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
E-mail:[email protected]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 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 三、新课程下的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 四、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 五、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弹性设计”
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1、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准确、全面、具体,不仅要有
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有过程、方法与能
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各类学生的
实际情况。课堂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
标进行,教学目标要统领教学各个环节,
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2、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
间的关系民主、平等。
课堂气氛既是紧张和严肃的,又是和
谐愉悦的;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
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和体验。
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
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
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
形成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合作学习
和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主动有效地参
与教学活动。
4、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
式的转变
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
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
习、合作学习。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
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
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
5、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
程。
教师要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学
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
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
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
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视
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活动。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
思想、情感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
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
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
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
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
方式。
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 教学策略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
即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意和行为方面应产
生的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
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1、全面考虑诸因素;
2、教学目标陈述的出发点是学生。
教学目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分析课程标准、教材;
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
点、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
分析学校情况、社区课程资源及
所占有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
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的陈
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应尽可能
采用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
的行为动词来刻画。
教学目标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1、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
为;
2、完成这一行为的条件;
3、使教师感到满意的并能表现学
生已经掌握了该学习任务的成绩水
准。
教学目标
全面性
规范性
微观性
操作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规范用词
理论
 知道(识别、记忆、初步认识)
 理解(初步把握、一般认识)
 掌握(联系、解决、较深入认识)
 应用(综合、解决、系统认识)
 实验
 初步学会(使用、完成)
 学会(合理选择、独立完成、正确处理)
 设计(设计、选择、制作、分析、改进)
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规范用词
 感受
 (感觉、接受、注意、关注、感到)
 认识
 (认得、区别、经历、描述、明白、
表达)
 运用
 (选择、采用、解释、交流、 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规范用词
 体验
 (萌发、体会、感觉、感触、了解)
 感悟
 (感知、领悟、领略、激发、懂得)
 形成
 (树立、具有、区别、养成、建立、
提高、增强)
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某一
课题之后,他们的行为以及情感等
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教学目的是:教师所要求于自己的,以
教养教育相统一的,用说教施影响于学
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望于学生的,以
知情行思相统一的,以激疑启思所诱发
的从心理到行为的有序变化。
知识点的划分示意图
课程
第一章(单元)
第一节(课)
知识点(1)
知识学习
第二章(单元)
第二节(课)
知识点(2)
技能学习
事实 概念 原理
问题解决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6
评价
5
综合
个性化
自然化
4
分析
组织化
分节化
3
应用
价值判断
精密化
2
理解
反应
巧妙化
1
知识
接受
模仿
认知领域
感情领域
动作技能
层 次
创造性
学习目标的编写
1、ABCD法
A 教学对象;
C 条件;
B 外显行为;
D 标准;
例:
一年级学生,在5分钟内,将所给的生字注音,
( 对象)
(标准)
( 行为)
可以查字典。
(条件)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外显行为动词
层次
特征
知识 对信息的回忆
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
解释信息
外显行为动词
定义、例举、排列、重复、
背颂、说出、写出、辨认、
描述、陈述、标明、说
明、……
叙述、解释、鉴别、选择、
转换、区别、估计、引申、
归纳、表明、报告、举例说
明、猜测、予测、摘要、改
写、讨论、……
应用
将知识应
用于新的
环境中
分析
将知识分
解找出各
部分联系
选择、计算、演示、改变、阐述、
解释、解答、证明、俢改、计划、
制定、表现、发现、操作、利用、
例举、产生、修饰、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
区别、检查、调查、编目、指出、
评析、评论猜测、细述、
综合
将知识重
新组合形
成新整体
编写、创造、设计、提出、排列、
组合、计划、管理、重写、归纳、
总结、收集、建议…
评价
根据一定
标准进行
判断
鉴别、鉴赏、讨论、估计、对比、
比较、评定、判断、衡量、预言、
检讨、结论、分辨…
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择的外显行为动词
层次
特 征
可参考选用的行为动词
接受
(注意)
愿意注意某 听讲、看出、选择、接受、
事件或活动 赞同、容忍…
反应
乐意加入某 陈述、回答、完成、选择、
事以示反应 列举、遵守、记录、称赞、
价值
判断
组织
表现接受坚 承认、参加、决定、影响、
定追求某事 支持、论证、判别、解释、
性格化
控制行为发 修正、改变、拒绝、相信、
展性格化
解决、贯彻、抵制、要求、
组成体系确 讨论、联系、建立、权衡、
系统阐述、制定计划…
定关系
2、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例:
• 内部心理描述: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
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
行为1: 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中的主人公是
一个怎样的人;
行为2: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时表
露自己感情的句子;
行为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中哪些采取
了略写的方式,哪些进行了详写,它们对表现
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活动设计
2、认知活动设计
3、情意活动设计
4、评价活动设计
1、组织活动设计
组织活动是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
行的保证。
其设计内容包括: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设计;
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各个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渡与
衔接的设计。
2、认知活动设计
认知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
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学生学习起始状态的诊断设计;
(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
(3)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
删和重新组合,重、难点确定及处理,课内、
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
2、认知活动设计
(4)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用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所长、
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
法,选用恰当的教学媒体。
(5)学生活动设计。包括学生活动的
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过程、
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内容。
3、情意活动设计
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意因素的参与和
推动,而情意发展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
重要内容。情意活动设计包括:
(1)教学活动情境化设计——将教学
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
(2)教学活动情感化设计——发掘教
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
情感体验。
4、评价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设计,包括: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
行为的即时评价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
的重要手段。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设计。
学习过程的评价设计
(1)学习方式的运用状况;
(2)组织纪律状况;
(3)介入和倾听的程度;
(4)主动发表意见的程度;
(5)与组员合作的程度;
(6)意志、毅力和探索的程度;
(7)“参与障碍”(注意力分散,交往技能
差、人际关系不良)的排斥程度;
(8)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9)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水平;
(10)分析、综合比较方法运用的水平;
(11)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水平;
(12)对概念、特征的理解水平。
(三)教学策略设计
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
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
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整体安排。就
是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1、设计教学过程结构
常用教学程序
传递—接受式:
 激发动机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应
用—检查评价。
 引导—发现式:
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
 示范—模仿式:
 定向—参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 情境—陶冶式:
 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

现代教学程序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呈现资料确认属
性—验证获得的概念—分析思维策略。
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提出先行组
织者—逐步分析—综合贯通。
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学生定向—常规
授课—矫正差错—再次测评。
 加涅的“指导学习”。
 建构主义教学程序。

2、选择教学方法
认知类:讲授、演示、谈话、讨论、
练习、实验、实习作业等法。
动作技能类: 示范—模仿法、练习—
反馈法等。
情感态度类: 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
法等。
3、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小组相互作
用等。
4、选择教学媒体
确定媒体的任务功能;选择媒体的形式类型;
明确媒体的信息内容;掌握媒体的使用特性。
教 学 目 标
教
师
媒体
反馈
学
生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1、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2、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3、创造情境
4、提供事实
5、显示过程
6、提供示范
7、举例验证
8、解释原理
9、设难置疑
引发动机
建立经验
形成表象
正确操作
建立概念
启发思维
引起思辨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 1、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化
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 3、抑制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
 4、平静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 5、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 6、靠近“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目
标
 7、克服畏难情绪 增强自信
 8、鼓励与激励求知的欲望
 9、满足表现成功的欲望
(四)教学评价设计
(1)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的设计;
(2)引导和组织学生评价教学的
设计;
(3)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和
方式的设计。
学习评价,即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
对测量的数据按一定标准量化,并对结果作出价值性
的判断。
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比较
评价
职能
时机
重点
手段
确认技能准备 在单元
诊断性 掌握水平学习 学期学
分类学生类型 年开始
时
形成性 信息反馈矫正 教学过
教学
程中
认知能力情
感技能生理
心理环境因
素
认识能力
测验
观察
检验
总结性 认定学分评定 单元学
成绩
期学年
重认知技能
情意能力
总结
测验
编制
测验
学习评价的步骤
(评价依据教学目标 )
评价对象
结构化观察
态度量表
形成性练习
总结性练习
资料收集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价值判断
一
次
量
化
二
次
量
化
达标程度
相对水平
差异对比
发展状况
学习评价方式比较
描述方式
区别
说明
绝对性评定
判断 a≥A
A为预期目标
相对性评定
判断a ≥ p
p为平均水平
比较性评定
判断 a ≥ b
发展性评定
判断 a2≥ a1 a1、 a2同对象
不同时期
a、b不同对象
三、新课程下的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一)“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
式
“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变式:切块拼接教学模式
(二)“合作——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三)“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
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
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
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各
种要素(教师、学生、内容、
媒体)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
动进程结构形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
式,即可以使人们照着去做的
标准形式。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标准形
式,它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等诸要素高度概括,
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
种工具和方法。
“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创
景
激
趣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讨
组
间
质
疑
展
示
作
品
自
我
评
价
“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变式:切块拼接教学模式
切块
分割
自主
学习
组内
交流
联讲
拼合
学习
评价
(一)“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
(1)创景激趣 式
“创景激趣”,是指教师运用媒体或
资料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好
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之中。
常用的“创景激趣”的实施策略有:
①长时记忆调动
②课前信息交流
③景观直观感受
④问题引发探究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自学
提纲的引导下,运用教材、网络等
信息载体,搜集信息,初步形成认
知结构的过程。该环节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空间概念。
第二阶段:形成认知结构。
(3)合作探讨
“合作探讨”,是指由教师提出或引导学
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
组织学生充分开展组内讨论,让学生体验运用
所学知识及必要的工具,探究解决所关注的实
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教
学环节。
该环节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问题应基于
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要便
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操
作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
而发展创造思维;要结合时事热点,锻炼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组间质疑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中,学生通
过同化和顺应,已基本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为了
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教师引导各合作小组
就本课的知识点及相关内容大胆质疑,并请其他小
组来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这就是“组间质疑”环节。
教学过程中,可从如下方面引导学生的组间质疑
活动。
首先,引导和鼓励各小组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提出
问题,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目的在
于理顺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
再次,启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促进个体创
造思维的发展。
(5)展示作品
“展示作品”,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
出某一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不同的
形式去表现该主题的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充分
展现自身特长,发挥合作性和创造性,形成独
具特色的作品。
作品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能够表现主
题,便可不拘泥于统一“格式”。可以是一个
故事,一段歌舞,一首小诗,一幅漫画,目的
在于为学生创设展示自身特长的机会,满足学
生展示自我的需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为小
组赢得荣誉的快乐,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
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6)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在小组内每名成员对自
己的学习收获、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形
成每个小组对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总体评价的教
学环节。
每一合作小组可以评价本组在本课学习中
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进步,对进步显著的同学
更要提出表扬。在实施“自我评价”环节时,
应注意:
①保证评价时间;②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③以质性评价为主;④综合评价学生在学习全
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方面的表现,特别要关注
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
(二)“合作——接受学习”教学模
式
复习
旧课
引入
新课
讲解
新课
巩固
新课
检查
反馈
承上
启下
诱发
动机
接受
新知
夯实
双基
弥补
不足
了解认
知基础
激发学
习心向
形成认
知结构
稳固认
知结构
辨析认
知结构
(三)“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
式
发现
问题
提出
假设
验证
假设
表达
交流
评价
总结
基于课堂教学的情境—探究模式
问题情境——思考分析——
形成创意——实践探索——意义建
构——自我评价
(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 根据课堂教学的特性,教学设计有
两种情况:
 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
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
事前设计;
 二是适时的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
进行的设计。
 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
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鲜活的
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是预先设计和适时设计的可操作的
有形框架,但又不拘泥于设计,根
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活用模式。
基本设想是:
阅读教学设计:
初读感知,发现目标



→精读领悟,尝试目标
→深读积累,解决目标
→活读拓展,运用目标。
作文教学设计:
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 →阅读例文,领悟写法
→指导选材,开拓思路
 →创设情境,合作述说
 →交流构思,评议修改

→尝试写作,评改完善。

作文讲评课:
谈话导入




→重温要求
→示例评改
→自评互改
→练笔提高。
写字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




→自主感悟
→指导示范
→实践练习
→反馈评析
→矫正提高。
四、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课程标准与目标确定的关系;
2、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3、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
4、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5、个性张扬与纪律约束的关系;
6、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五、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弹性设计”
 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应
当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
习需求的“弹性设计”:
 1.体现探究学习的弹性
 2.体现合作沟通的弹性
 3.体现交流对话的弹性
 4.体现个体感悟的弹性
1.体现探究学习的弹性
 由传统的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
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场极为深
刻的变革。
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
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方
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
能力的实践活动。
 探究必须形成问题情境。
 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
合作者,应当在尊重学生质疑、求
疑的基础上,组织、帮助学生澄清
问题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在反复
诵读课文、自主处理课文信息、感
受语言文字和联系生活积淀中去主
动探究。
2.体现合作沟通的弹性
 合作是儿童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品质,
因而是儿童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最新报告《教
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将“学会共
同生活”作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
一。
 “课标”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因为语文
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
活动中,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学习同
时也需要群体合作,才能提高学习
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对儿童
进行合作的教育,促进他们的社会
性,使他们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
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合作沟通,具
有很多不确定的客观因素。
 教师的教学设计,只能在组织引导
上作一些有限的策划,而很难全部
预测其细节,自然就需要“弹性设
计”。
 一位教师导读《闪闪的红星》一课,
在指导朗读时融入了合作沟通机制。
 她说:“现在我们把四个组作为四
个公共汽车车厢,每个车厢请一位
同学当老军人,一位同学当年轻的
母亲,其余同学当乘客,读‘让座’
这一部分。
 逐组表演读,读后互评,比一比哪一
组读得最好。现在,请大家先自读这
部分课文,派好角色,想想应该怎样
演读。”同学们分组合作的情绪很高,
精选角色,议论怎样互相配合,都想
争演读第一。
 这里,教师的深入引导和评价,只能
按课堂进行的实际情况来操作,教师
的设计就只有设想一些注意点,而总
体上是一种粗线条的组织引导。
3.体现交流对话的弹性
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
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也
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
教学行为。
 请看《麻雀》一课的一组交流镜头:
 师:当猎狗张开大嘴要吃小麻雀时,
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想
拯救小麻雀。假如你是老麻雀,你会
这样做吗?为什么?
生一:不会,因为……我害怕……怕死。
 师:你很诚实,其他同学呢?
 生二:我也不会。因为那样做,不但救不
了小麻雀,还多搭上一条性命。
 师:你是觉得不要增加不必要牺牲,对吗?
 生三:我也不会,反正孩子注定没命了,
我去白白送死,还不如回去再孵一只小麻
雀。(众哄然大笑)
 师:你挺会保存实力啊!

生四:我会像老麻雀那样做。因为以弱胜
强是常有的事,不去试试就输定了;去试
试,才有可能战胜对手。
 生五:老麻雀虽然不是猎狗的对手,但母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没想那么多。
 生六:老麻雀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
骨肉被吃了。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死也
值得。
 师:说得多有道理啊!
 ……

 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交流活动中,教
师就这样以片言只语或点击要旨,或
引出疑窦,或启发补充,或拨疑解难,
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了心灵之歌。
 然而这往往也是教学设计难以企及的
细节,教师只能以“假设”来猜度学
生可能交流的要点,而如何对话引导
则全凭临场的灵活应变。
4.体现个体感悟的弹性
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高度以个性化的
行为,对同一篇课文,每个学生都
可能因为各人生活经历、认识水平
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
悟。
 教育应当十分尊重学生精神生命的
自由展示,不应以统一的答案来压
抑学生的个性和灵气。这种感悟的
个性化就必然会带来教学过程中的
许多不确定因素。
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并作
现场的因势利导,就必须为“设计”
留出空白,赋予更多的可塑性。
教学设计应当以具有高度弹性的
“软设计”为主
 教师的“教”应当为学生的“学”
服务,教学设计要能够充分地按照
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
本规律而作相机诱导、即时处理,
并为此留下最大的弹性空间和应变
预测。
 如果说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必
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
训练,无多大伸缩性可言的话,那么,
达到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
务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
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
理,让其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
 所以,教学设计应当以具有高度弹性
的“软设计”为主。
 从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弊端着眼,
应当大力克服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权力主义和命令作风,要大力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
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
为依归,以相机诱导为手段的“软
设计”。
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共时
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媒体之间
的关系处在不断转换之中。这种不断
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很
大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如果教学
设计完全是刚性机制,教学活动必然
只能是单向的强行灌输,上课就成了
教师演示主观编制得十分细密的教案
的单边活动。
课堂教学还极富创造机制。教师的教学设
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师生双向合作过程创新
的不确定性。
 所以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预测”,如何
付诸实践,还得充分根据学情来灵活应变,
现场处理。
 这样,就赋予课堂教学“软设计”以特别
重要的意义了。
 鉴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性的认识,
“软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具有重要意
义。
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 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 三、新课程下的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 四、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 五、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弹性设计”
欢迎访问
http://www.lsyf.cn
http://lsyf.cn/jksyf.html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18981539788
E-mail:[email protected]
QQ:178990915
微信号:lsjksy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客座教授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