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宿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第一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
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审议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
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
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
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
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
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纲领性文件。
一、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的战
略地位
• 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 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
的要求,
• 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
• 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
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摆在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面前的崭新课题。
文化
•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
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四个层次
• 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
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
化事物。
•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
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
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
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
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
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
文化的核心部分
五千年文明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
民的精神家园。
•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
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
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
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
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
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
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
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
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
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
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
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 。
•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 2006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
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
展规划纲要》公布。
•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
•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二五”时期文化改
革发展作出部署
• 电影产量由2003年的不到100部上升到2
010年的526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
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 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
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4倍以上;
•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
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
• 2010年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3.7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6.3%。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 4个“更加”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
技术日新月异,
• 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
凸显,
•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力要求更加紧迫。
• 比如乔布斯,全世界1亿人自觉地悼念这个人,这
个程度已经远远地超出悼念世界领袖了,他实际
上是改变了世界。奥巴马说乔布斯使电脑个人化,
乔布斯让老百姓独立地进入互联网;梅德韦杰夫
说乔布斯改变了世界。可以说乔布斯是站在世界
消费潮流的顶尖上来观察未来的。他把音乐的播
放、把掌上电脑、把娱乐,把所有这些东西都通
过一个小小的高端的智能化的Iphone手机进行集
成风靡世界,据说他这个手机只有85美元的成本,
但是却赚了几百块钱,这就说明了他的创新完全
抓住了时代的最前端,这个创新完全基于他的独
立人格和大胆的创造。
从当前我国发展状况的角度看:4个“越来越”
•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
•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
泉、
•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
富精神文化生活
• 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5个“没有”;3个“关系”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
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
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
义现代化。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
不是社会主义。
• 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 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时代呼唤文化 文化凝
聚力量
• 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
呼唤文化建设更大发
展;奋发向上的人民
群众期待精神产品更
为丰富。
•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
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
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
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建设
面临的现实挑战
•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
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
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三个“不完全适应”
•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
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 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
不完全适应;
• 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
需要从战略上研究和部署文化改革和发展
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有力的
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四个挑战:
(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带来的
挑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
挑战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四)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
七个突出矛盾和问题
•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
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
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
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 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
强和改进;
• 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
不平衡;
• 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
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 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
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
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三、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 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
体布局出发,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
全局,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
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
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充分反映了全国
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指导思想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
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
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
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科学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
和谐社会发展道路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体现了我们党代表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建设文化强国的毅力和决心,这是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和拓展。
目标任务
• 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
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
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
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
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
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
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
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
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
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
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
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
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
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
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重要方针
•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
进。
•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
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
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
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重要方针
•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
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公民。
•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
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
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
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政策举措
•
•
•
•
•
•
•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
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
的重要标志
•
•
•
•
•
•
坚持正确创作方向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
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
本公共文化服务。
•
•
•
•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
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
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
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 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的文化产业格局
•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 扩大文化消费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
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
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
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
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
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
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
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
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
•
•
•
•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
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
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
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
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 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
伍
•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
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
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
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
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
•
•
•
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
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
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
荣兴盛。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
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
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二部分
一、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对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二、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主要任务与实现任务的办法举措
三、推进文化建设工程的精神动力和坚实保障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 “三三四”总路线
– “三主”
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
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
– “三强”
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
文化事业和产业强
文化人才队伍强
– “四个作用”
引领风尚
教育人民
服务社会
推动发展
• “五个坚持”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性质
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坚持推动发展,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根本职责
坚持改革创新,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坚持统筹兼顾,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方法
• “六个显著提升”
1.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显著提升
2.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3.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4.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5.文化改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6.文化队伍建设能力显著提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行动
(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行动
(三)繁荣发展文化创作行动
(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行动
(五)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行动
(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行动
(七)加快文化“走出去”行动
(八)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江苏(宿迁)运河文化城
被列为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的七个大运河资源开发项目之
一:总投资180亿元,以运河
文化为主题,规划建设世界运
河博览区、运河文化风情区、
文化艺术创意区、影视拍摄区
和娱乐公园,建成集运河文化、
艺术创意、休闲旅游、
影视拍摄为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
新时期“江苏精神”—精神动力
• 三创
• “创业”,倡导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全
民创业
• “创新”,倡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
新发展
• “创优”,倡导精益求精、勇创一流、追
求卓越
三先
• “争先”,是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鲜明
精神特质
• “领先”,既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
面的工作定位,又是一种引导和行为过程
• “率先”,是中央领导对江苏发展的目标
要求,也是江苏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
谐发展的实践追求
第三部分
• 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市委书记缪瑞林:
• 要以新的文化视角、
新的发展理念、新的
推进举措,大力推进
文化建设特色化,加
快向文化强市目标迈
进,全面开启文化强
市建设新征程。
总体要求
• 建设文化强市
奋斗目标
• 一个确保:确保省定刚性文化指标全部达标,
• 两个突出:突出优势彰显、突出项目支撑,
• 三个提升:提升文化引领力、文化竞争力、文化
影响力。
行动方略
• 攻坚突破、
• 重点提升、
• 彰显优势
强力推进“六大工程”
•
•
•
•
•
•
先进思想文化引领、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
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特色文化培育、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桃雕之乡云渡
具体任务
• 着力打造“五个一批”,即规划建设市科技馆、广播电视
发射塔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到2015年,城市公共文化服
务网络覆盖率达100%,乡村达90%以上,农村有线电视
入户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 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达6%以上,文化企业中上市1户,年产值超亿
元50户;
• 建设洪泽湖文化产业带、环骆马湖文化产业带、沭阳文化
产业带等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
• 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冲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全
国性大奖;
• 打造一批文化特色品牌,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出
省级特色品牌10个、国家级特色品牌5个。
推进文化建设特色化
• 着力在文化项目建设
上创造特色,构筑文
化宿迁之“形”,大
力建设公共文化基础
设施项目,大力发展
文化产业项目,大力
实施文化活动项目。
推进文化建设特色化
• 着力在文化品牌培育上创
造特色,发掘文化宿迁之
“神”,按照“提升内涵、
注重品质、创造精品”的
思路,加快培育四大品牌,
即以英雄项羽为核心的西
楚文化,以河湖水韵、绿
色湿地为核心的生态文化,
以洋河、双沟为核心的酒
文化,以“宿迁精神”、
“宿迁气质”为核心的创
业文化。
推进文化建设特色化
• 着力在文化改革创新
上创造特色,塑造文
化宿迁之“魂”,紧
紧抓住宿迁作为“全
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
改革试点市”的历史
机遇,在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激发内在活
力、创新文化发展方
式上下功夫,切实增
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和
动力。
推进文化建设特色化
• 着力在文化高地建设
上创造特色,彰显文
化宿迁之“韵”,坚
持多出精品和多出人
才互动并进,以文化
人才支撑文化大厦,
以文化精品引领文化
繁荣,精心打造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