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2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2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
态的变化
(1)表现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
交通方式的
演变
(2)典例
和
运输的发
嘉兴市:随
展而变化

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
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
①聚落空间形态沿________扩展,________成为聚落
的主要发展轴。
②________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
________分布的大城市带。
发展
株洲:沿
武汉:沿江分布
(2)典例
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
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
区域
山区
平原
交通运输布局状况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
路________,运输方式
________
交通线路________,商
业网点沿公路分布
商业网
点密度
小
大
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位于市区________
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沿线。
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
布局与___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有关。
 3.交通运输布局和变化对集镇有什么影
响?
 集镇是在________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
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________。

参考答案
 一、1.(1)带动 衰落
 (2)水路 陆路
 2.(1)①交通干线 交通干线
 ②交通运输网 交通网
 (2)铁路
 二、1.稀少 单一 密集
 2.(1)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
 (2)交通运输
 3.交通要道 衰落

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
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
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
美誉。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
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
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新中国成立后,现
代化陆路交通发展,加之京杭大运河的疏
浚,才使扬州焕发了青春。
【思考】 为什么扬州在唐代能成为除长
安外最繁华的城市?后来为什么发展缓慢?
 【答案】 因为在唐代,水运是重要的交
通运输方式,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
为客货流的集散中心,所以获得了迅速发
展;后来,随着铁路和海运的兴起,京杭
大运河的通航作用下降,扬州不再是重要
的客货流集散地,所以发展缓慢。


1.交通线的变化引起聚落形态变化和演变
2.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 交通是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交通线的延伸方向往往影响聚落的形态,
具体分析如下:
城镇分布与
运输方式
城镇形态
发展
沿河、沿海 团块状、
以水运为主
集聚或伸展
条带状
公路、铁路 沿交通轴发 条带状、
运输为主
展
星状
多方向分散
综合运输
星状
发展

[迁移应用]
 1.我国扬州和济宁等城市的兴衰,说明
了(
)
 A.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多少,会对该
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路的变化,会对
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 C.政治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城市形成、
发展的重要因素
 D.军事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城市形成、
发展的重要因素

【答案】 B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及观念。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
北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
河城市得到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
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
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城市发
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
发展。要用综合的发展观念看待问题。

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商业网点应尽可能多地吸引购物者,以提
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而交通便捷程度
是吸引商品范围、顾客多少的决定性因素。
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交通运
输方式单一;平原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密
集,交通方便。所以,山区商业网点密度
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密度。
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社会、经济
等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着商业网点的分布,
所以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分布的不同,除
交通因素外,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
少;平原地区自然条件较好,人口稠密,

不同点
地
区
商业
自然
交通 人口 网点
环境
密度
山
区,
较差, 闭塞 稀少
小
平
原
较好 方便 稠密
大
相同点
都分布在人口
稠密,交通相
对方便的地区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
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
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
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

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3.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城市商业
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 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中,
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
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
切相关。
 北京市商业网点随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过
程

时代
商业中心
交通变化及其影响
积水潭与大运河连通,成为
南米北运和物资交流的停泊
港,沿河岸码头,靠近钟鼓
楼一带成为商业中心。
元朝
钟鼓楼市场
明清
城市码头和航道废弃,紫禁
前门、西四和东 城的修建和主城的扩大,北
四
京城内交通阻隔,出现了三
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民国
除东四、西四和
西单外,前门和
王府井成为两大
商业中心
东交民巷开放,交通等设施
完善。主要街道被打通,通
达性增强。前门位于火车站
附近,王府井交通便利。
东西长安街延长拓宽,提高
了西单的通达性。铁路客站
4.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
衰落
 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有的集
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
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
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

[迁移应用]
 2.下列有关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叙述正
确的是(
)
 ①山区的商业网点较平原地区密集
 ②山区的商业网点以调进和销售粮食、棉
花等农产品为特色
 ③货郎担、大篷车等商业组织形式不适合
山区
 ④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大都靠近商品生
产地
 A.①②
B.②③

【答案】 D
 【解析】 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
和组织形式,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
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
劣,人口稀少,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
的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因此商业网点密
度小,设置上不宜固定,多采用流动服务
的组织形式。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商业
网点都要靠近商品生产地,这样才有利于
及时进货,缩短商品运输时间,减少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

【例1】
题。
读下面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__和________。
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
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
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

【解析】 本题以某城市地域分布图为背
景,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
原因,准确提取图中河流、铁路线分布及
旧城区、新城区的位置等信息是解题的关
键。从图中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
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因此
说明该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
空间形态的变化。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
相比较,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最
早形成;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
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 (3)交通(铁路的兴建)。
 (4)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
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


【例2】 读下面“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 B 图 中 表 示 山 区 商 业 网 点 的 是
__________ 图 , 表 示 平 原 商 业 网 点 的 是
__________图。
 (2)由图中可以看出,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
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平原地区,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从 A 图 中 可 以 看 出 , 应 更 多 地 采 用
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不宜设置过密的
__________ 网 点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设置的共同点是
①人口相对密集,对外联系方便的
__________两旁;②靠近__________地,
这样有利于及时进货。
 (5)A商业网点的布局遵循__________最优
原则,B商业网点布局遵循__________最
优原则。
 (6)A图中居民点是沿__________分布的,
B图中居民点是沿__________分布的。

【解析】 利用山区、平原、商业网点分
布作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
布的影响。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
密度及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交通条件是
造成山区、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分布存在
差异的关键。解题的关键是对比山区、平
原商业网点示意图,了解商业网点密度大
小、分布位置特征,分析造成的原因,总
结商业网点密度分布与交通条件之间存在
的关系。
 【答案】
(1)A B (2)小于 山区自然
条件差,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3)流动服

一、单项选择题
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很大。据此
完成1~2题。
 1.关于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
)
 A.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
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 C.交通线的发展对聚落形态没有什么影


2.下列城市沿江分布的是

A.株洲
B.武汉
 C.嘉兴
D.北京
 【答案】 1.A 2.B

(
)

【解析】 第1题,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
受这一地区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及交通
运输条件、城市规划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制
约。而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
大,表现在: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
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
要发展轴;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
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③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
化;④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
态的演变。第2题,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
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通道,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
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据此回答3~4
题。
 3.济宁、扬州等运河城市,历史上商业
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
其原因是
(
)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 B.商人大量外迁
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
4.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有
(
)
 ①石家庄
②扬州 ③济宁 ④株洲
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 【答案】 3.C 4.C
 【解析】
第3题,大运河在清末淤塞,
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
使济宁、扬州等运河城市商业贸易逐渐衰
落,发展速度明显变慢。第4题,石家庄
受到京广线和石太、石德线影响而形成和

5.某一地区,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
比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大,其主要影响因素
是
(
)
 A.交通条件
B.气候条件
 C.技术条件
D.消费水平
 【答案】 A
 【解析】 平原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商业
网点密度较大;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商业
网点密度较小。

6.下列关于北京不同时期商业中心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 A.元朝时期形成以前门为中心的商业网
点格局
 B.明朝钟鼓楼市场,得益于内河航运的
发展
 C.20世纪初王府井商业中心位于火车站
附近
 D.50年代以来,形成了北京西单、王府
井、前门商业中心

7.下列商业网点布局合理的是(
)
 A.书店设在工厂附近
 B.理发店设在家用电器商店附近
 C.废品回收店设在糕点店附近
 D.在居民小区附近开超市
 【答案】 D
 【解析】 在居民小区附近开超市可接近
消费市场。

8.我国中部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分别是(
)
 A.武汉和西安
 B.郑州和兰州
 C.重庆和乌鲁木齐
 D.长沙和西安
 【答案】 A
 【解析】 我国中部最大商业中心是武汉,
西部最大商业中心是西安。

9.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 A.沿河流设城
 B.沿海岸设城
 C.沿公路设城
 D.沿铁路设城
 【答案】 A
 【解析】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
的一般规律。

10.上海原是个小渔村,自清末开埠以来
工商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沿海
城市,上海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
 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 C.劳动力充足
D.气候温和
 【答案】 A
 【解析】 上海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
国第一大城市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
11.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是(
)
 A.大同、鹤岗、开滦
 B.大庆、玉门、包头、拉萨
 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
 D.鞍山、马鞍山、攀枝花、包头
 【答案】 C
 【解析】 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是
在铁路枢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
12.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化,使历史上的商
业中心、河港城市已失去原有商业地位的
是(
)
 A.广州
B.扬州
 C.南京
D.亚历山大
 【答案】 B
 【解析】 扬州随京杭大运河运输的衰落
而发展缓慢。


13.(2010·舟山中学高一质检)读某区域商
业网点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西南部小于东北部
 B.人口密度,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
【答案】 C
 【解析】 同规模商业网点服务范围越大,
人口密度越小,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小。


(2010·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交通运输布
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
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 达)、国
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
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下图,回
答14~16题。
14.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
大超市的特点是
(
)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
15.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
最大优势是
(
)
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
好
 C.周围的住家多
D.外地的游客多
 16.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
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
【答案】 14.D 15.B 16.A
 【解析】 第14题,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
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
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
路口。第15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
“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第16题,
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人流
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
二、综合题
 17.(2010·厦门市高一质检)读下图,完成
下列问题。

(1)甲、乙两城市中,________城市更有条
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因为该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甲地的商业网点要________(多或少)于
乙地的商业网点。
 (3) 乙 地 的 综 合 运 输 网 是 由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而甲地的运输网由________组成。

(4)若甲、乙两地是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的
代表,那么,代表东部地区的是________。
 【答案】 (1)乙 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商
品的集散且附近居民点数量多
 (2)少 (3)铁路 公路 河运 公路
 (4)乙

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城 市 A 与 B 相 比 , 形 成 较 早 的 是
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城市B与C相
比 , 形 成 较 早 的 是 ________ , 理 由 为
________。
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
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
(
)
A.株洲
B.武汉
C.九江
D.天津
 (3)C 城 市 中 的 商 业 区 区 位 的 有 利 条 件 是
________。


【答案】 (1)B 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
个方向上的航运优势 B 铁路交通的建
设晚于河运 (2)C (3)位于市中心,有多
条道路交会,交通方便,能够接近最大的
消费人群 (4)③ 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
流下游,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