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基础理论
绪 论
教学内容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跨度大,知识多,关键是讲
清历史轮廓,详细讲述。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但初学不易掌握,略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先秦
两汉
形成时期
魏晋
隋唐
宋金元
明清
四大经典
充实和发展
临床专科专著
突破性进展
金元四大家
综合汇通深化发展
温病四大家
继承、发展、创新
近现代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先秦、两汉时期)
理论来源
1.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
2.治疗经验的积累
3.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4.古代哲学思想
理论确立
战国至秦汉
时期《黄帝内经》、
《难经》、《神农
本草经》和《伤寒
杂病论》的成书标
志着中医学理论 体
系的形成。
《黄帝内经》
是现存最早的
医学典籍、中医理
论形成的标志。包
括:《素问》和
《灵枢》各九卷八
十一篇。
《难经》
相传为扁鹊(秦越
人)所著。提出独取
寸口、五腧穴理论、
命门三焦理论。是中
医经典著作之一。
扁 鹊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标
志着中药学理论体系的成熟。
①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学史上
最早的药物分类法;
②中药药性理论;
③七情和合。
炎帝(神农氏)
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
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后世
尊张仲景为“医圣”,其书
尊为“方书之祖”。分为:
《伤寒论》《金匱要略》
·
《伤寒杂病论》
东
汉
张
机
(
仲
景
)
2、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发展
(魏、晋、隋、唐时期)
•理论的充实、发展
本时期中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基础理论、
诊断、药物、方剂、针灸等各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
•临床专科的出现
本时期中医临床分科逐渐出现,并有一定的发展。
晋·王叔
和《脉经》现
存最早的脉学
专著,论述了
24种病脉。
晋·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是现存最早的
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
《诸病源候
论》现存第
一部病因、
病机、证候
学专著。
唐·孙思邈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3、宋金元时期(突破性)
南宋·陈言《三
因极一病证方论》
创立“三因学
说”。
北宋·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和针灸铜人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16834方
宋政府(陈师文、裴宗元、陈承)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
药制剂手册(第一部药典)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1247年)
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刘完素创河间学
派(后人尊为刘河
间),倡导火热
论—寒凉派。为后
世温病学说的创立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倡“邪非
人身所有,邪去则正
安”,善用汗、吐、
下三法攻邪治病—攻
邪派(攻下派)
张子和
李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倡“内
伤脾胃,百病由生”,
治疗以调理脾胃为
主——补土派(脾胃
学派)
李东垣
朱震亨(字彦修,
后人尊为朱丹溪),
倡“阳常有余,阴常
不足”。善用滋阴降
火治疗杂病—养阴派
4、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
⑴集大成著作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1892药、
11096方、1109图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明·楼英《医学纲目》
明·朱木肃《普济方》61739方,古医书收
方最多
⑵理论创新
王清任《医林改错》改
正前人解剖错误,发展
瘀血致病理论
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景岳全
书》《类经》、
赵献可《医贯》
王清任
温病学说与温病四大家
吴有性(字又可)
《温疫论》,明确提出
温病病因为“戾气” ,
传染途径为口鼻吸受。
吴又可
温病四大家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
《温热论》创卫气营血
辨证 体系;
吴瑭(字鞠通)《温病
条辨》创立温病的三焦
辨证理论体系;
薛生白《湿热条辨》
王孟英《温热经纬》
叶天士
5、近代、现代(继承与创新)
30年代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集古今中
医学大成;
张西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西医学汇通
专著;
当代《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中医
基础理论》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特点
整体观
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各个部分
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
物之间亦密切联系,整个宇宙是一个
大的有机整体。
辨证论治
将四诊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
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
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
1、整体观
人体是以五脏
为中心的一个
有机整体
人的形体与精
神密不可分
人与自然社会
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五 脏 一 体 观
五脏
六腑
五体
五官
五液
五志
肝
胆
筋
目
泪
怒
心
小肠
脉
舌
汗
喜
脾
胃
肉
口
涎
思
肺
大肠
皮
鼻
涕
悲
肾
膀胱
骨
耳
唾
恐
人环境的统一性
天人合一
人体
季节气候对人的影响
昼夜晨昏对人的影响
环境
地理位置对人的影响
.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
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
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
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
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辩证要点
证的构成要素
1. 病因
外感、内伤
2. 病位
表里
3. 病性
寒热
4. 邪正关系
虚实
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症、证、病的关系
症
症,即症状和
体征的总称,
是疾病过程中
患者的临床表
现。
证
证,是机体
在疾病发展
过程中的某
一阶段的病
理概括。
病
病,指有特定
病因、发病形
式、病机、发
展规律和转归
的一种完整的
过程。
谢谢指导!
刘 传 旭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