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H17均衡所得決定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NEWCH17均衡所得決定

新世紀經濟學讀解
學習目標
知道古典學派如何決定均衡所得
瞭解古典模型的市場結清
瞭解簡單凱恩斯模型的內涵
明瞭預擬投資與實現投資的差別與影響
2
學習目標
瞭解乘數效果
瞭解加入政府部門的簡單凱恩斯模型
知道何謂節儉的矛盾
3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勞動市場之勞動供給
家計單位 i 的效用函數
Ui (Ci, 24  Li)
L 為家計單位的勞動時間,休閒時間則
可計為 24  Li ;P 與 W 分別表示商品價
格與名目工資
4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家計單位的總消費在沒有儲蓄的假設下
必須等於勞動所得 (W • Li) 與非勞動所得
( Ai) 之和
P • Ci = W • Li + Ai
最適勞動時間 Li* = L (W/P, Ai)
最適消費數量 Ci* = C (W/P, Ai)
5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假設非勞動所得為 1,將所有家計單位
最適的勞動時間水平加總,可得勞動市
場中的勞動供給函數
SL =  Li* = SL (W/P)
實質工率愈高,勞動供給的數量愈多,
勞動市場的供給函數為一正斜率的曲線
6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勞動市場勞動供給
7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勞動市場之勞動需求
一典型廠商 j 的生產函數為
qj = f (nj)
面對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與產品市場,
廠商的利潤函數為
j = P · f (nj)  W · nj
8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勞動投入與產出關係
9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勞動市場之勞動需求
廠商利潤極大的最適勞動投入
nj* = n (W/P)
勞動市場的勞動需求函數
DL =  nj* = DL (W/P)
10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勞動市場勞動需求
11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勞動市場均衡
當勞動市場中勞
動供給等於勞動
需求時,勞動市
場即達到均衡
均衡實質工資
12
均衡就業量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勞動超額供給(excess supply)
實質工資高於均衡實質工資 ,勞動市場
出現失業的現象
勞動超額需求(excess demand)
實質工資低於均衡實質工資 ,勞動市場
出現缺工的現象
13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均衡所得決定
總生產函數(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APF)
Y  F (L, K , T )
14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假設資本存量與生產技術固定不變
Y  F ( L) , F ' ( L)  0 , F" ( L)  0
F’(L) > 0 表示勞動的邊際產出為正
F”(L) < 0 表示勞動的邊際產出隨勞動投
入的增加而遞減
15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當物價與名目工資可以充分調整時,勞
動市場始終維持著充分就業下,生產出
充分就業下的國民所得,也就等於潛能
產出
Yf = F(L*)
16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總生產函數
17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總供給(aggregate supply)曲線
是一條垂直線,表示經濟體系的產出水
準永遠是充分就業下的潛能產出
充分就業的產出水準不一定與經濟體系
潛能產出水準相同
18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古典學派的總供給曲線(aggregate supply)
19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貨幣數量學說與賽伊法則
費雪交易方程式(Fisher equation of
exchange)
主要描述的是貨幣數量、物價與產出水
準間的關係
MV = PY = 名目 GDP
20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貨幣的流通速度 V 與實質產出 Y 為常數,
P 與 M 將呈同方向且等比例變動
古典學派認為物價的變動只受貨幣供給
改變影響
21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劍橋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
所強調的是貨幣需求的功能;認為貨幣
除了交易的功能之外,也具有價值儲存
的功能
MD = kPY
k 為持有現金的餘額占其所得的平均比例
22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劍橋賽伊法則(Say's Law)
是指供給可以創造本身的需求,亦即只
要有生產就會有人購買
在充分就業下古典學派的總需求會等於總
合供給
貨幣供給的變動只會造成物價的變動,對
於實質產出不會有影響
23
17.1 古典學派總體均衡模型
古典學派物價、均衡所得與貨幣數量的
關係
24
17.2 古典模型的市場結清
S = I + (G – T)
依據古典學派的觀點中,私人部門的儲
蓄形成可貸資金(loanable funds)的供給,
私部門的計畫性投資與政府赤字則形成
可貸資金的需求
25
17.2 古典模型的市場結清
可貸資金市場處於均衡狀態,由可貸資
金之供需均衡即可決定實質利率水準
投資與實質利率水準呈反向關係
26
17.2 古典模型的市場結清
可貸資金市場均衡
27
17.2 古典模型的市場結清
在古典模型的架構下不考慮國外部門時
GDP  Yf  C + I + G  C + S + T
當政府支出增加或私部門自發性投資增加
,實質利率上升,儲蓄增加,消費量減少
當自發性投資減少,利率下降,發誘發性
投資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增加
28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簡單凱恩斯模型
又稱為所得-支出模型,它強調經濟體
系對最終商品與勞務的需求,對於實質
產出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被稱為「凱恩斯革命」(Keynesian
Revolution) ,為「需求導向」的總體經濟
理論
29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簡單沒有政府、國外部門的均衡所得式
總產出等於由民間消費與投資構成的總
需求
Y  C  I
民間消費由自發性消費(autonomous
consumption)與誘發性消費(induced
consumption)所組成
30
C  C  bY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自發性投資(autonomous investment)
廠商投資並不受利率高低與所得多寡的
影響,而維持在固定水準
31
II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當所得增加(減少)一單位時,消費便會
增加(減少)多少單位
32
C
MPC 
 b , 0  b 1
Y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邊際儲蓄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
當所得增加(減少)一單位時,儲蓄會增
加(減少)多少單位
MPS =  S /  Y = 1 – b
MPC + MPS = 1
33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邊際預擬與實現
凱恩斯模型中的消費、儲蓄與投資即是預
擬的消費(CP)、儲蓄(SP)及投資(IP)
I = S,即是實現的(realized)投資(Ir)等於實
現的儲蓄(Sr)
非預擬存貨 Iu為實現的投資與預擬投資
的差項
34
Ir = IP +  Iu
儲蓄與投資
35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當預擬的儲蓄不等於預擬的投資時,經
濟體系將出現失衡的狀態
透過非預擬存貨的調整,可使經濟體系
達到均衡
均衡時不論預擬值或實現值,儲蓄必須
等於投資
36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均衡所得的決定與調整
45。線法
原點出發的45。線線上任何一點表示總
支出等於總所得,亦即線上任何一點均
滿足Y = C + I
(C  I )
Y 
1 b
*
37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均衡所得的決定
38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均衡所得的決定與調整
所得流向分析法, I = S 架構
縱軸表示預擬投資或預擬儲蓄,橫軸為
總所得
儲蓄函數與自發性投資之交點對應在橫
軸處即為均衡所得
39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均衡所得的決定
40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均衡所得的調整
41
17.3 簡單凱恩斯模型
均衡所得的調整過程
42
17.4 乘數效果
自發性支出(autonomous expenditure)
指非所得所決定的支出,在簡單凱恩斯
模型中,自發性支出包括了自發性消費
與自發性投資
若經濟體系面臨外在環境的變化,模型中
的自發性支出將會受到影響,進而使得經
濟體系偏離原先的均衡
43
17.4 乘數效果
均衡所得決定式
Y  C  I  C  I  bY
自發性支出的變動對均衡所得所產生的
影響
44
Y
1

(C  I ) 1  b
17.4 乘數效果
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
當自發性支出變動一單位,均衡所得的
變動將超過一單位
乘數(multiplier)
自發性支出導致均衡所得變動的倍數
0 < b < 1 ,(1 / 1 – b) > 1
45
17.5 加入政府部門的凱恩斯模型
加入政府部門之均衡所得
政府的經常性支出是構成國內生產毛額
的一個重要項目
政府減稅或加稅會影響民間消費支出,
進而影響國內生產毛額
46
17.5 加入政府部門的凱恩斯模型
加入政府部門的簡單凱恩斯模型
Y  C  I  G  AE
C  C  b(Y  T )
II
G G
47
T T
17.5 加入政府部門的凱恩斯模型
均衡所得決定之縮減式
(C  I  G)  bT
Y 
1 b
*
48
17.5 加入政府部門的凱恩斯模型
平衡預算乘數
政府購買乘數等於(1 / 1 – b),稅賦乘數
等於(– b / 1 – b)
政府收支相等時之平衡預算乘數 Y/ G
等於1
49
17.5 加入政府部門的凱恩斯模型
緊縮缺口與膨脹缺口
緊縮缺口(deflationary gap)
為了達到充分就業,總需求必須增加的
數量
膨脹缺口(inflationary gap)
為避免總需求過高而必須減少的數量
50
走出荷蘭病有何難?
核心概念
政府政策
開放經濟
51
17.5 加入政府部門的凱恩斯模型
緊縮缺口與膨脹缺口
52
17.5 加入政府部門的凱恩斯模型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增加政府購買或減稅以解決失業問題的方法
緊縮性的財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
減少政府購買或提高稅收以消弭膨脹缺口
53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開放經濟體系之資本市場均衡
YP– C – T + (T – G) +NCF = I
YP– C – T 為私人的儲蓄
T – G 為政府的儲蓄
NCF
淨資本流入
淨出口NX + 資本流入NCF = 0
54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貿易赤字(trade deficit)
指在給定一個年度時間下,進出口之間
的差額
貿易赤字 = 進口 – 出口 = 資本淨流入
55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出口函數
Pf
EX  X (Y , ,e,G ,
p )
Pd
f
出口函數為外生變數
EX  X
56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進口函數
Pf
IM  M (Y , ,e,G ,
p )
Pd
d
進口需求表示為本國所得的函數
IM  M  mY
57
d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開放式的經濟體制 - 45°線分析法
Y  C  I  G  ( EX  IM )  AE
C  C  b(Y  T ) , 0  b  MPC  1
II
GG
T T
EX  X
IM  M  m Y , 0  m  MPM  1
d
58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開放式的經濟體制 - 45°線分析法
1
Y 
(C  I  G  X  bT  M )
1 b  m
*
59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開放經濟體系均衡所得決定-45°線分析法
60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開放式的經濟體制 - 所得流向分析法
所得流量的注入與流出
Y  C  I  G  ( EX  IM )  C  S  T
儲蓄函數
S  C(1  b)Y  bT  T
均衡所得決定縮減式
1
Y 
(C  I  G  X  bT  M )
1 b  m
*
61
17.6 開放經濟的凱恩斯模型
開放經濟體系均衡所得決定 - 所得流向
分析法
62
儲蓄與成長的吊詭
核心概念
節儉的矛盾
經濟成長
63
17.7 節儉的矛盾
節儉的矛盾(paradox of thrift)
家計單位想要多儲蓄,但後來儲蓄卻會
減少的現象,便是凱恩斯模型中著名之
「節儉的矛盾
自發性儲蓄增加造成國民所得減少、失
業增加,反讓家計單位的儲蓄變得更少
64
17.7 節儉的矛盾
節儉的矛盾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