟和生殖的全过程,维持生殖细胞的生成,
保证个体生命的绵延和种系的繁衍。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激素只在细胞间充当
“信使”,其作用在于传递信息,从而启动靶细
胞固有的一系列生物效应,使细胞的活动加强或
减弱,而不是作为某种“反应角色”直接参与细 与能量代谢的
具体环节。激素与酶不同,只对完整的细胞起作用。
胞物质
2、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概念:激素在进入血液后,只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
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特征。
特异性产生的原因在于细胞上的受体种类不同。
3、激素的高效性:激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浓
度极低,但作用十分显著,效能很高。
4、激素的相互作用:在多个激素共同参与某一
生理活动的调节时,有以下相互关系。
(1)协同作用:表现为多种激素联合作用所产生
的总效应大于各激素单独作用所产后效应之和。
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虽然各自的
侧重不同,但均能升高血糖,在升高血糖时有协同作用。协同
作用表现为多种激素联合作用所产生的总效应大于各激素单独
作用所产生效应之和。
(2)拮抗作用(颉颃作用):激素功能之间相互对抗的作用。
如胰高糖血素和胰岛素作用来源于胰腺,但功能却相反。
(3)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
官、组织、和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它的存在是另
一种激素发挥效应的必要基础的现象。如糖皮质激素
本身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并无收缩作用,但必须有它
的存在,儿茶酚胺才能很好地发挥其缩血管的作用。
第二节 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
机体发动体液调节的作用非常复杂,
需要经过多个信息传递过程才能完成,
因此,常将处于这条信息链起始端
的激素称作
“第一信使”。 “第一信使”的作用完成使命后,由“第
二信使”继续介导信息,以此类推,组成一条非常完
整的信息链,完成一个级联反应。这个生理反应
过程时常由微量的激素开始发动,经过信息的多
级传递,最终形成一个非常明显的生理反应,因
此将这个多级作用过程称作生物放大系统,并将
由微量激素发动而最终形成的明显生理反应称为
生物放大作用或生物放大效应。
一、受体以及作用特征
受体:在细胞膜以及细胞浆中与核中对特定生物活
性物质具有识别并与之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的大分
子物质。
激素作用的特异性:激素只选择性地对能够识别它的靶细胞起作
用的特性。
激素的特异性取决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与激素的结合能力。
细胞所发生的生理反应,不仅仅取决于激素水平
而且取决于该细胞上的受体数目。受体数量的改变,
会使该细胞对该激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或升高,最终
使所诱发的生理反应减弱或增强。
细胞受体数目改变的意义:当某种激素浓度发生
变化时,细胞通过该激素受体数目的变化,将反
应控制于适宜的幅度,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下调:受体数目减少后,该受体对相应的激素难
以象往常那样“敏感”,所结合的激素会减少的
生理现象。
上调:受体数目增加后,该受体对相应的激素会变得更加“敏
感”,结合的激素会更多的生理现象。
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
(一)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激素与细胞膜上专一性受体结合→经过复杂化学反应
→促使细胞内的ATP转变为cAMP(第二信使),激
素将其所携带的信息传递给cAMP,引起靶细胞的各
种生物效应。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机理-基因调节学说
mRNA
进入细
胞浆内,
促进蛋
白质的
合成。
如结构
蛋白、
酶类和
调控蛋
白等。
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 激素→进入细胞→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
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激素与
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启动或抑制DNA
转录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诱导
或减少某些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实
现其生物效应。
(三)激素作用的终止
激素作用的终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激素分泌的调节系统使内分泌细胞能够适时地
终止分泌激素,从而终止信号传导。如使细胞内磷酸二酯酶活性
升高,cAMP水解,使信号传递停止在cAMP环节。
2、激素与受体分离后,激素被靶细胞内吞,在细胞内被溶酶体
灭活,从而使后续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也即终止。
3、循环血液中的激素可在肝脏中通过氧化还原、
脱氨和脱羧等方式降解而被清除,也可通过甲基化
或其他方式灭活。
只有及时终止激素的作用效应,靶细胞质才
能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适时地执行精确的调节
职能。
三、激素分泌的调节
激素的分泌是一个间歇性释放过程,而不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激素的血浆水平会出
现短期波动,同时还会以月或年为周期呈长周
期波动,形成一定的生物节律。
1、负反馈调控机制是内分泌系统活动保持稳态的主要机
制。
血糖
刺激胰腺胰岛素分泌
糖代谢加强,机体利用葡萄糖能力
胰岛素分泌
血糖
血糖浓度 至正常值
胰腺胰岛素分泌被抑
制
血浆中胰岛素浓度
激素分泌增多
机体产生相应变化
(一)
2、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活动的调控
(1)交感神经调控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活动;
(2)大脑调控神经垂体分泌利尿素(ADH)的活动;
(3)内分泌活动最高位调控中枢-下丘脑也属于神经
系统。
第三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一、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下丘脑
下丘脑
下
丘
脑
垂
体
束
垂
体
门
脉
N垂体
腺垂体
下丘脑
神经细胞
核内分泌细
胞在起源、
形态和机能
上都是不同
的。分别代
表NS和
endocrine两
大生物信息
调控系统。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重
要组成成份,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
中枢。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还兼有内
分泌功能,分泌神经激素。它们可将 从大脑或中枢神
经系统其他部位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信息,起
着换能神经元的作用。从而以下丘脑为枢纽,把神经
调节和体液调节联系起来。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下丘脑中具有内分泌
功能的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能分泌肽类激素或神经肽的
神经元。
下丘脑肽
能神经元
神经内分泌大细胞:该细胞轴突末梢止于神经垂
体,其分泌的激素经轴浆输
送到神经垂体贮存,机体需
要时由神经垂体释放。
神经内分泌小细胞:胞体较小,其轴突末梢终止
于正中隆起处垂体门静脉系统
的初级毛细血管网,其分泌的
激素可直接释放到毛细血管的
血液中,以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活动。
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
共有9种。
名称
缩写
对腺垂体的主要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TSH增加,PRL增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LHRH)
LH增加,FSH增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ACTH增加,腺垂体内β内啡
肽增加,可直接兴奋交感系统
生长素释放激素
GHRH
GH增加,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GHRIH
GH下降,LH、FSH、TRH、
PRL、ACTH 下降(除促黑激素外)
催乳素释放因子
PRF
PRL增加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PIF
PRL下降
促黑素释放因子
MRF
MSH增加
催黑素释放抑制因子
MIF
MSH下降
二、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一)腺垂体激素
1、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这些激素均有各自的靶腺,从而形成三个调节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素轴
三个调节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2、生长素(GH )、催乳素(PRL)、促黑(色素细胞)激
素(MSH)是直接作用于靶组织或靶细胞。
1)生长激素(GH)的作用
(1)对代谢的作用:
①促进蛋白质合成:GH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细胞中
RNA和DNA的合成,从而蛋白质增加;
②使血糖升高(生长素生糖作用):GH可减少外周组织对
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肝的糖异生,从而血糖升高。
③促进脂肪的动员和分解利用:使脂肪分解,产生甘油与
脂肪酸,导致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体脂减少。
(2)对生长的作用:
促进机体的生长,表现为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
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增加。幼年时期缺乏GH,
则产生侏儒症;GH分泌过多则形成巨人症;成人GH过多,
产生肢端肥大症。
(3)调节免疫功能:GH几乎对所有的免疫细胞都
有促使其分化,调节其功能的作用。
2)催乳素(PRL)的主要生理作用
由于催乳素的化学结构与生长素化学结构相似,故二者作用
有所交叉。
(1)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生长、启动泌乳和乳液生成;
(2)对性腺的作用:可刺激卵巢黄体生成素(LH)受体生
成,LH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排卵、黄体生成及孕激素和
雌性激素的分泌;在男性,睾酮存在的条件下,PRL促进前
列腺及精囊的生长,还可增加LH对间质细胞的作用,使睾酮
合成增加。
(3)参与应激反应:PRL是参与应激反应的主
要激素之一。在应激状态下,PRL的浓度都有不
同程度的升高。PRL、ACTH和GH的增加同一
时间出现。
(4)免疫调节作用:人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
胞都存在PRL受体。PRL协同一些细胞因子促进
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免疫相关细胞的功能,促
进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2)促黑(细胞)激素(MSH)的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黑素细胞,使细胞中的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
同时使黑色素颗粒在细胞内散开,导致皮肤肤色加深。
还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能改善记忆与学习;还
可抑制免疫系统,防止免疫过度。
(二)神经垂体激素
神经垂体激素实际都来自下丘脑。
1、血管升压素(VP):维持机体的水平衡。通过促进肾远球
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具有抗利尿的作用,故又称抗利
尿激素(ADH)。
2、催产素(OXT):(1)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2)参
与乳腺的射乳反射并参与维持哺乳期乳腺继续分泌乳汁,使
乳腺不致萎缩。
三、甲状腺素与甲状旁腺素
(一)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其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在人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即四碘甲腺原氨酸( T4 )
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 ),都是酪氨酸的碘化物;在体内发挥
作用的主要是T4 。
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1、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1)加强能量代谢 :加强细胞氧化速率、产热量和耗
氧量;促进机体尤其是肝、心、肾等的能量代谢;
1mg甲状腺素可增加产生热量4.8106 J(1000kcal)。
提高基础代谢率是其主要效应。
2)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生理剂量时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成正氮平衡;大量时促进
蛋白质分解。
(2)促进小肠对糖的吸收;增强肝糖原分解,和肾上腺素、胰高
血糖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的生糖作用;抑制糖原合成。
(3)促进胆固醇合成和分解,但分解大于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
3)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影响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幼儿分泌↓→呆小病 。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亢:烦躁不安、多言多
动、喜怒无常、失眠多梦等症状。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搏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大,
外周血管扩张。
甲亢:病人可因心脏做功量增加而出现心肌肥大,最后可导致充血性心
力衰竭。
(二)甲状旁腺的内分泌功能与钙、磷酸、代谢的激素调节
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TH)与甲状腺C细胞分泌
的降钙素(CT),以及VD3三者共同调节钙磷代谢,控制血浆
中钙和磷的水平。
1、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PTH通过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来维持机体血钙的稳态,其
过程如下:
1)PTH可以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高;
2) PTH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钙减少,
血钙升高;并抑制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尿磷排出,
血磷下降。
3) PTH可激活1α-羟化酶活性,促进25-OH-D3转变为有
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增加小肠对钙的吸收从而
升高血钙。
2、降钙素(CT)的主要生理作用
CT的靶器官是骨和肾脏,其主要作用
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1)对骨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减弱溶骨过
程,增强成骨过程,使骨组织释放钙、磷减少,钙
磷沉积增加,从而使血钙和血磷下降。
2)对肾的作用: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及
氯的重吸收,使这些离子从尿中排出增多。
3、VD3的主要生理作用
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
紫外线照射
VD3
增强骨的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促进结合钙释放入血;促进
小肠粘膜和肾小管对钙和磷的吸收,使血钙和血磷增加。
四、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
肾上腺髓质:生成儿茶酚胺类(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激素;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生成类固醇激素(皮质激素);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功能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代表为醛固醇。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代表为皮质醇和
皮质酮。
网状带:分泌性激素,代表为脱氢表雄酮
和雌二醇。
1、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1)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生理)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①糖代谢:加强糖异生过程,减少肌肉和脂肪等组织、细
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升血糖
②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进入肝作糖
异生的原料,抑制蛋白质合成。
③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
程,有利于糖异生作用。动员脂肪重新分布→“满月脸”
“向心性肥胖” 。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维持正常血压。
3)抗炎症作用:抗炎症、抗过敏和抗休克。
(2)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机体受到有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失血、手术、
冷冻、饥饿、疼痛、惊恐等)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出
现血中ACTH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的生理现象。
应激刺激(应激原):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称应激刺激或应激原。
应激演变: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三阶段
运动应激:运动引起的应激称运动应激,它属于生理应激。生理应
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达到衰竭阶段。
生理应激的三个阶段:
①机体对刺激的直接反应及代偿反应,如运动时呼吸频
率和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②机体对刺激的部分或全部适应,表现机体某些机能提
高以适应所接受的刺激;
③刺激停止后的恢复阶段,这时应激反应和适应性反应
逐渐消失,机体恢复到运动前状态。
应激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加强,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发分泌增加。
应激反应中,还有β-内啡呔、生长激素、催乳素、胰高血糖素、
抗利尿素、醛固酮和肾素的分泌也增加。这是一种以ACTH和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加
的非特异性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1)对运动的反应
剧烈运动: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
(2)对训练的适应
随着对训练的适应,安静时血浆皮质醇水平
回到训练前水平。
2、盐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主要调节水盐代谢。
(1)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生理)作用
1)作用于肾的远曲小管及集合管,促进Na+和水的重吸收以
及K+、H+的分泌,发挥保Na+、保水、排K+的作用。
2)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其作用强于皮质醇。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腺垂体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的调节。而肾上腺皮质激素
的分泌又受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
放激素(CRH)的调节。与此同时,上述三
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反馈关系。这样就
构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有害刺激:疼痛
寒冷、创伤、缺氧
—
—
下丘脑
?
短
负
反
馈
C R H
腺垂体
ACTH
—
长
负
反
馈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二)肾上腺髓质的内分泌功能
1、儿茶酚胺的主要生理作用
2、对代谢的作用
调节大多数组织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其中
最重要的是调节肝、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中的分解代谢;
儿茶酚胺还抑制胰岛素分泌和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间接增强能源物质的分解代谢。
(1)肝
促进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入血以应
急需;促进乳酸和氨基酸在肝脏的糖异生。
(2)骨骼肌
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促进肌糖原分解过
程中释放出来的乳酸,在肝内合成糖原。
(3)脂肪组织
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的β-受体,促进脂肪分解;作用于α-受体,
抑制脂解作用。促进脂解作用大于抑制脂解作用。
(4)生热作用
在突然的寒冷刺激下,一方面与皮肤血管上的α-受体结合,使
血管平滑肌收缩,以减少体热散失;另一方面与骨骼肌和棕色脂肪
的β-受体结合,产生非寒颤性产热。
骨骼肌和棕色脂肪是其产热作用的最重要部位。
3、对心肌和平滑肌的作用
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和心输出量升高,收缩压上升;使支气管、消
化管的平滑肌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和心输出量减少,但由于它能使小动脉强
烈收缩,总外周阻力升高,因而血压明显上升。
4、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
应急反应:机体在应付环境突变中,通过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发生的反应。
在这种过程中,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剧升,甚至是基础
状态下的上千倍。主要是肾上腺素的大量释放引起机体功能的
一系列急剧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加深、皮肤出汗并变白、
竖毛肌收缩等,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和代谢也随之发生明
显的变化。
中枢神经兴奋性↑、警觉灵敏、呼吸加强、通气量↑、
心率↑、心收缩力↑、输出量↑、血压↑
循环加快, 血流重分配, 内脏血管收缩, 骨骼肌血管舒
张, 糖原分解, 血糖↑脂肪分解加速, 供能↑
应激与应急的区别:
相同点:刺激是相同的
不同点:前者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
增强,后者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
五、胰岛的内分泌功能
A (α )细胞:占20%,分泌胰高血糖素
B(β)细胞:占有75%,分泌胰岛素;
D细胞:占5%左右,分泌生长抑素(SS);
PP细胞:很少,分泌胰多肽;
(一)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胰岛素是一个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属
于含氮激素。空腹血清浓度: 35 ~ 145 pmol/L。
促进合成代谢, 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 降低血糖唯一激
素。是一个合成激素。
1. 对糖代谢: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 利用G
促使非活性型糖原合成酶D转化为活性型糖
原合成酶I,增加G合成肝糖原, 肌糖原。
促进G转变为脂肪, 贮存。
抑制糖异生
Insulin 分泌↓→血糖↑→尿糖
2、对脂肪代谢:
促进G进入脂肪细胞合成脂肪酸并贮存, 抑
制脂肪酶活性 , 减少脂肪分解,Insulin 分泌
↓→ 脂肪分解↑→ 在肝内氧化生成酮体↑, 糖氧
化过程障碍 →不能很好处理酮体→酮血症、
酸中毒。是促进脂肪生成的激素。
3. 对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蛋白合成多个环节),
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1)抑
制蛋白质分解和糖异生, 与GH共同作用 , 促
进生长。(2)加快细胞核的复制和转运过
程,增加DNA、RNA的生成。(3)作用于
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
(一)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胰高血糖素是促进分解代谢,动员内源
性燃料的激素,故有“能量释放激素”的称
号。
1、对糖代谢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
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
磷酸化酶活性
肝糖原迅速分解
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
激活与糖异生相关的酶系
糖异生加强
葡萄糖生成
2、对脂肪代谢的作用:活化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的
分解,使血浆中FFA的含量升高;促进肝脏摄取FFA
而出现生酮作用;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产
能;同时还能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2、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促进蛋白质分解加强和
蛋白质合成减少。
3、可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生长抑素有分泌。
对心肌的作用:促进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心肌耗氧量增
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
第四节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
一、松果体的内分泌
(一)褪黑素(MLT):褪黑素通过抑制下丘脑-腺垂
体-性腺轴和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作用与性激素呈
负相关。对于神经系统,褪黑素主要表现为镇静、催眠、
镇痛、抗惊厥、抗抑郁等作用,与机体的免疫功能、衰
老过程及生物节律的调整有关。
(二)精氨催产素(AVT)
二、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
(一)心脏和血管的内分泌功能
心脏:分泌心钠素(心房肽、ANP);其作用是通过与靶
细胞膜上的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结合调节细胞活动。ANP作
用于肾小管,可抑制钠和水的重吸收,促进排钠和排水,
从而减少细胞外液量,维持循环备量的稳态。还可抑制血
管平滑肌的收缩,导致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二)胸腺的内分泌功能
胸腺可分泌多种肽类激素,如胸腺素、胸
腺生长素、胸腺刺激素等。这些激素可促进由
骨髓迁移到胸腺的前胸腺细胞分化成熟,成为
T细胞,并获得免疫活性。
(三)胃肠道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道分泌的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促胰液
素、缩胆囊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等胃肠道激素。
其主要功能为通过控制消化系统的分泌、运动和吸收等功能活
动,调节机体的营养供应和维持能量平衡。
(三)胃肠道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肾脏主要分泌红细胞生成素和肾素。
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在缺氧情况下所分
泌的激素。能特异性地刺激骨髓红细胞系统的造血
活动,使红细胞数量增加,增强血液输送氧的能力。
肾素:在动脉血压下降和血容量减少时,肾脏分泌肾
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一方面广泛
收缩血管,使外周阻力增加;同时调节肾脏对钠和水
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提高动脉血压。
三、组织激素
概念:体内许多组织生成和释放的激素。
(一)前列腺素:其作用是促进或抑制血小
板聚集,影响血液凝固,使血管收缩或扩张;气管收缩或舒张;
减少胃腺分泌,保护胃粘膜,增加小肠运动;调制神经递质的
释放和作用,参与下丘脑体温调节和睡眠和疼痛与镇痛过程。
(二)瘦素:瘦素是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