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西方勢力的興盛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1西方勢力的興盛

第二章
第一節
西方勢力的興盛
本節學習重點
1.認識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思潮
2.了解法國七月革命與二月革命發生的背景與影響
3.了解義大利與德國統一的經過
4.明白美國南北戰爭發生的背景與影響
5.認識新帝國主義興起的背景
一、工業革命對西方國家的影響
(一)內政
1.英國開放選舉權(1832.1867.1884)
2.法國爆發革命(1830七月.1848二月)
3.義、德積極統一建國(1860’s)
4.美國南北戰後(1861-1865)發展快速
(二)外交
1.西方國家:內部團結更緊密,對外殖民侵略
2.東方國家:倡導工業化、民主化與民族主義
二、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思潮
(一)浪漫主義
日耳曼狂飆運動
1.時間: A.D.18th末〜 A.D.19th中
2.特色:感性、個性、直覺 (反啟蒙) 小測驗
TEST
3.成果:豐富的文藝創作
(1)文學家:哥德(圖1、圖2)、雨果
(2)詩人:拜倫
(3)音樂家:貝多芬、舒伯特
(4)畫家:德拉克洛瓦 (圖)
(二)保守主義
1.興起時間: A.D.18th末〜 A.D.19th初
2.背景: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
3.主張:
(1)維持現狀,肯定傳統價值
(2)維持王政體制、傳統貴族的社會優勢
(3)維持政治與宗教的密切關係
(4)反對共和政體
(5)反對開放參政權(投票權)
(6)反對世俗化的社會風氣
(三)自由主義
1.興起: A.D.18th興起於西歐
2.主張:
(1)批判傳統,改革創新
(2)強調個人的自主地位
(3)提倡代議政體
(4)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5)推廣學術教育
3.成員:主要是中產階級或知識分子
4.作為:推動革命或改革
(四)民族主義
小測驗
TEST
1.萌發:
(1)法國大革命:
A.效忠國王→國家
B.普遍徵兵制強化國家觀念+平等精神
(2)拿破崙征戰→促進各國民族意識
(3)中產階級→民族國家有利經濟發展
(4)浪漫主義→提倡民族文化,培養民族情感
2.影響:啟發民族建國行動
(五)社會主義
※為解決工業革命造成的社會問題
三、十九世紀歐洲的政治改革運動
(一)維也納會議
1.時間:1814〜1815年(圖1、圖2)
2.目的:重整歐洲政局
3.代表:奧首相梅特涅
4.結果:(圖)
※正統、補償原則
(1)恢復貴族 (2)維護均勢 (圖)
5.影響:梅特涅體系(擋不住革命)
小測驗
TEST
(二)法國革命風潮
1.1830七月革命:(圖1、圖2)
(1)背景:查理十世意圖恢復專制
(2)結果:路易腓力為王(七月王朝) (圖)
(3)政策:
A.中產階級立場(圖) B.議會政治 (局部民主)
(4)影響:比利時抗荷獨立(圖)
2.1848二月革命:(圖)
(1)背景:僅局部民主、外交失利、民生經濟惡化
(拒修選舉法)
(2)結果:成立第二共和(1848〜1852)
路易‧拿破崙(總統)
☆(3)影響:A革命年(圖)。B梅倒台(圖)。C成男普選
(三)法國第二帝國(1852〜1870)
1.成立:
(1)藉公民投票改制(1852年)
(2)路易拿破崙=拿破崙三世
2.政策:
(1)內政:繼續發展工商業、推行交通建設、
擁護中上階級利益、推行社會保險
(2)對外:謀取帝國權益
克里米亞戰爭、 ○ 、薩奧戰爭、普法戰爭
(俄侵土)
3.瓦解:1870普法戰爭失利
※色當之役
成立第三共和(1870〜1940)(圖)
(四)英國的改革
小測驗
TEST
1.方式:漸進而溫和
2.背景:
(1)歐陸革命風潮的刺激
(2)國會席次分配不公、選舉權財產限制(圖)
3.《國會改革法》:(圖)
(1)1832年:選區重劃、降低財產標準(中產階級)
(2)1867年:進一步開放(城市工人)
(3)1884年:成男普選
(4)WWI後:30↑婦女
(5)1928 :成女普選
4.社會改革: ※憲章運動
(1)時間:1830、1840’s
(2)內容:
A.廢除奴隸制
B.新《工廠法》
C.新《濟貧法》
D.促進自由貿易
5.維多利亞時代(1837 〜1901)
(圖)
※日不落國
※英國盛世
※ A.D.19th歐洲民族建國 (多強制性)
四、義大利與德國的統一
(一)義大利
1.背景:維 → 義分裂(地理名詞)
2.復興(R)運動:
(1)革命派:馬志尼(圖) ◎燒炭黨→ 青年義大利黨
(2)溫和派:薩王國(伊曼紐II、加富爾)
(3)保守派:教宗
3.建國三人:思想○ 、軍事 (加里波底)、外交○ (圖)
◎奧國為最大阻礙(圖)
4.統一經過:
收回倫巴底
(1) 1859薩奧戰爭:(法助) →中北部併薩
(2) 1860兩西西里王國:加里波底獻地 紅衫軍
(圖1、圖2)
(3) 1861建國(未統一)
(4)完成統一:(圖)
A.1866普奧戰爭→收回威尼西亞 七星期戰爭
B.1870普法戰爭→收回羅馬(定都)
小測驗
TEST
(二)德國
1.統一前: ※中古神R(962-1806)
(1)1806 →Nap「萊茵邦聯」
(2)1815 →維「日耳曼邦聯」 ※奧控制
(3)19th上→浪漫主義激勵
(4)1818 →關稅同盟 ※經濟合作(圖)
(5)1848 →革命失敗
(6)1862 →俾斯麥「鐵血政策」(圖)
2.統一過程:(圖)
(1) 1864丹麥戰爭:(圖)
∵丹麥兼併什列斯威‧荷斯坦
→普奧聯手取回 → ? 如何分配 圖
(2) 1866普奧戰爭:法中立。義結盟
A.改組「北日耳曼聯邦」 (排奧)
B.成立奧匈雙元帝國(1867-1918)
(3) 1870〜1871普法戰爭:
(圖)
A.背景:普 ↑ 威脅法
法控有南部
B.日耳曼(南 + 北)結盟
C.結果:
影片:俾斯麥
※ 1871帝國成立(圖) :威廉I
a.法國割讓亞爾薩斯、洛林(圖)
b.德國為歐陸最強 ※孤立法國
小測驗
TEST
德國:1880’s 勞工立法保險(W1)
(三)奧地利
1.背景:受到德、義建國的打擊
2.成立:奧匈雙元帝國(圖1、圖2)
☆ ☆ ☆超多民族國家
五、美國的內戰與持續建國
※南北內戰+其後改革建設→民族建國運動
(一)黑奴問題 ※道德、 經濟、政治
1.背景:(圖)
北(反奴)(圖)
經濟利益
工業化
政治因素 成中央政府立場
南(蓄奴)(圖)
農業(棉花)(圖)
地方政府伸張自治權
2.意涵:
(1)中央與地方的權限爭議
(2)國家走向中央一統或地方自治
3.南北內戰:1861〜1865
4.經過:(圖1、圖2)
1860
1861
1863
1865
林肯當選 南方脫離 《解放奴隸宣言》 憲法明令
反奴
戰爭爆發
禁奴
5.影響:戰後重建
(1)統一建國更堅實,自由平等的觀念更落實
(2)領土擴增、經濟建設、對外發展更積極有效
(3)資本社會更興盛
動畫:南北戰爭
六、新帝國主義的興起
(一)時間:1871德義建國〜1914WWI
(二)背景:工業化後的對外擴張
(三)殖民競爭:
小測驗
TEST
1.瓜分非洲(1885〜1895)柏林會議P.82
2.爭奪亞洲:鄂土(間接)、中國(勢力範圍)
3.經濟滲透:遍布全球(亞、非、中南美)
4.主要局勢:(圖)英(最強大)、法、德、俄(較弱)
5.意義:「西化」成為此後世界大勢(圖1、圖2)
※白種人的負擔
The End
本公司已儘力解決著作權,倘有疏漏,
請著作權持有者向本公司編輯部洽詢。
哥德及《少年維特的煩惱》
哥德是日耳曼浪漫主義的巨
擘,代表作品《少年維特的
煩惱》是他青少年時期痛苦
戀愛歷程的投射。
哥德《浮士德 》
哥德作品《浮士德》
是透過浮士德與魔鬼
的對話,突顯出人面
對心中的種種矛盾時
所做的掙扎與對抗。
德拉克洛瓦「但丁之舟」
描繪但丁與維吉爾乘著渡船,穿越地獄湖的情景。畫
中運用了對比色調來突顯兩個主角,與慘烈的旋風以
及撲向渡船的冥界之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梅特涅與維也納會議
跳舞會議
法
國
描繪維也納會議時,各國野心家齊聚一堂,會
議成為宴樂場所,最右方的法國代表正急切跳
進畫面中,也想分一杯羹。
1815年簽訂的〈維也納會議決議文〉,此
頁為最後一頁有各國的簽章。
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局勢圖
根據補償原則,維也納會議後,荷蘭將海外殖民地如南非等讓
給英國,奧國將比利時補償給荷蘭,又取得義大利北部作為補
償。此外,華沙大公國被一分為三,俄國取得大部分的領土;
而普魯士和奧國,則分別取得其西北部與南部的領土。
法國七月革命
查
理
十
世
1830年7月,巴黎市民攻占王宮和聖母大教
堂,升起三色旗,推翻查理十世。
自由女神率領人民
此圖為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於1831年完成
的名畫,畫中歌頌法國革命的精神,畫中
女性為自由女神的化身。
路易‧腓力
中產階級
工業革命促成中產階級
興起,係指有安定工
作、較高薪酬的經濟獨
立之人,其對現代社會
的發展和穩定起很大作
用。
比利時革命
此圖為比利時畫家瓦普所繪,描繪1830年9
月比利時人民群起反抗荷蘭王威廉一世。
法國二月革命
描繪1848年二月革命
時,法國中產階級支
援勞動者的隊伍,後
來在人民的支持下,
拿破崙的姪子路易.
拿破崙贏得政權。
二月革命的風潮
受到法國革命風潮的影響,歐洲許多國家都
發生了重大的革命運動或民主運動,所以有
人說這是「法國一著涼,歐洲打噴嚏」 。
二月革命迫使梅特涅下臺
維也納人民受到法國
二月革命的鼓勵,要
求民主改革,並迫使
梅特涅下臺,大大削
弱保守勢力。
路易‧拿破崙
諷刺拿破崙三
世在法國的統
治地位已有所
動搖,且其所
發動的普法戰
爭,反使法國
成為普魯士的
俘虜。
英國爭取國會改革法案的漫畫
1884年婦女爭取投票權的請願書
維多利亞女王
1886年的英國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
君主,在她的統治之下,英國成為當時
國力最強盛的「日不落國」。
馬志尼與《義大利青年》
馬志尼是義大利民
族主義者,倡導民
主改革和民族革命
建國同時進行。
1832〜1834年其在
馬賽發行定期刊物
《義大利青年》。
1848年義大利的革命之火
1848年1月,義大利因西西里島暴動,演變為要求統
一的革命,革命之火向北蔓延,威脅奧國對北義大利
的控制,因此奧國決定出兵干預,平息革命。
義大利統一功臣
國王維克多.伊曼紐二世
重臣加富爾
1866年普奧戰爭薩多瓦會戰
加里波底與紅衫軍
圖中正在穿靴的是
薩丁尼亞國王維克
多‧伊曼紐二世,
為其穿上靴子(象
徵義大利領土)的
為加里波底。
義大利的統一
日耳曼關稅同盟
李斯特極力促成日耳曼關
稅同盟,廢除各邦關稅,
使日耳曼經濟獲得統一,
對日後的統一產生影響。
1848年後,關稅同盟漸漸
增強。1870年,德國在世
界工業總產量中的比重上
升到13.2%,超越法國,
成為工業發達國家。
鐵血宰相俾斯麥
1864年的丹麥戰爭
普法戰爭
普魯士騎兵攻擊法
國火槍隊的情況。
法軍抵抗普魯士軍隊
攻擊的情形。
德國的統一
德國的統一大致由北而南進行。而其能於短期
內完成統一,和俾斯麥的軍事外交手段有關。
威廉一世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普法戰爭期間,普魯士軍隊佔領了凡爾賽宮,1871年
1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遂在鏡廳內加冕成為德意志
帝國皇帝,2月還在凡爾賽宮與法國簽訂初步和約。
法國割讓領土向普魯士求和
畫面中的人物象徵
俾斯麥,以代表普
軍的藍色油漆塗在
法國的亞爾薩斯和
洛林。
奧匈帝國 國旗
奧
地
利
匈
牙
利
奧匈帝國 國徽
奧
地
利
匈
牙
利
美國黑奴在種植園採棉花的景象
美國南方氣候溫暖潮濕,適宜棉花生長,於是植棉成
為南方經濟的重心。種植棉花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
動力,黑奴便成為種植園中最主要的勞動力來源。
十六至十九世紀三角貿易示意圖
估計約有1200萬以上的非洲黑人被運到
美洲農場和礦場提供低賤的勞動力。
南北戰爭的兩大陣營
南方諸州作戰旗幟
南北戰爭
北方軍隊的
黑人士兵
林肯在戰場上
「解放奴隸宣言」
1900年英、法、德主要殖民地
新科技與帝國殖民
十九世紀後期,新科技的運用促使英國在
爭奪非洲的殖民地時更加無往不利。
英國的亨利爵士
亨利曾擔任烏干達和西印度的總督,在
他擔任總督期間熱衷於打獵,照片中正
是其打獵的戰果。
【91指考】
(C)
解析
學校舉辦一次文藝活動,邀請一些專家學者
來校演講。講題包括了:「哥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詩歌創作」、「拜
倫(Lord Byron)與希臘獨立運動」、「雨果
(Victor Hugo)的小說藝術」等。配合這項活
動,學校還安排了一個音樂會,由鋼琴家表
演一場「蕭邦(Frederic Chopin)之夜」。這
次文化活動的主題,應如何訂定最適當?
(A)啟蒙運動的學術 (B)巴洛克的文化風格
(C)浪漫主義的文藝 (D)後現代主義的藝術
解析
哥德、拜倫、雨果是浪漫主義的文學
家,而蕭邦是浪漫主義的音樂家。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3指考】
一個思潮出現之後,引起許多人的討論。
一位德國詩人認為那是一種疾病;另一
位法國小說家卻認為那是文學的自由主
義,融合怪異和悲劇性或莊嚴,是生命
的完整的真理。他們談論的是下列那個
文學思潮?
(A)理性主義 (B)古典主義
(C)浪漫主義 (D)寫實主義
(C)
解析
解析
題幹中所說的疾病,指的是哥德所著
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引起青年讀
者熱烈迴響,被稱為「精神的流行性
感冒病原體」。浪漫主義對於啟蒙時
代凡事講求理性、科學,以致陷於功
利教條化思考產生反動,強調個人的
獨特性格及情感,富想像力。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7指考】
歐洲曾有一位富有的公爵因反抗壓迫,遭
政府處死,激發當地人民起來反對統治者。
後來一位文學家以此故事為主題,寫了一
個劇本,音樂家也將之譜成歌劇公演,贏
得觀眾熱烈迴響,視這位公爵為民族英雄。
這種劇本與歌劇創作及觀眾的反應,是那
一種思潮的展現?
(A)寫實主義 (B)保守主義
(C)理性主義 (D)浪漫主義
(D)
解析
解析
十九世紀之後,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浪
漫主義對歷史傳統與民族精神頗多歌詠,影
響了日耳曼人的統一建國運動。此歌劇可能
是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1813〜1901年)根
據德國詩人席勒(1759〜1805年)作品改編
的《唐‧卡洛斯》(Don Carlos),內容描述西
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將其子卡洛斯的愛人占
為己有,卡洛斯為了反抗父親,便幫助法蘭
德斯人民對抗西班牙的暴政統治,最後卡洛
斯遭到逮捕,被判處死刑。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3指考】
(多重選擇題)
十九世紀中,歐洲許多地區從浪漫思潮出發,進
而對本民族的事務發生強烈的興趣。在此風潮下,
許多知識分子開始關注自身的文化,發展出浪漫
的國家意識。下列那些表現屬於此類? (A)美國
總統門羅主張: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歐洲人不
宜干涉美洲事務 (B)愛爾蘭作家葉慈等人發起
「青年愛爾蘭」活動,要讓愛爾蘭文化復活 (C)
英國學者亞當斯密著書討論國家財富問題時主張
政府不要干預經濟活動 (D)馬志尼等人發動「青
年義大利」運動,希望統一義大利諸邦,建立國
家 (E)德意志地區學者蒐集民間傳說故事,編撰
成書出版,也有編寫字典辭書
解析
BDE
解析
(A)其關心的不是自身民族,而是美洲事務;
(B)愛爾蘭作家葉慈呼籲青年重視愛爾蘭歷史
文化與傳統;(C)重點主要是提倡個人的經濟
自由,無關於民族傳統;(D)馬志尼創立青年
義大利的目的,就是要喚起義大利的國魂,
為國家的統一而奮鬥,再造義大利光榮的歷
史;(E)德意志地區學者因為重視本土的傳統、
語言、民謠、神話和傳奇,視之為一個民族
獨特的創造和民族情感最深刻的表現,因此
致力於民間傳說的蒐集與出版。
【92指考】
社會上的各種人:王公貴族、平民、
商人、店員、農民、地主、工廠主、
工人、教師、學生、同性戀、殘障人
士等等,都積極參與這場政治運動。
這場政治運動最可能屬於什麼性質?
(A)民族主義 (B)社會主義
(C)自由主義 (D)法西斯主義。
(A)
解析
解析
可知此為各個階級都支持的政治運動,
其中(A)民族主義強調的是民族的平等
和自治,重視全民參與的意義;(B)地
主和工廠主反對社會主義最力;(C)王
公貴族反對自由主義;(D)工人、同性
戀等都是法西斯主義打擊的對象。
【91指考】
(B)
解析
某次國際會議中,地主國耗費鉅款籌備。會
議進行時,冠蓋雲集,許多國君親自參與。
除了外交的縱橫捭闔外,還有五光十色的社
交生活。但是此次大會沒有認真的外交活動,
沒有正式議程,一切皆由大國包辦,全體代
表大會也只有在最後簽訂條款時才舉行一次。
這裡描述的應是那一個國際會議?
(A)1648年的西發里亞和會 (B)1815年的維
也納會議 (C)1919年的巴黎和會 (D)1955
年的舊金山和會。
解析
維也納會議是為了劃分拿破崙戰敗後的
歐洲勢力,但討論都在列強非正式的會
晤中進行,為了招待無所事事的代表,
所以會期間主人奧國舉行了許多的舞會
和社交活動。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3指考】
在維也納會議幾個主要參與國集會討論時,各
國政治領袖分別就自身的重要利益表達意見。
甲:歐陸的事務與我何干?我只希望專注於內
政及海外貿易。
乙:有些人計畫破壞秩序,我要以一切力量撲
滅他們挑起的「燎原之火」。
丙:我要利用各國的衝突,來恢復我國的地
位,結束我們的孤立。
丁:我一定要把波蘭弄到手,讓世人知道我們
不是一個東邊的落後國家。
(題目未完,接續下頁)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丙、丁分別為那三國的代表?
(2)乙所指的「燎原之火」是什麼?
(1)甲:英國。丙:法國。丁:俄國。
(2)革命(不可寫成「法國大革命」,
寫「自由主義」給1分)
解析
解析
(1)甲應非歐「陸」上的成員,且具有孤立發
展的傾向,故為英國。丙說要恢復地位、結
束被孤立,可知其地位在會議召開前後有嚴
重落差,且又被列強刻意孤立避免其強大,
可推知丙為法國。丁說要把波蘭弄到手,且
不想被當作是東邊落後的國家,應是俄國。
(2)乙的談話是對法國大革命以來,逐漸傳遍
歐洲的自由、開明思想的一種保守反動,其
間最顯著的例子為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後所
引發的革命風潮。
【92學測】
二十世紀以前,大多數的「民主國家」
中,只有男性公民享有選舉權,其選舉
權也受到一定的條件限制。下列那項因
素是獲得選舉權的主要條件?
(A)民族
(B)政黨
(C)國家認同 (D)財產。
(D)
解析
解析
十九世紀時主要是從財產來限制男
性是否具有選舉權,所以廢除選舉
權的財產限制,也成為了十九世紀
政治發展的一個重點。1832年英國
國會降低財產限制,使參政人數大
增,英國1884年的《國會改革法》
更幾乎使成年男子皆有選舉權。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6學測】
十九世紀中,英國開始改革選舉制度,
除先後大幅放寬選舉人的限制,也調
整選區。1840年代,一位具有選舉權
的倫敦市民最先可以選舉下列何者?
(A)倫敦市長 (B)下院議員
(C)上院議員 (D)首相。
(B)
解析
解析
1832年,英國國會通過選舉法的重大
改革,將下議院的選區合理重劃。自
1688年光榮革命後,下議院成為國家
權力的重心,首相也由下議院多數黨
領袖擔任,所以下議院的席次分配以
及投票權的開放,成為十九世紀英國
政治發展的焦點。
【96指考】
以下有兩段資料,內容反映某一時期日耳曼
(Germany)大學學風的變化:
資料一:「幾個世紀來,宣稱有學術優勢的
日耳曼大學中,居然沒有人能以文明和優雅
的方式寫信、寫詩、寫歷史,而義大利卻不
是如此,那裡大學不多,卻很有素質。我為
日耳曼感到遺憾,因為在那麼多大學中,我
不曾發現有人講述西塞羅(Cicero)。」
(題目未完,請接續下頁)
資料二:「一位萊比錫(Leipzig)大學的老師
感嘆:他年輕時,大學還像個樣,眾多學生
中沒有一個詩人。學生去廣場時,腋下若不
夾本《簡明邏輯學》,就覺得不光彩。如果
偷聽有關味吉爾(Virgil)的演講,就得受處罰。
現在,二十名學生中想得學位的還不到一名,
且絕大多數想學人文學科。老師上課時沒有
學生聽課,而詩人的講座卻聽眾滿座。」
(題目未完,請接續下頁)
仔細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兩段資料反映的是那個時期日耳曼大
學學風的變化?
(2)從資料一到資料二顯示,當時日耳曼
大學學風的主要特色有怎樣的轉變?
(3)從資料一與資料二中,舉出一項可具
體說明此一變化的關鍵詞。
(1)十九世紀前期
(2)從理性主義走向浪漫主義
(3)從崇尚邏輯學轉為崇拜詩人
解析
解析
大學學生從講究理性的《簡明邏輯學》,
到風靡詩人的講座,從此看出理性主義轉
為浪漫主義的變化。十七世紀以來歐洲就
深受啟蒙運動帶來的理性主義影響,然而
至十八、十九世紀之際,浪漫主義者認為
理性和科學會束縛人性,只有解放個人情
感的浪漫主義才能發掘內在真正的自我,
特別是在文學、音樂等藝術上最為明顯。
【93學測】
一位學者回憶自己的一生,記載著:我出生時,
宗教法庭剛廢除,小時候見到國內第一條鐵路通
車,後來目睹各地工人的抗議及暴動。我曾參與
過幾次戰爭,親眼見到國家統一。我從事科學研
究時,結合物理與醫學,才會有生理光學的著作。
這位學者應當是下列何人?
(A)德國科學家赫姆霍茲(1821〜1894年) (A)
(B)波蘭裔法國科學家居禮夫人(1867〜1934年)
(C)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1874〜1937年)
(D)德裔科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年)。
解析
解析
火車是1825年於英國發明,可知應為十
九世紀之歐洲。當時的歐洲只有德國和
義大利在1871年之前完成國家的統一,
波蘭則在維也納會議後被俄國和普魯士
瓜分,並未統一。因此此人生活時代應
包含1825和1871年。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6指考】
有一國家的統治者實施開明專制,積極支
持地主階級,使他們成為國家的中堅;選
拔優秀人才進入政府服務,形成有效率的
文官集團。國家又建立強大的軍隊,逐漸
發展成為強權。這個國家應是
(A)彼得大帝時的俄羅斯
(B)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
(C)統一德意志的普魯士
(D)加富爾主政的義大利。
解析
(C)
解析
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是著名的開明
專制君主,並推行改革,首創歐洲
的文官制度,建立強大的軍隊,且
地主階級在經濟、政治上均享有種
種特權。
【91指考】
有人評論英國的發展:「英國種族的擴張
對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英國的
下層階級迅速擴張,超過道德和素質都較
優越的上層階級,那麼,不僅英格蘭本土
的人口素質會遭破壞,而且美國與澳洲的
英國後裔也不會像現在如此聰明。」根據
你的歷史知識,這種說法是受到那一種學
說的影響?
(D)
(A)種族主義 (B)帝國主義
(C)民族主義 (D)社會達爾文主義。
解析
解析
這位評論者是在為英國的擴張辯護,並
且著重於英國人對「落後地區」的教化
和開發貢獻。在他看來世界和英國都應
該是「適者生存」和「強者生存」,所
以不應該讓那些在他眼中較低劣的英國
下層階級繼續擴張,否則後果堪慮,是
典型「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這種學說
也成為帝國主義擴張的理由。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8指考】
1903年一位英國記者指出:非洲人完
全無法招架白人超強的物質力量,這
些力量展現於「三合一」的趨勢上。
這位記者所說的「三合一」,除軍事
主義外,還有那兩種主義?
(A)帝國主義、資本主義
(B)自由主義、保守主義
(C)社會主義、重商主義
(D)浪漫主義、理性主義。
(A)
解析
解析
十八世紀列強因為工業革命,經濟發展大
幅成長,促成資本主義的興盛。由於資本
主義主張讓市場自由競爭,在原料與與市
場的需求下,西方列強開始向外發展逐利。
有了強大的財力和軍力作為後盾,西方遂
興起了新帝國主義,對相對弱勢的亞、非、
拉丁美洲等地大肆擴張,列強間彼此競爭,
甚至在1884~1885年柏林會議瓜分了非洲
大陸。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1學測】
十九世紀後期,帝國主義發展到一個新
的階段,下列有關這個階段的敘述,那
一項是不正確的?
(A)這是工業革命擴張促成的結果
(B)帝國主義者自以為把進步文明帶給被
殖民者
(C)從事新帝國主義擴張的都是歐洲國家
(D)社會達爾文主義為其提供侵略的理論
基礎。
(C)
解析
解析
尚包括美、日等非歐洲國家。
【97學測】
(C)
解析
有人認為:「歐洲是一個由許多國家組成的
大家庭,其關係建立在共同的文明、宗教、
條約及國際法。居住於任何一個基督教國家
的外國人,都受居住國法律約束。」「如果
一個基督徒在一個穆斯林國家居住,則奉行
另一個原則:基督徒身為外國人,不受當地
法律制裁。」這種說法,最可能出現在
(A)十字軍運動時期,教宗對十字軍的提示
(B)十六世紀歐洲各國建立中央政府時之主張
(C)十九世紀歐洲列強在各地擴張之際的態度
(D)第一次大戰後「民族自決」理論的說法。
解析
歐洲基督徒在穆斯林國家可以不受當地
法律制裁;而穆斯林在基督宗教國家卻
需接受當地法律制裁,表示當時基督宗
教國家國力較強,而穆斯林國家國力較
弱,這種情況應該發生在十九世紀衰弱
之後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91指考】
幾位同學翻閱一本德國出版的書時,看到右
邊這一張地圖,由於不懂外文,有不同的猜
測,請問那一位同學的說法最為合理?
(題目未完,請接續下頁)
(A)是十六世紀的航海圖,陰影部分表示
基督教的傳教地區
(B)是十七世紀華人移民海外圖,陰影部
分表示華人聚居地
(C)是十八世紀奴隸來源圖,陰影部分表
示奴隸被掠捕之處
(D)是十九世紀法國海外殖民圖,陰影部
分表示法國殖民地。
(D)
解析
解析
圖中西北非、馬達加斯加島和印度支那
(即越南)等地是黑色,這些地方正是十
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法國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