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學習. - 中平國中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協同學習. - 中平國中

建構學習共同體的笑園
—協同學習.授業研究
Collaborative Learning. Lesson Study
張錫勳/三和國中校長
2012/10/18 新莊區教務主任策略聯盟
參考資料
學習共同體
 佐藤學:《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天下雜誌
 陳大偉:《怎樣觀課議課 》四川教育出版社
 胡慶芳:《課例研究,我們一起來》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 Thomas L.Good & Jere E.Brophy :《Looking In Classrooms 課
堂研究》 五南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為什麼快樂學習無法提高學習動機?
為什麼能力分班不是因材施教的好方法?
為什麼亞洲的孩子紛紛從學習中逃走?
—佐藤學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 如果老師總是認為:
• 學生就是不喜歡學習。
• 教學時間總是不夠。
• 要學會,就要反覆練習。
• 小組討論吵吵鬧鬧,會影響教學進度。
• 不能力分組,好學生都給耽誤了。
• 進教室觀課會干擾教學。
 結果:多數學生從學習中逃走!
學習共同體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 如果老師的教學總是:
• 心中無學生。
• 對學生的期望偏低。
• 只管自己的教,不管學生的學。
• 以單向傳授爲主,學生缺乏參與機會,師生互動不足。
• 提問缺乏啓發性與挑戰性。
• 未能因應學生能力與需求,調整教學策略或教學內容。
 結果:多數學生從學習中逃走!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 大班教學中如何關照每位學生的發展?
 大班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 如何營造互助互勉的學習氣氛,推動協同學習的文化,達
到教學相長的優勢?
 如何推動大班小組化學習?
 如何不讓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 如何不讓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 問題不在老師應該如何「教學」,而是怎樣讓學生不再逃
避「學習」。
 為匠者,授之以魚,為師者,授之以漁!
 過往教育現場金字塔式、少數菁英得利、多數「陪公子念
書」、優勝劣敗的結構,已經無法應付未來全球化、知識
高度複雜化的社會;唯有保障每個學生的「學習權」,才
能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理想。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 如何不讓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 如果教師單向授課灌輸,學生只是被動的記憶知識,學
到的只是背誦能力,而非知識本身。學生將因為背誦,
累積許多知識,卻無法活用知識。
 教師的責任,不在於追趕教科書的內容,責任在於實現
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 老師的工作不再是怎樣把知識教給孩子,而是如何設計
活動,有層次的提問,讓孩子更喜愛學,能主動學,並
且知道自己為何而學。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 如何不讓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 傳統的同步教學(相同的學習目標/時間/速度/內容)
削弱了學習的體驗、放棄了學習困難的學生、忽略了學
生的興趣,用以換取教學效率。
 學習並非在一致之下產生,而是在差異中形成。
歐美國家的中小學,已經成功從『以教科書和黑板為中心
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協同教學為中心』的模式。透過主
題課程、單元學習和小組協同學習,保障每一個孩子的
學習權,同時也維持高品質的學習內容。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 如何不讓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 因應學習時代的來臨與課程典範轉移,教師的角色期待與
「教」、「學」概念連帶發生轉變。
 教師必須轉化為具反思能力之學習者,而學生也必須被啟發
建構成主動學習的合作團隊,學校則必須發展成為師生共學
的社群。
 在師生共學的大社群中,彼此互為「教」者與「學」者,
「教」與「學」成為雙向的、循環對話的、建構的有機歷程。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 學生成長在課堂,教師生活在課堂。
 對學生而言,課堂生活是其學校生活最重要的構成。
 對教師而言,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價值的體現。
 課堂具有不確定性和變動性,課堂時刻在發生著故事。
 由於教學的複雜性,不可能由一種評鑑模式或一種評鑑工具
來決定一位教師的教學品質。
 改進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專業倫理責任。
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改進永無終點。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學習共同體
 甄曉蘭等(2011)專案研究計畫《中等學校教師類組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
指標相關內涵暨配套措施計畫》研訂10項教師專業標準、28個專業表現指
標、各表現指標項下依學科/領域分別研訂專業表現水準:
 具備教育專業知識並掌握重要教育議題
 具備學科/領域知識及相關教學知能
 具備課程與教學設計及教材調整能力
 善用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教學
 運用適切方法進行評量與診斷
 發揮班級經營技巧營造支持性學習環境
 掌握學生差異進行相關輔導
 善盡教育專業責任
 致力於教師專業成長
 展現協作與影響力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現代的教室,總將桌椅排成小組以利隨
時討論,以協同學習為基礎,展開專題
式研習,也不再注重知識或技能學習的
量,轉而看重豐富學習的質。
—佐藤學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協同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與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二詞經常交替使用。
 狹義而言,合作學習乃源自「競爭」有礙學習的基本假
設,而協同學習則是源自「階級權威結構」有礙學習的基
本假設。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協同學習是與個別學習、競爭學習不同的學習方式。
 學習者以小組形式,在共同的目標和一定的激勵機制下
,為獲得最大的個人、小組學習成果而進行協作互助的
學習模式。
 在協同學習中,學習者之間的關係是融洽的,相互協作
的,在共享信息與資源、共負責任、共擔榮辱的基礎上
,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實現相同的學習目標。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真正的學習是一種「協同學習」(協作學習/合作學習)
,它是建立於互相學習/互惠學習的關係,互動互補、和
諧競爭、協同發展。
 互學關係的溝通是借助「Hello,這題怎麼做?」之類低
成就學生的問話所形成。
 教師在協同學習的指令不是「懂的學生教不懂的學生」
,而是「不懂的學生不要老是一個人思考,可以問問旁
邊的同學。」
(引導低成就的學生養成向同學請教的習慣及自信)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皮亞傑指出,協同學習在兒童認知發展建構中是一種主要
的方式。
 皮亞傑認為不同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活動應該是平等的,
如成人與兒童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
 開始時兒童或學生的活動可能是受控制的,但當他們具備
了一定的背景知識後,與成人或教師之間的平等協商、對
話、討論將更有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並加深對認
知內容的認識。
 協同學習牽涉很多社交能力的訓練,因此很能提昇學生與
他人合作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成年人工作角色很重要
的培訓。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協同學習最基本的特點是以學習者的「學」為中心,強
調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合作,從學習理論的角度看,它的
思想源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 協同學習是一種學習策略,同時它又是一種學習環境,
而這種環境只有極大地發揮其他學習資源的功能時,自
身也才能更好地展現特點和優勢。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學習小組是協同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
 對於小組中的每一成員來講,整個學習小組就屬於他的學習
環境範疇。
 學習小組的組織結構合理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習的品質和效果。
 確定學習小組結構,除考量學習者的特質與差異性,同時還
要考慮到學習內容、學習任務的特點,彈性調整學習小組的
結構,以達到互相扶持、互相學習的目的。
 學習小組可採同質性或異質性分組,亦可採取隨機抽籤、男
女混合方式分組,且每隔兩到三個月更換分組,以增進同儕
情誼。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協同學習不是利用小組裡成績好的同學(小老師)教成
績差者,而是共同學習和成長。
 協同學習強調學習者之間的協作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
力,教師要對協同活動過程進行良好的組織和引導,使
學習者體會協同學習的有效性。
 整個學習過程中,協同活動是核心。協同學習活動主要
圍繞學習內容開展,並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採用不同的
活動方式。
 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習資源作為媒介,作為學習者的身份,
進入到學習小組內部,參與學習,協同學習。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老師們的實際教學中有一些現象值得深思:
• 是否只注意了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圍聚在一
起學習。
• 而忽略了合作學習的實質: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習
效率,培養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
• 打破分組競爭的迷失:分組目的在於增進同儕情誼,
而非偏重組間、組內的競合與賽局。
 良好的合作學習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認真思考積極
發言、積極實踐行動 。
學習的革命:協同學習
學習共同體
 協同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
• 當發現學生對小組學習任務不清楚時,要及時向學生說明任務
內容及操作程序。
• 關照無法成功參與小組的學生,及時提供協助。
• 及時制止小組討論中的話語霸權,擴大學習的參與面,使小組
成員的表達機會能達到均等。
• 在面對開放性的問題時,及時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在聽取並吸
收其他小組成員的論點上進行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 當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受阻時,及時提供相關學習協助。
• 小組學習活動進行中,適時給予鼓勵、表揚。
• 確認小組學習任務的達成。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最令人感動的,並不是
奇蹟般的改革成果,而是學校中的寧靜、
自然的對話、孩子們上課互相學習的氛圍、
及每一位教師敞開教室大門,謙虛地與同
僚互相學習。
—佐藤學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佐藤學教授提出「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 的改革
建議。日本中小學正掀起一波寧靜的革命,這是將學校建構
為「學習共同體」的運動。
 學習共同體是建立班級孩子的學習圈,讓學生彼此對話、相
互幫助;老師「少說多聽」、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
觀摩學習的現場。
 學習共同體遠超出班級層級中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它是有
機連帶地存在於學生之間、教職員之間,學校行政人員與教
師之間,以及全校師生之間。
 學習共同體不僅是班級經營的理念,也是學校經營的實踐。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傳統的上課方式中,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在課堂上大部分
時間一直「說」,卻忘了「聽」的重要性。
 課堂中教師「聽」的能力,不僅只是聽孩子的發表內容或
意見,而是透過「聽」的方式,肯定孩子的存在,給予歸
屬感。
 也因為能夠「聽」孩子的聲音,觸發自己的思考,讓自己
融入孩子的學習領域,以更多角度看不同事情。
 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站在學生的同一平面學習,是
很重要的一環。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首先要改變班級學生的座位方式。
 由一排排面對教師的座位方式,改為「ㄇ」字形的座位,方
便孩子隨時互相討論,進行小組協同學習。
 在教學方式上,捨棄傳統「目標、達成、評價」的方式,以
「主題、探究、表現」的方式,累積孩子學習經驗,進而構
成知識。
 上課當中,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帶出學習問題;再透過小
組討論,了解學生思考方向,並不時請學生將小組的思考心
得與全班分享。一方面訓練學生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另一
方面讓學生的思考更深入廣泛。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透過這樣的模式,班級中的2-4人小組是一個個學習圈;
與全班討論時,班級更成為一個大的學習圈。
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小組協同學習」,並非小組互相
競爭或分工合作,而是每個人在同一起點,一起思考解決
問題
 透過合作學習、分享表達,讓孩子找回學習的樂趣,老師
找到成長的動力,更間接提升整體的學力表現。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學校改革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家長和教師間的不信任。
 如何消除家長、教師、學校與地方的分歧,最好的方法,
就是打開學校大門,讓地方人士及家長參與學生學習,並
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構築家長、學校及地方的「學習共同
體」。
 學習共同體的「參加學習」,並非傳統的「教學參觀」,
而是讓家長及地方人士,實際進入班級孩子的學習圈。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家長們在剛參與時,只在乎自己孩子的表現及學習,隨著
經驗的累積,漸漸會去關心其他孩子的學習及反應。
 在日本「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家長及地方人士的「參
加學習」,無形中激勵了孩子的學習欲望。
 透過實際的參與,改變了學校、家長、及地方的對立關係,
使學校教育轉化為「公共的教育」,大家不僅是「學習共
同體」的學習圈之一,更有責任及義務為孩子創造更好的
學習環境。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教師們也構成「學習共同體」的另一個學習圈。
 構成教師們學習圈的第一步,就是將教室的門打開,讓其他
教師能進入互相學習。
 傳統的教學觀察,授課教師常常被評價或打分數,在被評鑑
的壓力下,教師們漸漸的關上教室的門,只專注於自己的班
級經營。
 在教室觀察中,教師要能夠脫離評論的方式,用「省察」的
態度,觀察自己及他人的上課情形,觀察者與授課教師是站
在同一平面,把觀察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學生,一起思考同樣
狀況發生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們構成很重要的學習圈,每一
位教師,不論是新手或是經驗豐富的教師,都站在同一平
面、同一出發點相互學習。
 定期開放教室觀察研究,根據所看到的事實(教室裡實際
發生的事),不管是孩子的表情變化或是任何教室的細微
小事,都能夠培養自己「發覺」及「反思」的能力,再透
過「省察」與理論的相互結合,構成內心真正的教育「知
識」。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目前許多校本研習趨向形式化,甚至流於僅只聊天的小團
體,教師們互相學習交流的「同僚性」漸漸衰退。
 教師們缺乏交流,使教室及教學內容趨向「私人化」。
 為了促進及保障教師的學習,學校必須由內部開始改變,
以推行公開教室研究,打破教師之間的藩籬,保障教師的
交流及學習,重新構築校內的「同僚性」(collegiality)。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教師們滋養了濃厚的「同僚性」,塑造了迎刃有餘的「伸
展與跳躍」學習氣氛,提供給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
師生在教室裡進行著「交響樂般的學習」,不僅促進每個
學生的自我實現,教師也成長為學習的專家,更使學校邁
向卓越,因而建構了學習型學校。
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
 同僚教練(peer coaching )指在學校一起工作的同事,基
於互助互信和共同興趣,以夥伴形式共同反思和研習教學
工作,例如觀課議課等,以提升教學素質和持續專業學習。
 同儕教練可算是「觀摩教學」的一種,基於教師互助和開
放教室的原則,互相觀課、並進行評析的教學活動。
 教師開放教室才能互惠學習。開放教室換來同事的回饋,
通過觀課者的回饋,提升教學效能。
教師學習共同體:授業研究
學習共同體
 1998年,日本神奈川縣茅崎市教育委員會找佐藤學合作,
依據他的教育理念建立一所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濱之鄉小
學」。
 濱之鄉小學的教師們組成學習社群,實施「授業研究」
(單元教學研究 lesson study),以「學習單元」為中心,
共同備課,共同構思教材、教學方法和策略,然後觀摩教
學,蒐集資料,舉行教學檢討會,進行課程和教學檢討、
慎思和反省,以追求彼此的專業成長。
 授業研究:在教學的過程中研究,在研究的狀態下教學。
協商共同備課單元
(Lesson study)
建
構
學
習
共
同
體
的
基
石
授
業
研
究
共同備課
找尋解決問題策略
進行教學設計
說課
課堂教學
觀課
議課
校本進修平台
交流分享
網路資訊平台
教師學習共同體: 觀課議課
用心靈感悟課堂
對話交流
反思提升
學習共同體
目前教學觀摩存在的一些問題
學習共同體
觀課(教學觀察)的問題:
教師普遍排斥擔任教學觀摩工作(why?)
觀課時遠離學生(觀課者坐在教室最後面)。
觀課前無對話,觀課議課無焦點。
觀課時過於關注教師教的行為,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活動
議課(教學觀摩後的討論)的問題:
礙於同事情面,流於形式或隔靴搔癢,對話空泛,諸如備
課充分、教學成功、教學精彩等不著邊際的優點,無法深
入探究課堂教學的問題。
主觀評價多,專業對話少,無法有效改善教學和促進教師
專業發展。
如何有效的觀課議課
1/4
學習共同體
• 觀課:要從大處看,從關鍵問題看
o 觀需要從大處著眼,不要盯住課堂偶然的失誤和缺失不放。
o 察意旨詳察,透過表面現象詳察背後的意涵,需要心靈體悟和體察。
• 議課:展開對話,促進反思
o 議課是圍繞觀課所蒐集的課堂訊息,討論問題,平等交流,深入對話,
探討更有效教學的多種可能。
o 議課的對象不是上課的人,而是課堂上的教學行為、教學事件和現象。
o 不能把課堂上的事件和現象看成授課教師的缺點和不足,而是當成參
與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困惑和問題。
o 從學生學的角度(即圍繞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提出更有價值和意義的
討論話題和問題。
如何有效的觀課議課
2/4
學習共同體
• 面對課堂上的事件和現象,觀課教師要盡可能讀懂其背後
的意義,主動積極地思考「假如我來教,我該怎麼處理」,
如此,觀課者不作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
• 觀課議課一方面要維護教師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又要促進
彼此發展,在共同成長中改進教學。發展和改進是在解決
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的。
• 觀課議課致力建設合作互助的教師文化。合作是共同的,
互助是相互的。
• 可以跨學科觀課議課。共同語言有利於深入研究,不同語
言則有利於開闊視野,截長補短,畢竟學科間還有很多可
以互相啟發和借鏡的東西。
如何有效的觀課議課
3/4
學習共同體
• 議課要在平等對話的關係中進行,權威角色的轉變是營造
平等對話關係的關鍵。
• 議課的任務不是追求單一的權威改進的建議,而是討論和
揭示教學活動中更多的發展可能以及實現這些可能的條件
和限制 。
• 議課時要抱著誠懇的態度,提出問題時,語氣要委婉些,
方式要巧妙些。
• 議課時,丟開抽象語言,只說出自己觀察到的事例的真實
感受和具體事實本身。
如何有效的觀課議課
4/4
學習共同體
• 議課從傾聽開始,熱烈的發言在傾聽之後。先理解再表達,
理解課堂教學事件的意義,而不是簡單判斷和下結論。
• 傾聽是一種接納,是一種關懷。傾聽不是作樣子,而是關注
於對方的話語,適時做出回應,不僅認真傾聽對方所說的話,
還要努力去理解對方話語中隱藏的意思。傾聽不是被動地聽,
而是主動地探詢。
• 觀課議課時,多用問號,問號是探索和發現,是促進思想,
是展開對話,是彼此啟發。問號表達了願意傾聽的態度,同
時也傳遞著關愛和理解。
尋找觀課議課的主題
1/3
學習共同體
• 觀課議課是有主題的課堂教學研究,強調直接面對問題、討
論問題。
• 觀課議課要解決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怎麼辦」、「如何做」
的實踐性問題,而非「是什麼」、「為什麼」等的認識問題。
• 每一次觀課議課都需有相對集中的問題和主題。期望用一節
課及有限的觀察能力解決課堂教學的所有問題是不切實際的。
• 主題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啟發和提問等;主題不宜太小,
如語速問題等教學細節。
• 主題來源有兩種方式:
o 針對教學中的問題和困難,研究和解決教學實踐的問題。
o 參與者共同協商,是大家共同感興趣並可參與的。
尋找觀課議課的主題
2/3
學習共同體
• 主題確定後,需要根據主題進一步進行觀課議課重點的方向
分解,方向分解的過程是對研究問題結構化和系統化的過程。
示例如下:
o 觀課議課主題: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o 觀課議課焦點:
• 指導學生閱讀的策略有那些?各有什麼樣的適宜對象?在具體操作
中有什麼樣的程序和方法?(課前的文獻探討、教學設計和討論)
• 課堂上老師採取了哪些策略?
• 學生閱讀的過程和效果如何?
• 對學生閱讀有效指導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生成的問題)
尋找觀課議課的主題
3/3
學習共同體
• 一個主題可能需要進行多次的觀課議課。如果一個主題進行
一次觀課議課後就了事,但無法透過深究而提出合宜的解決
策略,則觀課議課就流於形式,從而影響觀課議課的效果。
• 觀課時,預先確定的主題與觀課中發現和生成的問題都需要
兼顧。
• 議課時,預先確定的主題討論結束後,再討論課堂上生成的
其他有討論價值的主題。如果討論的時間不夠,課堂生成的
問題可以成為下一次觀課議課的主題。
觀課前的準備
1/4
學習共同體
• 反思自己的教學觀:
o 梳理對課堂教學的觀點:
• 期望課堂上發生什麼,不贊成課堂上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 如何看待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以及教師與學生應該體現一種什麼
樣的關係等。
o 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有助於對自己衡量課堂教學好壞的
標準進行厘定,使自己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持的立場與
態度。
o 教學觀念既決定著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也決定著教師進
行觀課議課時,對課堂的評判。
觀課前的準備
2/4
學習共同體
• 瞭解觀課學科/領域、授課教師及教學法:
o 對觀課學科/領域的瞭解,如:所選用的教材、觀課單元
的內容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觀課單元的教學設計等。
o 對授課教師的瞭解,如:學經歷、任教年資、教學風格等。
o 對學科教學法的瞭解,如:主要的教學模式或方法的瞭解,
以利於掌握課堂重要的訊息。
觀課前的準備
3/4
學習共同體
• 瞭解學生:
o 觀課班級學生的表現水準、學習狀況等。
o 特殊學生(學習優異、學習落後、學習障礙、注意力不
集中、過動症、妥瑞士症等)的座位表。
o 教師對學生的期待。
觀課前的準備
4/4
學習共同體
• 選擇觀課記錄方式,準備記錄工具:
o 選擇何種觀察技術與記錄方式,端視觀課主題與目的而定。
o 觀課前準備好記錄工具,如座位表、觀察紀錄表、錄音錄影照相
等工具。
o 熟悉一些常用的觀察技術,如:
 質性的
 選擇性逐字紀錄 (selective verbatim)
 語言流動 (verbal flow)
 學習專注 (在工作中 At Task )
 教室動線(Class Traffic)
 廣角掃瞄 (Global Scan)
 定量的
 FIAC(佛蘭德斯)師生口語互動分析系統(時間取樣觀察量表)
觀課議課的流程
觀課前對話
合作互助
授
課
教
師
平等對話
專業分享
學習共同體
觀
課
教
師
觀課中紀錄
觀課後議課
再
觀
課
議
課
觀課前對話
學習共同體
• 觀課前的對話:
o 授課教師說明教學背景,包括教學目標、學習基礎、學生
狀況、特殊學生等,以增進觀課者對課堂情況的瞭解。
o 在議課主題下,說明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的教學活動,
提示觀察重點和時機等。
o 授課教師說明本課特別的教學創新,以避免觀課者帶著個
人偏見來觀察和研究課堂。
• 對話重點示例:
o 這堂課將教些什麼、做些什麼、可能會碰到什麼問題、要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打算觀察什麼、要蒐集哪些課堂資料、
如何蒐集等。
課 堂 觀 課
學習共同體
• 觀課:
o 進入教室:最好提前幾分鐘到達教室(尊重學生、尊重教
師、尊重課堂,不干擾課堂)
o 選擇座位:根據觀課目的和需要選擇座位,選擇的位置有
利於收集議課的訊息;盡可能選擇可以觀察更多學生學習
狀態、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位置,但避免影響教師教學
o 走近學生:教師坐在學生當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
來審視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做到學生中間,需要避
免學生產生被侵入的感覺,最好徵詢一下學生的意見「我
可以坐在這裡嗎?」
o 觀察紀錄:記錄時宜避免:個人偏見、主觀意識、遽下結
論等問題。
課 後 議 課
學習共同體
• 議課:
o 圍繞觀課議課主題,設身處地,進行平等對話、共同分
享和教學反思。
o 對話焦點:
• 圍繞主題,課堂上發生了什麼?
• 教學行為是否收到預期的效果?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 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有效?
• 學生學到了什麼?
• 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
• 假如我來執教,我該怎麼處理?
觀課議課的案例 — 摘自
陳大偉
學習共同體
教學過程摘錄:
• 在一堂小學的語文課上,老師剛掛出小黑板,大多數學生就
開始讀小黑板上的兒歌。看見學生讀得很不整齊,老師發出
指令「一二三…」,指令一出,學生們立刻放棄朗讀並緊緊
接上話頭:「一二三,要坐端;三二一,坐整齊。老師叫我
怎麼做,我就怎麼做。」背誦完畢,課堂自然安靜。
• 老師接著說:「今天,我們學習〝人有兩件寶〞,現在老師
先讀一遍.然後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老師讀完學生讀。」
• 學生讀完,老師提醒學生:「腦」字是鼻音。剛一說完,學
生立刻搖頭晃腦地練習起來,老師認為課堂亂了,又來了一
遍「一二三…」,然後讓一位學生範讀,最後組織學生整齊
地練習讀「腦」字……
觀課議課的案例
— 摘自 陳大偉
學習共同體
• 議課過程摘錄: 陳師(觀課者)/ 羅師(授課者)
•
陳:我想問妳,課堂紀律管理的目的是什麼?
•
羅:當然是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啦!
•
陳:妳說得很對!紀律管理要有利於學生學習。那我想在問一個問題,
當妳兩次要求學生複誦指令「一二三」的時候,學生在做什麼?
•
羅師:(思考)
•
陳師:他們是不是在朗讀?是不是在練習讀「腦」字?
•
羅師:是,可是……
•
陳師:可是什麼?
•
羅師:紀律很亂。
•
………
•
陳師:……我們再想一想,管紀律以前的學習和管紀律以後的學習有什麼差異?
•
羅師:開始是自發的,後來是我組織的。
•
陳師:對,……開始的學習是自主的學習,而管好紀律後的學習,是外在要求和
強制驅動下的學習。
•
………
執子之手 與汝共舞
看見孩子的置身所在
樂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