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下載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講義下載

物質與欲望:十六世紀以
後的中國消費社會
邱澎生
(2012/10/30)
由大量消費構成的「當代社會」
• 「世博會」、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的「龐大
商品堆積」盛況,以及展現科技進步的種種
「奇觀」(spectacles)→新的生產與消費模式,
強化「消費使人愉悅」的心、物互動關係
• 18世紀以降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與民族國家、
帝國主義的緊密結合,西歐、美國乃至日本
逐漸成形的跨國資本流動,以及財政國家
(fiscal State)加強徵收消費稅(excise) 所構建的
「國家—商人—平民」間接賦稅關係
消費革命、上癮食品與早期全球化
• 18世紀英國與西歐的「消費革命」
• 17世紀以降的英國消費史,如何受中國瓷/
茶、印度棉布、日本漆器與美洲「致癮食
品」的衝擊?(Eric L. Jones, “The Fashon
Manipulators: Consumer Tastes and British
Industries, 1660-1800,” in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Change, 1973, pp.198-226)
• David T. Courtwright 《上癮五百年》
(Forces of Habit: Drug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薛絢譯,台北:2002
誰沒法子「上癮」?巧克力「黑暗面」
• Carol Off, Bitter
Chocolate : The Dark
Side of the World's Most
Seductive Sweet, 2008.
• 中譯:《巧克力禍心─
誘人甜品的黑暗真相》
(沈台訓譯,台北:
2009)
西方「消費革命」及其「迷思」?
• 做為工業革命前驅的西歐「消費革命」,
已累積甚多成果:Neil McKendrick eds. The
Birth of a Consumer Societ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1982.
• 回應:Craig Clunas(柯律格), “Modernity
Global and Loca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04:5(1999), pp. 1497-1511;〈物質文化:
在東西二元論之外〉《新史學》17,4 (2006)
也是「全球工廠」?景德鎮外銷瓷
• 明代江西省
浮梁縣西南
景德鎮「御
廠」圖
• 《中國古代
地圖集》明
代編No.66
接單與「協力製造」的「廣彩」外銷瓷:
珠江口海鰲塔與英國Plymouth港口燈塔
取自:《珠江風貌》(香港:2002)頁115
中國農民「請」世界喝茶:廣州外
銷畫的江邊販茶圖
• Transporting tea by river,
watercolour on paper.
(http://www.vam.ac.uk/images/imag
e/10955-popup.html)
• 1810年,英國自中
國購買出口茶葉達
2,700萬磅,十倍
於當時美國自中國
出口茶數額(Kee Il
Choi, The China
Trade, 1979, p.35)
英
國
東
印
度
公
司
自
廣
州
出
口
的
茶
葉
數
量
(1760-1855)
取自: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2005
加工出口區?19世紀初的廣州黃埔島「義和行」製茶工場
取自:《珠江風貌》(香港:2002)頁119
只為外銷?評估明清「消費社會」
• 傳統中國未曾發生類似18世紀以下西歐民族
國家結合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的
歷史過程,也未形成全面加強徵收消費稅的
財政國家
• 但這並非表示16至19世紀前期中國市場經濟
與社會關係未曾出現有意義的變化。然則,
商品流動如何與明清中國不同地區民眾的消
費模式與心理狀態相互作用? 政治管理方式
可曾受到影響?
近三十年來的明清消費史研究
• 物質文化:飲食、服飾、居室、能源(燃料/照明)、
訊息、象徵符號 (Samuel A. Adshead, Material Culture in
Europe and China, 1400-1800: the Rise of Consumerism) →交
通工具(轎/馬/船);娛樂(六博/雜耍/戯曲/旅游/藏
書/寫書);身體(纏足/感官:風月; 才子‧佳人; 雅)
• 社會風氣(徐泓);金華酒(鄭培凱);品味
(Craig Clunas 柯律格)。乘轎/服飾/旅游/傢俱/飲食
(巫仁恕);蘇州樣(林麗月);宮廷時尚(賴惠
敏);城市圖(王正華)/ 年畫(馬雅貞);妓院與
風月(大木康、李孝悌);園林(Clunas)/戯台。鴉片
• 被「遺忘」的明清消費史,如何再次被「記憶」?
「物」的流動與消費
• 做為消費品的分類:日常/奢侈;糧食/非糧食;國內
商品/外銷品/舶來品
• 國內貿易商品:糧食、棉布、鹽、茶、絲、木、藥
• 外銷商品:生絲、絲綢、瓷、棉布、茶、黃金、大
黃、外銷畫…
• 舶來品:胡椒、玉、珍寶→美洲作物;白銀、洋銅、
倭絨、時鐘、眼鏡;毛皮、印度棉花、鴉片…
• 消費地點:都市、城鎮、農村→長程貿易城鎮;大
運河沿岸;長江沿岸;沿海城市。菁華區:江南;
通商口岸、租界(由廣州到上海、香港)
構
成
的
清
代
城
鎮
簡
圖
由
長
江
、
大
運
河
、
珠
江
、
沿
海
線
取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清代編
取
自
:
傅
崇
蘭
《
中
國
運
河
城
市
發
展
史
》
大
運
河
沿
線
的
「
金
華
酒
」
與
其
他
商
品
十
六
世
紀
《
金
瓶
梅
》
的
酒
色
財
氣
消
費
場
景
:
運江
河西
、省
錢境
塘內
江水
以陸
及運
廣商
東道
北,
江銜
、接
珠浙
江江
大
漂
廣
東
:
五
口
通
商
前
的
江
西
幹
道
取自: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2005
‧
‧
取自: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2005
營一
口清
上代
海沿
海
廣貿
州易
港
口
圖
:
‧
江二
海
關清
、代
浙四
海大
關海
、關
閩:
海
關
、
粵
海
關
‧
至註
晚:
清由
的明
通代
商鈔
口關
岸到
、清
自代
開國
商內
埠各
與個
「榷
西關
式、
海常
關關
」,
乃
由物質文化檢視消費史:
物與人的辯證關係
• 舒適、品味與時尚:市場與權力複寫下的
消費
• 他山之石:由糖與茶的消費,檢視英國工
業革命社會鉅變背後的「甜味與權力」互
動關係
• Sidney W. Mintz, 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 Penguin
Books, 1985.
「甜味」背後有何「權力」?
• 英國大量消費食糖的過程,約肇端於1650年,此
下兩百年間,食糖逐漸滲透並影響英國社會大眾
的飲食習慣;由1750至1850年間,食糖由原先主
要為貴族王公享用的奢侈品,轉變成勞工階層的
民生必需品( Mintz, 1985: 148)。
• 17世紀前,英國原向地中海貿易船、葡萄牙商人
購入蔗糖,但之後則不僅不必向外商購糖,甚至
還掌控歐洲食糖供應市場,這主要來自1640年代
以後英國在加勒比海 Barbados、Jamaica(以及其
後陸續新增的其他殖民地)等殖民地的甘蔗種植
園大量增加。
更多的國內消費
• 由1700至1800年間,英國全國每人年均食
糖消費量,由4磅增為18磅,百年間增加四
倍多(頁67)
• 1800年英國輸入食糖達245,000噸,與1650
年進口數量相較,英國在這150年間的食糖
消費量約增加25倍(頁73);十九世紀後
半,英國每年人均蔗糖消費量增加更快
(頁144)。
英國消費糖的兩階段變化
• 英國蔗糖用於甜食消費數量的增加,可分兩大階段:一是
1750至1850年間,一是1850至1950年間。
• 第一階段中,蔗糖與飲茶習慣開始結合,成為平民家庭中
輔助麵包主食的副食品。到了第二階段,蔗糖、飲茶、甜
點的重要性大為增加,取代了麵包做為平民家庭的主食,
至1900年,蔗糖占英國每人平均攝取熱量的比重已近六分
之一(頁149)。
• 綜合兩階段看,蔗糖產量增加與價格下降固然是英國民眾
大量消費蔗糖的前提條件,但市場價格下降並不必然造成
蔗糖消費鉅增,這裏其實有某種「文化」因素作用其間,
此可謂是英國平民大眾近世飲食習慣的一種集體選擇
吃糖的集體選擇,不只是「舒適」
• 食糖產量的增加,固然反映了英國國力的
強盛與殖民勢力的向外擴展,但其實也反
映了蔗糖(和茶葉)形塑了英國全國消費
習慣的具體過程(頁38-39)。
• 18、19世紀在英國完成的這場飲食習慣與
消費型態的改變,是近代世界經濟體系與
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直接結果(頁158)。
權力如何塑造甜味飲食習慣?
• 英國平民大眾何以選擇在茶、麥片粥、麵包加糖這一整套
「甜味」飲食習慣?除糖、茶價格下降外,還反映經濟、
社會與文化背景變動,致使勞工家庭消費糖的「意義」轉
變,這是「權力」在各個領域的作用。諸如:
• 1. 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勞工家庭必須節省職業婦女
烹調時間以及家庭燃料開支(頁130)
• 2. 礦場與工廠工作的男性勞工需以甜食補充熱量;十八
世紀以下英國中產階級流行食用簡便午餐,使下午較易腹
飢(頁141);
• 3.在勞工家庭飲食支出中,肉類幾乎由男性家長獨占,糖
成為婦女與兒童補充熱量的重要來源(頁145)
• 4. 飲茶與食用甜食,成為社會各階層認可的家庭「好客」
象徵,使兒童從小學習到這套家庭飲食習慣(頁143-4)
近代世界中的蔗糖與白糖
• 在英國之外,糖的消費如何變化?背後又有怎樣
的「權力」與「文化」關係做支撐?仍需研究。
蘇州的「采芝齋」、福建的蔗農與「糖廍」…
• 佛經裏的中國「白糖」:季羨林《季羨林文集:
糖史》(1998):〈白糖問題〉、〈蔗糖在明末清前
期對外貿易中的地位〉
• Sucheta S. Mazumdar, Sugar and Society in China:
Peasants, Technology, and the World Market. 1998.
重新看待明清中國的致癮食品
• 全祖望〈淡巴菰賦〉:與酒、茶鼎足;
「醒可醉,醉可醒;饑可飽,飽可饑;閑
可忙,忙可閑」(《鮚琦亭集》卷3)
• 雅片/鴉片研究爭議(Frank Dikotter網頁:
http://web.mac.com/dikotter/iWeb/Dikotter/H
ome.html )
• 喝茶、抽煙上癮,全不礙事;但何以是鴉
片讓中國人上癮而非咖啡?其他亞洲人何
以未被鴉片毒害?真是體質問題嗎?
眼十
中八
的世
鴉紀
片西
窩方
人
的鴉
鴉片
片吸
燈食
工
具
中
由國恥到疑竇:
窮人也能消費鴉片?體質問題?
食物之外:揚州富人的夜生活
• 「城內富貴家好晝眠。每自旦寢,至暮始興。燃
燭,治家事,飲食燕樂,達旦而罷;復寢,以終
日。由是,一家之人晝睡夕興。故泛湖之事,終
年不得一日領略。即有船之家,但閒泊浦嶼,或
偶一出游,多於申後酉初,甫至竹橋,紅日落盡。
習慣自然」(註:申,3-5 p.m.;酉,5-7 p.m.)
• 李斗,《揚州畫舫錄》卷11〈虹橋錄〉下,汪北
平、涂雨公據乾隆60年(1795)初刻本點校,北
京:1997,頁252-253
國內與跨國「性行業」
• 南京「游里」:大木康《風月秦淮:中國游里空間》,
2007。國內城鎮的「客妻」行業(《珥筆肯綮》〈吏:
官司員吏〉:「設立客妻,原通商賈,非為生員」)
• 長崎有所謂「換心山、落魂橋」:「言唐人經此,心變
魂銷,揮金如土矣」(汪鵬《袖海編》)
• 華商的「長崎夜色」與江南婦女的「蘇州夜未眠」
• 何淑貞寄沈言佩的信:「近聞相公在崎迷戀烟花,使妾
亦為未信。因相公在家,凡事皆有斟酌;況飄洋渡海,
莫不為名為利,豈又如是耶!妾在家獨挑寒燈,操持拮
据,亦莫不為家業計。乞相公切不貪戀閑花以失素守,
千祈三思布行,則家門幸甚!妾書中言語,倘有冒犯,
猶祈寬宥為感」(《視聽草》〈沈門何氏書信〉,引自:
• 王振忠〈《唐土門簿》與《海洋來往活套》——佚存日本的蘇州徽商資料
及相關問題研究〉 ,《江淮論壇》1999:107
長崎唐館演戯圖;1802唐館新地與倉庫
取自劉序楓「海洋史工作室」博客
( http://tw.myblog.yahoo.com/isspmaritime )
展現權力的「炫耀性消費」
• 乘轎、服飾、旅游、傢俱、飲食(巫仁恕
《品味奢華 : 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台北:聯經
公司,2007)→炫耀性消費(Thorstein
Veblen,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士人與商人的緊張關係
• 「纏足」問題面面觀(高彥頤《纏足:金蓮崇
拜盛極而衰的演變》,苗延威譯,台北:2007)
• 藏書家與藏書樓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欲望/權力
• 胡應麟:「如書籍之雕板,婦人之纏足,
皆唐末五代始之,盛於宋,極於元,而又
極盛於今。二事顛末絕相類;纏足本閨幃
瑣屑,故學者多忽之」(《丹鉛新錄》,轉引高
彥頤,2007:209) →做為「局內人」的胡氏
• 以「血統」標識權力、財富地位的貴族社
會→以寫文章、擁有書籍乃至纏足婦女做
「炫耀性消費」的新型社會(高彥頤,2007:
373-374)
解讀「權力」?
玄燁便服寫字像
宮廷畫家繪,清,
絹本,設色,北京
故宮博物院藏。
高50.5厘米,橫
31.9厘米
引:吳美鳳《盛清
家具形制流變研究》
(北京:2007)頁
139
柯基生,《千載金蓮風華 : 纏
足文物展》頁62
柯基生,《千載金蓮
風華 : 纏足文物展》
頁66
美麗與疼痛:
品牌設計師及其後面「時尚公司」
創造流行的新權力
法新社、美聯社照片,
轉引:《香港文匯報》
09/27/2009,時裝版(Bh8)
私人藏書家的興起
• 「江浙藏書家,向推項子京(項元汴,1525-1590)
白雪堂,常熟(錢謙益)之絳雲樓,范西齋天一
閣,徐建菴(徐乾學,1631-1694)傳是樓,朱竹
垞(朱彝尊,1629-1709)曝書亭,毛子晉(毛晉,
1599-1659)汲古閣,曹倦圃(曹錫黼)古林,鈕
石溪世學堂,馬寒中(馬思賛)道古樓,黃明立
(黃虞稷,1629-1691)千頃齋,祁東亭曠園。近
時,則趙谷林(趙一清)小山堂,馬秋玉(馬曰
琯,1688-1755)玲瓏山館,吳尺鳧(吳城)瓶花
齋,及予家開萬樓」(汪啟淑《水曹清暇錄》卷1
〈江浙藏書家〉頁15)。
由藏書樓到地方圖書館
• 上列藏書家生平,可查:梁戰、郭群一編著《歷代藏書家
辭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
• 毛晉積書前後達八萬四千冊,時諺有云:「三百六十行生
意,不如鬻書于毛氏」(頁19)。
• 馬曰琯與弟馬曰璐,同居揚州業鹽,均為藏書家。曰琯子
馬裕,仍續藏書,家有「玲瓏山館」及前後二座「叢書樓」
(頁8)。
• 范欽(1506-1585),浙江寧波人,字堯卿,號東明,嘉
靖四十年(1561)歸宦,始建「天一閣」(初名「東明草
堂」),藏書七萬卷。其子范大沖(1540-1602,室名
「西郭草堂」)、曾孫范光文(1600-1672),皆續購書,
藏書甲于浙東(頁269)。。
化俗為雅:對欲望的馴服
• 文震亨《長物志》分「室廬、花木、水石、禽魚、
書畫、几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蔬果、
香茗」12部(註:熊秉真〈蟋蟀釋典:英雄不論
出身低〉,收《睹物思人》,台北:2003)
• 李漁《閒情偶寄》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
器玩、飲饌、種植(木本、藤本、草本、眾卉、
竹木)、頤養」等八部→各種「行樂之法」
• 註:邱仲麟〈花園子與花樹店-明清江南城市的
花卉種植與園藝市場〉
貨幣做為消費物品
• 銀:中國做為十六世紀以下的「白銀墳場」
(Andre Gunder Frank,《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
球化中的東方》,劉北成譯,北京:中央編譯社,
2000)
• 銅:由洋銅到滇銅(劉序楓,〈清康熙—乾隆年間
洋銅的進口與流通問題〉,收入湯熙勇編《中國
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1999,頁93-144;邱
澎生,〈十八世紀滇銅市場中的官商關係與利益
觀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72,1(2001):49-119 )
對欲望的另一種「馴服」
• 文震亨《長物志》分「室廬、花木、水石、禽魚、
書畫、几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蔬果、
香茗」等12部(註:熊秉真,〈蟋蟀釋典:英雄
不論出身低〉,收入《睹物思人》,台北:麥田,
2003,頁55-96 )
• 李漁《閒情偶寄》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
器玩、飲饌、種植(木本、藤本、草本、眾卉、
竹木)、頤養」等八部(註:邱仲麟〈花園子與
花樹店--明清江南城市的花卉種植與園藝市
場 〉)
雍正行樂圖
高34.9厘米,橫31
厘米
宮廷畫家繪,清,
絹本,設色,北京
故宮博物院藏。
吳美鳳,《盛清家
具形制流變研究》
(北京:紫禁城出
版社,2007),頁
147。
乾隆雪景行樂圖
高289.5厘米,橫
196.7厘米
郎世寧等合繪,清,絹
本,設色,北京故宮博
物院藏。
吳美鳳,《盛清家具形
制流變研究》(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07),
頁310
《台灣行樂
圖》
鄭成功(鄭
經?)與陳
永華
現藏廈門鼓浪嶼
鄭成功紀念館
(1962年,鄭
成功擊敗台灣
荷蘭駐軍300周
年建立)
黃梓《鄭成功奕棋
圖》
取自:《文物中國史》明
清編(北京:2004),頁
127
男女「行樂」大不同?貞節面面觀
• 王振忠〈 凄風苦雨中的
貞節牌坊〉《方圓法治》
2005年3月
•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 :
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
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
格化 》(台北:1997)
•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
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
(Rational Choice) 的問題〉
《新史學》10,2(1999):
林立於徽州地區的貞節牌坊
29-76
物質欲望對政治社會的衝擊
• 馴服欲望:地方志批評奢侈社會風氣,到
政府頒下「禁奢令」(徐泓,1989;邱仲
麟〈從禁例屢申看明代北京社會風氣的變
遷過程〉,《淡江史學》4 (1992):67-88 )
• 尊重欲望:由《管子》〈侈靡〉篇到晚明
陸楫〈禁奢議〉(林麗月,2001) -->
由平均財富到尊重「欲望」
陸楫也談「節儉的矛盾」?
• 陸楫:「予每博觀天下之勢,大抵其地奢則其民
必易為生;其地儉則其民必不易為生也。何者?
勢使然也」
• 「今天下之財賦在吳越。吳俗之奢,莫盛於蘇杭
之民…蓋俗奢而逐末者眾也。只以蘇杭之湖山言
之,其居人按時而游,游必畫舫、肩輿、珍饈、
良醞、歌舞而行,可謂奢矣。而不知輿夫、舟子、
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者不知其幾」
• 「要之,先富而後奢,先貧而後儉,奢儉之風,
起於俗之貧富。雖聖王復起,欲禁吳越之奢,難
矣!」( 《兼葭堂雜著摘鈔》,《記錄彙編》本 )
由詮釋「均富」而支持消費欲望?
• 陸楫:「若今之寧、紹、金、衢之俗最號為儉;儉則
宜其民之富也,而彼諸郡之民至不能自給,半遊食於四
方,凡以其俗儉,而民不能以相濟也…吾邑僻處海濱,
四方之舟車不經其地,諺號為小蘇州,游賈之仰給於邑
中者無慮數十萬人,特以俗尚奢,其民頗易為生爾」
• 「先正有言:天地生財,只有此數,彼有所損,則此有
所益,吾未見奢之足以貧天下也。自一人言之,一人儉
則一人或可以免於貧;自一家言之,一家儉則一家或可
免於貧。至於統論天下之勢則不然,治天下者將欲使一
家一人富乎?抑亦欲均天下而富之乎?」
•
《兼葭堂稿》卷6,明嘉靖45年(1566)陸氏家刊本,引林麗月
〈《蒹葭堂稿》與陸楫「反禁奢」思想之傳衍〉,2001
蕩子銷金窟做為貧民覓食鄉
• 錢泳:「治國之道,第一要務在安頓窮人。昔陳
文恭公宏謀撫吳,禁婦女入寺燒香,三春遊屐寥
寥,輿夫、舟子、肩挑之輩,無以謀生,物議譁
然,由是弛禁。胡公文伯為蘇藩,禁開戲館,怨
聲載道。金閶商賈雲集,晏會無時,戲館酒館凡
數十處,每日演劇養活小民不下數萬人。此原非
犯法事,禁之何益於治……潘榕皐農部〈遊虎丘
冶坊濱詩〉云:人言蕩子銷金窟,我道貧民覓食
鄉。真仁者之言也!」( 《履園叢話》卷1〈安頓
窮人〉條,頁26-27)
觀講或觀感:講學運動中的平民
• 唐甄批評「講學」:「升五尺之座,坐虎豹之皮,
環而聽之者百千人。在堂下者,望而不見;負壁
者、及階者,見而不聞;在尋丈之間者,聞而不
知;在左右前後者,知而不得。是之謂觀講,眾
觀而已,何異之有?」( 《潛書》上編〈講學〉
頁43-45 )
• 李顒(二曲)《觀感錄》「彙萃古今至卑賤之人,
而卒自勉勵為大豪傑、大賢人之品者,勒為此
書」;「無聖凡,無貴賤,一也」→鹽丁、樵夫、
吏胥、窰匠、商賈、農夫、賣油傭、戌卒、網巾
匠→「亦講學之效,不可誣也」 (《二曲集》新
校本,中華書局,頁272、287)
• 由晚明陽明「講會」到清儒批判「以理殺人」
重拾被「遺忘」的明清消費史
• 如何深入比較明清中國與近代歐洲消費社會?
早期全球化對各地民眾消費與欲望之影響
• 卜正民(Timothy Brook):「十六世紀世界經濟
的中心還不在歐洲…與其說中國經濟正在大西洋的
浪潮前走向衰落,我們更應該將大西洋的浪潮,看
作是正在由中國這個月亮牽引著。如果說歐洲人正
努力在世界經濟中為他們自己構建一個地盤的話,
那麼,這個地盤就是通向中國的」(《縱樂的困惑—
—明朝的商業與文化》,台北:2004,頁15)
• 「仁草」煙、蘇州眼鏡、雍正行樂圖、禁奢議;
天理即是人欲?「富而好禮」的社會如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