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Psychology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Health Psychology

健康心理學研究甚麼
健康心理學的發展
健康心理學的理論模式
國內健康心理學研究焦點
健康心理學的性別觀點
參考讀物
以心理學理論探討人類健康狀態的學問
研究人類
行為與心
智歷程的
科學
健康狀態、
健康改變、
促進健康、
疾病
APA Division 38: Health Psychology
(since 1978)
定義
健康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應用在
維護與促進健康
預防與診治疾病
發現與了解影響健康或疾病的因素
分析並改善健康照護體系或政策
兼具教育性、科學性及專業性的貢獻
Health Psychology
發展宗旨
將心理學進一步
應用於了解健康與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之中,
鼓勵積極整合目前生物醫學與心理學對健康與疾病
的專業知識與研究成果
應用於提升臨床相關服務與教育
甚至關照社區與一般大眾之身心健康
病因化約論(reductionistic)與整體論(holistic)的
兩極化
高科技(high tech)與高人性(high touch)的對立
強調客觀性(objectivity)而忽略同理心(empathy)
醫師的萬能全知 (omnipotence/omniscience)
與事實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
倫理議題(ethical dilemma)
1911美國心理學會召集小組討論心理學在醫學教
育的角色
醫師接受心理學訓練可以比較人性化對待病患
心身醫學的年代
1950年代心理學家和精神科的合作
行為醫學的年代
1990年代行為科學成為醫學院課程的一部份,心
理學家進入醫療環境任職
健康心理學的年代
心理社會學與醫學的結合
→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
心身醫學理論的臨床實踐
→聯繫照會(consultation-liaison)
處理與心理、家庭、社會壓力有關的心身疾病
處理身體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家庭或心身問題
處理因疾病而衍生之不適應行為
1905年前,催眠治療歇斯底里之轉化症狀,Freud
發表潛意識對心身現象的影響
Dunbar提出personality profile,說明個性導致特
殊的心身症;當個體嘗試壓抑心理緊張時,自主神經
系統與內分泌活動抗進,而造成心身症
Alexander提出特殊壓力引起特殊的潛意識衝突,導
致特殊的心身症;與Fench提出七種心身症(holy
seven)氣喘、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高血壓、
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性皮膚炎、風濕性關節炎
當個體面臨真實、幻想或脅迫性的失落事件時,若引發憂
鬱情緒反應,而伴有無助無望感,同時具有
(1)自認不再有能力
(2)無法從人際關係獲得滿足
(3)感覺過去、現在與未來間的關係以破裂且不
連續。
持續太久無法解決時,個體容易生病。
eg. Holmes & Rahe的生活再適應量表的研究結果支持
此一觀點
Wolff強調文化因素影響個人對壓力的感受、壓力
所代表的象徵意義以及決定何種器官會受影響。
設計並量化各種變項,主要集中於意識層次的變
化
認為心身症狀是應付壓力的一般性反應,強調其
適應性質
發展技巧測量精神生理反應的指標;利用電影誘
發情緒反應,瞭解其與皮膚電位的相關性
Margaret Mead(1941)強調社會問題誘發疾病。
個體之症狀是為了應付病態社會而發生。
探討不同世代與文化下之母子關係以及經濟壓力
與價值體系改變對某些疾病之流行率與發生率之
影響
Holmes & Rahe併用此理論及康乃爾學派,將生
活壓力事件量化,發現大幅度的生活改變會誘發
某些身心疾病
某些限度內的自主神經功能可以被制約化
DiCara利用操作制約控制動物心跳速率與血壓、
心臟血管反應、腸胃蠕動、尿抑制造量
Kamiya利用回饋系統控制腦波變化
Shapiro利用行為理論改變人體血壓與心跳
現代生理回饋儀的廣泛應用
心理社會壓力是否為身體病因之一?
情緒狀態或壓力是否會改變病程?
特殊心理社會壓力或特殊情緒狀態是否會
引起特殊之病狀?
如果心理社會壓力真能影響疾病的發生與
病程,那麼壓力的感受與身體組織或功能
障礙之間的媒介機轉是什麼?
特殊心理因素,包括性格特質、內在衝突、
情感、防禦方式與記憶等會引起身體疾病
或造成身體功能異常
Alexander的holy seven,但其偏重精神
動力層次,不注重精神生理反應機轉,至
今仍無法證實特殊之心理特徵為心身症之
充分或必要條件
A型性格與冠心病之密切關係
很多壓力因素與心身症形成有關,遺傳、體質與
制約化經驗等因素可決定哪個器官會表現症狀(器
官脆弱論organ vulnerability)
任何足以造成長期情緒反應的壓力事件均可誘發
心身症,否定特殊的心理特徵才會致病的說法
Selye之一般化適應症候群及Holmes & Rahe的
生活壓力事件量化研究
各種壓力刺激均可能引發生理反應,此種反應因
人而異,且個人之生理反應有其特殊性,長期不
變;遺傳因素、過去生病或感受壓力的經驗、學
習經驗、性格及個人之應變方式合併造成個人特
定形式之精神生理反應特徵
不強調長期焦慮為致病的必要因素;不同的精神
動力因素對個人可導致固定的心身症狀
個體出生時就有較弱的器官,此重器官脆
弱性可能導致心理壓力,此種心理壓力形
成特殊性格特點,而此種性格特點易於感
受心理社會壓力而以原脆弱器官表現出症
狀
如消化性潰瘍
壓力研究
量化 vs.質性 (廣度與深度)
橫斷性 vs. 縱貫性 (多元探討與時序因果)
壓力反應(心因論)
特定反應
非特定反應
動物實驗證實壓力可改變免疫功能,特別是抗體與淋巴球
活性
Ader利用學習理論可透過大腦,將免疫抑制作用制約化
大腦與免疫系統在解剖上與神經內分泌具有關連性
心理社會壓力會減低免疫力
以神經心理學方法改變大腦功能可增強或減低過敏反應
心理社會壓力可加速癌細胞成長
自體免疫疾病之病因或病程變化與心理社會壓力或情緒因
素有關
癲癇兒童家長對癲癇知識與態度量表之初探性應用。陳
秀蓉等(2009)。臺灣醫學,13(6),547-557。
台灣九二一地震災難暴露對青少年創傷後壓力反應及社
會關係的影響之性別差異。吳治勳等(2008)。中華心
理學刊,50(4),367-381。
“短式華人敵意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考驗。翁嘉英等
(2008)。測驗學刊,55(3),463-487。
唇顎裂嬰兒之母親的社會網絡對憂鬱與接納的調節及主
要效果。李依親等(2008)。中華心理學刊,50(3),
303-326。
慢性病患者之死亡威脅、慢性病威脅與憂鬱:個人建構
理論的觀點。鄭逸如等(2008)。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1(1),51-73。
雙親教養態度、家庭功能與青少年憂鬱傾向關係探討。
林耀盛等(2006)。臨床心理學刊,3(1),35-45。
癲癇學童生活品質量表系統性文獻回顧。陳秀蓉、高碧
霞(2006)。臺灣醫學,10(3),386-393。
醫學生知覺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關係。呂碧鴻等(2006)。
醫學教育,10(1),25-33。
大學生健康認知與心理症狀間的關係。陳秀蓉、呂碧鴻
(2005)。臺灣家庭醫學研究,3(1),15-27。
不同憂鬱傾向、年齡之糖尿病患者其風險覺知與情緒狀
態的特徵。林耀盛、吳英璋(2005)。臨床心理學刊,
2(2),64-75。
慢性病的個人控制觀:自主與依賴之間。林耀盛、吳英
璋(1999)。應用心理研究,3,105-128。
癌末患者的心理社會問題、因應策與負向情緒。洪福建
等(1999)。應用心理研究,3,79-104。
高血壓患者注意焦點的型態與個人生病行為的關係。陳
秀蓉、呂碧鴻(1999)。應用心理研究,3,163-190。
臨床常見慢性病之生理-心理-社會取向研究
慢性病形成原因壓力如生活事件所導致之身心
影響之相關研究
以特定慢性病了解其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影
響所及
對慢性病患的評估與介入身心諮商之議題,以
及效果研究
心理社會問題的診斷分類研究
以每一項疾病病程時間考量下之,該疾病治療
的前期中期與後期議題
醫生與病人關係之研究
病患對身心不舒服的知覺與報告形式
病患與醫師對病的認知結構或溝通形式,以及
病患遵從醫囑的議題
病患與醫師的關係建立
病患與醫師的滿意度
醫師的社會角色期望與醫病衝突
健康與病患之生活品質研究
不同年齡層病患之生活品質例如兒童或老年
不同疾病之生活品質
健康信念建康行為與健康促進
吳英璋, 引自陳秀蓉和鄭逸如(2008)
性別的生物性經驗
性荷爾蒙
生理發展議題
性別的社會建構意涵
性別角色與經驗
性別認同發展歷程(客體關係、道德發展)
健康與疾病的性別差異
流行病學
健康與疾病行為
sunday’s homepage
陳秀蓉、鄭逸如(2008)。台灣臨床健康心
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應用心理研究,
40, 99-119。
王郁茗、徐畢卿(2005)。生命歷程流行病
學。台灣醫學,9(5),68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