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檔 -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簡報檔 -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環境教育教材設計教法

王佩蓮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監 事

大 綱

壹、環境教育發展及早期思想 貳、環境教育 參、環境教育課程 肆、環境教育教學方法 伍、課程方案設計 陸、評量—成效評估 柒、案例分享 捌、結語

2

壹、環境教育發展 一、國際環境教育發展

年代 1948 1949 1965 1968 1970 1970 1970 1970 1972 1975 國家或單位 IUCN IUCN 英國 UNESCO 英國 IUCN UN 美國國會 UN UN 環境教育重要記事 首度使用「環境教育」一詞 成立「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組織 首次使用「環境教育」一詞 自巴黎召開生物圈會議,讓世界首次對「環境教育」一詞有 所認識 應國成立 CEE( 環境教育委員會 ) 在美國內華達州開會,為環境教育做出定義,制定學校教育 的目標,並詳列各階段內容。 成立聯合國環境教育規畫署 美國國會通過環境教育法 聯合國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 宣言」 創立聯合國環境教育綱領 (UNEP )及國際環境教育綱領 (IEEP )

1975

1977 1980 1982 1987 1987 1988 1990 1992 2003

UNESCO

UNESCO WWF IUCN WECD 歐洲 歐洲 英國 UN 日本國會

UNESCO

在國際間進行環境教育研討會,並在貝爾格勒制定貝爾格勒 憲章 UNESCO 在蘇聯的伯利西召開第一次國際環境教育研討會,提出四十 一項建議,供各國推行環境教育完整架構 發表世界保育策略 起草「世界自然憲章」確認國際社會對人與自然的倫理關係與責任 發表 Our Common Future 並提出永續發展的理念 歐洲環境年 歐洲倡導環境教育解決之道 出版環境教育之國家課程文件 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 通過環境教育法 資料來源 : 黃妙珠 < 資訊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 > 【註】 IUCN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 :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WWF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ECD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二、國內環境教育推動

• • • • • 1982年逐漸萌芽並推行 1987年8月成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開始積極推動國內 之環境教育。 1987年10月頒佈「行政院環境政策綱領」 ,宣示「保護 自然環境, 維護生態平衡, 以求世代永續利用, 追求 合於國民健康、 安定、 舒適之環境品質。 維護國民及 生活環境免於受公害之侵害」為環境保護之目標。 1990年7月成立「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專責推動學校環 境教育及輔導校園污染防治工作。 1992年7月成立「環境教育委員會」會同行政院各部會共 同負起全國環境教育之推廣,為我國的環境教育事業樹立 一個新的里程碑(楊冠政,1997)

三、早期的環境思想

(一)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美國19世紀著名的自然哲學家和先驗主義者 梭羅: 我腳下的地球不是死亡的、無活力的物質, 而是一個擁有某種精神的的驅體。

(二)繆爾(John Muir) 美國19世紀保育/環境運動的巨人 繆爾認為野地具有內在價值必須保存不要 用於開發。他的保存主義理念深獲當時美國 總統克里夫蘭(1837-1908)的讚賞,並設立13 個森林保留地,面積達2000多萬畝。

(三)李奧帕德(Aldo Leopold) 倡導大地倫理(Land Ethics)環境保育之父

(四)卡遜(Rachel Carson)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1962年發表 「寂靜的春天」 ,描述殺蟲劑濫用殺害了動物,當春天降臨時沒 有鳥鳴,寂靜籠罩著春天的大地。她認為殺蟲劑 使用了數十年,非但毒害了動物污染了土地和河 流,也傷害了植物和人類。

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進

將來 現在 過去 宇宙 地球 生態系 岩石 生命 植物 動物 人類 種族 國家 地區 族人 家庭 自我 生態中心主意 生命中心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 楊冠政,環境教育第二十八期 ( 仿 Nash,1989) 10

貳、環境教育

一、什麼叫做環境?

依據環境基本法第2條規定: 環境係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之各種 天然資 源 及經過 人為影響之自然因素總稱 ,包括 陽 光、空氣、水、土壤、陸地、礦產、森林、 野生生物、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 人文史蹟、自然遺蹟及自然生態系統等 。

二、何謂「環境教育」 ?

依據環境教育法第三條所示: 環境教育係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 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 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 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 過程。

三、環境教育理念

(一)思考全球性 (二)計畫全國性 (三)行動在地性

四、為什麼需要環境教育?

因為環境出了問題, 例如: 1.人類面臨資源缺乏 2.能源緊缺 3.生態平衡被破壞 4.環境污染危害 5.各類災害損失劇增的局面 6.地震﹑火山﹑山崩﹑滑坡﹑ 泥石流﹑洪水﹑海嘯 岸邊侵蝕 7.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 8.垃圾及工業廢棄物﹑核廢料污染﹑礦區塌陷等

五、永續發展

(聯合國,1983) 定義 「既可滿足當代人之需求,又不犧牲下一 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之發展」

永續發展

六、環境教育的目標

(一)覺知(Awareness) (二)知識(Knowledge) (三)態度(Attitudes) (四)技能(Skills) (五)評定(Evaluation) (六)參與(Participation)

七、環境教育的類別(一)

• Environment as

nature

... to be appreciated, respected, preserved –走出戶外(觀賞照片)、自然體驗的活動、欣賞 認識動植物、賞景、瞭解生態間的關連與循 環、、、(國家公園、風景管理區) –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 –生命關懷、善待(尊重生命)

環境教育的類別(二)

• Environment as a

resource

... to be managed –人類生活需要物質資源、不斷消耗資源、資 源有限、監測、聰明的使用資源(減少使用、 再使用、回收)、尋找替代能源(林務局、 經濟部能源局、礦務局) –綠色生活

環境教育的類別(三)

• Environment as a

problem

... to be solved –空氣(水)污染、重金屬污染土壤、農藥問 題,瞭解現況、影響。透過政策管理、價格 訂定、觀念建立、社區策略、技術設施改善, 尋找解決方案、進行規劃、行動、反思過程 及持續努力。(環保署、農委會) –污染防制

環境教育的類別(四)

• Environment as a

“place to live”

... to know and learn about, to plan for,to take care of –認識及看顧鄉土(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 歷史、環境變遷、問題。

環境教育的類別(五)

• Environment as the

biosphere ...

in which we all live together, into the future –環境是個生物圈(地球太空船),我們居在 當中,事與物彼此相互影響。 –氣候變遷 –防災教育。

環境教育的類別(六)

• Environment as a

community project

... in which to get involved –環境是個社區營造歷程,透過社區互動、凝 聚,自主的改善,使得社區更友善環境、照 顧弱勢) –綠色辦公室 –綠色社區(環保署、文建會) –綠色學校(教育部)

八、環境教育主題內容

環境倫理、自然保育、環境管理、污染防治、 資源保育、永續發展、環境災害、綠色生產、 行銷及消費。 24

九、環境教育的策略 (一)環境教育應注重環境整體性,及自然、人為、技術及 社會需全面性地共同配合。 (二)環境教育之實施應採科技整合方式,將與環境相關之 內容融入各學科中,使各學科中具有整體及均衡之環境 知識內涵。 (三)環境教育為終生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 並宜從學前教育做起,將惜福、愛物、減廢融入生活中。 (四)環境教育應從鄉土出發,兼顧區域性、全國性及世界 性之觀點。 (五)研究建立環境教育基本概念大綱,落實為各級環境教 育課程架構之基礎。

(六)加強學校師生之環境倫理、知識及實踐能力,使學校 成為社區環境教育之據點。 (七)建立完整之環境教育資訊網路,提供個人、社團、機 構充分利用,以發揮環境教育之效果。 (八)結合大眾傳播媒體,以加強環境教育之宣傳、促進全 民參與。 (九)加強推動國際環境教育合作計畫,並促進資訊交流。

十、多元的環境教育活動

公 營 事 業 政 府 機 關 財 團 法 人 實施方式 學 校 公務 人員 非公務 人員 公務 人員 非公務 人員 公務 人員 非公務 人員 教師 學生 公務 人員 非公務 人員 不同對象適合實施之環境教育學習及活動方式表 課程 演講 討論 網路學 習 體驗 實驗

(

)

戶外學 習 參訪 V V V V V V V V 影片 觀賞 V 實作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27 27

參、環境教育課程 一、課程設計

以環境教育 課程 作為環境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原 本 比較適合學校師生來進行 ;但若能 針對不同課 程參與對象 , 進行課程內容設計,並設計成模組 化的課程 ,則可以達到預期課程教學的成效。 28

二、環境教育課程的三大內涵

(一)在環境中學習(learning in the environment) 例如:在國家公園或國家風景區內學習大自然生態 作法 : 1.走入大自然與環境共舞 2.長期觀察區內環境的變化 3.調查區內生態狀況 4.與專家學者討論解決方案 29

(二)學習有關環境的 (learn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例如: 1.在科學博物裡,學習展覽品內容的科學知識。 2.從平面媒體或雜誌中獲得與環境相關的知識。 3.E化資訊中建構有關資料。 30

(三)為環境而學習(learning for the environment) 例如: 1.調查學校附近的環境資源與特色。 2.調查住家附近的環境資源與特色。 3.記錄週邊生活環境的變化。 4.尋求更多的資源與人力,讓環境更美好。 31

三、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原則 (一)採用學生學習中心之教育理念 (二)注重本土性議題的資料收集與討論 (三)強調議題探索之教學策略 (四)強調價值澄清之教學方法 (五)強調環境行動

四、課程發展與架構

(一)課程發展 1.建構知識 較年輕的 最低的 年紀 心智 成熟度 具體的 直接的體驗 設計安排的體驗 戲劇 示範 電腦模擬 展示、展覽、模型 電影、錄影帶 錄音帶、廣播、圖表、靜態圖片 視覺符號 語文符號 較年長的 圖 1 最高的 抽象的 認知領域:選擇環境教育經驗 (資料來源:引自周儒、張子超、黃淑芬,2003) 33

2.發展態度 年紀較小,心智較單純的學習者 形成態度 具體的 直接的體驗 設計安排的體驗 戲劇 示範 電腦模擬 展示、展覽、模型 電影、錄影帶 錄音帶、廣播、圖表、靜態圖片 年紀較大,心智較成熟複雜的學習 者 視覺符號 語文符號 抽象的 圖 2 情意領域:選擇環境教育經驗 ( 資料來源:引自周儒、張子超、黃淑芬, 2003) 34

(二)架構

環 境 教 育 社會 (一)探索自然的寶庫 自 然 (二) 學習開 啟寶庫 的方法 第一階段 第三階段 (七)慶 豐收 關渡自然之旅 第二階段 語文 (三)時光隧 道 關渡宮 (四)紅樹林 第四階段 (五)結交 鳥朋友 藝術 (六)發現 之旅

流水學習法主題統整教學模式

五、環境課程與教學設計範例

• • • • • • • 綠色生活地圖 問題解決 環境時事 環境服務學習 戶外教學 環境之美 環境議題 36

六、範例

• 校園綠地地圖 融入課程:數學、自然與生生活科技 設計理念:綠地對於降低溫度具有很大的幫助 察覺校園裡有哪些綠地? 綠地的面積佔校園面積的比例是多少? 做法:給學生每組一張學校平面圖,將綠地 (花圃、草地、大樹)著上綠色,帶著捲尺 到校園裡去測量綠地的邊長並記錄在 平面圖上,然後計算面積與比例。 37

七、如何輕鬆做好大於四小時的環境教育 • • • 整合其他領域議題 做自己想做的 讓學習者參與提供意見再做決定

肆、環境教育的教學方法

一、內容與方法考量 100% 內容 0 方法 1歲 60歲 年齡 39

二、理念

教學方去可以說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完 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教導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 式。 40

三、教學方法

(一)傳統教學法:就是『注入法』,也是所謂的「講 述法」,是綜合講演和陳述的含義而成其方式 是教師講述,學生講聽 。 優點: 1.經濟 2.方便 3.省時 缺點: 1.單向式教學 2.刺激源少變化,不易集中注意 41

(二)討論教學法: 當兒童遇到一個新的、不同的情境,且以既存的認知 結構不能解決面臨的問題時,利用兒童互相的討論, 來改變思考方式,促進認知結構的發展。 優點: 1.訓練學生的口語傳達能力 2.尊重他人意見的胸懷 3.把思考的範圍擴伸 4.建立自我概念 缺點: 1.不善言辭之兒童常成為永久沈默者 2.缺少其他動手做之實驗 3.只限於少數與社會性有關之自然主題 42

(三)協同教學法: 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以及教學助理人員組成教 學團體,透過分工合作、發揮個人教學所長,共同策劃 及合作,所進行兩個或更多班級的一種合作教學的模式 或教學型態。 優點: 1.教師發揮個人所長 精進教學品質 2.節省人力及資源 提升學習興趣 缺點: 1.教師個人意願其胸懷影響協同方案 2.小班或小校人力不足較難執行

(四)角色扮演教學法: 透過故事和問題情境的設計,不用腳本、沒有舞台限制、不必經 過排演,讓學生在設身處地的情況下嘗試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然 後經由團體的共同討論,再嘗試不同的處理方式和行為模式,以 增進學生洞察環境、解決問題、適應生活的能力。 優點: 1.學生能身歷其境 感同深受 2.激發學生愛護鄉土的情操 缺點: 1.對於環境問題是否動察清楚 2.問題的解決能否顧及現實面

(五)探究式教學法: 協助學生認清事實,由兒童自己主動地提出事實的真 相,並解釋所見的現象,以至於達到概念的獲得理論驗 證。 優點: 1.理論與事實相互印證提升學習興趣。 缺點: 2.學生的先備知識要足夠否則難發揮。 45

(六)戶外學習: 走入環境進行最直接的學習,運用五官的本能體察 自然環境與人的互動關係,學習如何與環境和平共 處。 優點: 1.透過感官的體驗學習更能感受環境的問題 2.增加學習興趣更能體會環境與人的互動 缺點: 1.學生走出校園的安全問題 2.經費問題 46

(七)參觀訪問法: 參觀環境保育的相關設施、公共行政與政府部門或民間 企業等之運作或管理息息相關。而學生只在學校獲得書 本上之知識理論,或嫌不足,如能運用參觀訪問的方 式,增廣見聞、受益無窮。 優點: 1.透過實際參訪,親眼所見,更能瞭解實況。 2.知識與理論相互印證。 缺點: 1.費時、費力。 2.走出校園學生安全性需考量。 3.時機的選擇與需求要恰當。 47

(八)多媒體教學: 利用電腦教學,多媒體教學的使用,不但可以提供動態、豐富 的資訊,更可以使教學活潑化,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印象,而 達到教學目的。 優點: 1.可觀察環境長時間變化情形。 2.比平面資訊更加活潑,增加學習興趣。 3.節省時間。 缺點: 1.影片內容如果是教條式的宣導恐難吸引學童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的教材缺乏雙向的互動 3.教學者必須事先看過並準備探討的問題(以拓廣學習面)

(九)影片觀賞: 透過影片的介紹,可觀察環境長時間的變化,節省時間 影片名稱: 1.返家十萬里 2.永不妥協 3.風中奇緣 4.威鯨闖天關 音樂名稱: 1. 給愛莉絲 2.少女的祈禱 3.垃圾車(幹譙龍) 4. Colors of the Winds 49

(十)其他活動—戲劇、廣播、音樂等 1、節目名稱:台灣生態筆記台視 (四)pm10:30~11:00 戴忠仁主持 2、節目名稱:大地餘生記 播出時間:華視(日)pm7:00 3、節目名稱:綠色家園 播出時間:公視(日)am10:00~10:30 4、節目名稱:我們的島 播出時間:公視(一)pm 10:00 ~ 11:00 首播 (二)am 10:00 ~ 11:00 重播 5、節目名稱:國家地理頻道 時間:全天都有 6、節目名稱:Discovery 時間:全天都有 優點 1.生動活潑能吸引學生學習意願 2.經濟又方便 缺點 1.時效性較難掌控 2.教師的引導相當重要,不是看過就好 50

(十一)實習—動手操作 以不同的實務結合理論,使學員淋漓盡致去發 揮,不但增強能力,亦可加強學習印象,吸收更 廣泛領域知識,增進學習效果。 優點: 1.運用實習方式,增廣見聞、受益無窮。 2.增加學習興趣。 缺點: 1.所需時間較長。 2.個人興趣將影響學習的進展。 51

(十二)多元智慧 1.語文智慧 2.邏輯-數學智慧 3.視覺-空間智慧 4.內省智慧 5.音樂-節奏智慧 6.人際智慧 7.自然觀察者智慧 8.肢體-動覺智慧

(十三)流水學習法

教學活動設計配合四階段的精神 1.第一階段喚起熱誠.

2.第二階段集中注意力.

3.第三階段直接體驗.

4.第四階段分享啟示.

伍、課程方案設計

一、重要概念 (一)符合學習者認知發展程度。 (二)融入哲學理念。教學不應該只是傳授片段 的知識概念,而要傳遞完整的知識,這要 包括完整的知識概念、原理原則及蘊含的 價值信念。 (三)達到學習者知識、態度、行為及技能程度 之提升並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54

(二)思維 1.妥善發展應用在地特色 2.在地資源 3.綠色生活 (1)文化 (2)生態 (3)建築 (4)交通 (5)社區發展 55

環境教育的主題活動非常多樣化

• • • • • • 農林漁牧村子研習中 心 露營活動、畢業旅行 藝術家駐村、駐校活 動:成龍濕地 消費主題、麥當勞快 樂兒童餐 地球村公民 兒童的服務學習活動 •學校通學步道 •學區大手簽小手的整合 •地方環境教育場所的運 用 •社區綠活圖的運用 •食育的連結、農林漁牧 學習中心 •學校的建築空間、植物 園的運用 •學校廢水回收、生態池 •學校生活環保、節能行 動、設備、監控

教學活動方案的規劃與執行

設定目的與目標。 決定活動方案的特定 內容。 製作或選擇教學的材料。 規劃所運用的教學方法。 活動方案的執行。

環境教育教學活動方案與學習活動的形式

• • • • • • • • 教師班級指導 演講、工作坊、與專 題討論 錄影帶及投影片展示 展覽與展示 小冊子、宣傳單、通 訊 公眾服務宣傳 網站 環境解說活動 • • • • • • • • • 學習者設計的調查活動 模擬與角色扮演 互動式的電腦活動 社區服務的專題計畫 行動研究 混齡教學 個案研究 小組問題解決 以上各方式的結合

環境資源轉換成環境教育資源 鄉鎮內學習點, 標示在地圖上 有多少被發掘 了 社區產業 農林漁牧工商業 的學習點 都市內的環境 學習點 宗教、廟宇 古蹟歷史文化 學習點 學校、戶外 環境學習 其他學校、 大學的 學習點 自然型動、 植物園 休閒農場學習 點 公共設施 垃圾場、 自來水、電廠 環境管理中心 自然與人為 災害記念點 行政中心 機關展示館 社區營造點 生態博物館 環保小學堂 綠色生 活地圖 59

陸、評量—成效評估

一、目的 評定環境教育方案的學習結果的過程 做為改進教材、教法的依據 二、方式 宜採多元評量方式,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 口語評量、紙筆評量或其他評量方式等。 兼重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三、評量研究 的文獻

(一)Guba and Lincoln (1989) 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而以〝談判〞做為工 具,在方法上則質﹑量研究並容。 研究者在執行評估前會透過事前的充分參與程序, 花較多時間和計畫相關人員、評量報告的使用人及 利害關係人等進行多次的溝通,直到評估的項目、 準則及進行方法,信任關係建立後,才開始進行大 規模的研究。

環境問題解決模式

(1)源起及意義:巴西的環境教育。當地倡導環境主義 以反主流霸權殘害自然生活環境為主要目標。 (2)教學模式 : 1.

選擇一個議題 2.

定義議題中的 問題 3.

尋找解決方案 4.

評估方案 5.

採取行動 ( Pennock, M.T., Lisa, V.B. & Britt, P.,1994 )

(二)評估的模式

(三)IPO模式

Bushnell(1990) 為評估IBM的訓練方案所設計出的評估模式 1.投入階段 用來評估何種因素會影響到訓練成果,例如:受 訓者的條件、能力、喜好,講師的經驗、設備的 型式等。 2.過程階段 評估者需明定教學目標、發展效標、選擇教學策略、 訓練教材並規畫、設計、發展與實施。 3.產出與結果 受訓者的反應、知識技能的獲的、工作行為的改善、 對組織的影響,如利潤、生產力、消費者滿意度等。

(四)行動研究 限制、機會、可能 討論、磋商、調查 E1— 評估 E2— 評估 診斷需要 P1— 計畫規劃 I1— 實行計畫 診斷需要 P2— 計畫規劃 I2— 實行計畫 診斷需要 P 3 — 計畫規劃 行動研究 是一螺旋的過程 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每一螺旋包括 診斷需要(問題) 計畫規劃 實行計畫 評估

柒、案例分享

一、「葉子的一生」 主題式教學之課程發展

67

三、 How to Green our Earth?

捌、結語

一、教學 (一)空間可以延伸 --- 只要教師有心 (二)教學策略可以多元 --- 只要教師願意 (三)教學活動可以有趣 --- 只要教師投入 (四)教學素材垂手可得 --- 只要教師注意 (五)教得少學得多 --- 只要教師引導

二、學習者 (一)學習的責任在學習者個人 (二)教學者的責任在創造環境 (三)讓學習者有空間、時間與機會進行自 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