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_邱澎生教授提供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簡報_邱澎生教授提供

明清豪商的制度史與全球史
邱澎生
(2011/12,台北)
一‧前言
二‧凱子、文化人與特權之揚州鹽商
三‧新貨幣與全國市場下的商人團體
四‧清代海貿政策下的廣州豪商
五‧結語
「豪商」的制度史與全球史
• 18世紀中國豪商:揚州鹽商、山西票商、廣州行
商與夷商;各大城鎮會館、公所的捐款商人
• 布勞岱(Fernand Braudel):資本主義的「不透明
性」 →中國本土「勢力過大的家族定將受到國家
懷疑…(政府)亳不懈怠地反對資本主義的自由伸
展…真正資本主義處於中國之外,譬如說在東南
亞…中國商人(在那才)可完全自由地行事與作主」
(《資本主義的動力》頁37-44)
• 制度史:明清豪商由百萬級到千萬級,但豪商結
合政府的權力運作方式有所異同
• 全球史:美洲、澳洲在晚明的「登場」 →新的貨
幣、商貿網與人口遷移→ 18世紀「富比士」排行
榜:揚州鹽商/廣州行商;工業革命
明清豪商的主要發跡途徑與演變
• 15-19世紀:鹽商、典商、海商/海盜(16世
紀)→絲綢商、銅商、布商(17世紀)→茶商、
棉布商(18世紀) →票商、錢莊(19世紀) 。北晉
/南徽。揚州鹽商、廣州行商、閩海商
• 國內:鹽、木、典、棉布、絲、茶;票號;
錢莊。棉布字號、絲綢帳房
• 外貿:閩、徽、浙商;晉商→海商;廣州13
行/外商(絲、瓷、茶;棉花、毛皮、鴉片)
• 晚清豪商:鴉片商;外國與中國輪船公司;
紡織工廠;外商銀行;租界地產商
晚明鹽政改革下的豪商特權
• 官專賣到商專賣;引法(明初繼承「開中制」)、
票法(嘉靖8年,1529)到綱法(1617)
• 萬曆45年(1617)兩淮鹽法道按察使袁世振獲准
採行「綱法」,編定「聖、德、超、千、古、皇、
風、扇、九、圍」之「十字綱冊」, 誕生了有資
格取得「根窩」的寡占「綱商」 或「總商」
• 袁世振〈綱冊凡例〉:冊上無名者,不得「鑽入
而與之爭鶩」;有名者,「得永永據為窩本,每
年照冊上舊數,派行新引」
• (徐泓,1977:309)
揚州鹽商的興起
• 全國11個鹽區:總商→散商(場商/垣商、水商、
運商)徐泓〈明代後期的鹽政改革與商專賣制度的建立〉
《台大歷史學系學報》4(1977):299-311
• 鹽商結交地方軍政大員,甚至招待康熙、乾隆多
次「南巡」 →「鹽凱子」
• 徽州商人、山西/陝西商人長期聚集揚州,政府
特為晉商、徽商子弟科舉應試專設「商籍」
• 「士商相雜」與「品味區分」現象;商人藏書家,
並資助包含程朱理學、考據學在內學者及出版活
動(林麗月、余英時的研究)
浪費或「投資」?揚州「鹽凱子」
• 「初,揚州鹽務,競尚奢麗。婚嫁喪葬,堂室飲
食,衣服輿馬,動輒費數十萬」
• 「有某姓者,每食,庖人備席十數類;臨食時,
夫婦並坐堂上,侍者抬席置于前,自茶、麵、葷、
素等色,凡不食者,搖其頤,侍者審色則更易其
他類。或好馬,蓄馬數百,每馬日費數十金,朝
自內出城,暮自城外入,五花燦著,觀者目炫。
或好蘭,自門以至于內室置蘭殆遍。或以木作裸
體婦人,動以機關,置諸齋閣,往往座客為之驚
避。其先以安綠村為最盛,其後起之家更有足異
者」
「文化人」鹽商的興起
• 「自誠一(歙縣棠樾鮑志道)來揚,以儉相戒。
值鄭鑑元好朱、程性理之學,互相倡率…門不容
車馬,不演劇…誠一之弟好賓客,多慷慨。幼貧
苦,論語、孟子無善本,謂里中富者刻之,皆揶
揄其愚;既移家揚州業鹺,家漸富,乃細加校正
付刻,藏諸家塾」(《揚州畫舫錄》,頁142)
• 藏書家馬曰琯、馬曰璐等鹽商,資助朱彝尊一萬
兩撰述《經義考》→支持18世紀的清代考據學派
• 何炳棣〈揚州鹽商:十八世紀中國商業資本的研究〉,
巫仁恕譯,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9,2:59-76
揚州鹽商的「萬歲爺本錢」
• 康熙56年(1717)兩淮鹽商請李煦傳信:「眾商
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蒙我萬歲天恩借給帑銀
一百萬兩。據眾商口稱:自借皇帑之後,靠萬歲
洪福,生意年年俱好,獲利甚多。萬歲發的本錢
極其順利,我們四十二年借的,已完在庫」
• 「今求代題再借皇帑一百二十萬兩,商等認利十
二萬兩,分作十年完納。我們再領聖主本錢,兩
淮生意就好到極處了,務求據呈題本」
• 康熙批示:「借帑一事,萬萬行不得,再不要說
了」(《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冊7,頁2381)
清代鹽政改革與其可能問題
• 由晚明「綱法」到清道光年間「票法」
(道光10年,1831)的進一步發展(徐泓
《清代兩淮鹽場的研究》,台北:1972)
• 特許權的合法壟斷 vs. 自由貿易的開放競爭
• 基本壓力:合法官鹽滯銷,源自各種「私
鹽」(官私、民私)銷售,以及私鹽商販
甚至武裝集團的挑戰
• 19世紀初年「銀荒」問題,造成鹽商破產
的可能效應(徐泓)
新貨幣下的豪商與風險問題
• 銀:十六世紀以下中國做為「白銀墳場」的重要歷史現象
(Andre Gunder Frank《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
東方》劉北成譯,北京:2000)
• 銅:洋銅商(”長崎月色”);由洋銅到滇銅(劉序楓〈清
康熙—乾隆年間洋銅的進口與流通問題〉《中國海洋發展
史論文集》第七輯,1999,頁93-144;邱澎生〈十八世紀
滇銅市場中的官商關係與利益觀念〉《中研院歷史語言研
究所集刊》72,1(2001):49-119)
• 錢莊、票號的興起:黃鑒暉《山西票號史》山西經濟出版社,
1992;王業鍵《中國近代貨幣與銀行的演進(1644-1937)》台
北:中研院經濟所,1980
平遙、太谷、祁縣:山西票號總部
構
成
的
清
代
城
鎮
簡
圖
由
長
江
、
大
運
河
、
珠
江
、
沿
海
線
取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清代編
(2005)
傅大
崇運
蘭河
《中
中的
國濟
運寧
河與
傳揚
》州
,
取
自
取自:張海英
19世紀的漢口商業及其商人團體
(William T. Rowe)
:
(1796-1889)
國羅
城威
市廉
的
商
業
和
社
會
23
《
漢
口
》一
頁個
中
18、19世紀
長江中游商業重
鎮漢口興起及
「湖南木材生產
中心」之關係
羅威廉 (William T. Rowe)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
業和社會(1796-1889) 》頁3
32
(
沅
水
上
游
及
清
水
江
下
游
錦
屏
、
清
江
、
施
洞
、
台
江
、
八
寨
、
都
勻
張應強《木材之流動: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區的市場、權力與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6)
)
都勻「黑苗」:木/銀經濟與帝國建構
楊庭碩、潘盛之编《百苗圖抄本匯编 》(貴州人民出
版社,2004)頁107
施洞鎮苗族年節銀飾打扮
江
碧
貞
、
方
紹
能
《
服
飾
圖
誌
:
黔
東
南
》
頁
70
19世紀漢口
城市體系示意圖
羅威廉(William T. Rowe)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
業和社會(1796-1889) 》頁
85
:
羅
威
廉
《
漢
口
一
個
中
國
城
市
的
商
業
和
社
會
(1796-1889)
》
頁
漢口「山陝會館」成員捐款專屬建築物
379
山陝會館
建築物平面圖
羅威廉《漢口:一個中國
城市的商業和社會(17961889) 》頁378
:
羅
威
廉
《
漢
口
一
個
中
國
城
市
的
商
業
和
社
會
(1796-1889)
340
》
頁
「行會」:清代上海的會館、公所
蘇州:棉布字號、絲綢帳房與會館公所
蘇州城近郊圖,取自《民國吳縣志》
明清海貿政策的六階段變化
• I. 明前期(1368-1566):「海禁」時鬆時嚴(esp.15301560) + 貢舶貿易→ 1567隆慶元年變革
• II.明後期(1567-1644)「海禁」開放;III.清初「遷
界」(1670-1683)
• IV.康熙23年(1684)開放江、浙、閩、粵四海關通商
(for軍需對關稅倚賴);V.乾隆24年(1759)微調「四口
通商」:廣州限定西洋「一口通商」而其餘規定未
變,仍是「西洋來市 + 東洋往市 + 南洋互市」體系
• VI. 1842-1911自〈南京條約〉五口通商(廣州、廈
門、福州、寧波、上海;協訂關稅、治外法權、租
界、最惠國待遇)後的「條約口岸」(treaty port
system)
洋行+商館:外貿豪商的合作與競爭
• 由外貿「官牙」到廣州「十三行」(梁嘉彬《廣
東十三行考》);四海關:粵海關(澳門)、閩
海關(漳州)、浙海關(寧波)、江海關(雲台
山)→乾隆24年(1759)限西洋船專停廣州
• 道光10年(1830)外國人統計「怡和行」伍家資
本達2,600萬墨西哥銀元(何炳棣,1999:67)
• 外國商館的公司與「散客」:荷蘭、瑞典、丹麥、
英、法、美、祅教(Parsee)商人
• 英國東印度公司1757加強對廣州行商議價→1760
廣州行商成立「公行」 → 1770游說廣東政府解
散公行(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頁310)
廣州「十三行」的發家史
• 明代「貢舶制」的淵源:朝貢時(廣東通占城、
暹羅,福建通琉球,浙江通日本) 「以夷貨與民
貿易」→開放「海禁」 後正式「與夷互易」
• 按明清法律,市場仲介需有官牙,而經營「與夷
互易」者亦為官牙,廣州十三行愈發興盛,人乃
逐漸將「官」(qua, quan, quin)字變成其尊稱
• 廣州「十三行」其實數目不一,承繼明代泛稱。
行主多客商,潘同文、伍怡和、葉義成、潘麗泉、
謝東裕、黎資元閩籍,劉東生徽籍,但盧廣利、
梁天寶、易孚泰、關福隆、黎西成則粵籍
• 明末閩、粵商人競爭外貿的司法史料:顏俊彥
《盟水齋存牘》
• Houqua, the principal
Hong Merchant of
Canton.(怡和行老闆
伍秉鑒) Painted by
George Chinnery
• Robert Bennet Forbes, Letters from
China: the Canton-Boston
Correspondence of Robert Bennet
Forbes,1838-1840, Mystic , Conn.:
Mystic Seaport Museum, 1996,
p.137.
1835年一架裁縫台,裝飾澳門港帆船場景
由澳門、虎門、黃浦入廣東省城
《中國古代地圖集》(文物出版社,1997)No.120
建築物採下鋪上居、前後
進的華南民居空間結
構,結合歐洲新古典
風格門面與實體 (ps.
帝國館的商鋪,年租
金約600兩)
建築物面積約5萬平
方米,由五區包圍:
門前廣場、新荳欄街
(Hog Lane,東)、靖遠
街(Old China St.,內
西)、同文街(New
China St.,外西);東
北鄰接十三行街
梁嘉彬《廣東十三行考》圖九
(採自William C. Hunter, Bits of
Old China《舊中國雜記》)
省
城
西
南
郊
「
夷
館
」
建
築
分
布
與
區
位
圖
12
清
嘉
慶
年
(1807)
廣
州
商
館
前
廣
場
的
人
群
1805年廣州商館建築及廣場前的帆船聚集圖景
《歷史繪畫:香港藝術館藏品選粹》(1993), 頁79
1822年廣州城(郊)大火波及商館
《歷史繪畫:香港藝術館藏品選粹》(1993)
製絲工場中的染絲
外銷瓷:景德鎮,約1760,藏V&A
中國各地區茶產運銷路線圖
陳慈玉《近代中國茶葉的發展與世界市場》(臺北:中研院經濟所,1982)頁Ⅸ
19世紀初,位於廣州黃埔島的「義和行」及製茶工場
取自:《珠江風貌》(香港:2002)頁119
製茶工場中的炒茶
仲介絲、瓷、茶的廣州洋行
仲介對象 I:廣州的絲商
仲介對象 II:商館「夷商」
1815年9-10月美國船長「游廣州」
• 美船長Bryant P. Tilden「廣州號(Canton)」日誌
(Philip Library,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
• 1815-1816由Boston往返廣州:1815/4/26東航,載
西班牙銀元。經印度購鴉片。8/29抵澳門停三天。
9/1船由虎門入黃埔,9/2離船進廣州城郊;由美商
Cushing與Amidon引介Houqua(「浩官」伍秉鑑怡
和行)與Old Tom通譯。9/4行商指導配合官兵查
鴉片但私以9,000元成交。向行商及私商買絲綢
• 廣州洽商之餘,入海幢寺自由參觀並與住持談話,
應邀赴河南鎮 Chuenqua(「中官」劉德章東生行)
等處豪宅餐宴
Tilden船長所見行商園林與宴會
• 在佔地一英畝”童話般令人著迷的園林”待了一個
半小時,園中金鯉、野雉、鸚鵡與種種奇花異果
• “整個宴會約有六十人…其中二十位為中國人,
大都甚有來頭,其他則是我們這群美國貴客;包
括我在內的許多美國客人從未見識過如此排場…
頭盤菜上桌時,全用最高級瓷器與豪華大盤裝盛,
包括種種煲湯與烤、燉、燜、煮各式肉品,米飯
以及各種各樣蔬菜”
• “在上舉種種頭盤菜與第二輪上菜中間,經過簡
短寒暄與介紹,我們的中國朋友向大家舉杯,杯
裏盛著最上選的歐洲紅酒,相互說道:請!請您!
(chin! Chinning!) ”(pp.50-52)
Garden scene
Canton,1850-1870 Watercolour and ink on pith paper H:18cm W:31cm
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等編《18-19世紀羊城風物: 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
院藏廣州外銷畫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頁284
• The ornate house and
water garden of a
Chinese merchant.
• Robert Bennet Forbes, Letters
from China: the CantonBoston Correspondence of
Robert Bennet Forbes,18381840, Mystic, Conn.: Mystic
Seaport Museum, 1996,p.87.
中外商欠 I:境內興訟
• 乾隆24年(1759)英東印度公司通事洪任輝
(Zames Flint)駛赴天津控廣州行商黎光華欠帳
並訴粵海關弊端,乾隆欽差福州將軍赴廣州調查
• 乾隆41年(1776)廣州「革監倪宏文賒欠英吉利
國夷商翁等貨銀萬餘兩無還」案送中央覆核,乾
隆將廣東巡撫李質穎「交部察議」,並批「地方
官庇護內地奸商,而令外夷受累屈抑難伸,其事
實乖,殊非體卹遠人之道」(《清實錄》)
• 1780至1843年廣州行商共負擔賠還「夷債」
7,846,000兩,平均年賠8萬兩(陳國棟〈論清代
中葉廣東行商經營不善的原因〉《新史學》1,4,
1990)
中外商欠 II:昆水官美國打官司
• 「昆水官」潘長耀的「麗泉行」,於1808
(嘉慶13年)至1809年5月間委請美國律師,
向美國賓州東部地區聯邦巡迴法庭,要求
欠債的美商清償債務
• 美國法官權衡中國之商業習慣;期間,潘
氏並曾致書美國總統陳情
• 格蘭特(Fredric D. Grant )〈麗泉行的敗落——訴訟對十
九世紀貿易的危害〉,周湘譯,《史林》2004,4:78
商欠之外:進城或「讓渡」治外法權?
12
(
圖員嘉
畫借慶
取用
自英年
英國月
國商
國館日
家審
航訊
海滋年
博事
物海月
館王
星日
號,
水廣
網手州
頁的官
9 1
(1807
10
1
)
NMM
)
朝貢/通商?政治與經濟權力的新較勁
• 乾隆58年
(1793)8月於
熱河接見英
國使團的馬
嚘爾尼使華
(1792-1794)
事件
• 兩廣總督接
見英國使團
• 斯當東
(Staunton, D.)
《英使謁見
乾隆紀實》
葉篤義譯,
2005,頁483
1848年(清道光27年)英國海軍駐防圖
Fr. A. N. Porter ed. Atlas of British Overseas Expansion.
不夠「盡忠」?清代的官方敘事
• 因應太平軍起事,清文宗咸豐2年12月丁丑
(1853.1.10)「敕各省紳士在籍辦理團練」,以
葉名琛為兩廣總督、柏貴為廣東巡撫;咸豐7
年12月庚申(1858.1.27)英軍攻入廣州劫走總督
葉名琛,「詔革名琛職,以黄宗漢為兩廣總
督,柏贵署理」(《清史稿》卷20 )
• 「黄宗漢赴粤,遷延六月,遲不之官。城淪
於敵,巡撫柏貴莫知為計。城東居民殺敵數
百,柏貴輒為懸賞緝殺人者」(《清史稿》
卷422)
「又是不了之案,殊惱人
也!巴鬼忽然一凶至此,
真是想不到事,制台竟要
被他逼殺!但他亦靠著我
們辦事;即如今日之事,
他何妨再來大閙?同紳士
說了,居然不來!他亦知
道我們不知情也。若真要
來閙,豈因禮拜便擋得住
乎?伍紫垣今日受了如此
凌辱,以後見巴,更要胆
怯矣!番禺已送坤…」
巡撫柏貴手札,收入梁嘉彬《廣東十三
行考》附圖23。註:伍紫垣即伍崇曜
豪商效應的歷史反思
• 鴉片戰爭4解釋:強權販毒(帝國主義); 糾紛累積
(商業戰爭);英商陰謀; 閉關自守(落後註定挨打)
• 特權寡占vs.自由貿易?「鹽商致富靠壟斷與獨占,
在性質上只是包稅商而非私人企業。幾個大家族
雖得到獨占特權,但也常受官僚需索…官商互相
利用」(徐泓,1972:112)v.東印度公司
• 明清官商關係的制度難題:商業特許權好處無法
抵銷「報效、捐輸」之勒索(「同文行」潘正亨:
「寧為一隻狗,不為行商之首」,引陳國棟,
1990)→不占外國便宜,如何可能?→晚清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