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应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章应激

应
激
Stress
一、概念
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
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
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及其所引起
相应靶器官功能代谢变化为主的全身性非特异
性防御性反应。
No.2

应激原(stressor):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

外环境因素、内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的分类:躯体应激、心理应激、
良性应激、劣性应激
No.3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发生机制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
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
 全身适应综合征
二、细胞体液反应
 急性期蛋白

热休克蛋白
No.4
一、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可分为三个时期:
• 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持续时间较短;
1.警觉期
•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
2.抵抗期
• 意义: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
3.衰竭期

防御机制被耗竭;
内环境严重失调,
甚至死亡。
• 适应阶段;
• 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的反应将逐步
消退,GC分泌增多;
• 代谢率增高,炎症免疫反应减弱。
No.5
二、 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No.6
(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中枢效应:兴奋、警觉、紧张、
焦虑等情绪反应。
进一步启动
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
皮质轴系统。
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应
激最敏感的部位
外周效应:血浆中肾上腺
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
胺等浓度迅速升高。
No.7
防御代偿意义
1) 引起兴奋、警觉等反应,利于机体抵抗突发事件。
2)兴奋心血管系统,提高血压:
① 心功能增强,CO增加;
② 收缩血管,TPR升高;
③ 脏器血流重分配。
3) 扩张支气管,增加肺泡通气量。
4) 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动员。
5) 广泛动员其它激素的分泌。
No.8
不利影响
1) 情绪反应及行为改变;
2)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引起心肌缺血;
3)外周小血管长期收缩是高血压的重要机制之一;
4)腹腔内脏血管的持续收缩易引起脏器功能障碍;
5)血液凝聚能力增强,可形成血栓。
No.9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与杏仁复
合体、海
马等联系
广泛
中枢效应:调控应激
时的情绪行为反应
外周效应:
GC分泌量迅
速增加
No.10
防御代偿意义
1) 维持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2) 促进蛋白分解、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
动员起容许作用,升高血糖;
3) 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细胞损伤;
4)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No.11
不利影响
1) 抑制免疫反应;
2) 抑制生长发育;
3) 抑制性腺轴;
4) 抑制甲状腺轴;
5) 引起情绪行为异常。
No.12
三、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
多种应激原可引起一系列细胞内信号和相关
基因激活,使多种蛋白的表达变化,提高机体
抗损伤能力。
(一) 急性期蛋白
(二)热休克反应蛋白
No.13
(一)急性期蛋白
急性期反应(APR, acute phase response):感染、炎症、
创伤、烧伤、手术等应激原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
升高的反应。这些蛋白称为 急性期蛋白(APP,acute
phase protein)。
No.14
No.15
APP的生物学功能
1)抑制蛋白酶活化,减轻组织损伤;
2)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3)抗感染、抗损伤;
4)其它作用。
APR及APP也可产生不利影响,包括代谢紊乱、贫血、
生长迟缓、淀粉样变等。

No.16
(二)热休克蛋白(HSP)
热休克蛋白(HSP, heat shock protein):细胞在高温(热休克
)或其它应激原作用下所诱导新生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
白质,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也称应激蛋白
(SP, stress protein)。
No.17
HSP的生物学特点及功能
1. 诱导的非特异性
2. 存在的广泛性
3. 结构的保守性
生物学功能:起分子伴娘 (molecular chaperone)作用,帮助蛋
白质正确的折叠(folding)、移位(translocation)、
复性(renaturation)和降解(degradation)。
No.18
HSP的基因表达
No.19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代谢变化:
No.20
应激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
糖皮质激素↑
促蛋白
质分解
负氮平衡
促糖
异生
儿茶酚胺↑
胰岛素
分泌↓
葡萄糖利用↓
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糖尿
胰高血
糖素↑
糖原分解↑
生长激素分泌↑
脂肪分解↑
血浆脂肪酸
及酮体↑
No.21
二、功能变化
1)CNS:
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适度反应有
益,过强可致CNS功能紊乱。
2)心血管系统: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HR↑、心肌收缩性↑,
CO↑,血压不同程度升高;
(2)外周小血管持续收缩→高血压;
(3)脏器血流重分配;
(4)过度强烈应激使心肌耗氧耗能↑,负荷↑,诱发冠
脉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No.22
典型变化:食欲减退。
3)消化系统:
部分病例:进食增加,甚至诱发肥胖症;
发生“应激性溃疡”。
4)免疫系统: 急性应激时血中白细胞数目及活性↑,补
体激活,细胞因子合成分泌↑;过强过久
应激则抑制免疫功能。
No.23
5)血液系统:
急性应激:血液凝固性升高;
慢性应激:可出现贫血。
6)泌尿生殖系统:肾脏血液灌流减少,肾功能障碍;
抑制性腺轴功能。
No.24
应激与疾病
病因
特定病理改变
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应激)
(疾病)
提高非特异性抗损伤能力
器官功能障
碍,引发新
的疾病
No.25
应激性疾病: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病因)引起
的疾病。
 应激相关疾病:应激作为条件或诱因,在促进疾
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一)应激与躯体疾病
(二)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No.26
(一)应激与躯体疾病
1 应激性溃疡:是应激时出现的一种胃、十二脂肠
粘膜的急性损伤。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
溃疡、出血等。
No.27
机制
1)粘膜缺血:最基本条件
应激时胃粘膜严重缺血→侵入粘膜的H+ 不易被运走或被
碳酸氢盐中和→ H+ 在粘膜内积聚而造成损伤;
2)应激时GC使蛋白质分解增多:胃上皮细胞更新、再
生、修复能力↓→粘膜屏障功能削弱;
3)其它因素: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酸中毒、胆汁返流等
加重胃粘膜损伤。
No.28
应激性溃疡
胃运动亢进
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兴奋
糖皮质激素
粘膜缺血
H+中和
与清除↓
局
部
酸
中
毒
H+返流
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
胆汁酸等
返流入胃
上皮细胞
HCO3—产生↓
粘液↓
粘膜屏障
受损
氧自由基
应激性溃疡
No.29
2 应激与心、脑血管疾病
应激原
GC、GH、
ACTH等
醛固酮
ADH
高血脂
糖尿病
钠水潴留
动脉粥
样硬化
GC
血管紧张素
血管加压素
血管收缩
高血压
儿茶酚胺
自由基
钙超载
冠脉
痉挛
心肌耗
氧量↑
心律失常心
梗猝死
No.30
3 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1)生长:心因性侏儒或心理社会呆小状态。
2)应激与性腺轴:性腺轴障碍。
应激与其它躯体疾病
免疫和风湿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胸腺、淋巴结
萎缩等。
No.31
(二)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某些应激原(特别是社会心理应激原)能直接导致精神
疾患,或加速病程发展和加重病情。
应激所致的心理、精神障碍与边缘系统及下丘脑等
部位关系密切。
1. 应激影响认知功能;
2. 应激影响情绪及行为;
3. 急性心因性反应;
4.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No.32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处理原则
一、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 适度应激:增强机体抗损伤能力,
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御适应反应;
★ 过度应激:耗竭机体的防御适应能力,
对机体造成损伤。
No.33
二、病理性应激的临床处理原则
★ 排除应激原
★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 补充营养
★ 综合治疗
No.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