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百家争鸣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
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
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
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
合的现象。
(春秋战国时期)
孙膑
兵家
孔子
儒家
孙武
法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争鸣的影响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
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
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
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
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
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受到各
诸侯国的重用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2、主要代表学派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学派
孔子 ——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论语》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子曰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仁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他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come on everybody一起
来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仁德的人,自己要
站得住脚,也要设
法让别人站得住脚;
自己要事事行得通,
也要设法让别人事
事行得通。
自己不喜欢的事,
不要强加在别人
身上。
(1)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核心是“仁”,
一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二是“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
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孔子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
被古代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
①广开私学;
孔子讲学图
②“有教无类”;
③留下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
(3)孔子在文化方面的成就
整理文化典籍
孟子
——战国时期
—— 孟子被尊为“亚圣”
主要思想: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
(1)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提出 “仁”的学说,强调“仁”;
认为“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
“仁”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2)孔子政治主张实践情况:
处处碰壁,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整理古籍和教育工作。
(3)孔子对世人的影响:
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影响重大。
孔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知
识
点
拨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要代表。
孟子的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2)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道家学派
 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主张“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侵扰百姓
庄子——道家战国代表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
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
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墨家学派
墨子——战国时期创始人
墨子
主要思想:
(1)“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2)“非攻”,反对掠夺战争
法家学派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韩非子
(1) 提出“法治”,主张用严酷法律统治人
们
(2)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兵家学派
春秋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孙膑
——《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
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
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
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
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克己复礼” “德”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老子、庄子 春秋末期、战国
墨子
韩非子
孙武(孙子)
兵家
孙膑
战国前期
战国末期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
转化、“对立”“无为”
“非攻”即反对战争
“兼爱”即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
爱
“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力
和威势,保证政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
《孙膑兵法》
案例·展示
某些班级自习课上讲话现象比较严重,请
同学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
别给出解决办法。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
自我觉悟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问题探究
问题一:如果你想拜师学知识,你会投入到
谁的门下?为什么?
问题二:当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
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
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
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
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
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老子、
孟子思想遭到冷落。
3、百家争鸣的影响
(1)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
(3)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秦王借法家思想
振兴国家,实现
统一大业。
a主张“无为”
A孔子
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1、以德治国
B孟子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①墨家
C老子
D墨子
②法家
c”仁政”、“民贵”、 2、人与自然
“君轻”
和谐相处
d“兼爱”、“非攻”
③道家
e“法治”、中央集权
E韩非子
F孙子
G孙膑
④儒家
⑤兵家
f事备而后动
g以德教化人民
h有教无类
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4、依法治国
5、教育公平
6、以人为本
古为今用
当今的思想观点
孔子
孟子
墨子
以德治国 尊敬师长,
礼治文明、有教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无类
平等博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非攻”
依法治国
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法治
以不变应万变
无为而治
了解市场行情,
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廉正、廉洁、自律
韩非子
老子
孙子
思想渊源
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礼)
团结友善
(墨家,兼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墨家,非攻)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儒家,有教无类)
廉政、廉洁、自律
(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依法治国
(法家韩非子,法治)
以不变应万变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
•
•
•
•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和变革
文士阶层的出现
(根本原因)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政治:仁的学说;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克己复礼。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孟子 战国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道德: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儒家
墨家 墨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孙武
兵家
孙膑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兼爱”、“非攻”;
对立统一 ;“无为而治”
(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兵法》围魏救赵、“事备而后动”
1、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孟子
2.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D
A.创办私学
B.提出“仁”学
C.因材施教
D.认为“民贵君轻”
B
3、孔子曾经感慨说“苛政猛于虎也!”这说明孔子主
张
C
A、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
B、要让人民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C、君主要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仁政
D、说话要谨慎
4、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C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5、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
是 B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连线题:
诸子
百家
墨子
儒家
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孙武
韩非子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思想或主张
主张“无为”,要求人们
顺应自然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仁政”、“民贵”“君轻”
“仁”
“兼爱”、“非攻”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主张“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