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重點整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期中重點整理

第六章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第一節、人本主義心理學
什麼是人本主義心理學?

人是不可分割的個體,要研究、了解人則必須從整
個人著眼。
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需求和意志、能力和經驗、痛
苦與快樂,要研究、了解人必須了解他對自己和對
周圍世界的看法著手。
人本主義在教育上的意義是,不主張客觀地判定教師
應教授學生什麼知識,而是主張從學生主觀需求著眼,
幫助學生學習他喜歡且認為有意義的知識。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
(一)受哲學心理學的影響
在哲學心理學中,直接影響後來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發展,有
兩種思想:
1.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影響
存在主義強調個人具體存在和人生體驗,對人本主義教育思
想影響最大者,有四個理念(Morris, 1954;1966):
 個人有絕對的自由
 個人有選擇的權利
 個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 人有超越自我的潛力
2. 現象心理學的影響
 現象心理學家主張適於心理學家研究的題材,應該
是個人的現象場(或心理場)。
 個人的現象場(或心理場)也就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憑
知覺經驗所獲得的他認為實在的東西。
 這個現象場概念被人本主義心理學採用,並改稱為
知覺場。代表他此時此地憑主觀感受對周圍環境所
知覺到的一切。
(二) 受社會及教育現實的影響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美國,過分強調科學技術而忽
略人文教育,因而興起了以教育為中心思想的人本主
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中心主張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會在1962年成立,第一任主席布
根塔爾宣示六點中心主張:






對人性的了解與研究,不靠動物實驗結果來推論。
心理學研究主題必須選擇符合人類生存意義為原則。
研究人類行為不單憑外顯行為,而須了解其內心歷程及主
觀經驗。
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不該截然劃分,如強行分開研究
對兩者的發展有害。
心理學研究者,在處理資料時,必須考慮到受試者個別差
異的問題。
心理學的研究應積極地充實任類生活,謀求人類福祉。
第二節 人本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馬斯洛的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
 人類兩股潛在力量,為防衛和進取。
 認為學習不能由外鑠,只能靠內發,教師不能強制
學生,學習活動應由學生自己選擇與決定。

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康布斯認為人本主義教育在於求實現以下七項目的:
針對學生各方面的需求,配合學生經驗。
 使每個學生不但在智能方面得以自我實現,在情意
方面也能學到自立立人的觀念與能力。
 使每個學生學習到必要的知識、技能及處理人際關
係和職業生活的能力,並能適應多元又多變的社會。

學校的一切教育措施,必須遵守因材施教原則。
 在所有的教育活動歷程中,必須將知、情、意三者
貫串其中。
 營造學校的教育氣氛。
 培養學生既能學會在團體生活中尊重別人,也能學
會在個人生活中解決自己心理上的問題。

羅杰斯的學習理論
(一)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羅杰斯所創的人本心理治療,因理念是以當事人為中心,又
稱當事人中心治療 法。在教育上的主張亦如此,故稱學生
中心教育。
採用當事人中心治療法時,優良治療員應該有以下條件:
 真誠一致。
 無條件積極關注。
 同理心。
(二)自由為基礎的學習原則
羅杰斯所堅持的自由學習,要點有以下:
人皆有其天賦的學習潛力。
 教材有意義且符合學生目的者才會產生學習。
 在較少威脅的教育情境下會有效學習。
 主動自發全心投入的學習才會產生良好效果。
 自評學習結果可養成學生獨立思維與創造力。
 知識外重視生活能力學習以應變動的社會。

第三節 人本主義的教育實驗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是對當時教育的不滿有密切關
係。
不滿原因:
1.特別重視科學教育,忽略人文社會。
2.單獨重視知識技能學習,忽略完整人格的培養。
培養全人格的道德教育
理想的道德教育是,將道德的理想與實踐融會在各學
科的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健全人
格。
(一)在一般教學中培養健全人格
根據研究發現,凡有經驗的教師,無不在教學過程中
隨時解答學生所提的有關價值觀念與是非判斷的問題,
且會隨時矯正學生在行為上所犯的錯誤(Davis, 1984)。
經由學校教育培養健全人格者,其設想的步驟是
輔導學生
1.了解自己並接納自己
2.了解群己關係
3.了解社會規範
4.了解個人的權利與義務
5.選擇前途
6.建立適當的價值觀念
若學校教育能做到上述六點,學生們在生活適應上自
然較少困難,偏差行為也會減少。理想的道德教育不
須單獨另設科目,將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般科目教學活
動中實施之。
(二)兩取向兼顧的道德教育內涵
在不另設道德科目的原則下,人本主義心理學所提倡的教育,
採取「間接取向的道德教學」與「直接取向的道德教學」兩
種。
間接取向的道德教學
主要方法之一:價值澄清法(或價值辨析),鼓勵學生檢討分
析自己的行為與信念(他認為是對的)之間的關係,從而澄清
自己的價值觀。另外還有根據柯爾柏格道德發展理論,提供
學生道德兩難的情境,讓學生從問題正反兩面的思維推理中,
體驗出道德的意義。

直接取向的道德教學
理論上是想在學生對道德的認知層面之外,進一步激
發學生的感情與意志(動機),希望學生在理解到怎樣的
行為是正確的之外,進而願意且努力在實際生活中表
現出正確行為。(教師日常教學的建議,請參考
p.200-201)

重視自我發展的開放教室
實施開放教室者,在教學設計上,具有以下七方面的
特徵:
(一)學生主導自己的學習
(二)採診斷式的成績評量
(三)不採固定課本式教材
(四)採個別化的教學活動
(五)採混合編班教學模式
(六)採用無隔間開放教室
(七)教師合作的協同教學
第四節 人本心理學的理想與現實
科學心理學的形象未能建立
美國心理學家柴德(Child, 1973)在《人本主義心理學
與
研究傳統》一書中,對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四點批評:
(請參考p.204-205)

人本心理學的概念不夠明確

人本心理學只陳述概念性結論

人本心理學的原則推論困難

人本心理學的取向因善而害真

斯金納(Skinner, 1973)也批評人本心理學家們在教
育上誤解了自由的觀念。根據斯金納的意思,教師
們若只強調自由,而不設法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
行為,學生們難免會因不知道如何學習而陷入困境。
因此,斯金納主張,為教師者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
行為,並在控制之下強化其正確行為、矯正其錯誤
行為,且學生的快樂是在學到知識且因後效強化而
感到滿足時方始有之。
人本心理學的理想與現實


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徹底改革教育,主張教育完全
自由化,人性化。自由化與人性化的教育內涵,是
情意教育為主,知識教育為副。
從教育哲學的觀點而言,人本主義心理學是很崇高
的教育理想。
美國教育學家畢恩(Beane, 1986)指出,人本主義在中
小學所推行情意教育之所以未見成效,主要是由於以
下四個因素:(請參考p.206-207)

缺乏明確目標

缺乏周詳設計

缺乏評量依據

理念缺乏共識
比較三大學派的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
對學習的闡釋
教育目的
認知心理學
人本主義
外顯行為的改變。知識的吸收與運 情意基礎上人格
用。
的成長。
暫時的,
持久的,
終生的,
可視為"樹穀”
可視為"樹木”
可視為"樹人”的
工作。
的工作。
事業。
相關考古題
(102年考古題)
25.下列何者屬於「人本中心」的班級經營取向?
(A)教師自行制定班規 (B)教師負責班級規劃與組織
(C)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制定班規 (D)教師要求學生遵守既定的規範。
答案:C

(100年考古題)
5.戴老師受到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A. Maslow)和羅吉斯(C. Rogers)的影響,強調發展
學生正向的自我概念及培養學生成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下列何者為戴老師的課程 設
計取向?
(A)精粹主義
(B)建構主義
(C)浪漫主義
(D)人文主義
答案:D

(94年考古題)
‧青少年心理學的研究中,人本主義模式的人性觀點為何?
(A)本能支配 (B)被動與機械性的
(C)主動積極且具潛能 (D)反應的且可改變的
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