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1981年在法国和美国首先发现
洛衫矶5名同性恋者出现肺孢子虫肺炎
 纽约26名同性恋者出现卡波济肉瘤
 随之在药瘾者血友病患者发现类似病人
 共同特征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故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病原体
1983年在伴有淋巴腺病病人的淋巴结
中分离出病毒
 1984年证实是AIDS的病原体
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
III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III
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病原体 - HIV
属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慢病毒族的
亚类
 HIV-1 全球分布,主要在美国
HIV-2 主要见于西非,也偶见于欧洲,
南美和美国,核苷酸序列与猿猴免疫
缺陷病毒相近似(SIVMAC)

全球流行疾病




流行波及193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全球已有3400-4600万HIV感染者
平均每100人中1例; 已死亡2000万人
全球每天新发病例:
1993年5000例;1994年6000例;
1995年7000例;1996年8500例;
1997年16 000人感染HIV
2000年底HIV感染 3610万;AIDS 1400万
全球因AIDS死亡的患者每年达300万人
2000年
截止到2003年6月底
 中国 HIV感染者 45,092
AIDS患者 3,532
估计
HIV感染者 84万
AIDS患者 8万
2010年HIV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

Male, USA
HIV感染的传播
性传播
 血液传播 输血,血液制品,静脉药瘾者
共用注射器,组织或器官移植
 母婴传播 产前宫内,围产期及产后母
乳传播
生活接触,接吻,握手,昆虫不引起传播

接触病人各种体液感染可能性
高HIV感染危险
血液 ,精液
胸水,腹水,脑脊液
羊水
组织
阴道分泌物
脓液
低HIV感染危险
唾液
痰液
泪液
汗液
尿
粪便
一次接触感染HIV的可能性
 输血
 围产期
 性交
 医务人员偶然刺伤
> 90%
30%
0.1% -1%
< 0.5%
60-
62
5049
40-
3020-
26
108
0-
<4.530 4.531-13.02 13.021-36.27 >36.270拷贝/ml
病人5年内发展成AIDS的百分率与病毒负荷的关系
CD4+T淋巴细胞在HJV感染过程中功能
失常和减少的机制
HI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
 HIV感染引起的细胞合胞体形成
 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
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细胞毒性作用(ADCC)
自然杀伤性细胞

CD4/mm3
HIV感染的病程经过
血浆病毒稀释度
CD4 原发性感染 ---------临床隐伏阶段 --------机会性感染------------死亡
病毒滴度
HIV感染
1000
AIDS
1/512
1/256
500
1/128
1/64
100
1/32
0
0 3 6 9 12 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年
HIV感染的病程经过

急性感染 : 病毒血症,急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样症状,感染后6周,肌痛,头痛,
无症状期:
 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发热,盗汗,消瘦,腹泻
 艾滋病 :CD4低下,机会性感染,肿瘤,
神经系统病变
急性HIV综合症
一般症状:发热,咽炎,淋巴腺病,头
痛,关节痛,肌痛,乏力,纳差,恶心
呕吐,腹泻
 神经症状: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病
 皮肤症状:红斑性斑丘疹,粘膜皮肤
溃疡

机会性感染




寄生虫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肠隐 球菌
肠炎,鼠弓形体脑病
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口腔炎,食道炎 新型
隐球菌脑膜炎
细菌性感染:鸟型结核分支杆菌肺炎及 肠道
感染
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肺脑及 肠道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艾滋病并发肿瘤
肿瘤
卡波济肉瘤:皮肤,粘膜,内脏(肺及
胃肠道)Kaposi’s sarcoma
梭型细胞增生,单核及浆细胞浸润
多发于同性恋者
Herpes virus - 8
 淋巴瘤 lymphoma

HIV感染神经疾病



机会性感染:弓形体,隐球菌,进行性
脑白质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结
核分支杆菌,HLTV-1感染
肿瘤:原发性CNS淋巴瘤,卡波济肉瘤
原发性HIV感染:无菌性脑膜炎,AIDS
痴呆,纯感觉性共济失调,感觉失常
外周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炎,肌病
HIV感染的诊断
病史:是否属高危人群
同性恋者,多性伴者,性乱者或与感染
者有性接触史者,静脉毒瘾者,有输血和
用血液制品者
 病因学检查:
ELISA抗外膜蛋白抗体,抗p24 抗体,p24抗原
确诊:免疫印迹实验(p24/gp41)
PCR检查病毒RNA

免疫学检查:CD4和CD8 T细胞总数和比
值 (FACS), CD4<500/ml
 机会性感染检查:卡氏肺孢子虫,弓形
体,巨细胞病毒等
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肿瘤

700-
p24抗原
抗外膜抗体
抗p24
- 1:25600
600-
- 1:12800
500-
- 1:6400
400-
- 1:3200
300-
- 1:1600
200-
- 1:800
100-
- 1:400
抗原血症与HIV抗体
3 6 9 12 2
周
4 6 8 10 12 14 16 18
年
抗原血症与HIV抗体
抗HIV抗体一般在感染后6-12周血浆
病毒血症出现后形成
 在疾病的晚期针对p24的抗体下降,
往往与之同时p24抗原的浓度升高
 病毒血症与p24抗原血症平行

浓度
Anti-gp-41
急性
感染
Ag-p24
Anti-p24
Ag-p24
月
年
HIV感染的抗原/抗体应答
艾滋病的抗病毒
与抗机会性感染治疗
艾滋病的治疗
涉及4个方面:
抗病毒治疗
治疗与预防机会性感染
改善免疫功能状况
治疗艾滋病伴发肿瘤
HIV-1的抗病毒治疗
共15种药物通过美国FDA的认可
并应用于临床
(1)逆转录酶抑制剂
(2)蛋白酶抑制剂
(3)整合酶抑制剂
(1)逆转录酶抑制剂
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叠氮胸苷(AZT),双脱
氧 胞 苷 (ddC) , 双 脱 氧 肌 苷 (ddI), 拉 咪 夫 定
(3TC), 司他夫定(d4T)及Abacavir。
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非雷平(NVP), 地
拉韦定(Delavidin), 施多宁(Stocrin或efavirenz)
 (2)蛋白酶抑制剂:沙喹那韦(SAQ)
, 利 托 那 韦 (Ritanavir) , 英 地 那 韦
(IDV),奈非那韦(Nefinavir)
 (3)整合酶抑制剂:Zintevir及羟基脲
(Hydrea)
 特点:显著降低血浆病毒载量,增加
CD4细胞,延缓病情,减低母婴传播率
。
 缺点:毒副反应(骨髓抑制,肝损伤,
胃肠道反应),抗药性,剂型复杂,费
用昂贵。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High Active Anti-Retraviral
Therapy, HAART)
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加一
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加一
种蛋白酶抑制剂
三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
近年根据病毒的复制周期,开发出抑制病毒复
制关键酶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联合用药,不仅
可以使病毒负荷降低至检测水平之下,可见
CD4 T淋巴水平上升,机体免疫防御能力得到
显著改善,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减少。但是也可
见到随着病人的生命得到延长,药物的副作用
和肿瘤的出现相应增加。
核苷酸类抗逆转录酶药物(NRTI
)


叠氮脱氧胸腺嘧啶(Azidothymidine,AZT)
:选择的抑制HIV的逆转录酶,从而抑制HIV的
复制和病毒蛋白合成。可延长艾滋病患者的存
活时间,对无症状和早期病人,可延缓外周血
CD4T淋巴细胞下降。
AZT 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达到较
高的浓度,可预防颅内病毒感染。



感染孕妇女应用,可减少母婴感染发生率。
剂量:500mg/d,分3~5次口服,
毒性副作用为抑制骨髓,使全血减少,还可发
生线粒体肌病、药物热和皮疹。长期应用出现
耐药毒株,药物失去作用。因此,存在用药的
时机问题,宜在CD4 T淋巴降低至500/ml方才
开始用药。

二脱氧肌苷(Dideoxyinosine,ddI)和二脱
氧胞苷(Dideoxycytidine,ddC)
为与AZT类似核苷酸类抗逆转录酶药物,
有较强的抗HIV活性,能降低血清中的p24水平
,使CD4数增高,
对AZT耐药毒株仍有效,但该二药物本身
也可形成耐药。剂量:ddl200mg 2次/d(体重
﹥50kg);125mg 2次/d(体重﹤50kg);ddC
0.75mg3次/d。
副作用:外周神经炎,胰腺炎。
拉咪呋啶(Lamivudine,3TC)
属3’硫胞嘧啶核苷左旋异构体,是一口
服的2’3’双脱氧核苷酸,它能抑制DNA合
成,并能抑制HIV和HBV的逆转录酶活性
,
 与其它双脱氧核苷酸不同,它不抑制线
粒体DNA。
 目前拉咪呋啶已经在HIV感染和HBV感染
或二者合并感染临床应用。





拉咪呋啶300mg日2次,或与AZT联合应用
(2x150mg/d)。
可见CD4淋巴细胞上升,HIV的复制受到抑制(
病毒负荷降低98%)持续1年以上。
拉咪呋啶副作用轻,出现头晕和睡眠障碍,并
不抑制骨髓母细胞,病人能很好耐受。
药物可诱导耐药毒株形成。
非核苷酸类抗逆转录酶药物(
NNRTI)


非核苷酸药物的作用与核苷酸类药物不同,能
与HIV逆转录酶非竞争性结合,从而致病毒逆
转录酶活性下降,病毒复制减少。
非核苷酸类药物很易出现耐药毒株,这是因为
只要逆转录酶基因上药物结合位点相对应的某
一核苷酸发生变异,就需要提高药物的浓度
100多倍,甚至丧失抗病毒作用。

Nevirapine对于AZT产生耐药的HIV-1毒株仍具
有抗病毒活性,用药1周即可见病人血清p24减
少,CD4增加。与AZT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明显。

Nevirapine的特点是半衰期较长,用于预防母
婴感染,在分娩前母亲服200mg,一次, 新生
儿在72小时内服2mg/kg,一次,具有降低病毒
负荷, 减少母婴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皮肤的变态反应,
例如皮疹、发热、粘膜炎症。
 这类药物还有Pyridinones等。
Efavirenz(EFV)是一强选择性NNRTI,
半衰期长,能进入脑脊液, 每天只服药
一次,已用于联合治疗。

蛋白酶抑制剂( Protease
Inhibitor)


1995年研制成功,蛋白酶抑制剂的发现标志着
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出现了转折,药物具有
高度的化学选择性,竞争地、可逆地抑制病毒
蛋白酶。
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复制
对HIV的抑制率达99%。对于AZT耐药的毒株也
有效,与AZT、ddI或ddC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


目前已有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在试验室或临床研
究中,例如:Saquinavir,Ritonavir,
Indinavir(IDV)等。
Saquinavir的剂量为300mg ~600mg 3次/d,
病人耐受良好,且CD4细胞持续升高达16周。
Saquinavir与AZT联合应用疗效更优于单独用
药,两药之间未出现有害的药物动力学反应。
联合用药(鸡尾酒疗法)
IDV+AZT+3TC,Rittionavir+AZT+3TV
 Nelfinavir+AZT+3TC
 AZT+Saquinavir+Amprenavir+Ziegen
 EFV+IDV
 Saquinavir +ddC+AZT,或
Saquinavir+AZT+3TC。

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HIV感染能引起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降低
,CD4阳性T 淋巴细胞总数降低至500/ml
以下,表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则
将陆续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
 9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死于机会性感染。

CD4细胞/ml
1000
>500
500
>250
250
200
<250
100
<100
0
4
淋巴结肿
口腔白班
白色念珠菌感染
带状疱疹
结核
PcP
Kaposi肉瘤
消耗病 弓形体病
CMV感染
非典型分支杆菌
淋巴瘤
10
15 年
常见机会性感染
寄生虫: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感
染,隐孢子虫肠炎
 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新型隐球菌脑
膜炎
 细菌:分支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
 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感染
 艾滋病伴发肿瘤:Kaposi肉瘤, 淋巴瘤
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neumocystis carinii)



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群,存在于多种动物体
内,例如兔、犬、羊和猫等。
肺孢子虫栖息于宿主的肺及气管内,
主要侵犯早产儿、免疫缺陷者和接受激素或抗
代谢药物治疗的患者,例如肿瘤和器官移植患
者,
临床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人干咳、呼吸困难
、紫绀以及X线检查见一侧或两侧见间质性阴
影。支气管灌洗液或支气管镜活检及吸取液,
作氨基甲蓝染色可见肺孢子虫的包囊或滋养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oluidin-Blau-染色见肺孢子虫囊胞
治疗:复方新诺明(TMP+SMZ)
是治疗首选药物,剂量:TMP20mg/kg/d
,MZ100mg/kg/d,疗程为3周,
 对本病的有效率为60~80%。
 副作用为发热、皮疹、白细胞及血小板
减少和肝脏功能异常等。

戊烷眯(Pentamidine)

TMP+SMZ治疗无效者,可用戊烷眯治疗,剂量
:4mg/kg/d,溶于5%葡萄糖液内缓慢(持续1
小时)静脉注射,有效率为60~80%。

戊烷眯600mg溶于6ml注射用蒸馏水内,雾化吸
入20分钟/次,每日一次,疗程3周。早期感染
者良效。
副作用为白细胞降低、肾功能不全、低血糖、
低血钙、肝脏功能不全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


感染弓形体主要有两个途径:经口和先天性母
婴感染,饲养宠物很易受到感染。
感染弓形体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形成潜在性
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个体,例如应用免疫抑制
剂后、器官移植患者、用细胞抑制剂的肿瘤病
人以及先天性或获得性细胞免疫缺陷患者,以
及HIV感染者, CD4+T 淋巴细胞显著降低至
100~200/ml时,出现严重症状,表现为坏死
性脑炎、脑膜炎、肺炎、视网膜炎和心肌炎等
,是病人死亡的一主要原因。

弓形体感染的诊断可检测血清中的弓形
体抗体或做皮肤实验证实,但是在艾滋
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常不形成抗体,
因此,只有依赖组织活检或脑部CT确诊
。



在艾滋病弓形体脑病或脑脓肿的发病率为5~
25%,临床上出现占位性病变,约60%的患者伴
有灶性神经缺失现象,如半身麻痹,视觉或语
言障碍,共济失调。意识障碍为预后不良之兆
半数病人主述头痛,10%发热。
弓形体视网膜炎表现眼底出现棉花样眼底改变
。
治疗:乙胺嘧啶(Primethamin),首剂
量为75mg,以后25mg/d,口服,合并磺
胺嘧啶2g/d,分4次口服,疗程2~3周。
 毒副作用为发热、药疹、血尿。
 还可采用乙胺嘧啶与氯林可霉素500mg/
次,4次/天口服联合治疗。

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diosis)



传播途径为粪口方式,食了含卵囊污染的食物
,即可被感染,隐孢子虫寄生在肠道的微绒毛
内。健康人受感染后,仅出现短期腹泻,以后
自然痊愈,或无任何不适。
在免疫缺陷的个体,可引起长期顽固性水样腹
泻,以致患者出现失水和消耗,(消耗病)乃
至死亡。
诊断用抗酸染色在浓缩粪便涂片中检出卵囊。
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Kinyoun-染色)
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meningitis)


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急性
、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
临床表现以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最常见。多发于
恶性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结核
病、肝硬化、和结缔组织病等。好发于免疫功
能受损病人,也是艾滋病的一常见机会性感染
。
可采取脑脊液涂片作墨汁染色确诊。

治疗:二性霉素B 0.2~0.6mg/kg/d,静
脉滴注。与5-氟胞嘧啶100~150mg/kg/d
分四次口服,联合治疗8周,有效率为60
~70%,但复发率高。
白色念珠菌病(Candidiasis)



白色念珠菌病是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机会性感染
,主要在新生儿可见口腔感染,称为鹅口疮,
艾滋病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早期,即可出现,在
舌和咽部见黏附性白斑,也可侵犯食道,在食
道引起多个浅表溃疡,患者吞咽困难,
食道吞钡见食道内壁呈锯齿状填充缺损。

治疗:无环鸟苷(Acyclovir)15~
20mg/kg/d,静脉滴注,疗程2~4周。毒
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
巨细胞病毒感染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

是艾滋病的一致命性并发症。在艾滋病常见
CMV绒膜视网膜炎,眼底检查见出现多中心性
斑块状黄白色渗出病灶,伴有多处出血,视乳
头炎。
CMV肺炎临床与放射学表现与卡氏肺孢子虫肺
炎相似,CMV引起的结肠炎表现为发热、水样或血样腹泻,内窥镜检查可见小溃烂性病灶。
CMV也可以引起肾上腺炎、肝脏病变,出现肝
脾肿大、脑部病变。
治疗:丙胺鸟苷(Ganciclovir)
15mg/kg,1次/8h,静脉注射,疗程2~4
周。
 毒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
视网膜病变近年国外研究认为可以玻璃
体内注入丙氧鸟苷或用缓释丙氧鸟苷片
剂玻璃体内植入。

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性疱疹:肛或生殖器部位疱疹发展
成溃疡或糜烂,脑炎,肺炎
 带状疱疹
 治疗:无环鸟苷5-10mg/kg静脉滴注/8h,
7-10日,IFN300-500万单位/d X4日

鸟型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感染




典型的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与不典型的
分支杆菌(鸟型分支杆菌)在HIV感染常见。
约50%的典型分支杆菌累及肺外,主要侵犯淋
巴结和骨髓,中枢系统受累比较少见。多无典
型的胸部放射学改变,
痰液或穿刺物中含有大量结核杆菌。病人持续
发热、乏力和体重降低。
鸟型分支杆菌多累及肠道,出现腹泻及腹痛肠
系膜淋巴结肿大,粪便内可检出大量抗酸杆菌
。


治疗:结核分支杆菌可用利福平10~
15mg/kg/d、异烟肼10~15mg/kg/d 和乙胺丁
醇25mg/kg /d或吡嗪酰胺20~30mg/kg/d三联
治疗2个月,再用2联治疗7个月,此法常具有
疗效。
在鸟型分支杆菌感染往往仅有暂时疗效。有用
环丙沙星0.25~0.75g/次,1次/d口服,氯苯
酚嗪100mg/次,1次口服,联合利福平治疗。
机会性HIV相关肿瘤的治疗



约20~30%的同性恋HIV感染者患Kaposi肉瘤
,这是一种含有丰富血管有多腔褐红色由梭形
细胞构成的肿瘤,累及皮肤、粘膜、胃肠道和
肺部。
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发病率有所降低。
1995年在各种类型的Kaposi肉瘤发现人类疱疹
病毒8型,肺部病变引起肺功能衰竭,预后极
差。

皮肤Kaposi肉瘤可作整形手术治疗,CD4T细胞
>200/ml,免疫功能尚可的患者,可用 a干扰
素300~500万单位隔日皮下注射治疗。严重者
采用系统化疗:首选争光霉素、长春新碱联合
或阿霉素、争光霉素、长春新碱三联治疗。增
加抗逆转录霉抑制剂的剂量,可使Kaposi肉瘤
的发病率降低,治疗后随CD4细胞数增加,也
可见Kaposi肉瘤自行消失。
淋巴瘤



约5~10%的艾滋病人患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
85%高度恶性,多数为B-淋巴细胞性肿瘤,T淋巴细胞性肿瘤罕见。
如Kaposi肉瘤一样,淋巴瘤在CD4T细胞数在
200~500 /ml时已经可以见到。随着CD4T淋巴
细胞的减少,发病率也增高。
淋巴瘤累及淋巴结外,还可侵犯胃肠道、骨髓
、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
治疗取决于病人的全身状况及免疫功能
和淋巴瘤的分期。HIV感染病人伴有淋巴
瘤者平均存活期为7个月,伴原发性中枢
神经系统肿瘤者仅3个月。如有必要可试
选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
地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