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1.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誰的歷史
第二節 世界中的台灣
第一節 誰的歷史
一、外力主導的臺灣史
1.外來文化主導下的忽略:
(1)忽略缺乏文字表現的原住民 。
(2)嚴重的漠視漢人社會中下階層的活動。
2.有權力的外來統治者扭曲、隱藏真相:
透過教育體系將偏頗的歷史教育給下一代,使得
臺灣人對自己的歷史產生錯誤的認知。例如原住
民的活動消失,荷蘭、西班牙的殖民一筆帶過,
清代移民社會的衝突看不到,日本在臺灣的建設
被掩蓋。因此臺灣史呈現嚴重的斷裂。
歷史小百科1:對歷史的扭曲
圖1-1 在歷史中常被忽略的原住民(日治時期)
二、歷史思維的變遷
1.新史學觀重視多元文化、大眾文化與下層社會:
(1)弱勢族群與階級的地位愈來愈受到重視。
(2)本土文化為思考的歷史逐漸成為主流。
2.推動本土化的教育:
(1)民國80年代民主化以後,在重視本土文化之世
界潮流與選票考量的推波助瀾下,本土化的教
育才得以落實在政府施政。
(2)民國82年起,將鄉土教學納入正式課程,86年
將「認識臺灣」納入課程中,89年9年一貫課程
中再加強對臺灣的相關認識。
歷史小百科2:本土歷史教學的推動
圖1-3 民主化後以臺灣為主體的國中歷史課本
三、誰的臺灣史
以歷史分期
(1)一般可分為「荷治時期」、「鄭氏時期」、「清
領時期」三時期。
(2)衍生問題:
A.這三個時期卻忽略台灣原住民。
B.空間的問題,臺灣史應該以哪個地區為範圍?
金門、馬祖或澎湖?不同地區的歷史發展明顯
不同 。
圖1-7 以地理空間看臺灣史
四、空間與時間結合的史觀
以政治地理空間來回溯各族群的活動
(1)國際潮流而論,近代以來各國領土劃分大致明
確,國內人民的歷史思維也逐漸趨向以地理範
圍為準。
(2)臺灣在國民政府的政策下,長期以來歷史都是
以漢文化為本位,但最後仍難以抵抗本土化的
浪潮。人民的思維都愈來愈趨向以臺灣為主體
的概念。
歷史小百科3、4:本土化、臺灣多元族群
五、以臺灣為主體的歷史
在探討臺灣的歷史時,因為有不同的文明、族
群、以及外來政權不斷進入,在這塊土地上,
經歷衝突、融合、並存的過程,透過了解這些
現象對現今的影響,只有拋棄傳統邊陲文化思
考的概念,轉而以臺灣為主體,才能真正建立
起屬於臺灣的歷史。
圖1-11 各種不同文化匯合下的臺灣
第二節 世界中的台灣
一、臺灣中心的地理視野
1.長期以來的台灣:以陸地為主體的地圖將臺灣置於
歐亞大陸東南的一角。
2.改變地圖中心點後的台灣:
(1)以臺灣為中心東西向觀察時,臺灣正好位在全球
最大陸塊與最大海洋的交會點。南北向觀察時,臺灣
則位於西太平洋島弧的中心,成為東北亞與東南亞連
結樞紐。
(2)臺灣成為南島語族躍向海洋的第一站,荷蘭北上拓
展貿易的據點;鄭氏進攻中國大陸的基地;清帝國東
南沿海的屏障;日本南進政策的前哨。
歷史小百科5:西太平洋島弧
影片欣賞:
台灣與大陸相連
直立或橫躺的臺灣
圖1-14 新視野的臺灣
二、南島語族與臺灣的連結
1.傳統上臺灣原住民被分為平埔族與高山族 ,從文
化與血統來看,平埔族與高山族多屬於南島語族。
2.研究顯示,臺灣很可能是南島語族的形成地,至
少也是由大陸向海洋拓展的第一個據點。
3.部分南島語族在約距今二千年前又自東南亞回流
臺灣,形成臺灣既是他們的原鄉又是新移民地區
的現象。
歷史小百科6:南島語族
影片欣賞:
台灣與南島語系
圖1-17 南島語族的分布與擴散
三、漢民族與臺灣的連結
1.早期中國文獻對臺灣的稱呼 :
(1)不確定是否專指臺灣:秦漢時的「瀛洲」、
「東鯷」,三國時的「夷洲」、隋代「琉求」、
宋代 的「流求」或「毘舍耶」 。
(2)明確記載:宋代明確記載由漁民定居澎湖、明
代 的「東番」、「大員」。
2.漢人移民與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今日臺
灣歷史遺產最重要的一個部份。
歷史小百科7:中國在澎湖設官
圖1-19 明代地圖中的臺灣
影片欣賞:
四、臺灣與世界的連結
台灣為何叫台灣
1.西元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沙科・達・伽馬
(Vasco da Gama)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人類歷
史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2.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北上日本時經過臺灣,
後來把臺灣命名為「福爾摩沙」(Formosa),也就
「美麗的地方」之意,從此臺灣就躍上的國際舞
臺。
3.新東西洋航路的開闢,讓臺灣成為國際競逐的對
象,日本、西班牙、荷蘭、中國先後在此角逐,
十九世紀後又加上英國、美國、德國,臺灣與世
界的互動愈來愈頻繁。二十世紀以來,中國、日
本、美國三方勢力的消長,深深影響臺灣的走向。
歷史小百科8:Formosa
圖1-20 西元1554年 Lopo Homem 所繪世界地
圖最早出現臺灣
五、海洋文化的特質
所謂的海洋文化,是指地理上與海洋密不可分的關
係。臺灣長期以來開放、多元、包容、重商、自由
經濟的特質,正是海洋文化的主要元素。
1.政治上:各式不同的政府統治這塊土地;社會上許
多族群陸續遷移進來。
2.經濟上:長期依賴與海外地區的貿易,這些條件下
孕育出臺灣多采多姿的海洋文化。
海洋開拓與移民的精神,帶動了現代民主、人權、
個人自由理念的發揚。這些海洋文化的精神與元
素,應該是今日臺灣最值得重視的價值。
歷史小百科1、2
1.對歷史的扭曲:以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歷史為例,
中原漢人菁英文化的主導下,只有與漢人活動有
關的事蹟才會寫入歷史。於是原住民的活動消
失,荷蘭、西班牙的殖民一筆帶過,清代移民社
會的衝突看不到,日本在臺灣的建設被掩蓋。臺
灣史呈現嚴重的斷裂。
返回
2.本土歷史教學推動:教育部自民國82年起,將鄉土
教學納入正式課程,86年將「認識臺灣」納入課
中,89年的九年一貫課程中再加強對臺灣的相關認
識。
返回
歷史小百科3、4
3.本土化:「本土化」是指人們對自己所生長土地
的認同,包括歷史、文化、語言、生活習慣等各
方面。
4.臺灣多元族群:臺灣族群一般分為閩、客、新住
民、原住民四大族群,有些加上最近移民的「新新
住民」,成為五大族群。但原住民可分為14族,新
住民來自中國各省,新新住民則有中國、越南、柬
埔寨、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六個比較大的族群。
返回
歷史小百科5、6
5.西太平洋島弧:又稱「東亞島弧」或「花綵列
島」,最大範圍北起阿留申群島,經千島群島、
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群島、東印
度群島到新幾內亞。
返回
6.南島語族:又稱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分布範
圍西起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到復活節島,北到
臺灣,南到紐西蘭,是世界唯一分布在島嶼的大
語系。部份學者認為臺灣為南島語族的發源地。
返回
歷史小百科7、8
7.中國在澎湖設官:中國在澎湖設官:中國對澎湖
的統治最早在南宋時,當時臺灣屬於福建路泉州
晉江縣。元朝時在澎湖設巡檢司,明初因海禁政
策,廢澎湖巡檢司,將人民遷回福建。
返回
8. Formosa:在葡萄牙文中是個陰性詞形容詞,代
表「美麗的」。當初葡萄牙人看到臺灣時喊「Ilha
Formosa」,ilha是島嶼的意思,兩字合在一起才
可翻成「美麗島」。
返回
【圖源】
圖1-1 串門企業(2003)。台灣老明信片:原住民篇。台北:串
門。p.10
圖1-3 經典雜誌(2005)。赤日炎炎。台北:經典雜誌。p.92
圖1-7 蔡坤年繪製。
圖1-11 蔡坤年攝影。
圖1-14 蔡坤年繪製。
圖1-17 蔡坤年繪製。
圖1-19 取自
http: / /www.tonyhuang39.com/tony0405/tony0405.html
圖1-20 曹永和(1979)。歐洲古地圖上之台灣,台灣早期歷史
研究。台北:聯經。圖版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