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 解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 解析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分析策略
万力维
2010年4月
琼海

一、数据平台设计的意图

二、开展平台数据分析的意义

三、平台数据分析的前期准备

四、平台数据的几种分析模式

五、数据平台的延伸开发
一、数据平台设计的意图
(一)增强评估的科学性:
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评估方案设计
的基础。
1.工商管理领域的绩效评价理论:
一、数据平台设计的意图

指标逻辑:果——因——效 。
主要业绩指标
(KPI)
关键成功因素
(KSF)
主要成效区
(KRA)
由“果”切入——主要根据状态数据采集平
台提供的真实、即时、足够、数据化的信
息判断KPI。
探究成“因”——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访
谈”,典型剖析,查找原因,分析KSF。
做出“成效”判断——通过将信息连点成线、
连线成网、由网及里、由里定性,作出KAR
判断。
一、数据平台设计的意图
(一)增强评估的科学性:
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评估方案设计的基础。
2.Bohn’s的知识成长阶段理论:

知识的成长经历从内隐到完全外显的8个
阶段:
内隐
2
3
4
5
6
7
外显

通过对平台处于原始状态的数据进行智能化组合加
工提升后,形成关于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信息,
探索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之间的“果—因—效”联系
和规律性。
交流共享平台
智能化加工层
数据库
一、数据平台设计的意图
(二)增强评估的长效性。
加强日常监控,对高职院校的评估改“一次性评
估”为“实时的状态数据监控+5年一轮的现场考
察”的模式进行。
让监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迫使院校有序运
作,主动调控,自觉建立起发展性的质量保障体
系,从而在机制上保证评估的常规化、长效性。
一、数据平台设计的意图

(三)体现办学类型的职业性。
不同于高校基本数据报表,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
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为依据
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类型差别,
如对领导作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社会评价七大主要指标的考察都贯串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这一主线和核心主题。
二、开展平台数据分析的意义



1.信息不整理,一团糟。
零件不安装,乱成堆。
2.从讲成绩向讲问题转变,找到问题去解决
才可能发展,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3.有过程、有活动、有记载、有分析。
——陈解放研究员
二、开展平台数据分析的意义
(一)对学校:
全面、准确的认识自己,找准办学定位。
增强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制订和实施战略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接受资格评审的数据说明
进行绩效考评与问责的依据
二、开展平台数据分析的意义
(二)对评估
加强学校与评估专家之间的沟通
使专家的评估更为科学、高效。
(三)对政府、社会
使政府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监测更加全面、准确,
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更加全面、直接。
二、开展平台数据分析的意义
(四)对研究
为高等教育研究揭示规律和意义提供大量翔实、
真实的个案分析资料,有助于高等教育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
二、平台数据分析的前期准备
(一)准确界定数据条目,完整、有效采集数据。
1.合理定义与解读数据条目:
如考核方式、合作开发课程、业内就业率、横向课题、双师型,如顶岗实
习半年是自然年?学年?A类课程、B类课程、C类课程?)
定义要前后一致,是数据分类和筛选的基础
2.确定数据来源部门和来源人:
数据平台联络员制,部门数据发言人、“官方来源”,统一数据报告口径。
3. 完整、及时、高质量采集数据
二、平台数据分析的前期准备
(二)做好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关键影响因素
(KSF)设计
——内部期待值、坐标值,关键指标、数据指标
以“课程建设”主要业绩指标(KPI)、关键影响因素(KSF)
评估设计为例:
1.设计思路:依次按以下四步设计方案:

第一步:确定政策、理念、事实依据,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

一是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
要求为根本依据,绩效指标的设计要反映办学宗旨。

二是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
【2008】5号文)中“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中的“说明”为
基本衡量标准。

三是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
对象,既从平台中找KPI,也尽可能在平台中寻找KSF, 以相
关数据事实作为KSF论证KPI,尽量使对KSF的分析建立在数
据平台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尽可能让事实说话。

第二步:通过先寻找、再列举、后筛选,初步确定
KPI。
浏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按照上
述四大依据,根据个人经验,采用排除法或筛选法,分别逐一
判断能体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讲教
师”、“教学资料”业绩的可能数量指标。如反映“课程内容”
的可能的业绩指标有各级精品课程门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门
数、实践环节课时数、有实践考核的课程门数、毕业生职业资
格证书获取率等。
然后进一步按照表现力(最能体现高职“课程内容”设计的
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类型特征的指标)、关系密切程度
(如直接反映“课程内容”改革或间接反映“课程内容”改革
的业绩指标),初步确定KPI。

第三步:按照分类别、定层次、明因果的步骤,列出可能
的KSF。
如初步确定反映“课程内容”的KPI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门数占
课程总门数的比例、必修课中实践课时占比的平均比值、毕业生职业
资格证书获取率”后,
或者按照“理念、组织、机制、队伍”的分类,或者按照“学校、
教师、专业、课程”的分类,或者按照“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的分
类,或者按照“起点、过程、结果”的分类,通过发散思维列举各类
别可能的KSF因素,根据经验排除各类因素中一些非影响因素和弱影
响因素。
以课程建设评估设计方案为例.doc

第三步:按照分类别、定层次、明因果的步骤,列出可能
的KSF。
然后,确定各类因素从哪个层面影响KPI,将过于宏观的因素具
体化,将太具体的因素再合并、提炼成更概括些的因素。
最后,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课程建设”内部要
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因素之间因果循环、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
可能的交错关联,分析出直接影响因素背后的间接影响因素、显性影
响因素背后的隐性影响因素,一般将直接影响因素和显性影响因素作
为KSF,背后的影响因素作为专家进一步追根溯源探索的路向,但先
不列为KSF。
以课程建设评估设计方案为例.doc

第四步:按照KPI以数量标识,KSF为中性语陈述
句描述的模式,统一表达形式。

对KPI:一种情况是平台上有反映KPI的直接数据或汇总数据的,就直
接用平台数据及其字段规范名称;另一种情况是平台上没有直接数据
或汇总数据,则用运算出的数值表示,并列出该数值的运算方法。

对KSF:按照中性语的陈述句表达。如不用“加强”、“具有”、
“健全”、“忽视”等带有好、差倾向性的用词,使KSF作为校校可
能不同的“因变量”的形象出现。句式结构第一种是用“名词+动词”
式,一方面暗指导致KPI的KSF是主体的行动因素,另一方面对后续针
对KSF提出对策,指导行动改善有指导意义。第二种是用“限定词+名
词”式,使KSF的类别、层面更明确。第三种是“限定词+名词+动词”
的混合式,既避免笼统、泛化,以便准确确定KSF,又为进一步提出
行动对策打下基础。
以课程建设评估设计方案为例.doc
二、设计主要业绩指标(KPI)和主要影响
因素(KSF)

“社会评价”设计思路

“社会评价”设计方案
以“社会评价”评估设计方案为例.doc
※学校层面KPI的一种设计
1.经费收入来源结构
2.经费支出结构
6.产学合作成果
3.生师比
7.新生报到率
4.任课教师结构
8.毕业生业内就业率
5.实践教学结构
4.任课教师结构
任课教
师类别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校内兼课
教师
校外兼课
教师
合计
任
课
时
数
比
教
师
当
量
数
教
师
人
数
年龄结构
双师
素质
比例
≤
35
3645
4660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高级
人
数
中级
初级
比
比
人 比例 人
例
例
数 (%) 数
(%)
(%)
5.实践教学结构
实践教学课 校内实训
时数占总课 室生均使
校外实习 实践考核课
基地生均 程门数占课
时数比
使用天数 程总门数比
用时数
6.产学合作成果
合作开发
课程门数
占课程总
门数的比
例
合作开
发教材
数占教
材种数
的比例
接受顶
岗实习
生占实
习生总
数比
技术服
师均横
务项目
向课题
数占专
到位经
业总数
费数
比
主要评估指标分析关键绩效指标(KPI)
主要评估
主要表现指标(KPI)
指标
1.领导作
用
2.师资队
伍
1.目标达成度=目前
状态值-预定目标
值
2.学校经费投入结
构
1.专任教师学历、
职称、双师素质结
构
2.兼职教师资历、
技术等级结构
关键影响因素(KSF)
1.外部因素:政府支持力度、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内部因素:领导班子领导能
力
主要评估指标分析关键绩效指标(KPI)
3.课
程建
设
1. 校企合作开发课
程比例数=校企合
作开发课程门数/
课程总门数(见
7.2)
2.必修课程中实践
课时比例(%)的
平均值=各门必修
课程实践课时比例
(%)之和/必修课
程总门数(见7.2
)
1.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
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课
程教学目标定位
3.教学团队的课程开发能
力
4.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改
革指导能力
5.教学改革研究和课程建
设的经费、机制、条件保
障
主要评估指标分析关键绩效指标(KPI)
3.课
程建
设
3. B类课
程操作能力考
1.课程内容的改革
2.一体化教室、实训室
试比例=有实
践操作能力考
等教学场所和现代教
育技术设备等条件建
核内容或方式
的B类课程门
数/B类课程总
门数
设
3.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
制
主要评估指标分析关键绩效指标(KPI)
1.专任教师队伍的数量
3.
课程
建设
4..基础性课程任课教师结
构(专业、学历、职称)
5.实践性课程任课教师结
构(专任双师型,兼职教
师技术职称)
与专业结构
2.兼职教师队伍的数量
、职业技术资格或等
级、任该专职的平均
年限
3.专业设置的行业依托
及其行业特点
主要评估指标分析关键绩效指标(KPI)
1.学校的类型特征、专业设置特色、人才培养质
7.社
会
评
价
第一志
愿上
线率
报到率
量、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率、办学声誉、学生
管理模式、宣传策略、奖助学金额度
2.学生的职业理想、地理位置偏好、求学动机
3.生源地的基础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服务
面向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1.学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定位、职业人才培养
业内就
业率
能力
2.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身心素质
3.服务面向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主要评估指标分析关键绩效指标(KPI)
1.学校技术服务
(含培训、鉴定、
7.
社
会
评
价
1.教师队伍的职业技术水
平和声誉
咨询、转让等)的
2.教师队伍的应用研究和
项目数及其人次、
开发研究能力
年度总收入
3.学校提高教师队伍开展
2.学校横向研究课
技术服务和横向课题研
题年度到位总经费
数
究的能力与积极性的机
制和保障条件
二、平台数据分析的前期准备
(三)收集、明确数据分析的基准:
尊重标准
1.法定基准:
2.自定基准:
3. 同类基准:
4.全国、全省基准:
二、平台数据分析的前期准备
(四)形成以数据为中心、尊重数据的氛围。
四、平台数据的几种分析模式
2.比较分析
3.结构分析
6.因素分析
1.达标分析
4.差异
分析
5.离散程度
分析
(一)达标分析

法定标准达成分析:相关指标达到法定标
准或准法定标准的情况分析。
如实验实训室生均面积,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生师比、达到学校规划目标的标准等
(二)比较分析

相对基准达成分析:相关指标达到某个比
较标准的情况分析。
——要尽可能的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
——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不仅可在省与省之间进行、院校
之间进行,还可以在专业、课程等层面进行。
(二)比较分析
——横向比较

与先进相比, 副高以上职称占校内专兼职教师比例数,占
在校生比例数,折合兼职教师数与专任教师数的比例。
(如示范院校)

与平均数(如全国、全省平均数)相比,副高以上职称占校
内专兼职教师比例数,占在校生比例数。

与同类院校(专业)相比,超过的指标,较低的指标,如法
律文秘专业的业内就业率

不同专业报到率、业内就业率比较分析,如法律专业

不同专业聘请兼职教师人数比较分析
(二)比较分析
——纵向比较

与自身相比(如5年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门数占必修课门数的比例,增加10%,或者减
少10%,就业率提高或降低5%等。
(三)结构分析

结构分布情况分析:

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
结构符合度分析:
(四)离散程度分析

专业规模离散程度分析

教师承担课时量与课程门数离散程度分
析
2008年上海高职概况
①学校平均专业数:20个
②专业的离散程度:最多32,最少3个,集中
在20~28区间。
③专业平均规模数:185人
④学校平均规模数:3622人
(五)差异与奇异程度分析

获奖学金人数比例与受处分学生人数比
例差异分析

各专业录取与报到率差异分析
(六)因素分析(因果关联度分析)

自变量(预测变量)、因变量(结果变量)
的关系,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多元回归分析
如学生对入学教育的满意程度(学业水平与认知技能、同
教师的联系、参加课外活动、教学服务、时间安排与学习
进度、使用教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其中如何安排时间
和学习进度、健康知识、对学校的满意度影响程度更高)
(六)因素分析(因果关联度分析)

学生背景对转专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成绩、
性别、学校规模、家庭、就业市场变化、同
学交流等背景因素(I)、环境因素(E)
先描述统计(各专业变更频率统计)
再推断统计(回归分析,列回归方程)
(六)因素分析(因果关联度分析)

就业率评估
可控自变量(课程、实训、指导等)、非可控
自变量(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当地经济
发展等)
所有数据分析

每一条数据都有意涵

对合理的标准是什么要心中有数,有的是精确标
准,有的是大致标准。

关注数据的前后呼应(如生师比,教师人均课时
量)

对偏离常态(奇高或奇低)数据要敏感。
所有数据分析

挖掘数据背后的因果关联

——要尽可能的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从发展趋势分析影响因素与影响强度,从
在同类中的位置,发现造成其优、劣的根
本原因。
数据分析报告大体格式

总:数据综述(回答评估准入条件)

分:主要评估指标数据分析,或院校KPI
指标分析,或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
层面数据分析等(业绩、问题、归因)

总:存在问题归纳及改进计划
五、数据平台的延伸开发

(一)延伸开发项目数据库及其KPI、KSF
1.主要向四个层面延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
(全员质量保障,将质量落实到每个人,每门课程、
每个专业,各自负起质量保障责任)。
2.也可以按照部门延伸开发:如后勤工作、信息化
建设等,将质量保障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
五、数据平台的延伸开发
(一)延伸开发项目数据库及其KPI、KSF
——关键要素
——质量标准
——质量目标
——质量计划
——质量监控
——信息采集(写实!)

五、数据平台的延伸开发

(二)开发“管理仪表盘(DASHBOARD)”
——探索KPI、KSF,确立“果—因—效”体系
——实现实时数据汇总和纵横向比较,获取
“奇异点”信息
五、数据平台的延伸开发

在校内开发延伸平台

把评估模式变成管理模式

把专家诊断变成自我诊断

把每五年评估变成日常监测
——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欢 迎 批 评 指 正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