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策略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閱讀:教學策略

啟聰教育發展趨勢
張蓓莉
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email protected]
 融合教育
 雙語、雙文化
 手語再度受到重視
 科技、e化的影響:聽覺輔具、文字能力
 閱讀教學模式、建構教學
高中職以下身心障礙學生總數:72,107
特殊教育學校:5,682
7.82%
自足式特教班:16,081
22.30%
資源班:22,338 30.98%
巡迴輔導:3,654
5.06%
普通班接受特教服務:24,352
資料來源:教育部特殊教育統計年報92年度
33.77%
聽覺障礙學生教育安置
總計 特教
學校
共計 2,677 330
國小 1,636 175
國中 1,041 155
啟聰班 資源班 資源服務
498
291
207
410
189
221
資料來源:教育部特殊教育統計年報92年度
1,439
981
458
聽覺功能
 環境
 調頻助聽輔具
 聽能訓練:分辨、聽覺記憶、理解
聽覺回饋、主題背景
 聽覺記憶、理解:6-8字
閱讀:教學模式
閱讀理解成分
 單字:認字、朗讀、文字環境
 詞彙:會話、朗讀、文字環境
 句型:具體經驗、朗讀、會話、環境
 段落:具體經驗、朗讀、教導
 文意:具體經驗、朗讀、教導
通則
 適合聽障學生的教學方法,同時適用耳
聰學生。
 沒有適合每一位聽障學生的方法。
 老師需要瞭解各種不同的方法,並依學
生狀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
 學生的進步需要時間
 老師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模式
直接教學模式
 Directed Reading Activity (DRA)
 Betts, 1984
 一、概念發展:閱讀前的準備
背景知識或經驗、教導新詞彙(生字詞)
 二、認識新字詞(in printed)語音、或
手語
 三、指導閱讀:閱讀篇章分成小段落
(越小的學生一次閱讀量越少)
 老師提出問題
 學生自行閱讀一小段。
 回答老師的問題
 老師繼續提問
 根據學生回答,老師追問、「為什麼?」
 繼續閱讀
 四、討論
 五、提供作業單發展相關技能
 六、充實:透過活動延伸閱讀理解
直接閱讀思考活動
 Directed Reading Thinking Activity
 DRTA
 Stauffer 1969
 在每一個步驟中都鼓勵學生做更高層次
的思考。
 「你想會發生什麼?」、「你為什麼這
樣認為?」「如何證明」
 建立充分的先備經驗或概念
 每日學習幾個新字詞
 導讀階段:直接教學不懂之處
 在討論階段,鼓勵學生進行分析、綜合、
評價、批判。
 在能力發展階段:鼓勵學生自編word
bank記錄自己已經學會的生字詞
 充實階段:要求學生自行書寫
語言經驗模式
 Language Experience Approach
 LEA
 老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寫成閱讀材料。
 缺點:學生誤以為寫作只有一個步驟。
 一、老師提出一個可以引發討論的主題
 二、學生陳述自身經驗,老師將學生經驗寫成
文字
 三、學生一起逐字閱讀(老師可以由此測知學
生是否認得其中的詞彙)
 四、學生抄寫自己已經瞭解或可以解釋
的故事(老師提供亦可)。
 五、重複閱讀
 挑戰:學生口述語言不合文法
先記錄與學生口述相同的文字,再轉成
標準語言
 老師在記錄學生語言的同時,可以順勢
提出較高思考層次的問題
 LEA對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特別有效
一對一教學模式
 在懸涯邊設圍籬或在山谷停放救護車
 Slavin,Karweit, & Wasik (1994)
 避免閱讀失敗
 Reading Recovery
 Success for All 大家都成功
Reading Recovery
 Marie Clay (1985), New Zealand
 Gay Su Pinnell (mid-1880s), U.S.A.
 適用於低年級,閱讀能力在後(1/5)者
 每天訓練30分鐘,直到程度跟上為止。
 一、學生閱讀已經熟悉的書籍,目的在
於閱讀流暢與瞭解。
 二、學生朗讀新題材,前一天老師讓學
生試過,並在其念錯地方做記號。
 三、要求學生寫一段或一個故事,老師
重寫學生寫的文字,並將之拆為數句,
更動句子的次序(每一單句寫在一張紙
片上),在要求學生將之重組為有意義
的段落。
 四、老師介紹新的閱讀材料:解釋、顯
示圖片,然後學生閱讀。
大家都成功
 綜合性全校性的計畫(Slavin, et.al. 1990)
 每八週評量一次
 訓練時間:一年或者更長
 每天20分鐘
 除每日訓練外,也將訓練融入學校的閱
讀課程中
 一、學生朗讀曾經學過的書籍或故事
 二、一分鐘字音練習(教過的)
 三、師生共同閱讀一個故事,提問確定
學生是否瞭解
 四、學生反覆朗讀,至流暢階段。
交互教學法
 Palincsar & brown (1984)
 Vygotsky, 1978 ZPD
 Wood, et al.,(1976). Expert Scaffing
 老師、同儕父母的協助
 Rogoff & Gardner (1984), Proleptic
Teaching (預期教學)
 透過師生對話,輪流領導討論,促進閱
讀理解。
 一、提出問題:閱讀之後,根據重點提
出相關問題,老師可協助學生以六 W找
問題
 二、摘要:刪除重複、不重要部分;用
簡短的話描述; 說明每一段落的主旨;
用較簡短的話重述整個故事
 三、澄清:指導學生不懂之處(字詞、
語意、相關知識等)
 四、預測:根據文章或故事的題目、大
綱預測可能的內容
故事結構分析
 人物及其角色
 情境
 事件、問題
 反應(動作)
 後果
 重述
字意網路:狗
 外型:
 食物
 有名的種類
 與其相似的動物
 特質
 功能
 與人類的關係
運動
 種類
 對人的益處
 可能的傷害
 運動場地、配備
 與運動相關的概念
閱讀評量
 文章中即可找到答案的題目
 需要推理的題目
 重述、摘要
 分析、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