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自学思考:
• 一、什么是“百家争鸣”?
• 二、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 三、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派?他们主要的主张
是什么?
• 四、“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
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特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讨论:为什么在春秋战国
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
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周政权衰落,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
教育扩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
鸣提供了人才。
2、社会的动荡和改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
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
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越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越会出现思想文
化活跃的局面!
轴心时代:中国、印度、希腊、希伯来。都是在
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
儒家: 孔子
孟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子
孙膑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
鲁国人。孔子是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
1)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
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2)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
政治思想
政治:仁的学说;以德教化,
以礼治国,克己复礼。
影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
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孔子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
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
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
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
贵贱、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
人人有受教育机会;
3.孔子还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孔子还注重启发式教育,强调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
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术态度上: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术成就上: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孟
子
孟子名轲,
战国时邹国人,
著有《孟子》一
书。其主张:1)
主张实行“仁
政”,“民为
贵”、“君为
轻”;2)宣扬为
统治阶级辩护的
思想。后世把孔
子和孟子合称孔
孟。
老
子
老子 ,姓李,名耳,
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各
种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其学说记录
在《道德经》一书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台
风
来
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2.辨证法思想:阴阳对立
老子的政治主张: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所说的无为,主要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
所欲为。
小国寡民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
在《墨子》一书中。主张“兼爱”、
“非攻”
韩非
法家学派的
主要代表,著有
《韩非子》一书。
认为历史向
前发展,改革制
度,实行中央集
权,以法治国
孙武、孙膑与兵家
• 强调战争规律
• 重视人的作用
孙武与《孙子兵法》
其最高境界为:“不战
而驱人之兵”
日本人将《孙子兵法·三
十六计》列为商界领袖
必读之书。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三
十六计》是历史上最杰
出的智慧
《孙子兵法》成为美国
军校学员必修课
孙膑与《孙膑兵法》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
事家,孙武后裔。
《孙膑兵法》,是中
国兵学史上一部久负盛名的
经典著作,有较高的军事理
论价值。
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
什么法家思想在秦国会受到重视?
• 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打击旧贵族,强化
君主专制权力;
• 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缓和激化的阶级矛
盾。需要法治和中央集权。
• 法家主张法治和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
社会形势的需要。
“百家争鸣”历史影响:
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
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泉。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
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看书填表
学派 人物 时代
孔子
儒家
孟子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主要思想
春秋 道德:“仁”:爱人,克己复礼;政治:以德教化,
以“礼”治国;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
语》
战国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道德: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舍生取义 《孟子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墨子》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道德经》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清净无为”《庄子》
韩非子 战国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韩非子》
孙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
《孙膑兵法》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
连连看
适用时期
儒家:
以德治国
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
道家:
无为而治
动荡年代、军阀割据时期
法家:
以法治国
动荡结束之初,恢复生产、
稳定民心、巩固统治
墨家:兼爱非攻
适宜于国家稳定,走
上正规时期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连
连
看
•
无为而治
•
教育平等、均衡发展
•
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
保护生态环境、人地和谐
•
有教无类
•
以人为本
•
因材施教
•
以德治国
•
以法治国
•
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
民贵、君轻
•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
兼爱 、非攻
•
依法治国方略
想
一
想
活学活用
一个少年因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被警察
查获。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之一,
你会怎样评价或处理这一事件?为什么?
☻儒家:认为小孩缺少教育,道德素质不高,又是生活所逼才走上违法道路。开
始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其道德修养,又在生活上给予适当接济和关心。
【儒家核心思想“仁”的思想】
☻道家:认为小孩子太小,还不懂事,随他去。而且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等到
小孩长大了,自然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时就能修正自己的行为。
【道家主张“无为”,顺其自然】
☻墨家: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作自己,像爱自己一样爱这个小孩,并按对自己
处罚的标准,来处罚这个小孩。并帮助小孩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墨家主张
“兼爱”,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法家:认为小孩的偷盗行为已是罪大恶极,应该对这个小孩作出严厉的处罚,
以匡正社会风气,维护国家统治秩序。
【法家主张“法治”,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
古为今用
“以德治国”——儒家的“仁”
“以法治国”——法家的“法治”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
……
将下面的人物与当今的思想观点连线,
并说出其思想主张的渊源
人物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
现今思想主张及观点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
团结友善(公民道德规范) “兼爱”思想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非攻”
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有教无类
廉正、廉洁、自律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依法治国
法治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以不变应万变
无为而治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许多成语典故与春秋战国时
期的诸子百家有关,其中包含了很
多生活的智慧和道理。
守株待兔
邯郸学步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东施效颦
螳螂捕蝉,
滥竽充数
鹬蚌相争,
后生可畏
无中生有
……
黄雀在后
螳臂当车
渔人得利
视死如归
朝三暮四
2、庄子的思想
①道为根本,宣传自然无为
追求精神自由 “逍遥”
庄
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
重的灾难,但客观上加快了统一的
步伐,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的
进步。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
强
• 5、材料一:虚心学习
• 材料二:仁,以德教化
• 文明礼貌—克己复礼
• 6、小雨:道家,无为而治
• 小唐:墨家,兼爱非攻
• 小清的法家思想,强调法治,
强化中央集权,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满足君主统治的
需要
• 小明的儒家思想,主张德治、礼治,汉武
帝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的正
统思想。
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学派
代表的
所处时代
思想家
孔子
儒家
主要主张
“仁爱”
“克己复礼”
春秋晚期
“以德教化,以礼治国”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老子 春秋晚期 顺其自然,“无为”
墨子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