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推動要領與成效評估1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環境教育推動要領與成效評估1

姓名:王佩蓮
學歷:臺灣大學化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系主任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主任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秘書長
現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監事
中區環境教育輔導團委員
•
環境教育推動要領與成效評估
王佩蓮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教學目標
1.瞭解環境教育推動的目標及意義。
2.從案例分享中吸取學校環境教育推動之實
務經驗。
3.瞭解學習成效評估之概念與操作方法。
4.瞭解活動或方案的輸入、過程與輸出要素
,並檢討改善措施。
壹、環境教育
一、環境教育推動歷程
表一.國際環境教育發展之關鍵事件一覽表
年代
國家或單位
環境教育重要記事
1948
IUCN
首度使用「環境教育」一詞
1949
IUCN
成立「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組織
1965
英國
首次使用「環境教育」一詞
1968
UNESCO
1970
英國
1970
IUCN
1970
UN
1970
美國國會
1972
UN
1975
UN
自巴黎召開生物圈會議,讓世界首次對「環境教育」一詞有
所認識
應國成立CEE(環境教育委員會)
在美國內華達州開會,為環境教育做出定義,制定學校教育
的目標,並詳列各階段內容。
成立聯合國環境教育規畫署
美國國會通過環境教育法
聯合國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
宣言」
創立聯合國環境教育綱領(UNEP)及國際環境教育綱領(IEEP)
1975
UNESCO
1977
UNESCO
1980
WWF
UNESCO在國際間進行環境教育研討會,並在貝爾格勒制定貝爾格勒
憲章
UNESCO在蘇聯的伯利西召開第一次國際環境教育研討會,提出四十
一項建議,供各國推行環境教育完整架構
發表世界保育策略
1982
IUCN
起草「世界自然憲章」確認國際社會對人與自然的倫理關係與責任
1987
WECD
發表Our Common Future並提出永續發展的理念
1987
歐洲
歐洲環境年
1988
歐洲
歐洲倡導環境教育解決之道
1990
英國
出版環境教育之國家課程文件
1992
UN
2003
日本國會
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
通過環境教育法
資料來源:黃妙珠<資訊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
【註】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WWF:世界野生生物基金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ECD: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國內環境教育推動
• 1982年逐漸萌芽並推行
• 1987年8月成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開始積極推動國內
之環境教育。
• 1987年10月頒佈「行政院環境政策綱領」 ,宣示「保護
自然環境, 維護生態平衡, 以求世代永續利用, 追求
合於國民健康、 安定、 舒適之環境品質。 維護國民及
生活環境免於受公害之侵害」為環境保護之目標。
• 1990年7月成立「教育部資訊與科技教育司」專責推動學
校環境教育及輔導校園污染防治工作。
• 1992年7月成立「環境教育委員會」會同行政院各部會共
同負起全國環境教育之推廣,為我國的環境教育事業樹立
一個新的里程碑(楊冠政,1997)
二、環境教育推動要項
(一)目標
1.藉由教育過程,使全民獲得保護及改善環
境所需倫理、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
2.以人文理念和科學方法,致力於生態保育
及環境資源合理經營,以保障人類社會之
永續發展。
3.確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互益互存之理念,
倡導珍惜資源,使全民崇尚自然,實踐節
約能源、惜福、愛物及減廢之生活方式。
(二)措施—加強各級學校環境教育
1.中小學應以培養其認識鄉土環境、熱愛環境和歷史文
化,並直接接觸自然環境及歷史文物為教育重點,以
養成正確之生活態度和習慣。
2.中學生應施以較深入之科學介紹,包括社會、政治、
經濟和全球性生態體系之概念等,以培養齊聚初步分
析和評估能力,使其行為合乎環境保護之原則。
3.技術職業學校應於各相關課程中加強環境保護之內涵。
4.大專學生應接受一般環境通識課程,以增加環境知識。
理、工、農、醫及相關科系學生,應在各專業學科相
關課程內加強環境保護之內涵,並在選讀與其科系相
關之專業共通環境課程。
5.環境相關研究所所以培養綜合性跨學科之高級
人才為主,除專業課程外,應兼修社會、經濟、
法律和文化等與環境有關之內涵。
6.師範院校生除應修讀一般環境通識課程外,應
在各學科相關課程內加強環境教育內容。
7.為配合不同教育程度層次及學門之需,應全面
發展各類環境教育教材及環境教育讀物。
8.為充實相關科學教育設施,得設置自然教育中
心(教室)或環境保護展示中心,以充實環境
教育內涵。
9.舉辦環境教育研討會,以促進學術交流、交換
教學心得、提升環境教育品質。
三、環境教育推動要點
(一)校園外環境整潔方面
1.校園區四週二公尺以內及校舍校園一般地區
定期整理。
2.校園花木、樹木,定期整理乙次。
3.校園排水溝污水池,定其疏通整理或噴灑
殺蟲劑,以防病媒之蔓延。
4.體育器材遊樂器材,定期整理乙坎。
5.儲藏室、倉庫,定期整理。
6.配合教育局、環保局、衛生所定期實施環境
衛生大掃除。
(二)校園美化綠化方面
1.現有校區已完成綠化加強維護整理,定期
修剪施肥。
2.積極規劃新校區校園之綠化美化。
3.新校區之規劃應配合學生之需要設計
無障礙之環境,同時各種不同質材及
各類花草樹木不同景觀,以代表校內
各區之特色風格,以幫助視覺障礙學
生順利活動。
4.配合新校舍興建,按實際需要編列綠
化工程經費。
(三)教育宣導方面
1.請有關領域學科教師實施機會教育加強
宣導。
2.配合作文比賽、演講比賽、體育競賽、班
聯會等活動擴大宣傳效果。
3.配合校慶活動舉辦綠化美化競賽,以發揮
全校師生全面參與之效果。
4.實施垃圾分類處理教育,利用各種集會及
有關學科教學實施機會教育,加強學生對
垃圾分類之共識。
5.透過學生家長會,溝通環境綠化觀念。
四、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
預期效益
1.透過學校師生及家長的參與,共創符合永續
發展、安全舒適的校園環境。
2.促使學校執行環境創意教學,增進學生對環
境覺知、技能、行動及價值觀。
3.加強各級學校主動積極推動校園環境保護工
作,增進學校成員環保行動力。
4.增進國際環保交流,提昇我國視野,分享環
境教育成果。
貳、國內外環境教育推動情形
一、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SWAN:Society for Wildlife And Nature )
(一)設立宗旨:在經濟起飛、工商發達的七○年代成
立;本會的創立不僅為國內生態保育投下巨大的影
響力,二十年後的今天,仍具有里程碑之意義;我
們以帶領 大眾貼近大自然
為目標,藉由認識自然,
瞭解自然,愛護自然,從
親近泥土、山嶽、河川中
,傳遞綠色家園需要永續
發展的理念。
(二)任務
1.野生物之保育、研究與
推廣。
2.天然景觀與棲地的維護。
3.環境污染防治的研究。
4.自然生態的保育宣導。
5.國際保育機構的交流與
合作。
6.自然生態保育學術的探
討。
7.自然保育書刊之譯印與
發行
(三)成果
從國家公園的推動制定開
始,到面臨美國培利修正案
的制裁、野生動物保育法的
推動制定,不論是靜態的各
種生態保育相關研討會、公
聽會、培訓班、研習營,或
動態的知性之旅、梅花鹿的
野放及螢火蟲導覽解說、書
展、淨灘、淨山、路跑、繪
圖比賽、攝影比賽、全民造
林運動、種二千萬棵樹救台
灣水源運動、自然生態保育
週……數不完的足跡遍佈全
國各角落,參與本會活動的
人更是難以計數。
(四)舉辦研討會、座談會、公聽會活動
1.二○○○生物多樣性保育展望
會議
2.台北市野生動物收容救傷研討
會
3.亞洲穿山甲保育研討會
4.海峽兩岸動植物防檢疫研討會
5.二○○一年兩岸生物多樣性保
育與利用研討會
6.生態廊道與棲地網研討會
7.亞太地區新入侵植物疫病蟲害
偵測
8.監測與管制研討會 鯨類生態
與保育研討會
9.螢火蟲生態保育研討會
10.植物檢疫宣導說明會
11.野鼠防除展示與記者招待會活動
12.因應入會強化動植物防疫檢疫座
談會
13.台灣獼猴保育與經營管理研討座
談會
14.跨部會生物多樣性推動工作成果
檢討會
15.基因改造產品風險溝通國際研討
會
16.第十二屆鯨豚生與保育研討會
(五)戶外推廣活動與展示
1.一日知性之旅
2.彩繪綠蠵龜
3.生態之旅─草嶺古道
4.火山之旅
5.陽明山蝴蝶公路之旅
6.士林官邸-仲夏夜之夢
7.虎山溪螢火蟲導覽觀察活
動 台北市自然生態保育週
8.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
9.福壽螺清除活動
10.廣興水源保護區淨溪巡護活動
11.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成果展示
12.農業生技展
13.農業雙與博覽會
14.農業特展─中秋慶團圓
15.2005陽明山蝴蝶季
16.狩獵季節嘉惠原住民部落首映
會
17.生命密碼特展
18.地球急診室巡迴展。
(六)出版保育相關書籍刊物
1.刊物:
(1)「大自然」季刊
(2)「國際自然保育通訊」
季刊中、英文版
2.專書:
(1)陽明山國家公園
(2)墾丁國家公園
(3)玉山國家公園
(4)救救我們-從鳥類存
亡看人類未來
(5)台灣的自然生態保育
(6)重返龜山島
(7)野生新視界─海洋生
命
(七)國際交流與合作
1、1990年5月荷蘭伯哈德親王, 3、2003 年,這一套教材出版,同
以國際鳥會ICBP會長之身
時聘請 WWF 三位美籍講師來台
份來訪問為表示取締保育
親授該教材課程,這是第一屆培
類動物違禁品輸出的決心,
訓班的開始,我們獲得很大的迴
連續數年焚燒沒收後的象
響與肯定。
牙及其產製品,因此而贏
4、多年來我國都以SWAN
得國際間友善的回應以及
International的名義代表參加
良好的形象。
IUCN、WWF、華盛頓公約、生物
2、2001年 SWAN 與美國自然
多樣性公約會議……等重要國際
保育基金會(WWF) 結為夥
生態保育組織所舉辦的國際會議
伴關係,並且獲得其同意
編譯野生新視界 (WOW) ─
生物多樣性基礎篇
(八)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使命
1.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是一個非營利的民間團體
致力於以科學為基礎、多贏為理念、結合夥伴關係,
落實自然和野生物的保育與教育工作。
2.我們現在做的,並不是只為了台灣,而是為全人類
留下台灣豐厚美麗的自然資源;沒有大自然,就沒有
人類,大自然改變,人類也必然改變,而且是悲劇性
的改變,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歡迎各位加
入我們的行列,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與鼓勵。
二、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一)成立背景:
1.國際珍古德協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 1977年
成立,以研究黑猩猩保育為宗旨。
2.近年來在全球已經成立了22個國際珍古德協會。
世界各地的協會以提
倡保育觀念、落實保
育計畫、推動環境教
育「根與芽」為旨。
26
3.自1977起,協會的研究、保育及教育計畫已形成
一個際性的網絡,讓每個人可以獻身於改善地球
環境的行動當中。
4.從1991年開始,珍古德協會全力的推動環境教育
「根與芽」計畫,鼓勵青少年朋友以實際的行動,
關 懷環境、社區以及動物。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
100個國家、共10000多個根與芽小組成立。
5.台灣國際珍古德協會成立於1998年,全力推動國
內保育觀念的推廣,以及環境教育「根與芽」的
推動。
(二)國際珍古德協會相信
1.每個人都可以造成改
變。
2.教育是改變的根本。
(三)國際珍古德協會宗旨
1.促進推動個人的力量
主動取得資訊。
2.發自內心的有所行動
來改善所有生物的環境。
(四)國際珍古德協會目的
1.促進靈長類動物棲息地
的保存。
2.增加對相關的他人、環
境與動物問題的察覺、
支持與處理(且領導改
善的行動)。
3.推廣不侵入式的黑猩猩
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研究
計畫。
4.推動確保黑猩猩與其他
靈長類動物與一般動物
的福利的活動。
28
(五)落實的計劃:
1.根與芽計畫
對象:幼稚園到大學的學子
使命:
(1)加強對一切生物的尊重與
關懷
(2)促進不同文化以及信仰的
理解
(3)鼓勵人們採取行動,讓動
物、環境以及彼此的世界更
加美好。
目標
(1)主動了解環境,主動關懷環
境、並且與環境產生良好的
互動,以達到改善環境的目
的。
(2)主動關懷所有的動物。
(3)透過珍古德協會的國際聯絡
網路,加強對不同文化、經
濟、種族、信仰、國家的了
解。
(4)協助年輕人發展自信心及自
尊,建立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2.綠拇指計畫
協助學校及社區,讓大
家共同提升校園及社區
自然化的程度,鼓勵關
懷保護環境之心。
綠拇指計畫緣起
由於土地使用需求量
高,適於居住之土地多
已開發,綠地嚴重不足,
減少了人們與自然親近
的機會。大部分的公共
空間如校園、社區公園
等環境之綠化典型,均
採用市面上常見之外來
植物品種為植栽材料,
雖然達到景觀美化之功
能,卻缺乏生機而且需
要高度維護。
綠拇指計畫宗旨:
A.鼓勵校園及社區採用原生植物作為景觀植栽材料,除
滿足綠美化需求之外,亦可吸引其他原生生物遷入,
逐步建立接近當地原有之生態體系。
B.藉由校園、 社區公園等空間自然化程度之提昇,
可提供學生及民眾良好的環境教育空間,增進自然知
識以及保育觀念。
31
3.達魯瑪克計畫
重建台東的達魯瑪克部落頭目家屋,做為保存部落
文化的基地。台東的達魯瑪克部落和珍古德協會的理
念緊緊結合在一起。因此遊學台灣計劃以這個理念為
軸心概念,以達魯瑪克部落為藍圖,結合當地古老造
屋技藝及得天獨厚的部落文化 。
達魯瑪克計畫目的:
A.了解:青年們認識部落、了解傳統,尊重祖先的智
慧。
B.關心:青年們藉由了解而深受感動,喚起保護這種
傳統的力量。
C.行動:凝聚這份力量,成立根與芽小組,用行動改
善我們的世界!
三、法源
環境教育法第一條
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
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
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
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
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特制定
本法。
四、推動的要領--易學有趣
• 環境教育原則
– 環境教育及立法的精神
• 示範案例
– 附上說明及步驟;易學易用
– 初學模仿、經驗累積、進階創新
• 鼓勵機制
– 滿足需求動機
» 做對的事、知能成長、工作績效
» 夥伴情誼
» 表揚、記功、獎助
五、環教法實施後學校環教的做法
環保署綜計處
教育宣導科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國家環境教育
行動方案
縣市層級各種發展計畫
如健康城市’
低碳家園計畫實施方案
地方環境教育推動組織
學校環境保護
小組
學校環境教育
中程計畫
地方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學校年度
環境教育計畫
與成果報告
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小組計畫
學校年度
環境教學計畫
教育部環保小組
教育部環境教育
行動方案白皮書
學校加強實施
環境教育三年計畫
規範地方環保局
應辦理之環境教育事項
學校訪視評鑑
加強實施
環境教育三年計畫
學校年度
課程教學計畫
六、教育部環境教育計畫及因應方案
(1)教育部因應本法
需執行及單位分工
事項
 資訊與科技教育司為部會協調窗口
 機關學校辦理環境教育計畫及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部分:
 人事處督考本部人員環境教育執行成果
 國教司督考縣市政府所屬國中小學執行成果
 中部辦公室督考縣市立高中職執行成果
 高教司與技職司督考大專院校
 社教司督考部屬館所及基金會
 環保小組、中教司、國教司、中部辦公室則需執行人員認證、教
師進修、教材推廣
 各相關單位皆須研議辦理各督考成果之輔導獎勵措施
(2)學校指定環境教
育人員的工作項目
 統籌推廣工作
 規劃並訂定計畫
 網路申報事項,提出建議
(3)各業務單位指定
人員
 學校方面以學務主任、教務主任、具熱忱或專業之專任教師擔任
為原則
 強調學校既有資訊與科技教育司或環境教育小組,納入社區熱心
之團體、人士為推動組織,共同運作
 開辦研習課程,期許奠定良好推動環境教育典範
 環境教育專業進修管道則以專業、近便、公與民合作,合法為原
則
 課程內容則邀集專家學者研議提出內容大綱
(4)籌組認證審查小
組及協助人員取得
認證
合作伙伴
• 伙伴合作、眾人智慧
– 將過往分散的環境教育經驗、資源,重新系統化、組
織化,產出推動策略與落實行動
– 邀請環境教育學會、荒野、主婦聯盟、公共電視等團
體
• 切磋鼓勵、建立共識、價值落實
七、學校如何推動環境教育法?
在地組織
與團體
第一步
第二步
招募小組成員
整理與分享過
去與現在既有
的執行成果
成立 (繼往/開來)
推動小組
跨平台組織合作
(建立在地的夥
伴關係)
第四步
推出計畫持續
優化課程、教
學與專業提升
第三步
確認需求與訂
定新目標
全校式經營環境教育
教務
• 課程統
整
• 多元智
能
• 教師專
業發展
學務
• 友善環
境倫理
• 民主參
與
• 健康促
進
總務
• 永續校
園改造
• 安全衛
生管理
• 防災及
資源保
育
輔導
• 親師合
作
• 社區志
工組織
• 身心健
全生涯
發展
環境教育推動的組織
首長、校長
統合者、鼓勵者、穿針引線者。有推動環境教育的決心與價值核心。
主管、主任
組織横向與縱向之間連繫者。規劃與執行快樂的環境教育。
協力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
共同參與討論者,提供環境教育專業建議。
地方民間團體
共同參與討論者,提供、交流在地的資源。
如何輕鬆做好大於四小時的環境教育
1.整合其他領域議題
2.做自己想做的
3.讓學習者參與提供意見再做決定
環境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的課綱
(一)語文
(二)健康與體育
(三)社會
(四)藝術與人文
(五)數學
(六)自然與科技
(七)綜合活動
•課程的完整性、創意
性、延續性要兼顧
•小孩的身心靈、道德
發展層級要兼顧?
•不同年齡學生、情意、
知識、技能三者之間
優先順序要排定?
4小時的環境教育可以是
(一)學校學生四小時的環境教育可以是:
學校本位課程、戶外教學、主題式、融入式
(二)老師、行政四小時的環境教育可以是?
規劃及帶領技巧、專業主題、生活主題、社會
時事主題
環境保護相關之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
體驗、實驗(習)、戶外學習、參訪、影
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為之。
環境教育的主題活動非常多樣化
• 農林漁牧村子研習中
心
• 露營活動、畢業旅行
• 藝術家駐村、駐校活
動:成龍濕地
• 消費主題、麥當勞快
樂兒童餐
• 地球村公民
• 兒童的服務學習活動
•學校通學步道
•學區大手簽小手的整合
•地方環境教育場所的運
用
•社區綠活圖的運用
•食育的連結、農林漁牧
學習中心
•學校的建築空間、植物
園的運用
•學校廢水回收、生態池
•學校生活環保、節能行
動、設備、監控
教學活動方案的規劃與執行
設定目的與目標。
決定活動方案的特定內容。
製作或選擇教學的材料。
規劃所運用的教學方法。
活動方案的執行。
環境教育教學活動方案與學習活動的形式
• 教師班級指導
• 演講、工作坊、與專
題討論
• 錄影帶及投影片展示
• 展覽與展示
• 小冊子、宣傳單、通
訊
• 公眾服務宣傳
• 網站
• 環境解說活動
•
•
•
•
•
•
•
•
•
學習者設計的調查活動
模擬與角色扮演
互動式的電腦活動
社區服務的專題計畫
行動研究
混齡教學
個案研究
小組問題解決
以上各方式的結合
八、國內活動分享
(一)生態與我
(二)校園內的生物
說樹話葉
樹的貢獻
食
衣
住
行
其
他
如何介紹校園中的樹?
1、舉辦校園樹的解說活動。
2、舉辦與樹有關的遊戲。
3、開闢專欄介紹校園中的樹,並舉
辦有獎徵答活動。
4、替校園中的樹作一張身分證。
5、校樹的選拔活動。
長期觀察並做記錄
孢子囊排列方式(二)
孢子囊排列方式(三)
(五)繪本教學
九、國外活動分享
如何與自然互動
國外活動分享照片
感謝許毅璿教授提供
???
戶外活動
到底要賣什麼東西?
怎麼賣?
賣給誰?
在認識、了解「物種」的一些知識性
資料外,我們也該試著真實的「看見」
每一個生命個體,進而與牠們「對看」
與牠們「溝通」被牠「感動」,甚而
找回那失落的「人與自然的親密感」,
並從每一個不同的生命個體重新「學
習」,獲得「啟示」。─沈振中
利用工具觀察
蝸牛眼中的世界
肢體表演
化身為樹
參、評量—成效評估
一、目的
評定環境教育方案的學習結果的過程
做為改進教材、教法的依據
二、方式
宜採多元評量方式,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
口語評量、紙筆評量或其他評量方式等。
兼重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三、評量研究的文獻
(一)Guba and Lincoln (1989)
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而以〝談判〞做為工
具,在方法上則質﹑量研究並容。
研究者在執行評估前會透過事前的充分參與程序,
花較多時間和計畫相關人員、評量報告的使用人及
利害關係人等進行多次的溝通,直到評估的項目、
準則及進行方法,信任關係建立後,才開始進行大
規模的研究。
環境問題解決模式
(1)源起及意義:巴西的環境教育。當地倡導環境主義
以反主流霸權殘害自然生活環境為主要目標。
(2)教學模式 :
1.選擇一個議題
2.定義議題中的
問題
5.採取行動
3.尋找解決方案
4.評估方案
(Pennock, M.T., Lisa, V.B. & Britt, P.,1994)
(二)評估的模式
(三)IPO模式
Bushnell(1990)為評估IBM的訓練方案所設計出的評估模式
1.投入階段
用來評估何種因素會影響到訓練成果,例如:受
訓者的條件、能力、喜好,講師的經驗、設備的
型式等。
2.過程階段
評估者需明定教學目標、發展效標、選擇教學策略、
訓練教材並規畫、設計、發展與實施。
3.產出與結果
受訓者的反應、知識技能的獲的、工作行為的改善、
對組織的影響,如利潤、生產力、消費者滿意度等。
(四)行動研究
限制、機會、可能
討論、磋商、調查
診斷需要
E1—評估
P1—計畫規劃
I1—實行計畫
E2—評估
診斷需要
P2—計畫規劃
I2—實行計畫
診斷需要
P3—計畫規劃
行動研究
是一螺旋的過程
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每一螺旋包括
診斷需要(問題)
計畫規劃
實行計畫
評估
(五)成效評估在組織中伴演的角色
– 學校環境教育實施計畫的邏輯
產出
投入
活動
依據
環教法
縣政計畫
環保加強
三年計畫
學校背景
環境條件
歷史人文
特色
規模
優先性:
學校理念
使命或任務
基本課程
特色課程
地方資源
政策要求
預期效益
投資什麼
領導者
教師
行政人員
學生
家長
志工
時間
金錢(政府補助
或計畫、家長會、
企業募款、環教基
金等)
行動方案
課程開發
資源發展
環教訓練研習
師資培力
觀摩參訪
服務學習
伙伴結盟
環教實務推廣
活動
成果-衝擊
參與
標地對象
教職員工
學生
民間社團組織
社區民眾
行政機關決策者
短程
目標
引發覺知及關
注動機
建構學習圈
環教知識及技
能建立
增強環境素養
符合法規要求
態度
中程
成效
獲得決策者支
持
吸引民眾參與
提高參與動機
建立意見交流
平台
營造永續校園
環境
建立在地環教
整合系統
基礎研究(學術
資源)
環保團體
獎懲機制
假設
外在因素
評估
聚焦-收集資料-分析與詮釋-報告
長程
願景
負責任的環境
行為者
落實綠色經濟
具環境素養的
公民
尊重環境的習
慣與態度
文化
擴大環境行動
參與者
維繫可永續生
活之環境
(六)人員認證
1.北美環教人員認證的二種模式:展演模式
demonstration 與競爭能力competency 模式
教學工作坊
環境素養
環境教育的基礎
戶外的教學經驗
展
演
模
式
額外的環境教育
資源及設施知識
環境教育工作
者的專業責任
規劃與執行環
境教育的能力
教學
促進學習
行動夥伴關係
評估與評量
競
爭
力
模
式
七大環境教育核心能力的項數、內容及工具
適宜性與自評能力程度的結果
項數
內容適宜性
工具適宜性
環境素養
6
92.1%-100%
87.6%-91.0%
環境教育的基礎能力
8
87.6%-94.4%
86.5%-95.5%
環境教育者的專業責任
6
91.0%-95.5%
76.4%-92.1%
規劃與執行環境教育計畫能力
6
87.6%-95.5%
87.6%-95.5%
促進學習的能力
10
93.3%-97.8%
82.0%-92.1%
評鑑與評量能力
8
87.6%-96.6%
78.7%-91.0%
戶外環境教育與行動夥伴關係
7
88.8%-96.6%
89.9%-96.6%
2.臺灣環境教育人員之認證
依環境教育法第十條規定
學歷
經歷
專長
薦舉
考試
訓練
環境教育
人員
• 第十八條規定學校所指定之環境教育人員,
應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五年內,依第十條規
定取得認證。
• 未取得認證者,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不得補助其環境教育相關經
費。
肆、案例分享—實務經驗
一、校園規劃與發展
理念分享—理念可以經由會議、簡報、展示及校園
新聞與別人分享。
二 、管理架構
校園管理小組的成員應該包括校長、教 職員、家
長以及學生代表等。
規劃校園步道
Respect  Responsibility  Action
三、調查景點
整個學校的人都參與尋找存在於校園中的事務,認識他們的
尺寸以及如何管理、如何使用、人們對它的感受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