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節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七章第一節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第七章 日治時期社會、文藝的新趨向
第一節 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P104
學習目標
知道日治時期的社會階級分佈
了解臺人受到差別待遇的情況
明白知識菁英所領導的政治和社會文化
運動之內容
社會階層的差別待遇
課文整理
日治時期的社會階層
一、分化之因:深受殖民因素的影響
二、社會上層:在臺日人
1.人數不多,昭和18年時,約佔總人口6%
2.擁有殖民政府的特權保護
3.以公務員、教師、軍人及工商業者為主
二、社會底層:臺籍人士
1.多為農民、漁民、勞工、礦工
2.飽受剝削與壓迫
3.曾發動多次抗議事件
P106
P106
後藤新平治臺三策
課文整理
日人對臺人社會菁英的措施
一、籠絡懷柔:
1.以「紳章」、「揚文會」、「饗老典」籠絡
之
2.安排出任各式職務
3.專賣利益
二、控制:運用「警察」予以監控威嚇
P106
課文整理
臺灣社會、文化變遷的驅動力
1.臺人知識菁英的鼓吹
2.殖民政府完成基礎工程
目的:
A.榨取更多利益
B.證明日本治理殖民地的能力不下於歐洲的白
人
3.引進各種現代制度
P107
P107
課文整理
日人在臺灣建設的影響
有助於穩定政治秩序,繁榮經濟
帶動臺灣社會的質變
1.免於傳染病威脅─1920年代前後
2.平均壽命延長─配合「農業革命」
3.容易接受新觀念、新事物
A.交通改善:
a.社會由封閉轉為流動
b.加速資訊的傳遞
B.教育普及,文盲減少
P107
日人在臺灣建設的影響
u

P108
P107
P108
P107
課文整理
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特色:雜糅日本化、現代化
P108
P109
課文整理
知識菁英的政治覺醒
一、「臺灣同化會」:
1.成立:1914年
2.領導人:板垣退助、林獻堂
3.主張:臺人向日人同化、臺人與日人平等
4.結果:與總督府抵觸,被強制解散
5.可視為臺灣人政治抗爭的開端
P109
課文整理
知識菁英的政治覺醒
二、政治運動
1.啟發會
2.新民會
3.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課文整理
啟發會
創立:
1.時地:1918年─日本東京
2.人物:林獻堂、蔡惠如與在東京的臺留學生
目的:撤廢〈六三法〉
課文整理
新民會
創立:
1.時地:1920年─日本 東京
2.人物:蔡惠如、林獻堂
目的:發起撤廢〈六三法〉運動
作法:發行刊物作為臺灣人表達政治要求的園
地─
1.《臺灣青年》
2.《臺灣民報》
P109
1920年
P110
1923年
課文整理
改採「自治主義」路線
背景:
一次大戰(1914~1918)後,美國總統威爾遜
高倡民族自決
主張:林呈祿主張維持臺灣的特殊性,即設置
擁有立法權、審查預算權的臺灣議會
具體作法:展開『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P110
課文整理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時間:長達14年(1921~1934)
發起者:林獻堂、林呈祿、蔡培火……
目的:向日本國會要求設立「臺灣議會」,以限制
臺灣總督府的權力,減輕臺灣人的痛苦
結果:未成功
影響:
A.喚醒臺民的自覺意識
B.培養不少臺人的政治菁英
P110
P110
P110
課文整理
臺灣文化協會
創立:
A.時間:1921年
B.倡設:林獻堂、蔣渭水等人
目的:展開臺人的文化啟蒙
作法:廣設讀報社、舉辦講演會……
成效:啟迪民智,喚起民眾政治意識
分裂:因路線之爭(1927年)
A.主張合法抗爭─林獻堂、蔣渭水
B.主張農工運動─連溫卿(掌權後稱新文協)
課文整理
文協活動
廣設讀報社:引導民眾閱讀反殖民運動的報導
舉辦講習會:傳授臺灣、西洋歷史文化及現代
法律、經濟、衛生等知識
開辦夏季學校:灌輸現代新知
推動文藝活動:A.組織劇團,巡迴表演改良劇
B.支援「美臺團」放映社教電影
C.經常舉辨音樂會
舉辦文化講演會:組織演講隊下鄉演說
P111
P111
P111
課文整理
臺灣民眾黨
成立:A.時間:1927年
B.人物:蔣渭水等人
黨綱: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經濟組織、改除
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活動:A.舉辦演講─宣傳民權、自治觀念
B.發動勞工運動─配合臺灣工友總聯盟
分裂:A.因積極發展勞工運動
B.林獻堂、蔡培火1930年退出
P111
P112
P112
P112
課文整理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成立:
A.時間:1930年
B.人物:蔡培火、林獻堂等人
目標:推動地方制度改革
成效:1935年總督府開放州、市、街庄協議員半
數民選
A.資格:a.須年滿25歲的男子
b.年納稅額五圓以上
B.意義:為臺灣史上第一次的選舉
P112
P112
課文整理
農民運動
緣起:1925年發生「二林蔗農事件」─ 李應章
等人號召 400 餘人成立「二林蔗農組合」,向
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提出公布收購價格、共同
監督甘蔗過磅等要求,遭拒與警方衝突,多人
遭逮捕及判刑
創立臺灣農民組合:
A.時間:1926年
B.人物:簡吉、趙港
C.持續發展農民運動
P113
課文整理
臺灣共產黨
創始:
A.時地:1928年─上海
B.領袖:謝雪紅、林木順、翁澤生
C.初隸屬:日本共產黨 臺灣民族支部
發展:
A.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非法組織
B.返臺借助新文協、農民組合發展勢力
結果:隨者日本向外擴張,總督府緊縮民權,
於1931年遭禁
P113
P114
P112
P114
P113
1920
好站連結
明台高中/林獻堂文物館
http://www.mtvs.tcc.edu.tw/lin/index.htm
認識臺灣/一、非武裝抗日-1920年代的政治社會運動
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c0601.htm
圖源出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http://www.mtvs.tcc.edu.tw/lin/lin-13.htm
臺灣文化協會
http://www.mtvs.tcc.edu.tw/lin/lin-13.htm
〈臺灣民報〉
http://www.mtvs.tcc.edu.tw/lin/lin-13.htm
〈臺灣青年創刊號〉
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c0601.htm
臺灣文化協會舉辦第一回夏季學校
http://www.mtvs.tcc.edu.tw/lin/lin-12.htm
臺灣民眾黨及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左:http://www.mtvs.tcc.edu.tw/lin/lin-13.htm
右:http://www.mtvs.tcc.edu.tw/lin/lin-13.htm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活動現場
《台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遠流,2000年。
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c0601.htm
臺灣工友聯盟成立大會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97.htm
1935年正式舉行投票的臺灣地方選舉
陳柔縉, 「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麥田出版社,
2005年。
二林事件被告與律師合影
《台灣史100件大事》,玉山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