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
实验
课程简介:
本实验课程主要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生,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的实践环节,共有学时数16学时,其中包括必
做内容12学时,选作内容4学时,内容包括流体力学、
传质、传热等食品各单元操作的演示及实践操作。
实验教学包括操作型和演示型教学环节,可加强学
生对课程的理解及单元操作的综合设计能力。
课程简介: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是“食品科学与工
程”专业基础课《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实
践教学环节,课程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的本科教学,由食品科技学院食品工程
3室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本实验课程共10
个学时,开设7个实验,包括5个必做项目和
2个选做项目,涉及流体输送、传热、传质
等。
目 录

实验一 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演示性)
2学时

实验二 流体流动型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验证性)
2学时


实验三 管路流体阻力实验 (操作性)
2学时

实验四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操作性)
2学时

实验五 套管换热器液—液热交换系数及膜系数的测
定(操作性)
4学时

实验六
板式塔流动特性实验(操作性,选做) 2学时

实验七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操作性,选做)

2学时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演示性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流动时的各种形式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2)验证机械能衡算方程(伯努利方程);
3)加深对流体流动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作稳定流动,系
统与环境无功的交换时,以单位质量液体为衡算基
准,对确定的系统可列出机械能衡算方程,即为柏
努利方程式。
p1
p2 1 2
1 2
gZ1   u1  gZ2 
 u 2   hf
 2
 2
J  kg
1
当流体为理想流体时 ,为理想柏努利方程式:
p1
1 2
p2 1 2
gZ1   u1  gZ2 
 u2
 2
 2
J  kg 1
【实验原理】
当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
gZ1 
p1

 gZ2 
p2

J  kg 1
即为流体静力学方程式。
本实验即通过测量流体静止或流动时的能量变
化验证柏努利方程式和流体的静力学方程式。
【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页所示,主要由试验导管、
稳压溢流水槽和三对测压管所组成。
试验导管为一水平装置的变径圆管,沿程分三处设
置测压管。每处测压管由一对并列的测压管组成,分别
测量该截面处的静压头和冲压头。
液体由稳压水槽流入试验导管,途经直径分别为20、
30和20mm的管子,最后排出设备。流体流量由出口调节
阀调节,流量需直接由计时称量测定之。
1. 稳压水槽; 2. 试验导管;3. 出口调节阀;
4. 静压头测量管;5. 冲压头测量管。
A.B.C分别为三处测压点。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缓慢开启进水阀,将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
并保持有少量溢流水流出,使槽内液面平稳不变。同时,
排尽设备内的空气泡。
2)静力学方程式的验证:关闭试验导管出口调节阀,观
察和测量液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各测试点(A 、B、和C三
点)的压强。
3)柏努利方程式的验证:开启试验导管的出口调节阀,
观察比较液体在流动情况下的各测试点压头变化。缓慢
开启试验导管的出口调节阀,测量流体在不同流量下的
各测试点的静压头、动压头和损失压头。
实验二:流体流动型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流型。
2)测定临界雷诺数Re c 。
【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型态,即层流(或称滞流,
Laminar flow)和湍流(或称紊流,Turbulent flow),
这一现象最早是由雷诺(Reynolds)于1883年首先发现
的。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
线运动,且在径向无脉动;流体作湍流流动时,其流体
质点除沿管轴方向作向前运动外,还在径向作脉动,从
而在宏观上显示出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的运动。
【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型态可用雷诺准数(Re)来判断,
这是一个由各影响变量组合而成的无因次数群,
故其值不会因采用不同的单位制而不同。若流体
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
Re 
du

注意:数群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
【实验原理】
层流转变为湍流时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
用Re c表示。
工程上一般认为,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
Re≤2000时为层流;当Re>4000时,圆管内形成湍流;
当Re在2000至4000范围内,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或者是二者交替出现,
这要视外界干扰而定,一般称这一Re数范围为过渡
区。
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
诺准数仅与流体流速有关。本实验通过改变流体在管
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准数下流体的流动型态。
1
【实验装置】
1-红墨水储槽;
2-溢流稳压槽;
3-实验管;
4-转子流量计;
5-循环泵;
6-上水管;
7-溢流回水管;
8-调节阀;
9-储水槽
2
6
3
7
4
8
9
5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实验前,先将水充满低位贮水槽,关闭流量计后的
调节阀,然后启动循环水泵。待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后,
开启流量计后的调节阀。水由稳压溢流水槽流经缓冲槽、
试验导管和流量计,最后流回低位贮水槽。水流量的大
小,由流量计和调节阀调节。
示踪剂采用红色墨水,它由红墨水贮瓶经连接管和
细孔喷嘴,注入试验导管。细孔玻璃注射管(或注射针头)
位于试验导管人口的轴线部位。
【实验步骤】
2)层流流动型态
试验时,先少许开启调节阀,将流速调至所需要的
值。再调节红墨水贮瓶的下口旋塞,并作精细调节,使
红墨水的注入流速与试验导管中主体流体的流速相适应,
一般略低于主体流体的流速为宜。待流动稳定后.记录
主体流体的流量。此时,在试验导管的轴线上,就可观
察到一条平直的红色细流,好像一根拉直的红线一样。
颜色水
【实验步骤】
3)湍流流动型态
缓慢地加大调节阀的开度,使水流量平稳地增大,
玻璃导管内的流速也随之平稳地增大。此时可观察到,
玻璃导管轴线上呈直线流动的红色细流,开始发生波动。
随着流速的增大,红色细流的波动程度也随之增大,最
后断裂成一段段的红色细流。当流速继续增大时,红墨
水进入试验导管后立即呈烟雾状分散在整个导管内,进
而迅速与主体水流混为—体,使整个管内流体染为红色,
以致无法辨别红墨水的流线。
颜色水
颜色水
实验三:管路流体阻力实验 (操作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
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在一般
湍流区内λ与Re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4)学会倒U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
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
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
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
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
hf 
p f


p1  p 2

l u2

d 2

2 d p f
lu 2
【实验原理】
2)局部阻力系数 的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
阻力系数法。本实验采用阻力系数法表示管件或阀门的局
部阻力损失。
p f
u2
h f 

g
2

2p f
gu 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贮水箱,离心泵,不同管径、材质的水
管,各种阀门、管件,涡轮流量计和倒U型压差计等所
组成的。
管路部分有三段并联的长直管,分别为用于测定局
部阻力系数、光滑管直管阻力系数和粗糙管直管阻力系
数。测定局部阻力部分使用不锈钢管,其上装有待测管
件(闸阀);光滑管直管阻力的测定同样使用内壁光滑的
不锈钢管,而粗糙管直管阻力的测定对象为管道内壁较
粗糙的镀锌管。
水的流量使用涡轮流量计测量,管路和管件的阻力
采用差压变送器将差压信号传递给无纸记录仪。
1-水箱; 2-管道泵;3-涡轮流量计;4-管路选择球阀阀;
5-均压阀;6-局部阻力管上闸阀;7-连接均压环和压力变送
器球阀;8-差压变送器;9-出口阀;10-排水阀;
【实验步骤】
1)泵启动:对水箱灌水,关闭出口阀,打开总电源和仪
表开关,启动水泵,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把出口阀缓缓开
到最大。
2)实验管路选择:选择实验管路,把对应的进口阀打开,
并在出口阀最大开度下,保持全流量流动5~10min。3)流
量调节:手控状态,开启管路出口阀,调节流量,让流量
从1到4m3/h范围内变化,待流动稳定后,记下对应的压差
值。
4)计算:根据实验测定值,可计算λ和ξ。调节管路流量,
得到一系列λ~Re的实验点,绘出λ~Re曲线。
5)实验结束:关闭出口阀,关闭水泵和仪表电源,清理
装置。记录仪。
实验四: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
(操作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
作用。
【实验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
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轴功
率N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
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
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
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2
2
p1 u1
p2 u 2
z1 

 H  z2 

 h f
g 2 g
g 2 g
通常忽略阻力项和速度平方差,则有
p2  p1
H  ( z2  z1 ) 
g
 H 0  H1 (表值) H 2
2)轴功率N的测量与计算
N  N电  k
其中,N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代表电机传动效
率,可取0.95。
3)效率η的计算
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与轴功率N的比值。
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可用下式计算:
Ne  HQg
故泵效率为
HQ g

 100 %
N
4B20
n=2900r/min
26
24
22
η
H
20
18
16
14
8
P
12
10
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qv,l/s
20 40 60 80 100 120 m3/s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6
4
2
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实验装置】
1-水箱;2-离心泵;3-泵进口压力传感器;4-泵出口压力
传感器;5-灌泵口;6-涡沦流量计;7-离心泵的管路阀;
8-电动调节阀;9-旁路闸阀;10-排水阀;
【实验步骤】
1)清洗水箱,加装实验用水。给离心泵灌水,排出泵
内气体。
2)检查各阀门开度和仪表自检情况,试开状态下检查
电机和离心泵是否正常运转。开启离心泵之前先将出口
阀关闭,当泵达到额定转速后方可逐步打开出口阀。
3)实验时,通过仪表逐渐增加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增
大流量,待各仪表读数显示稳定后,读取相应数据。离
心泵特性实验主要获取实验数据为:流量Q、泵进口压
力p1、泵出口压力p2、电机功率N电、泵转速n,及流体
温度t和两测压点间高度差H0(H0=0.2m)。
4)测取10组左右数据后,停泵,记录设备的相关数据
(如离心泵型号,额定流量、额定转速、扬程和功率
等),停泵前先将出口阀关闭。
【实验注意事项】
1)一般每次实验前,均需对泵进行灌泵操作,以防止
离心泵气缚。同时注意定期对泵进行保养,防止叶轮被
固体颗粒损坏。
2)泵运转过程中,勿触碰泵主轴部分,因其高速转动,
可能会缠绕并伤害身体接触部位。
3)不要在出口阀关闭状态下长时间使泵运转,一般不
超过三分钟,否则泵中液体循环温度升高,易生气泡,
使泵抽空。
实验五:套管换热器液—液热交换系数及膜系
数的测定(操作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套管换热器中进行的液-液交换过程的传热总系
数,流体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传热膜系数,以及
确立求算传热系数的关联式。
2)通过本实验,对传热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有所了解,
在实验技能上受到一定的训练,并对传热过程基本原
理加深理解。
【实验原理】
冷热流体通过固体壁所进行热交换。先由热流体
把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然后由固体壁面的一侧传向
另一侧,最后再由壁面把热量传给冷流体。即热交换
过程为对流传热-导热-对流传热三个串联过程组成。
1)总传热系数的测定
K
msC(
p T1 - T2 )
ATm
2)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管内为例)
1 
ms C(
p T1 - T2 )
A w1 Tm
3)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对流时,传热膜系数α与
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关联成如下准数关联式,
通过实验确定系数a、m、n:
Nu  a Re Pr
m
n
【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主要由套管热交换器、恒温循环水槽、高位稳
压水槽以及一系列测量和控制仪表所组成 ,装置流程如下图所
示。
套管热交换器由黄铜管作为内管,有机玻璃管作为套管所
构成 。套管热交换器外面再套一根有机玻璃管作为保温管。套
管热交换器两端测温点之间距离(测试段距离)为1000mm。每
个检测端面上在管内、管外和管壁内设置三支铜-康铜热电偶,
并通过转换开关与数字电压表相连接,测量管内、外流体温度
和管内壁的温度。
热水由循环水泵从恒温水槽送入管内,然后经转子流量计
再返回槽内。恒温循环水槽中用电热器补充热水在热交换器中
移去的热量,并控制恒温。
冷水由自来水管直接送入高位稳压水槽,再由稳压水槽流
经转子流量计和套管的环隙空间。高位稳压水槽排出的溢流水
和由换热管排出被加热后的水,均排入下水道。
【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工作
(1)向恒温循环水槽灌入蒸馏水或软水,直至溢流
管有水溢出为止。
(2)开启并调节通往高位稳压水槽的自来水阀门,
使槽内充满水,并由溢流管有水流出。
(3)将冰碎成细粒,放入冷阱中并掺入少许蒸馏水,
使之呈粥状。将热电偶冷接点插入冰水中,盖严盖子。
(4)将恒温循环水槽的温度自控装置的温度定为
55℃。启动恒温水槽的电热器。等恒温水槽的水达到
预定温度后即可开始实验。
(5)实验前需要准备好热水转子流量计的标定曲线
和热电偶分度表。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步骤
(1)开启冷水截止球阀,测定冷水流量,实验过程中保
持恒定。
(2)启动循环水泵,开启并调节热水调节阀。热水流量
在60~250L·h-1范围内选取若干流量值(一般要求不少
于5~6组测试数据),进行实验测定。
(3)每调节一次热水流量,待流量和温度都恒定后,再
通过琴键开关,依次测定各点温度。
【实验步骤】
实验注意事项:
(1)开始实验时,必须先向换热器通冷水,然后再启
动热水泵。停止实验时,必须先停热电器,待热交换
器管内存留热水被冷却后,再停水泵并停止通冷水。
(2)启动恒温水槽的电热器之前,必须先启动循环泵
使水流动。
(3)在启动循环水泵之前,必须先将热水调节阀门关
闭,待泵运行正常后,再徐徐开启调节阀。
(4)每改变一次热水流量,一定要使传热过程达到稳
定之后,才能测取数据。每测一组数据,最好重复数
次。
实验六:板式塔流动特性实验(操作性实验)
【实验目的】
1)采用目前工业上常用的筛板塔或浮阀塔,实验测定
两相流体在塔板上的流动特性,考察塔板上的气液接
触方式、操作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寻求适宜操作范围。
2)通过实验掌握板式塔在结构、操作状况和性能上的
特点,以及板式塔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原理】
当气体通过塔板时,因阻力造成的压强降应为气体通过干
塔板的压力降与气体通过塔板上液层的压力降△p1之和
p  pd  p1
干板压力降可表达为如下关系式
pd   
对于筛孔塔板,干板压降与
筛孔速度ua变化关系可由实
验直接测定,并可在双对数
坐标上给出一条直线。可由
此曲线拟合得出干板阻力系
数值。
 g u a2
2
对于浮阀塔板,干板压降与阀孔速度ua的关系,曲线如下
图所示。随着气速不断增大,该曲线具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浮阀处于尚未浮起阶段。
第二阶段是浮阀开始浮动,但尚未完全开启阶段。在此阶
段里,气体通过缝隙的开度(环隙面积)可自行调节,使气体通
过缝隙的速度保持不变,维持压力
降与浮阀重量相平衡。
第三阶段是当浮阀升至
最大开度时,塔板与浮阀之
间的缝隙面积保持不变,浮
阀重量对压力降不再发生影
响。
气体通过湿塔板的总压力降p和塔板上液层的状况,将随着气流
速度的变化而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塔板上形成稳定液层后,塔
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和混和
状态,也将随着气速的改变
而发生变化。当气速较小时,
气体以鼓泡方式通过液层。
随着气速增大,鼓泡层逐渐
转化为泡沫层,并在液面上
形成的雾沫层也将随之增大。
【实验装置】
筛板塔
浮阀塔
1、塔体;2、筛孔(浮阀)塔板;3、漏液排放口;
4、温度计;5、溢流装置。
【实验流程图】
水自高位槽,通过转子流量计,由塔板上方一侧
的进水口进入,并由塔板上另一侧溢流堰溢入溢流装
置。通过塔板泄漏的液体,可由塔底排放口排出。
来自空气源的空气,通过流量调节阀和孔板流量
计进入塔底。
通过塔板的尾气由塔顶排出。气体通过塔板的压
力降由压差计显示。
1、空气源; 2、放空阀; 3、消声器 4、孔板流量计;
5、水柱压差计; 6、汞柱压差计; 7、板式塔;
8、转子流量计; 9、水柱压差计
【实验步骤】
实验前,检查空气调节阀和进水阀是否关严。放空
阀是否全部开启。高位水槽充水,保持溢流。
实验时,每一种塔都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启动空气源。不断改变气体流量,测定干板压降
与气速的变化关系。
(2)当进行塔板流动特性试验时,应先缓慢打开水调
节阀,调定水的喷淋密度,在一定喷淋密度下,测定
塔板总压降、塔板上充气液层高度等数据。
实验结束时,先关闭水调节阀和高位槽的进水阀
门,然后完全打开旁路放空阀,再将空气调节阀关严,
最后关掉空气源的电源。
实验七: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
(操作性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过程,以及聚
式流化床和散式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差异;
2)实验测定流化曲线和临界流化速度。
3)通过本实验能初步掌握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方法,加深对流体流经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规律和固体
流态化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
当流体流经固定床内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时,随着
流速的增大,流体与固体颗粒之间所产生阻力也随之
增大,床层的压强降则不断升高。
由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时的临界速度umf,可由实
验直接测定。实验测定不
同流程下的床层压降,再
将实验数据标绘在双对数
坐标上,由作图法即可求
得临界流化速度,如图所
示。
【实验装置】
实验采用气-固和液-固系统两套设备并列。
设备主体均采用圆柱形的自由床。内分别填充球粒
状硅胶和玻璃微珠。分布器采用筛网和填满玻璃球的圆
柱体。柱顶装有过滤网,以阻止颗粒带出设备外。床层
上均有测压口与压差计相接。
液固系统:水自循环水泵或高位稳压水糟,经调节
阀和孔板流量计由设备底部进入,经分布器分布均匀,
由下而上通过颗粒层,经顶部滤网排入循环水槽。水流
量由调节阀调节,并由孔板流量计的压差计显示读数。
气固系统:空气自风机经调节阀和孔板流量计,由
设备底部进入,经分布器分布均匀,由下而上通过颗粒
层,经顶部滤网排空。空气流量由调节阀和放空阀联合
调节,并由孔板流量计的压差计显示读数。
液固系统流程图
气固系统流程图
【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工作:按流程图检查各阀门开闭情况。
将水调节阀和空气调节阀全部关闭。空气放空阀完全打
开。然后,再启动循环水泵和风机。待循环水泵和风机
运转正常后,先徐徐开启水调节阀,使水流量缓慢增大,
观察床层的变化过程;然后再徐徐开启空气调节阀和关
小放空阀,联合调节改变空气流量,观察床层的变化过
程。
实验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观察并比较液固系统流化床和气固系统流
化床的流动状况;
第二步,实验测定空气或水通过固体颗粒层的特性
曲线。
实验毕,先打开放空阀,后关闭调节阀,再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