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重量分析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十章重量分析法

第十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Analysis
10.1 重量法概述
10.2 沉淀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10.3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形成过程
10.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10.5 沉淀条件的选择
10.6 有机沉淀剂
1
10.1 重量分析法概述
通过称量物质质量来测定被测组分含量
分离
称量
2
1 分类与特点
a.沉淀法
P,S,Si,Ni等测定
优点:Er: 0.1~0.2%,准,不需标准溶液。
缺点:慢,繁琐。(S,Si的仲裁分析仍用重量法)
b.气化法(挥发法)
例 小麦
干小麦, 减轻的重量即含水量
105℃
或干燥剂吸水增重
烘至恒重
c.电解法
例 Cu2+
Cu称量白金网增重
+2e
Pt电极上
3
2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沉淀重量分析法:利用沉淀反应,将被测组分以沉淀形式从
溶液中分离出来,转化为称量形式,通过称量其质量测定含
量的方法
被测物
SO42-
沉淀剂
沉淀形式
滤洗、烘(烧)
称量形式
滤,洗,800℃灼烧
BaCl2
BaSO4
BaSO4
Al
Al3+
OH
3
N
N
滤
Al
N
OH
3
OH
洗
Al2O3
4
对沉淀形的要求




沉淀的 s 小, 溶解损失应<0.2mg, 定量沉淀
晶形好,便于过滤和洗涤
沉淀的纯度高
沉淀形易于转化为称量形
对称量形的要求
 确定的化学组成, 恒定---定量基础
 稳定
 摩尔质量大---减少称量误差
5
10.2沉淀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1 溶解度与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固有溶解度 s0 (分子溶解度)
微溶化合物以分子或离子对形式溶解在水
中的能力可用固有溶解度表示。
以 1﹕1型微溶化合物MA在水中溶解并达到饱和的平 衡关系为例:
MA(固)

MA(水) 
M++A-
如 AgCl(固)  AgCl(水)  Ag+ + Cl(分子)
CaSO4(固)  Ca2+SO42-(水)  Ca2+ + SO42(离子对)
6
根据 MA(固) 和 MA(水)的平衡,可得
aMA(水)
0
=
a
=
s
MA(水)
aMA(固)
溶解度: s=s0+[M+]=s0+[A-]
是微溶化合物在溶解平衡过程中
所有溶解出来的组分浓度的总和
一般 s0:10-6 ~ 10-9 mol/L, 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例外:Hg2Cl2 ),


S  [ M ]  [ A ] (S  1%时)
0
根据MA的沉淀平衡关系
活度积常数, 只与t有关
K0sp= aM+ ·aAK0sp
Ksp =[M+][A-]= g +g - 溶度积常数, 只与t,I有关
M A
7
条件溶度积(存在副反应)
MA(固)

M+ + A -
OH-
H+
L
MOH ML
●
●
●
HA
●
●
●
[M+´]
K´sp≥ Ksp ≥ K0sp
●
●
●
[A-´]
K´sp=[M+´][A-´]=[M+]M [A-] A=Ksp  M  A
MA : S =
MA2: K´sp=[M´][A´]2 =Ksp M A2
MmAn?
MA2 : S =
3

K sp
 /4
K sp
8
MmAn 型(如Ag2CrO4)微溶化合物
设下列溶解平衡的溶解度为 s
MmAn(固)
达平衡时

m Mn+ + n Am-
[Mn+] = m s
[Am-] = n s
根据 Ksp=[Mn+]m ·[Am-]n = mm · nn · s(m+n)
K sp
s  mn
m
m
n
n
9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a 同离子效应—减小溶解度
加入构晶离子试剂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现象
MA(固)

M++A-
M+,A- 称构晶离子
例如加入 A- 适当过量至浓度为 cA,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①对溶解度s 的影响:使 s 减小。
②有同离子效应时溶解度 s的计算:
设平衡时溶解度为s,则
[M+] = s ,
[A-] = s+
cA ≈ cA
-
10
因为 [M+] = s,[A-] = s+ cA-≈ cA根据溶度积关系式:
Ksp= [M+][A-]
= s· cA-
所以
s=
K sp
cA
同理,当加入M+
过量至cM+时,得
s=
K sp
cM +
11
例: 测SO42BaSO4在水中溶解度:s= Ksp1/2 =1.0×10-5 mol/L
若加入过量Ba2+, [Ba2+]=0.10 mol/L
s=[SO42-]=Ksp/[Ba2+]=1.1×10-10/0.10=1.1×10-9 mol/L
沉淀重量法加过量沉淀剂,使被测离子沉淀完全
可挥发性沉淀剂过量50%~100%
非挥发性沉淀剂过量20%~30%
12
b 盐效应—增大溶解度
加入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Ksp =[M+][A-]=
K0sp
与I有关
gM+gA-
s/s0
BaSO4
1.6
1.4
AgCl
1.2
1.0
0.001
0.005
c KNO /(mol·L-1)
3
0.01
I
,S
13
c 酸效应—增大溶解度
MA(固)  Mn+ + An影响弱酸阴离子An-
K´sp=[M+][A-´]=Ksp A(H)
例 CaC2O4在纯水及pH为2.00溶液中的溶解度
Ksp=2.0×10-9
H2C2O4 pKa1=1.22 pKa2=4.19
H+
HA
●
●
●
[A-´]
A(H)
2+
2在纯水中 CaC2O4  Ca +C2O4
s
s
s=[Ca2+]=[C2O42-]= Ksp1/2 =4.5×10-5 mol/L
14
在pH=2.0的酸性溶液中
CaC2O4  Ca2++ C2O42-
s
s
H+
HC2O4-, H2C2O4
K´sp= [Ca2+][C2O42- ] =s2 = Ksp  C O
2
 CO
2
4
2-(H)
4
2-(H)
=1+ b1[H+] + b2[H+]2 = 1.85×102
s =K´sp1/2= 6.1 ×10-4 mol/L
15
若pH=3.0,过量C2O42- ( c=0.010mol·L-1)
 CO
2
4
2-(H)
=1+ b1[H+] + b2[H+]2 = 17.2
Ksp′= Ksp  C O
2
s 
k sp

0 . 010

4
2-(H)
= 2.0×10-9 ×17.2 =3.4 × 10-8
3 . 4  10
8
 3 . 4  10
6
mol / L
0 . 010
16
若pH=4.0,过量H2C2O4 ( c=0.10mol/L) 求s
酸效应+同离子效应
CaC2O4
CaC2O4  Ca2++ C2O42H+
HC2O4-, H2C2O4
s
 CO
2
4
2-(H)
0.10 mol/L
=1+ b1[H+] + b2[H+]2 = 2.55
K´sp=Ksp  C O
2
4
2-(H)
= 5.10×10-9
s =[Ca2+]=K´sp/ [C2O42-] =5.1×10-10 mol/L
Ca2+沉淀完全, 是KMnO4法间接测定Ca2+时的沉淀条件
17
Ag2S 在纯水中的s
Ksp=8  10-49, H2S
pKa1=7.1 pKa2=12.9
Ag2S  2Ag+ + S22s
s/s(H)
pH = 7.0,
s(H) = 2.5 107
Ksp = Ksp  as(H) = [Ag+]2cs2- = (2s)2s = 4s3
s = 1.1  10 -14 mol/L
习题册 P34,10
18
例:0.02mol/LBaCL2和H2SO4溶液等浓度混合,问有
无BaSO4沉淀析出?
解
已知K SP( BaSO4 )  1.1  10

10
,K a 2  1.0  10
2
2
C H 2 SO4  [ HSO4 ]  [ SO4 ]
2
  SO2 
[ SO4 ]
2
[ SO4 ]  C H 2 SO4
而 [ Ba
]
0.02

10

2
2
2
 0.5
[ H ]  K a 2 10  10
0.02
3
  SO2 
 0.5  5 10 mol / L
4
2
C H 2 SO4
4
2

Ka2
2
 1.0 10 mol / L
2
2
2
2
[ Ba ][ SO4 ]  1.0 10  5.0 10
故有BaSO 4 沉淀析出
3
 5.0 10
5
 1.110
19
10
d 络合效应—增大溶解度
影响金属阳离子MnMA(固)  Mn+
+ AnL-
ML
●
●
●
M(L)
K´sp=[M+´][A-] =Ksp M(L)
20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Ag+
+
Cl-
 AgCl
10
AgCl, AgCl2-,…
络合效应+同离子效应
Ksp=[Ag][Cl-]= [Ag+][Cl-]Ag(Cl)
=Ksp(1+[Cl-]b1+[Cl-]2b2
+…
s= [Ag]= Ksp/ [Cl-]
=Ksp(1/[Cl-]+b1+[Cl-] b2 +…
sx106 mol/L
Cl-
同离子效应
8
络合作用
6
4
2
0
s 最小
5
4
3
2
1
0
pCl
pCl=2.4
sAgCl-pCl曲线
21
例:计算 AgI 在0.01mol/L的NH3中的溶解度
解
已知K SP(AgI) = 9.0 ×10

-17
+
,Ag( NH 3 )2 的lg K1 = 3.2,
lg K 2 = 3.8


3 2

[ Ag ]  [ Ag ( NH 3 ) ]  [ Ag ( NH ) ]  [ Ag ]'  S '

 Ag ( NH ) 
3
S'
] Ag ]'

[ Ag ]
K SP   Ag ( NH
 1  K1[ NH 3 ]  K1 K 2 [ NH 3 ]  1.0 10

3 )2
2

9.0  10
17
 1.0  10  3.4  10
3
7
3
mol / L
22
e 影响s 的其他因素
温度: T↑, s↑
溶解热不同, 影响不同, 室温过滤可减少损失
溶剂: 相似者相溶, 加入有机溶剂,s↓
颗粒大小: 小颗粒溶解度大, 陈化可得大晶体
形成胶束: s↑, 加入热电解质可破坏胶体
沉淀析出时形态
23
10.3 沉淀类型和形成过程
1 沉淀类型
沉淀类型
晶形沉淀
无定形沉淀
CaC2O4,BaSO4
凝乳状
胶体
MgNH4PO4
AgCl
Fe(OH)3
颗粒直径0.1~1m
0.02~0.1m
<0.02m
24
冯·威曼Von Weimarn 经验公式
s:
cQ - s
n =K
s
晶核的溶解度
cQ:加入沉淀剂瞬间溶质的总浓度
cQ - s:过饱和度
K:常数,与沉淀的性质、温度、
介质等有关
聚集速度(分散度)
相对过饱和度
25
2 沉淀形成过程
凝聚
无定形沉淀
成核过程
晶核
构晶离子
均相成核
异相成核
长大过程
沉淀颗粒
定向排列
晶形沉淀
均相成核:构晶离子自发形成晶核
如BaSO4 ,8个构晶离子形成一个晶核
异相成核 :溶液中的微小颗粒作为晶种
26
凝聚
无定形沉淀
成核过程
晶核
构晶离子
长大过程
均相成核
异相成核
沉淀颗粒
定向排列
晶形沉淀
成核过程
长大过程
沉淀类型
异相成核作用
n凝聚n定向
无定形沉淀
均相成核作用
n定向 n凝聚
晶形沉淀
27
10.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表面吸附共沉淀
是胶体沉淀不纯的主要原因, 洗涤
共沉淀
混晶共沉淀
预先将杂质分离除去
吸留、包夹共沉淀
是晶形沉淀不纯的主要原因,陈化、重结晶
后沉淀 主沉淀形成后,“诱导”本难沉淀的杂质沉淀下来
沉淀与母液共置的时间
缩短
与共沉淀现象的区别(p299)
28
沉淀条件对沉淀纯度的影响
沉淀条件
表面吸附
混晶
吸留或包夹
后沉淀
稀释溶液
+
0
+
0
慢沉淀
+
不定
+
-
搅拌
+
0
+
0
陈化
+
不定
+
-
加热
+
不定
+
0
洗涤
+
0
0
0
重结晶
+
不定
+
+
29
10.5 沉淀条件的选择
1. 晶形沉淀
cQ
cQ - s
n =K
s

稀溶液中进行:

搅拌下滴加沉淀剂: 防止局部过浓,

热溶液中进行: s

陈化: 得到大、完整晶体

冷滤,用构晶离子溶液洗涤: s, 减小溶解损失
cQ
稀、热、慢、搅、陈
30
2. 无定形沉淀

浓溶液中进行

热溶液中进行

加入大量电解质

不必陈化,趁热过滤

用稀、热电解质溶液洗涤
减少水化程度,减少沉淀含水量,沉淀凝聚,防止形成胶体
31
3 均匀沉淀
利用化学反应缓慢逐渐产生所需沉淀剂,防止局部过浓,可以
得到颗粒大、结构紧密、纯净的沉淀。
CaC2O4沉淀
在Ca2+ 酸性溶液中加入 H2C2O4,无CaC2O4 沉淀产生
再加入CO(NH2)2
CO(NH2)2 + H2O == CO2 + 2NH3
•C
90
2[C O ] 升高,缓慢析出CaC O 沉淀
2
4
2
4
无机沉淀剂
OH-, PO43-, C2O42-, SO42-, S2- 等。
32
10.6 有机沉淀剂
特点





选择性较高
溶解度小,有利于沉淀完全
无机杂质吸附少,易过滤、洗涤
摩尔质量大,有利于减少测定误差
某些沉淀便于转化为称量形
33
1 常用有机沉淀剂
生成螯合物的沉淀剂:
通常含两类基团:
N
OH
酸性基团:-OH,-COOH,-SH,-SO3H
碱性基团: -NH2,-NH,=N-,=CO
螯合剂
+
被测M
Mg2+ +
酸性和碱性
基团共同作用
  

2
N
M
螯合物↓
 Mg
N
OH
OH
2
34
生成离子缔合物的沉淀剂
离子态的有机试剂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反应
-分子量大
-体积大
(C6H5)4AsCl ,
NaB(C6H5)4
(C6H5)4As+ + MnO4- == (C6H5)4AsMnO4
B(C6H5)4- + K+
== KB(C6H5)4
35
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素

定义:
F 
待测组分的摩尔质量
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
K
36
小 结
1. 了解重量法的特点,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及对沉淀形、
称量形的要求;
2. 明确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的定义,能够计算条
件溶度积Ksp和溶解度S;
3. 一般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4. 掌握晶形沉淀的条件。
37
重量法的分类
分类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
度的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热分析)
热重量法
电重量法
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的重量为
基础 的定量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电分析)
沉淀剂,R
沉淀法
待测物质,X
= P2
P1
≠P2
沉淀型,P1
称量型,P2
在标准化过程中仍广泛应用
38
无需标准,准确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