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这里下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请点击这里下载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西昌学院副教授
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中学高级教师

欢迎访问 谌业锋主页
http://jksyf.scxxt.com.cn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凉山教育研究 http://lszjks.scxxt.com.cn
电话:0834小灵通 3687163
E-mail:jksyf@163. com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
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三、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 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分析
 五、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策略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
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
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
的关注
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
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 (三)“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
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
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
注
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
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
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
节好课的很重要的指标。
 的确,完成认知目标是教师在组织
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
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
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
“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
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 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
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像这样未完成预定
认知目标的课显然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但如果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
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的课也不能视为
一节好课。

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
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
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
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
发展。
 学生的想法中也许蕴涵着创造性的火花,
也许是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可是教师不
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因为怕影响教学进
度,完不成认知目标。
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
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
通性
 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
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
 许多观摩课,教师不敢拿出原汁原
味的课,就是怕评委们说自己设计
的课“漏洞百出”,说自己水平低。
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
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
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
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
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
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
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
生则是配角,是观众。
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常常采取回
避的处理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
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
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
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
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无任何收益。
 因此,我们说教学“贵在得法”,就体现
在教师如何作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
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
(三)“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
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
标可以说十分完备,而且每一项指标
几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诸如,“教学
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
“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
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
然”、“语言流畅”等等。
 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中的
不少环节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
计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过,
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
要来设计,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
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知识
和能力的发展。
 如果为了把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黑板上即使
板书并不那么美观,甚至让学生参
与板书,又何尝不可呢?相反,如
果让所谓的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理
解,让所谓的板书限制了学生的理
解,那才是一堂既可悲又失败的课。
 传统的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
限性使得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一种好的、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究
竟应该是怎样的,或者说一堂好课
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哪些方面?为
此我们首先考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



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习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
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四)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
的理解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
人学习的反思
(六)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
积极体验与情感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 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
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 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
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

而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要表现在:
 一是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
出或确立。

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
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
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应
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
立。
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总目标都能由
学生自己提出。许多课是需要教师在备
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但应
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确立这些任务
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
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
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
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与此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
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
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 二是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
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
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
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
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
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
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
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

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
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
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
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
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
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
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
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
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
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
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
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根据自
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
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
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 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
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
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
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
相互作用的结果。
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
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
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 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
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
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
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
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
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
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
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
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 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
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
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
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
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学生主动建构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
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反对过于简单化地
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
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
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
 同时,也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
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
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
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

 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
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
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
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
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
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
得出结论。
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
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
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
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
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
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
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
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
写出书面的提纲。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
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
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
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
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和
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
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
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
 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
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学
生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
流于形式。

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
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
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
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
位,每个孩子被安排安静地坐在自
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
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
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
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
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
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
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
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
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 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工作小组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
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与此
同时,整个班级中的小组数也应该控制在
一定的范围,从这个角度讲,适当减小班
级规模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
(四)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
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
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
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
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
得毫无意义。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 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
识;
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
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 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
杂的问题;
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
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
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
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
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
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
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
真正的理解。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
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
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
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
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
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
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
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
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
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
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
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
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
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
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
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
习惯。
 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
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
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
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
(六)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
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
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
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
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
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
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
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
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
之上。
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
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
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
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
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
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
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
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
成功与进步之上。

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
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
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
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现代的教学
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
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
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
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三、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
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教师组织学
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
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
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
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
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
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
身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由于评价者自身观念的滞后,由
于课堂评价标准存在某种偏差,课堂教学
评价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误导的现象并不
少见。
 所以,在研究制定好课标准时,必须坚持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发展
中的教学过程的态度,使我们所倡导的好
课标准,不是悬在师生头上束缚其主动精
神发挥的利剑,而是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
务水平,引导师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武
器。

 课堂教学的本质既然是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
动过程,评价课堂教学就应该从观察
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
 观察的重点是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
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这些组织工作
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有效学
习,所以,教师的组织活动不是观察、
考评的重点。
 只有在教师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活
动以后,只有把教师的活动与学生
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测量评
价教师的活动才对评价课堂质量有
意义;否则,不论教师讲解得如何
生动,不论教师展示了多少教育资
源,只要它们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
学习,都是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
在度量、评价课堂教学时,把观察重点从
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
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加以评价,反
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新认识。
 当然,在这样分析评价课堂教学以后,并
不是否认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因为学
生有效学习活动表现就是教师劳动的成果,
反映了教师的组织与计划的水平,所以,
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依据课堂上学
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教师,来认识教师的
业务水平与敬业精神。

 作为对一种活动过程的评价,应该
从活动的目的、活动的过程、活动
的效果、活动的氛围、活动的特色
等方面来加以评价,在制定课堂教
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抓住以下五项
指标:
(一) 教学的任务、目标
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每节课总要由师
生确定一项或几项具体的教学任务,就
是说,要明确大家学什么,学到什么程
度,怎么去学?任务或目标应该是具体
而科学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命
题,是合理的要求,是符合学生发展需
要、符合传承人类文明需要的要求。
另一方面,这样的任务与目标又应该是有
生命力的,即适应学生知识能力准备基础
的,是学生感兴趣、有挑战性的,而不是
简单地重复,也不应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过
分遥远。
 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科学性与适切性是
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任务目标不合
理、无价值,不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也不
可能实现成功的教学。

(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
价值观的生成发育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的身
心需要。作为一个群体的学习活动过程,关
注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参与度上,放在学生参
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上。
 要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
要看教师重点讨论、重点讲解的问题在多大
程度上符合学生的需要,有助于帮助学生解
决难点?还要看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
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等
等。

同时要关注教学过程的组织程序与活动节
奏,从整体上看是否有合理的顺序与秩序,
是否能随时因人因事而灵活调整既定安排,
活动节奏是否符合健康与安全的原则,能
不能做到张弛有度、融严肃与活泼于一体?
 对活动程度与活动节奏的观察要围绕有效
学习的需要来考查,要关注活动方式、方
法的合理性与教育资源利用的适宜程度,
要依据学生认知与情意发展的要求来评价
活动程序和活动节奏的科学性、合理性。

在观察分析教学过程时要坚持“目中有人”
的原则,要关心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情绪体
验,要从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实际效果
和长远影响去评价教学过程。
 总之,观察教学过程主要是关注教师对学
生的人文关怀与对教学任务的全面认识及
其落实情况。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及其所
体现的现代教育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宣言
层面上,而必须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必须转化成为师生具体的活动方式、活动
特点与活动氛围,这样才会真正对学生发
展起促进作用。

(三) 教学活动的氛围
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是充
盈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
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
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
效能的关键因素。
 积极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平等
的,是让每个参与者身处其中都感到安全、亲切、
有归属感的。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
一书中提倡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他们提出的多
种要求都与课堂氛围有关,如情绪安全感、自信
心和归属感,都要求我们关注学习者的心理需要。


具体说来,他们要求建立“温暖的、学生彼此熟
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要求“不要让学生
感到为难,也不要诱哄着学生去学习”,“无论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让学生看到你
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要求“在教室里创造家
庭般的环境和规则”,亦即采用“民主的运作方
式”,主张“每个成员都是有价值的一员,都享
有地位、尊重、基本权力、权利和义务”,等等,
都与我们所提倡的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氛
围相吻合。他们提出的“积极课堂”的建设目标,
是建立在对美国学生课堂要求的调查统计基础上
的,它反映了美国学生的要求,但也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出中国学生的期望。
(四) 教学效能
有效的教学一定是使学习者有所收获的学
习活动,检查学习效能是非常重要的。
 效能检查可以有三项指标:
 一是问题解决的程度?
 二是解决问题的代价如何,投入产出比例
是否恰当?
 三是看能否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能否促
进发展,具体地说是能不能带来新的问题,
能不能启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活动?

学习效能评价,要有效益意识,要提倡在减
轻课业负担的条件下实现学生发展,要像关
心学业一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尽量做到
少而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在当前
“血汗教学”盛行,教师加时、加课、拖堂
现象严重的现状下,我们主张要把“按时下
课”、“不加时集体补课”作为教学纪律、
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求之一提出来。
 有些人以为只要把学生升学考试的分数搞上
去,不论其平时有多少违背教学规律的事情,
都可以一俊遮百丑,都可以以“好心”而遮
掩过去,其实是非常错误、非常有害的。


现代社会是讲效益的社会,现代社会要由
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人去创造,如果我们的
儿童、少年从小就是在不讲效益,在大量
苦不堪言的重复训练中去追求眼前的“成
就”,从小就在这种重复性的训练中消磨
了学习的热情与主动精神,那么他们又怎
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呢?
又怎么会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一代新人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必须
有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之
一。
(五)创造性增值
这是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
征、创造精神与探索勇气的鼓励与支持。一
节好课,应该是能够体现出教师个人特点的
课,也是与此时此刻实际密切结合的课,是
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的课。
 所以,要鼓励教师大胆创造,也要允许教师
的探索有所失误、有待完善。创造性增值或
特色加分,不能只是老教师的专利,而应该
成为鼓励所有教师进行改革尝试的手段,应
该成为鼓励教师在一般性要求中重点突破、
以点带面、逐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方法。

所以,不仅是没有列入评价要素的特长、
特色可以加分,列入评价要素的要求,做
得有特点、有创造也可以加分。
 总之,要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尝试新方法,
探索新规律。素质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
是个生成发展中的新事物,我们还没有多
少成功的经验。在这样的条件下,鼓励教
师积极创造,让更多的教师在创造中把握
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不仅是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
教育的需要。


具体评价课堂教学应主要考察以下
 六个方面的指标: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 (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 (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
障
 (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 (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
养
 (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当然,以上这些指标在具体实施时,还可
以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比如对学生的主动
参与可以考虑如下两个方面。
 其一,学生个人参与的时间和广度。包括
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独立思考和个别学
习的时间以及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 其二,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包括参与小组
学习的时间、小组交流和讨论的实效性等。

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遵循制定与选择评
价指标的基本原则,保证指标的明确表述、
可具体化,能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改进。
 最后还有一条,也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
一条,那就是评价指标一定要抓住关键因
素和主要矛盾,切记不要面面具到、过细
过全。因为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其目
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我
们要善于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教
师手脚、限制教师施展的铁链。

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分析
美国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 B. 香港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 C. 江苏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 D.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指标
 A.
A. 美国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一)指向教学过程的——媒介指标
 1. 学生是否已被引起学习动机?
 2. 学习经验的结构,是否已对照目标而
被恰当地决定下来?
 3.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否有秩序、有概括
性?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 4. 教师对学习经验的干预,是否与学习
经验的目标没有矛盾?

5. 是否有充裕的时间,能够使学生们更
好地进行思考和作出反应?
 6. 同学习经验的目标相对照,赏罚是否
合理?
 7. 学生对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
以什么形式受到评价,是否理解?
 8. 到达目标或成果,是否已清清楚楚地
明确化?
 9. 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是否已经明确?对
照目标来看,是否合理?

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否反映了
学习经验的目标?
 11. 为教学指导准备的材料的种类和
多样性,是否同学习理解经验的目
标以及学生的能力相矛盾?
 12. 从学习经验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
能力来看,教学指导方法是否合适?
 10.
(二)指向教学结果的——终极指标
1. 学生是否学会了教师想要教给的东西?
 ——在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提高、发
展的情况如何?
 ——在学习的进度和达到的程度上情况如
何?
 2. 正规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习是否继
续进行?
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验所制定的
目标或所期待的成果,实际上是否
已经得到满足?
 4. 学生是否保持住所学的东西?
 5.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验所制订的
目标或所期待的成果,实际上是否
已经得到满足?
 3.
这一学习经验,同学生所具有的
其他学习经验之间是否具有不矛盾
的连续系统的关系?
 ——是否充分地利用了预习?
 ——是否推动了其他课堂教学活动
中的学习?
 ——是否使后来的学习容易进行?
 6.
7.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是否看到了教师所
期待的影响?
 8. 同以往的做法相比,这次课堂教学活动
是否是低成本的?
 ——能否用少量的费用实现同样的学习?
 ——能否用同样的费用实现更多的学习?
 ——能否用少量的费用实现更多的学习?
 9.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志愿参加的人数的水
平,能否维持和提高?

B. 香港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










1. 科目所涵盖的内容
A. 深度与广度的合适性
B. 概念定位
C. 教师知识技能专长
2. 教学清晰度
A. 口头交往技能
B. 非口头交往技能
C. 清晰与具体的指导
D. 所有必须陈述的要点
E. 充分的图示和例子(类推、比喻的运用等)
F. 通过反应与参与所显示的学生的理解
3. 引起动机的技巧
 A. 教师能力与热情
 B. 变化(活动准备、疑难问题)
 C. 学生热情与毅力
 4. 教授速度或步调
 A. 适合个别需要
 B. 适合小组需要
 C.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操练与举例










5. 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决定的机会
A. 提供足够的选择
B. 以学生为导向的活动
C. 适合个体的兴趣
6. 学生在不同经验中的投入情形
A. 讨论、小组活动、电影、田间旅行、学习中
心等
B. 有目的的行动
C. 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与独立研究过程
D. 学习风格适应











7. 配合课程目标的课堂互动
A. 促进小组情感的活动
B. 对于个体及他们的观点的尊重
C. 适当运用幽默
D. 促进自律的意识
8. 课后跟进活动的机会(如家庭功课)
A. 允许创造、个体兴趣及专长的开放性
B. 提高或预备课堂活动
C. 作业的变化
D. 对感兴趣学生的未来学习的鼓励与协助
E. 住处印刷清晰、教授完全











9. 强调高层次的思想技巧
A. 体现在教师提问、活动、教学辅助中的布卢
姆的分类学
B. 批判性思维活动
(如逻辑、模块、科学过程等)
10. 强调创造能力
A. 创造性思维技能
(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精加工)
B. 接受的气氛
C. 对冒险的鼓励
D. 开放式的提问
E. 模仿创造性行为
11. 教案设计与课程目标的适合性
 A. 灵活性计划的意识
 B. 以学生为中心
 12. 教学资源的运用
 A. 视听材料、模型与演示的一体化
 B. 印刷清楚、语法正确
 C. 合适的、必须的
 D. 所使用的材料,辅助的变化

C. 江苏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一)教学思想
 (二)教学目标
 (三)教学内容
 (四)教学过程
 (五)教学效果
 (六)教师素质
 (七)教学机智

(一)教学思想
1.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坚持教书
育人的原则;
 2. 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是否尊
重;
 3.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
展。

(二)教学目标
1. 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制订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
目标;
 2.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
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
目标;
 3.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所有的活动是
否都是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的。

(三)教学内容
1. 教师是否熟悉教材和学科教学大纲;
 2. 能否在钻研教材和学科教学大纲的基
础上,精选教学内容;
 3. 能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
际情况,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

(四)教学过程
1. 教师能否做到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准确熟练,论述和运算严密,举例贴切;
 2. 教师能否在遵循“启发诱导、联系实际、
形象直观”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3.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否做到在
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4. 能否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
承上启下,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否
结构紧凑和层次分明;
 5.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
教学计划(或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不切和
学生的实际,能否及时修正课堂教学活动,
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 6.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否根据不同
的情况,恰倒好处地向学生提出各种与教
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 7.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教师能否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提前结束授
课、不拖课。

(五)教学效果
1.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导向下,
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堂教学的气
氛是否活跃,学生的情绪是否高潮;
 2. 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学生在教师的诱
导下,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学生是
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具体表现为学生
能否在课堂上发问和提出质疑);

 3.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回答问
题和课堂联系的准确率高不高(高
的标准是90%以上);
 4.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贯
彻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以维持学
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具体表现为学
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
(六)教师素质
 1.
在教态方面,能否做到自然、举止
庄重、情绪饱满和讲授速度适中;
 2.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讲
标准的普通话,是否使用规范的课堂
教学语言和做到语言生动;
 3. 板书设计是否简明、醒目,黑板板
面利用是否得当。
(七)教学机智
 1.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做
到不仅对好学生的成就加以表扬,
而且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进步
加以赞扬;
 2. 教师能否妥善处理课堂教学过程
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D.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 (一)教学目标
 (六)学生行为
 (二)教学内容
 (七)教学效果
 (三)教学过程
 (八)教学特色
 (四)教学方法
 (九)教师素质
 (五)教师行为
(一)教学目标
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
面的要求。
 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
技能与学科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二)教学内容

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和关键。
 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性的。
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
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 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
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科活动。
(三)教学过程
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
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
知结构的建立。
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
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
自然流畅。
 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
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四)教学方法

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
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
合理。
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 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五)教师行为
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的机会。
(六)学生行为
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
学科学习活动。
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
性的。
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七)教学效果
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
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
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
度。
(八)教学特色

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
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
 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
立意。
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
学艺术风格。
(九)教师素质
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
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
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
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
机调控能力强.
 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
解。
五、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策略

1、增加教学信息
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宝贵的四
十分钟,给学生以最大的知识信息,这
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
 信息的传递,教师应花主要精力,用较
多的时间,输入主要信息,控制次要信
息,剔除无效信息。

当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最大限度传授
有效信息,必须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认
真的定量、定性分析,针对学生已掌握
的知识的量和质,以及能力状况,找到
已知与新知、已能和未能的结合点,输
出新信息,使学生由现有发展水平达到
最近发展水平,从而进入新的最近发展
区,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的智力、能力。

适当加快节奏,是增加信息量的一条主
要途径。这里说的加快节奏,不是慌慌
忙忙地进行每一环节教学,也不是教师
的讲解像打机关枪,客观存在指的是教
学节奏有快有慢,在重点难点的所在应
放慢速度,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使观众
了解得清楚,非重点的地方适当加快,
教学的环节与环节之间,步骤与步骤之
间环环紧扣,不浪费教学时间。
那么一节课应该传递多大的信息量为好
呢?
 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接受信息
量是以“组块”为单位的,要想长期记
忆一个组块,最低需要显示8秒钟的时间,
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能应用,则一节
课只能完成4—20个组块。

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多种教
学形式扩大频带宽度,并努力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各种干扰,
使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
 有时教科书中一节课的知识信息可
能达不到这样的信息量,那么我们
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用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以开阔学
生的眼界。
2、提高思维密度
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讲,主要有看、听、
写、讲和实验操作等几种形式,测试表
明:看和听的思维效率最低,写和讲的
思维效率较高。
 因此,提高教学效率,要让学生动脑动
手,动笔动口,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
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传输的信息综合分
析,形成概念,提高思维的密度。

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的质
量,主要是由教师的课堂提问所决
定的。
 教师应尽量少提判别性、叙述性问
题,多提些述理性和扩散性问题,
因为这类问题所追求的目标是讲清
道理,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
知其所以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的质量,
也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但关键是怎样的
讲授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如在概念
教学中,教师讲的重点不在概念本身的
知识性和记忆性的内容,而在于引入理
解、掌握和应用概念的思维过程。
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讲的重点 也从解法
转为分析,即显示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这样也就使学生从单纯的解题过程方法
的模仿,发展到思维过程的模仿,从而
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

3、减少时间的损耗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强时间观念,十
分珍惜时间。
 为减少时间的损耗,在教学中应该:
 (1)课前做好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
一切用品,以免课堂上现用,现找;
 (2)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
(3)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讲话速度适
中。实验证明,人对声音信号的反应时间
为140毫秒,所以在教学中说话的速度平
均为120—160个字/分为好。应尽量减少不
必要的重复。
 (4)精简板书。因板书占的时间较多,
所以课堂上应尽量精简,对于大量需要板
书的内容可以预先写在小黑板上或投影幻
灯片上。同时应提高板书、板画的速度,
不必要精确作图的板画应尽量用于画草图,
另外可以利用学生自学时间板书。

(5)提高提问的技巧。课堂安排不当,
会因学生答不对耽误很多时间,所以应予
以足够重视,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合理选择
被提问的学生,以便使教学顺利进行,
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节课
只有40分钟,时间非常宝贵,课堂教学应
始终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使学生处于积
极地学习状态之中。组织学生自己学习,
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努
力减少无教学效益的时间,提高教学时间
价值。

4、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
现代教学技术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研
究证明:人对音响语言信息的接受能力为4.
4比特/秒(比特[bit]信息量中最常用的单位,
是以2为底的对数);而对画面构图中信息
接受能力为46比特/秒,人们用一般方法接
受信息的速度为25比特/秒,而电视教材的
通道容量最佳约为70比特/秒。我们应尽可
能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投影、录像、电
影、录音、计算机、多媒体等。
5、运用协同原理,优化教学结构
教学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各子系统既有
独立的运动,又有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
通过协调各子系统使相互影响的整体运
动占主导地位,便产生协同效应。在具
体实施中,要把握三点:
 (1)了解和掌握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
复杂关系。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法
与学法的关系等。

(2)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比如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处理得好教
学效率就高。
 (3)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
尤其要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达到
懂、透、化。

6、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课堂教学的情
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师
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和谐。
 在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中,师生思维敏
捷,心情舒畅,会产生满足、愉悦、成
功、幸福等积极的体验。

创设自然科学课堂的良好的心理环境,
旨在使学生主动而快乐地参与教学的会
过程,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使学生感到课堂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使学生听课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效地
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一定要正确处理
好师生之间的“收”和“放”这对矛盾。
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积极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
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
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三、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 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分析
 五、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策略
欢迎访问
http://jksyf.scxxt.com.cn
http://lszjks.scxxt.com.cn
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0834小灵通 3687163
E-mail:jksyf@163. 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 西昌学院教育心理学副教授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凉山州数学会副秘书长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