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病理研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艾滋病的病理研究

病例讨论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感染一例
患者男性,40岁,河北人,已婚,京津高
速路某收费站负责人。
主诉:发热、咳嗽4天,气短、呼吸困难
一天。于1993年6月4日收住人民医院呼吸
内科。
查体:
体温38℃,脉搏128次/分,呼吸42次/分,
血压100/70 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
养差。急性病容,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皮肤
未见黄染及皮疹。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颈部无抵抗。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
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未
触及肝、脾。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50g/L(正常男性120~160g/L),血白细胞
5×109/L(正常4×109~10×109/L),淋巴细胞(0.4
×109/L) 。血沉110mm/1h(正常男性15 mm/1h)。
血糖、血钾、血钠、血氯正常。
骨髓涂片未见异常。血培养为阴性。
血气分析: PaO230~20mmHg(正常103.5-0.42×年龄mmHg)
X线检查:两肺呈弥漫性羽毛状和斑片阴影。
住院病程:经积极抗感染和吸氧等治疗,病情未好转,发
展为呼吸衰竭。气管切开行人工呼吸机维持,患者神志不
清,血压下降,于1993年6月14日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抗HIV抗体检查:
ELISA法,阳性;蛋白印迹确认(报告结果后
10小时患者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发现:①两肺弥漫性实变,间质性肺
炎,大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泡沫状蛋白性渗出物,银
染色显示大量卡氏肺孢子虫;②肺门淋巴结可见酪
样坏死,少量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③两肾
上腺可见核内巨细胞包含体。
病理最后诊断:艾滋病患者,继发肺卡氏肺孢子虫
病,肺门淋巴结结核,巨细胞病毒感染,因卡氏肺
孢子虫性肺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讨
论
①患者有婚外恋,并有多性伙伴。结合本例讨
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②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常
见原因,试述卡氏肺孢子虫和其他原虫性机
会性感染的特点。
③患者还并发结核病,试述艾滋病患者分支杆
菌的机会性感染的特点。
④患者还继发巨细胞病毒感染,试述巨细胞病
毒和其他病毒性的机会性感染的特点。
⑤细胞免疫缺陷还会发生何种机会性感染,其
病理特点如何?
⑥综上所述,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病理
特点有哪些?
⑦艾滋病的诊断标准如何?
⑧艾滋病的临床分期如何?
⑨请设计医护人员如何在临床工作中预防艾滋
病。
⑩您对艾滋病流行、治疗、研究状况有何见解。
艾滋病传播途径




经血传播(输血、血浆、血制品、
静脉吸毒)
性传播(异性恋、同性恋、两性恋)
母婴垂直传播(经胎盘血、经产道、
经母乳)
一般社交不会传染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

原虫类

细菌类

病毒类

真菌类
原 虫 类





卡氏肺孢子虫
弓形虫
隐孢子虫
等孢球虫
肉孢子虫
细 菌 类





人型结核分支杆菌
鸟型结核分支杆菌
堪萨斯分支杆菌
军团菌
沙门氏菌
真 菌 类






白色念珠菌
曲菌
毛霉菌
组织胞浆菌
球孢子菌
怒卡氏菌
病 毒 类






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病毒
乳多空病毒
腺病毒
EB病毒
卡氏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








艾滋病最常见的致命性感染
也可见于其他继发性免疫缺陷(孤儿院内体弱小儿)
属孢子虫亚门
生活史中分胞囊和滋养体两个阶段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寄生于动物的肺组织内
可能为飞沫传播
几乎无一例外引起肺感染
卡氏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









肺外器官受累极为罕见
临床起病隐匿
最终发展为弥漫性两肺肺炎
X线检查斑片状迅速形成大片均匀致密影
间质性肺炎及肺泡腔内泡沫状蛋白液
Gomori银染色可清除显示胞囊(约4~6μ)
肺活检和肺冲洗液是可靠的确诊手段
复方新诺明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但有高复发率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








属真球虫目、弓形虫科
世界性分布,温血动物(哺乳类和鸟类)中广泛存在
猫科动物是终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生活史中有滋养体、胞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滋养体、胞囊、卵囊具有强的抵抗力
吞食猫粪或动物肉类的胞囊而被传染
速殖子侵入组织细胞,迅速增殖、并形成胞囊
(5~100μ)
正常人感染症状轻微(低热、疲倦、肌肉不适),多呈
隐性










多脏器(肝、心、脑、眼)损害,颈后、颌下淋巴结常受累
孕期妇女发生原虫血症时,可引起胎儿先天性弓形虫病
先天性弓形虫病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脑积水、小脑
和眼畸形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常引起急性播散性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最常受累,灰质形成多发性坏死灶和脓肿
CT检查病变呈球形损害,90%为环状或结节状
心肌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和局限性肺炎
病原学诊断:胸水、腹水、脑脊液和活检组织内查到滋养
体
血清学诊断:抗弓形虫的IgG或IgM
磺胺类、乙胺嘧啶、螺旋霉素、氯林可霉素等药物联合使
用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











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20多种)
世界性分布,感染人和哺乳动物的是微小隐孢子虫
引起人和哺乳动物腹泻的重要机会性感染
卵囊是唯一的感染阶段
粪口传播
正常人感染引起急性、短期、自限性腹泻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引起慢性、严重、水样腹泻
病原体(2~6μ)位于肠道上皮细胞刷状缘
Giemsa、H&E染色可清楚显示病原体
粪便查到卵囊即可诊断
无有效治疗,可试用大蒜
等孢球虫病(isosporiasis)







属真球虫目、爱美虫科
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肠道内
食入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正常人感染多为无症状或自限性,可有腹泻、腹痛、厌食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表现为严重、慢性水样腹泻、体重
减轻
粪便内查到病原体的卵囊(抗酸染色,为椭圆形,
20~33μ×10~19μ)
磺胺嘧啶、乙胺嘧啶、复方新诺明有一定疗效
结核病(tuberculosis)












全世界每年死于者800~1000万,呈上升趋势
发展中国家每年新结核病患者800~1000万
结核是艾滋病最常见的继发感染
常比艾滋病发病早数月
艾滋病患者肺外器官结核病常见
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全身播散
病变容易陷入干酪样坏死
肉芽肿和巨细胞少见
抗酸染色常可见多量结核杆菌
结核菌素实验常为阴性
组织活检常为确诊手段
抗结核治疗有效
分支杆菌病(mycobacteriosis)










鸟型细胞内分支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
细胞内抗酸染色阳性
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
正常人不感染
免疫抑制患者可发生散发性局灶感染
艾滋病患者出现播散性病变
大多数器官可见粟粒性病灶
边界模糊的肉芽肿或片状病变(无坏死)
无上皮样细胞、巨细胞、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抗酸染色、PAS或GMS染色可清楚显示
军团菌肺炎(legionella pneumonia)









1997年费城退役军人大会上流行而得名
滋生于死水的革兰氏阴性菌(杆状)
可散发或区域流行
可呈轻型感染,也可表现为严重的急性肺炎
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具有易感性、病情重、预后差
两肺小叶性、小叶融合性或大叶性肺炎
纤维素渗出、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局灶性坏死
银染巨噬细胞内可见细菌团
白色念珠菌病(candidiasis)










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
是皮肤、黏膜的正常菌丛成分
为致病的腐生菌
形成酵母菌样孢子和假菌丝(侵袭性)
HE、PAS、GMS染色阳性
组织学诊断最可靠
食管下段是消化道最常累及的部位
播散性感染可形成粟粒状小脓肿
肾、脑、肝、心均可受累
常与曲菌等真菌合并感染
曲菌病(aspergillosis)










自然界广泛分布
有隔菌丝,45。分叉
人群中感染外耳炎、过敏性气管炎、空洞内曲菌球
免疫功能低下发生侵袭性、播散性感染
急性白血病和激素治疗者易感性增强
侵犯血管、血栓形成引起梗死
坏死组织中可见曲菌丛
肺最常受累
其次是脑和心
组织学发现典型菌丝即可确诊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mosis)












流行于美国中部
分布于污染的泥土中
有孢子(低感染性)和菌丝(高感染性)两种形态
呼吸道传染
正常人形成肉芽肿和限局性感染
免疫抑制患者形成播散性感染
流行区域内艾滋病患者有高感染率
巨噬细胞内大量孢子
大多数器官内都有巨噬细胞聚集
银染可清楚显示病原体
活检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有效手段
两性霉素B治疗有效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










全世界广泛分布
鸽子排泄物污染土壤
呼吸道感染
单形性的酵母样真菌
大小不等圆形孢子(4~15μ)伴生芽
具有厚的粘多糖荚膜
India ink、PAS、银染、黏液卡红均可显示病原体
免疫功能正常和低下均可感染
免疫功能正常可引起肺内隐性感染和限局性病变
免疫功能低下引起脑膜脑炎和暴发性播散性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






疱疹病毒科,双链DNA
巨细胞形成,细胞核内、胞浆内形成巨大包含体
广泛存在的病原体,35岁以上成人80%~90%有抗体检出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血、尿、唾液、精液、乳汁和
阴道分泌物)
可经母婴垂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原发感染时,机体无抗体,病毒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播散
全身
先天性CMV感染:90%无症状;5%为典型巨细胞包含体病
(实体腺上皮、脑神经细胞、血管内皮、肾小管上皮),甚
至死胎;5%为症状不典型





婴儿CMV感染:黄疸(轻度、中度),肝肿大,婴儿肝
炎综合征
儿童CMV感染:多无症状,少数可有发热、皮疹、淋巴
结肿大肝肿大有的发生肺炎、肠炎、心肌炎、多发性神经
炎
成人CMV感染:多为隐性,少数可引起发热,23%~淋
巴结肿大,肝肿大
器官移植后CMV感染:23%~73%发病,严重者,多器
官损伤
免疫缺陷和艾滋病CMV感染:间质性肺炎、全消化道炎、
视网膜炎、脑炎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致命的肺炎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








疱疹病毒属,人单纯病毒科,有包膜的DNA病毒
感染世界广泛分布,成人几乎均有感染,病毒终身存在
初次感染,病毒迅速沿神经到达神经节,再沿轴突引至感染部位,导
致疱疹病变
Ⅰ型主要侵犯腰部以上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Ⅱ型主要侵犯腰部以下皮肤、黏膜,性传播
初次感染,病毒迅速沿神经到达神经节,再沿轴突引至感染部位,导
致病变
正常人群初次感染多为隐性,并转为潜伏感染,当抵抗力下降,发生
复发性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复发性口唇和外生殖器疱疹、HSV脑膜脑炎
病变部位涂片或活检查到多核细胞和核内包含体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fection)








疱疹病毒属,有包膜的DNA病毒
经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抗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阳性率高达70%
原发感染引起水痘
病愈后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细胞内
正常人群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带状疱疹,病变呈自限性
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皮损播散、伴肺、肝、脑播散
病变部位涂片或活检查到多核细胞和核内包含体
Kaposi肉瘤

血管内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
经典Kaposi肉瘤发生于欧洲和犹太老年人

累及下肢皮肤,形成紫色斑块或结节,进展缓慢

艾滋病相关Kaposi肉瘤发生在约40%的患者

累及皮肤、黏膜、淋巴结、胃肠道、脑及其他内脏

进展快、容易播散
非霍奇金淋巴瘤



多为B细胞发生
与B细胞分化异常、EB病毒感染有关
累及淋巴结,也发生于脑、肾、肝等
内脏
艾滋病淋巴结病变
滤泡增生期:皮质、髓质滤泡均增生,滤泡中
心扩大,外套变薄。
 滤泡萎缩期:滤泡内细胞数目减少,滤泡结构
消失,中心内、皮质和髓质内小血管增生。
 耗竭期: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滤泡和副皮质
区消失,一片荒芜,仅残存少量淋巴细胞,混
杂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小血管大量增生。

艾滋病诊断标准
HIV感染者:ELISA法抗HIV抗体阳性
蛋白印迹复查确认
艾滋病诊断标准
艾滋病患者:抗HIV抗体阳性者,具备下列一项即可诊断
①3~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并发热38℃1月以上
②3~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并腹泻(3~5/日1月以上
③卡氏肺孢子虫病
④Kaposi肉瘤
⑤霉菌和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⑥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T/CD8+T比例﹤1
⑦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吸占位体症和症状
(如痴呆、辨认能力丧失、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上述标准,最重要的是抗HIV抗体阳性
CD4+T 数目的重要性





正常CD4+T细胞数目:1000/ L
HIV感染后每年下降:40~80/ L
患者无症状:500/L
艾滋病前期:200~499/ L
艾滋病期:小于200/ L
艾滋病分期




急性期:感染后2~3周,病毒血症,类
似感冒
潜伏期:2~10年,HIV携带者
艾滋病前期:淋巴结肿大、腹泻、发热、
体重下降
艾滋病全盛期:CD4+T细胞显著减少,
严重机会感染,恶性肿瘤
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



HIV以破坏CD4+T细胞为特征
导致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我国从传入期、播散期进入增长期
(100万)
预防艾滋病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