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派少年與校園霸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幫派少年與校園霸凌

幫派少年與校園霸凌
潘慶輝
臺北縣永和市秀朗國民小學
送行—梁實秋
你走,
我不送你。
你來,
無論多大風多大雨,
我要去接你。
童年—遠藤周作
童年時為了掩飾悲傷,
就不斷地惡作劇和開玩笑。
幫派少年性格特徵
1.
2.
3.
4.
5.
6.
狠毒
狡詐
及時行樂
缺乏長遠目標(沒有明天的日子)
犯罪行為合理化
愚忠:效忠幫派老大,反抗父母、師長、
法律的權威
參加幫派少年的特徵
1.
2.
3.
4.
5.
6.
髮型改變—染髮、怪異
不良嗜好—抽煙、飲酒、吸毒
性氾濫
刺青
作息不正常
衣著時髦或穿黑幫字樣制服
遠離幫派防範之道
1.
2.
3.
4.
5.
去除偏差性崇拜英雄心理
避免金錢誘惑
遠離毒品
避免接觸幫派
少年警察隊報案專線--22665750
校園霸凌—形式



肢體霸凌
言語霸凌
關係霸凌



排記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
性霸凌
反擊型霸凌
霸凌(bully)
 Olweus定義霸凌:「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
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
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
童的情形。」
 教育部長吳清基及軍訓處長王福林99年12月
23日報告,霸凌定義為:
1.
2.
3.
4.
5.
欺負行為具有攻擊性、傷害性
雙方屬於勢力不均等狀況
行為是蓄意的
造成身心影響
防制霸凌因應小組認定
霸凌(bullying)
 教育部長吳清基及軍訓處長王福林99年
12月23日報告,霸凌定義為:
1. 欺負行為具有攻擊性、傷害性
2. 雙方屬於勢力不均等狀況
3. 行為是蓄意的
4. 造成身心影響
5. 防制霸凌因應小組認定
霸凌(bullying)
 教育部長吳清基99年12月
27日報告,霸凌定義為:
1.
2.
3.
4.
5.
有欺負他人行為
具有故意傷害意圖
造成生理或心理上侵犯
兩造勢力、地位不對等
其他經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討
論後認定者
馬英九總統處理霸凌16字箴言
--2010.1228.
主動發掘
明快處置
配合偵辦
對外說明
八德國中霸凌懲處 7大疏失
桃縣教育處長也下台
--
2010.1228.
針對桃園縣八德國中霸凌案,縣府跨局
處調查小組經過近一周調查,廿七日公
布調查結果,認定校方處理霸凌及通報
細節等方面有七大疏失。稍後的校長遴
選會議中,過半數委員投票表決,認定
前校長於家穀不適任校長,輔導轉任教
師或辦理退休。前學務主任王建祥記過
一次,前生教組長記申戒一次,主管機
關縣教育處長吳林輝也請辭以示負責。
學生霸凌無人管 校長辦公室超奢華
--壹蘋果
2010.1229.
 桃園八德國中爆發校園霸凌事件,引起各界關
注。根據《壹週刊》取得該校多名老師共同寫
成的霸凌紀錄,意外發現這個學期短短3個月內,
就發生31起荒唐的校園霸凌事件。按照紀錄歸
納,八德國中的荒唐行徑可分為3類,
首先是學生集體和老師對嗆,老師訓斥後,學
生還帶西瓜刀到學校回嗆。其次是高年級學生
體罰低年級學生,學生集體在校園內吃檳榔抽
菸。其三是校方管理階層公器私用,對於鬧事
學生坐視不管,部分老師甚至和鬧事學生稱兄
道弟。
導師念幾句 國中女竟跳樓
--
2010.1229
〔記者翁聿煌、鄭淑婷、鍾麗華/綜合報
導〕三重區某國中女生,昨天上午疑因
不堪導師責怪,負氣從二樓跳下,所幸
送醫檢查僅有輕傷;校方強調,會加強
學生的情緒輔導。
霸凌兒童
一個在學校或團體中不停地對其他同儕
或某些特定對象進行傷害、恐嚇、威脅
或刻意排擠的兒童。
受凌兒童
被霸凌的對象,其中有些甚至是長期被
霸凌,對身心健康與發展造成深遠的負
向影響。
校園霸凌—類型-1
對教師之暴力或犯罪行為


1.
2.
3.
受暴教師特徵:
嚴苛型
歧視型
過度放縱或體罰學生
校園霸凌—類型-2
對學校公物之破壞行為





破壞學校公共設施
毀損學生物品
塗鴉
縱火
校園霸凌—類型-3
對同學之暴力或犯罪行為


1.
2.
3.
受暴學生特徵:
外表柔弱、矮小(看起來好欺負)
與加暴學生個性相似之人
功課、家世不錯的同學

使行為人產生自卑感之故
霸凌的形式





肢體的霸凌: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
言語的霸凌:包括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
儕、恐嚇威脅等。
關係的霸凌:包括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
某人等。
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
的行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
反擊型霸凌: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
行為。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
有部分受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校園霸凌—方式
1.
2.
3.
4.
5.
恐嚇取財
阿魯巴
釘孤枝—單
挑
車拼—打群
架
蓋布袋
6.
7.
8.
9.
10.
訐譙—言語暴力
關廁所
偷窺
掀裙子
不當觸摸
校園霸凌—地點
1.
2.
3.
4.
5.
6.
7.
8.
空教室
體育館
樓梯間
廁所
運動場
餐廳
上下學途中
其他視覺上死角處
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



家庭因素:對孩子缺乏關注和溫暖、缺乏管教、
家庭內有暴力情形、提供孩子在家中霸凌行為
的機會等,都是助長孩子成為霸凌兒童的原因。
個人因素:激進衝動的個人特質、神經生理疾
病(Asperger Syndrome)、「高度孤獨症」、
「非語言學習障礙」、「社會情緒適應失調」
等,都是霸凌兒童的可能成因。
學校因素:老師對於攻擊行為的態度和處理的
技巧、學校的風氣與管教、學生受生命教育的
程度等都是影響霸凌行為的關鍵。
霸凌對孩子的影響



霸凌兒童:青少年期與幫派結合、成年之後的犯罪率
較高、成年後對政府部門的矯治服務(法院服刑、毒
品或酒精濫用戒癮、因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需
求較大。
受凌兒童:研究證實「被霸凌」與「情緒困擾」和
「課業困難」相關;這些受凌兒童被貼上負面標籤且
被嚴重排擠,他們對學校的負向觀感可能發生逃課、
輟學等情形;受凌兒童在成年後發展精神問題的比例
也較高。
旁觀兒童:旁觀者目睹霸凌事件內心會產生害怕與焦
慮感,且霸凌事件已污染整個學習環境;在充滿暴力
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學會用攻擊的方式解
決問題。
打鬧和霸凌的區別
打鬧







面部表情:自然正向
參與意願:自由選擇是否參
加
用力程度:不會使盡全力
角色是否轉換:可能轉換
(被追打者也可能追打人)
結束後是否群聚:會,結束
後仍群聚玩耍
蓄意程度:沒有傷害的意圖
是否重複發生:否
霸凌







面部表情:負向猙獰
參與意願:被迫或被挑釁而
參加
用力程度:用盡全力傷害人
且激進
角色是否轉換:角色固定
(受凌兒童固定被欺負)
結束後是否群聚:不會,結
束後一轟而散
蓄意程度:蓄意傷害的意圖
是否重複發生:是,特定孩
子可能長期受凌
如何避免校園霸凌






避開會欺負人的同學
避免單獨前往易發生霸凌的場所
避免衣著暴露
儘量結伴同行
不包庇
去霸凌專線—080-005-95-95
(零霸凌-理理我-救我-救我)
建議與呼籲
協助霸凌兒童時:與專業合作、給予更
多的關懷、進行合理明確的規範、態度
恩威並濟。
協助受凌兒童時:鼓勵他說出心事、增
強孩子的果斷力,並與專業合作。
協助旁觀者時:培養其同理心,並給予
「反霸凌」的明確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