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物的博物馆教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基于实物的博物馆教育

基于“实物”的博物馆教育
宋向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一、博物馆实物
• 博物馆实物:博物馆收藏的具有物质实体
的物件,包括人工制品、标本、文书、图
片和影像载体。
• 博物馆实物特性:
– 物质:物体,实在的物品。
– 原件:原始物件。
– 真实:特定条件的产物。仿制品应明确标示。
– 唯一:仅此一件。
• 博物馆实物的功用:
– 证物:客观世界发展与人类知识科学性的见
证。
– 知识:认识客观的自然、社会世界。
– 记忆:人对客观世界和自我认知过程的反映。
– 博物馆:博物馆特色,博物馆业务基础,博物
馆业务特色,博物馆教育环境。
博物馆实物的不同视角
• 宣教:突出物件的客观性、权威性,不容
置疑。
• 教育:突出物件的工具性、知识性,知识
载体和证据。功用性。
• 学习:关注物件的客观性、解读性,解释
和验证的对象,证据与关联。解读和参考
性。
博物馆实物理解 –生涯
• 生涯:对物本体和存续过程的理解,说明
物件的使用状况。原始功用,衍生功用,
后生功用。
• 内涵信息。
– 传世阶段:经历过程,功用变化,内涵富集。
制作,原产地,功用,交易,使用,改制,……
– 收藏阶段:发现,入藏,研究,使用。(流传
有序)
博物馆实物理解 –艺术
• 艺术:通过实物的制作,了解制作过程和
方法,了解人的制作能力。反映人的认
知、需求和诉求,特别是精神需求。理解
人的想象力和精神发展状态。
• 技艺:对材料的认识,加工能力。
• 审美:
• 艺术:创作材料,创作方法,图像解读。
博物馆实物理解 –文化
• 文化:博物馆实物的历史、社会环境解
读。自身文化特点,与他文化的交流。
• 时间、地域:原生,交换,使用,废弃。
• 使用痕迹:使用方式,使用痕迹。
• 意义与价值:与特定事件、人物、技术的
关系。
二、基于实物的教育 -艺术导向
• 教育目的:增进和支持学习者的发展。增
进美的感受和理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
力。促进个性完善发展。
• 教学目标:
– 欣赏:特定艺术作品的观赏,理解其艺术表现
方式。
– 理解:艺术品的特点和价值。
– 包容:不同艺术风格、流派特点的理解。
• 教学内容:
– 美术知识,艺术史,艺术批评。
– 技法,内容,背景,价值。
• 教学方法:
– 观察,摹写,提问,分析,评价,创作。
– 关注艺术作品的细节。
– 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
• 儿童:与自身经验的联系。
• 少年:与知识的联系。
• 成人:不同观点的交流。
实物教育 -历史导向
• 教育目的:通过实物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
社会生活,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增强人文关怀,加强社会道德素质。
• 教学目标:
– 传承:历史感。文化渊源。
– 认同:当下文化认同。
– 发展:社会发展。
• 教学内容:
– 了解历史物件。了解相关历史事实、事件、社
会背景、文化特性。
– 因果关系。事实与解读。
• 教学方法:
– 物件:观察,提问,研究,结论。
– 生活:体验。
– 方法: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
– 提问:何物,功用,何时,何地,何人,变
化,
原因……
50个问题
实物教育 –知识导向
• 多见于科技类博物馆。
– 各类生物、矿物标本。
– 将抽象的概念、知识用生动的设施、方法展
示。
• 教学目的:证明知识的客观理性,激发科
学兴趣,学习运用科学研究资料,养成严
谨的科学态度,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 教学方法:
– 演示、观摩、操作、体验、
– 提问、假设、试验、结论、假设……
参考图书
•
•
•
•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孙机:仰观集
(英)尼尔·麦克格雷德: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美)乔治·海因:学在博物馆
三、教育活动
• 实物选择:可视可问,与经历有交集;内
容丰富,典型,知名度,较高的辨识度。
– 艺术类侧重物品本体;历史类侧重相关事件。
• 活动设计:对象,学习目标(知识,能
力),兴趣,观察,提问,互动,参与,
创作,
• 活动实施:活动方案,场地,设施,时
间,人员,参与者管理,
教育活动
• 对象,场地,活动内容。
• 对象
– 单件:观察、提问、理解;扩展。
– 器物组合:分类、组合、联系、关系、意义
– 主题:不同的表现形式、联系、变化、分析
• 场地
– 展厅
– 教室
– 户外
活动组织
•
•
•
•
•
•
•
明确教育目的目标
研究,确定主题和叙事结构、内容
选择典型物件
活动程序
培训教师、辅导员
建立知识库
活动主要阶段:导入,观察物品,提问,
讨论,报告结论,总结鼓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