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 簡報 - 新北市立新北特殊教育學校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PowerPoint 簡報 - 新北市立新北特殊教育學校

正向行為支持之理念與做法
鳳華
彰師大復健諮商研究所
應用行為分析
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社會關懷為核心、
資料系統分析為方法、
提昇教育服務品質為依歸
建立人文關注的學習理論,
為各種需要的學習者提供高效能的教育服務。
從行為改變到應用行為分析
 行為改變



有較多操控的聯想
容易聯想到嫌惡的處理模式(錯誤印象)
較著重後果的處理
 應用行為分析





正常化為依歸-著重行為的社會意義(適當行為增加)
個體為服務的本體- 尊重以個體的需求(環境的調整
/替代行為符合個體的內在需要)
非嫌惡刺激的強調
實証研究的重視
多角度的介入- 事前/個體行為/後果(包裹式概念)
其他重要特質
Accountable
 Public
 Doable
 Empowering
 Give real tool that works
 Make people feel good and raise confidence
 Optimistic
 所有的個體都有相同的潛能
 直接持續的觀察使每一小步的進步都可以覺察
 越正向的經驗 越樂觀的未來
 對以往認為沒有希望的學生 點燃希望的燈火

2009 ABA國際研討會
 特點:擴充ABA的影響面相







主動學習的實際做法
親師溝通的實務做法
技能訓練的實務分享-從幼兒到成人
社會技巧的教學模式與實證研究
同儕介入的具體策略
行為介入的國內外實務分享
大陸ABA在療育服務的成果分享
2010 ABA國際研討會
 特點:語言行為之理論與實務
從行為觀點談語言行為
 語言行為與記憶
 語言行為與問題解決

2011 ABA國際研討會
 特點:功能分析與行為介入
問題行為的評量與介入
 NCR(非後效增強)的重要
 強調行為功能與動機操作
 建立一套行為介入之法則

減弱動機操作(大量提供維持個體的增強物以滿足其
需要)
 替代行為教導
 削弱(行為發生時不給維持該行為的增強物)

ABA DEFINITIO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is the science in which tactics
derived from the principles of behavior are applied
systematically to improve soci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and experimentation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variables
responsible for behavior change. P.20
 重點一:該學門是依據科學的原理與法則的
 重點二:所有行為改變過程的描述及介入必須系統化
 重點三:行為介入策略必須是從行為原理所延伸的
 重點四:強調行為的社會性
 重點五及六:改善行為及增進了解

ABA 特質界定
Cooper, Heron, & Heward (1987)七要點:
* Applied
* Behavioral
* Analytic行為改變的過程有詳細的描述並採用系統化的方
式進行
* Technological操作過程必須詳細描述- 達到複製的可能
* Conceptually systematic 改變行為的過程必須是依照行
為法則的概念
* Effective 其目標行為是將重要的社會行為改善到有意義
/實用的狀態
* Generality 能跨時間/情境/人物/材料等
終極目標是達到行為的改變以及增進對行為的了解
應用行為分析(ABA)

應用applied
學校 (學業學習/ 功能性學習/ 職業訓練/ 人際互動/ 班
級經營 )
 家庭 (生活訓練/ 家事學習/ 親子互動/ 教養方式/ 休閒
娛樂)
 社會(社交活動/ 職場適應/ 社會規範 )


行為 behavior




所有面向 (社會/認知/情緒/語言/遊戲/心智/動作技能)
強調可觀察可度量-行為目標的基礎
排除主觀價值判斷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分析 analysis (科學 驗證 系統化)
APPLICATION OF ABA
 主要介入領域
學業性課程
 獨立生活訓練
 人際互動
 社區適應
 自我管理(含自我教導)
 職業訓練/ 職業輔導評量
 行為管理
 行為分析與介入
 親職教育
 生涯輔導

APPLICATION OF ABA

近年來, ABA在台灣的研究已擴及到心智方面的能力訓練,如
 Verbal behavior 語言行為
 theory-of-mind, 心智理論
 emotional education, 情緒教育
 joint attention, 共享式注意力
 social interaction, 社會互動
 play skills, 遊戲技巧
 symbolic play skills, 假想遊戲
 人際發展訓練(RDI)
 生涯諮商(Career counseling)
APPLICATION OF ABA
其他專業領域亦開始採用ABA之研究法做為該領域介入成效
之方法學
 休閒治療
 職能治療
 語言治療
 物理治療
 ABA的推動將可以為不同的專業人員開啟了共通的對談語言

ABA 重要基礎概念
基本概念
*行為是個體(organic)的現象:
-行為是個體(organic)與環境(stimuli & consequence)
互動的關係;動態的過程
-行為會造成環境的改變 環境也會影響行為發生
*行為是一持續的現象
-行為必須是發生在某一時間地點與情境的
-了解行為必須透過有系統的持續觀察該行為與行為的環
境因子

行為的發生是該行為與環境中的因子所產生的功能關係
(functional relation)
-行為的發生都有其因果關係
-行為如其他自然現象,是有其規律性的
*行為的變異性是來自外在的未被覺知的環境因子
行為發生的原理-學習概念

Respondent behavior (S-R)
Reflex & Habituation
-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

Operant behavior

Operant conditioning
行為發生的原理-學習原理反應性行為
 Respondent







behavior (S-R)
反射反應 (維持生存的本能反應)
Habituation (刺激持續一段時間後 個體對刺激的存在減
少反應的發生)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S-S pairing learning)
US+NS UR
US UR/ CSCR
Secondary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次級反應性制約)
Respondent extinction (反應性消弱)
Counter-conditioning (反制約)
 Respondent



conditioning 生活實例
垃圾車/ 冰淇淋車 (叭卜)
與情緒相關的經驗 (高興 害怕 難過)
廣告
 Respondent
conditioning在臨床治療上的運用
治療關係的建立 (微笑+治療師/ 增強物+老師)
 對行為態度的轉變 (喜好事物的擴充- 閱讀 做家事等)
 減敏感訓練的元素

行為發生的原理-學習原理操作性行為
 Operant






behavior
界定- 行為的發生與否受以往結果的影響
Operant conditioning 結果對行為所產生的效果
及互動過程
Reinforcement/ reinforcer
Punishment/ punisher
Stimulus control(刺激控制)
3-term Contingency A-B-C
呈現或增加刺激

移走或減少刺激

行為增加
Positive R+
Negative R+

行為減少
Positive
Punishment
Negative
Punishment
行為法則
 配對原理/增強原理/懲罰原理/消弱原理
 刺激控制原理
 行為策略
 Shaping/ chaining/ modeling/self-management/ DRODRI/ time-out …..

重新界定行為的方式
跳脫障別的迷思(排除主觀刻板印象)
 以適應社會及增進生活品質為依歸
 界定方式

行為過多 :
 行為不足:
 選擇重點- 嚴重影響個體的學業、人際、職業等功能性
的適應

界定行為的方式
 行為過多:




語言表達:一週中與同學3-5次與同學有意見不同的爭論
自我感官刺激:每節課自己玩手指頭10分鐘
丟東西/打人
強迫性行為
 行為缺陷:
語言表達
 語言接收
 社會互動技巧
 遊戲技巧

行為功能分析與介入計劃

背景







融合教育之思潮影響
行為的觀點-環境與個體互動的動態關係
專業團隊之整合與合作
提供學校有效的支持服務
綜合生態行為認知觀點
對學校的增能計劃(empower)
法源 (1997 IDEA/ 特教法)
行為功能分析

基本假定


行為是有功能的 /可以預測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行為的正向觀點
淡化行為問題的表象部分
 焦點在問題所代表的功能
 探尋孩子心中真正的動機及需求
 正向環境營造與社會替代方案的發展與實施

功能行為評估-FBA
 界定:
指採用各種不同的策略去診斷問題行
為的產生原因,並從而制定行為介入方案,
評估必須從個人生理、社會、情緒及環境各
層面來探討問題行為各種可能的潛在影響。
遠因: 環境及個人因素
 前因: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m),以及正
在進行的活動及情境
 行為
 結果:獲得增強 (活動/物品/ 注意) 逃避(活動 社會互
動)自發性增強(獲得自我刺激滿足或減低焦慮) 及多重
原因

正向行為介入計劃PBS

介入計劃包含:環境相關因素、個體因素、 環境立即
刺激因子、替代行為或焦點介入及長期訓練、後果處
理策略





環境包含物理環境 教育環境 心理環境
個體之基本功能與對環境的感官知覺能力
環境中的引發因子
替代行為教導 被期待行為之教導
行為處理策略
行為介入計畫ABC
A
B
c
前事介入預
防
行為替代教導 尋求更好的結
果
長期訓練
以動機為主的介入
從個體的需求開始
 強調大量滿足個體的需要


行為介入計畫-前事介入
A
預防方式
時間
地點
人物
代幣系統
學習材料
學習內容
動機營造
注意力的掌握
主動性的營造
Priming
選擇機會
作息時間表/計時器
事前預告/調整物理環境
配對/ 類化訓練
建立個別化或團體性的代幣制度
選擇具動機性的教學材料/視覺輔助線索
修改課程內容/ 作業量的調整或分割
物理環境(視聽觸嗅)
教學速度/ 交錯教學/ 指令簡短清楚
同聲反應/反應卡
行為預演/ 語言的提示
給予教學選擇機會/給予增強物選擇機會
視覺策略-活動規則圖像
行為介入計畫-前事介入
A
預防方式
等待技巧訓練
同儕示範
行為契約
錄影帶示範
活動順序表
中斷串聯
社會故事
與人互動機會
擴充興趣
集中聽指令訓練
集中表達訓練
DRO/ DRA
對特定被期待的行為由同儕示範
明訂被期待行為及獎賞/ 簽名
將被期待的行為拍成錄影帶 示範帶教學
圖示工作分析
在行為問題的前兆進行行為串聯的阻斷
含圖片及文字故事(描述/指導/控制/觀點 )
提供同儕互動
配對-增加個體對不同事物的喜好
提供同儕互動
行為介入計畫-焦點介入
 DRI
區別性增強不能相容行為
 特性- 能滿足原先不是當行為的功能
 範例:

A 要求寫作業
 DRA
B 將作業丟在地上
C 老師處理(獲得注意)
舉手請求協助
獲得注意
區別性增強其他替代行為
 範例

A 要求寫作業
B 將作業丟在地上 C 停止要求(獲得逃避)
口頭表達休息
獲得原來的功能
行為介入計畫-長期訓練
 應用行為基礎教學方式






善用增強原理(立即性或間歇性)
Shaping/ modeling / Chaining
刺激控制原理/ 單一嘗試教學,DTT
核心技能教學 (PRT)
自我管理訓練
減敏感訓練
 應用行為延伸教學方式
結構化介入
 社會技巧訓練 (示範 演練 回饋 類化)
 遊戲劇本/ 同儕輔導(個別性或全班性)

行為支持計畫-ABA與長期訓練
ABA原理
教學策略或元素
介入範疇
Stimulus
control
DTT
核心反應訓練
提示與褪除
Modeling
示範教學
社會技巧訓練
錄影帶示範教學
概念學習(認知/ 語言)
單一行為之訓練
結構化環境
情緒/ 心智
模仿行為/能力
社會技巧
遊戲技巧/規則
社區適應(購物/餐廳用餐)
ABA原理
教學策略
介入範疇
Shaping
行為養成
行為塑造
適應環境(進教室)
所有運動技能之養成
Chaining
工作分析教學
串聯教學
獨立生活能力/ 社區適應
因果關係/ 情緒/ 心智/
遊戲/ 交談互動
Selfmanagement
自我監控/ 自我
紀錄/自我評估
自我增強/ 自我
教導
類化訓練
刺激類化
反應類化
專注力
自我覺察/ 自我控制
行為管理
時間管理
人物/環境/材料的轉變
尋求更好的結果

正增強策略
DRO- 當目標行為在一特定時間沒有出現,則給予增強時間
間距需事先設定
 DRL-當目標行為在一特定時間的出現等於或低於設定的標準,
則給予該個體增強
 Interval DRL
 Spaced-responding DRL



重新引導
行為消弱

先前受到增強的行為的增強作用終止的一個過程
 正增強削弱
 負增強削弱
尋求更好的結果

負懲罰

Time out from positive reinforcement
隔離能得到正增強的場所
 概念 :time in(愈具增強性) 則time out 愈有效


Response cost
在一特定行為之後,個體失去一特定比率的增強
 干擾行為之後,減少下課休息時間,降低干擾行為/ 扣代幣


正懲罰
正向行為支持團隊
 專業能力








具備有行為基本理念
行為功能分析與正向行為介入之能力
行為訓練之相關知能
教師之自我覺察與情緒管理
諮商輔導之基本概念
資源系統之聯結與使用
專業團隊之合作
專業諮詢知能力
行為支持計畫的步驟程序

界定問題
接受援助的要求(學生行為嚴重程度)
 決定建立支持計畫


功能性行為評量
以操作性定義來描述問題行為
 實施訪談、觀察來建立和測試假設性描述
 必要時,實施功能性分析

行為支持計畫的步驟程序

設計支持計畫





建立行為性目標
完成對抗行為分析表
建立一系列的可能介入策略
考慮所有相關的變項
選擇行為支持計畫的要素
行為支持計畫的步驟程序

實施計畫






同意團隊中每位個體的角色和責任
同意重要相關人物的角色和責任[如:家長、學生]
決定追蹤會議的時間
行為支持計畫中設定介入的計畫
把行為支持計畫分配到所有參與的個體
實施行為支持計畫
評估行為的改變

評估方式




計算頻率及次數
個別化的行為評定量表
觀察
計算頻率及次數



紙筆紀錄(將劃計表事先設計 地點方便)
便利貼
其他紀錄(紙片紀錄/ 迴紋針)
 個別化的行為評定量表
寫出目標行為,
 目標行為可以是行為問題(頻率的減少)
 期望的行為(頻率的增加)
 評定的等級的設定
 三點:0=行為沒有發生;1=有時發生;2=常常發生。
 二點:對於小孩來說,評定必須簡化成兩個項目,如:yes
=行為有發生;no=沒有發生。
 評量者:老師或是學生,而不是外來的觀察者
 學生做評量:一種自我管理行為的介入
 決定評量多久評一次,如一小時、一天或一星期
 目標行為的頻率/學生的年紀/學生作息表的休息時間


觀察
觀察者:由具有行為評估技巧的成員所組成的團隊來引導。
 觀察重點:工作中發生的行為、離開工作後的行為、問題
行為和期許行為(如評量方案所定義)。
 觀察的時間根據作息時間而定

評估計劃之制定
 行為目標的確定
可觀察/可度量
 應含長短程目標
 範例:

 評估步驟
蒐集資料的描述
 蒐集資料的步驟
 負責人
 期限

執行過程之評估


執行過程的一致與否,與成效有絕對的影響
方式
請成員口述需執行的部分與角色
 個人行為評定量表的使用
 直接觀察現場人的實施方式


持續評估與修正-依資料作必要之修正
為支持計畫的目標是可達成的嗎?
 處理條件介入是否按照計畫?
 是否需要更多評量?
 處理條件介入應該用何種方式修正?

 社會效度
訪問當事人之老師家長等重要關係人
 滿意度調查向度(家長)
 行為支持計劃的目標,提出了我所真正關心的孩子行為。
 行為支持計劃的目標提出了我所關心的孩子學業進展。
 小組提供的建議可能有用
 小組提供的建議可以在家中執行和管理。
 我確實不斷地執行小組所提供的建議。
 從行為支持計劃執行開始,我就看見孩子行為有進步。
 我覺得我的意見和參與有獲得尊重而且對小組有用

正向支持行動團隊
 團隊成員之特徵:
成員要有專業的行為處理技巧
 允許且鼓勵成員提供個人化的貢獻
 合作和處理問題時要有可預期和有效的過程
 要有例行的機會讓成員溝通和獲得資訊。

 達成目標:
處理教師提出的需求
 固定時間的諮詢與支持系統
 個別化個案研討時間
 組織互相合作的成果來支援教師

 成員
核心團隊
 校長
 行為處理專家
 學校人員的代表
 行動團隊
 包含一或二個核心團隊成員
 學生的父母
 學生的老師
 其他特別人士
 學校員工及社區成員(教師、父母、緩刑犯觀護員、社會
工作者、諮商師 )

 各團隊成員
核心團隊責任
 接收和處理個案、支持行動團隊、以及提供BSP的設計、
評估和整合
 行動團隊是核心團隊之下的小組。行動團隊責任
 FBA資料,領導BSP的設計和實施、
 提供對學生和教師在實施BSP前和實施中的支持、
 蒐集對BSP有用的學生行為評估資料
 對於會影響BSP實施的判斷限制提供回饋。



首次會議15分鐘核心團隊




接案和面談個案
設置行動團隊
提供行動團隊整個過程必要的支持
行動團隊評量



處理簡單的FBA 30分鐘
處理完整的FBA 90分鐘
準備報告評量的發現
 第二次會議-行動團隊
討論評量的發現
 設計BSP
 實施BSP

 第三次會議-行動團隊



評估BSP的效率
視需要修改BSP
支持及堅持-核心團隊
注意學生的過程
 視需要提供支持

 學校校長

(核心小組,主動的角色)
協助。有績效的校長需要知道在他們的學生發生了什
麼。

有價值的投入。管理者對FBA-BSP處理也許可提供獨一無
二的資訊。
 動支權:管理者有權彈性的使用學校預算。建構個體行
為支持的內在力量,不可或缺的是分配大約200位學生,
每位10小時的工作時間。如果校長是行為支持小組的一
份子,他將會更傾向動用預算支持這個支出。
 管理上的影響力。

專業行為評估及介入的人員



職責:引導決策、評估及介入。
來源:外聘的行為專家、學校的心理師或有經過訓練具能
力及經驗之人。
專業素養:
行為理論及其應用
 FBA及行為介入方面的堅實知識


逐步培訓:一開始,學校必須依賴外面的專家,但必須有
計畫的建立校內的專家。
特殊學校的校內專家
從小組合作開始
 成員特色







班級導師
社工師
職能治療師
心理師
主任/組長
專任教師
知識的追尋+從實務紮根
 從心轉變(自我覺察/ 從掙扎到欣喜)

成功的介入
有賴於放下自我
從實務中發現
從變化中看到
從看到 感動 而有全新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