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消毒措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消毒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
和职业防护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法
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
管理条例
规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
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
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规范: 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
操作者
操作对象
环境
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硬件,轻软件
把生物安全当做科学实验之外的
“行政”任务
谁来强制执行?
经血或体液传播的职业暴露
经皮肤或粘膜暴露
HIV、HBV、HCV感染为主
传播方式:针刺或其他锐器损害
病毒入皮肤抓伤、皮损、擦伤、烧伤
病毒因意外溅入眼、鼻、口
三种病毒不会经空气传播
HBV、HCV和HIV职业感染
的相对危险性
病毒
健康工作者的血 每ml血中病 针头刺伤的
传播概率
清阳转率(%)
毒颗粒数
HBV
3-35
102-108
6-30
HCV
1-28
10-106
0.75-10
HIV
0.12-0.4
10-103
0-3
美国CDC
全球卫生保健人员被针刺伤
病种
传染力
流行率
(中国)
HBV
30%
14%
HCV
6%
4.1%
HIV
0.3%
<0.1%
健康工作者HIV感染的职业危险
暴露类型
报 告 数 量 单次HIV暴露的
危险性(%)
截至99年6月
经皮损
47
0.3
粘膜
5
0.03
经皮损和粘膜
2
未知
1
皮肤
0
<0.03
HIV职业暴露平均感染率
皮肤破损 0.33%( 0.2-0.5%)
粘膜接触 0.09%( 0.06-0.5%)
增加HIV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血液量大,接触时间又长
受损伤口深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
器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采血的针头)
接触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AIDS
HIV培养物
病人处于急性感染与发病期
CD4低,VL高
上海市发生HIV职业暴露
疾控中心
医院
妇产科
护士
检验科
要求做的几个要素
组成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明确危害防护
等级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包含安
全行为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健康监护、应急处置预案
上海市临床检验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施方法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我评估,明确防护等级
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上报备案
人员培训,合格颁上岗证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现场检查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批准
实验室感染取决于
 病原微生物自身性质:毒力、感染量、侵
入途径
 感染对象状况:免疫状况(性别、种族、
年龄、怀孕、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疾病
等)
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力度(生物安全):
安全操作技术、安全设备、实验室设施的
安全构造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剂量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途径
实验室感染传播链及其控制手段
容器中的病原体
泄漏
规程/设备
传播
个人防护装备
感染途径/感染剂量
易感宿主
预防接种
潜伏期
传染病监测
危害评估的原则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
不同的实验活动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
分类主要依据
 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
等级越高
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它们可能会受到当地人
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存
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
予抗血清的预防(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水
的卫生;动物宿主或节肢动物媒介的控制
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
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还
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
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
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
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
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
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不同的实验活动的危害
对于同一病原微生物而言,从事不同的实
验活动,操作者接触微生物的数量、浓度、
可能的感染途径是不同的,一旦暴露,其后
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不同的实验活动均应进行危害评估,
以指导操作者采取合适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及免疫学病原体筛检的防护标准应该是
病原体
危害程度分类
实验活动BSL级别
各类肠道致病菌
3类(VC 2类)
BSL-2
各类呼吸道致病菌
3类(TB 2类)
BSL-2
各类条件致病菌
3类
BSL-2
乙型肝炎病毒
3类
BSL-2
丙型肝炎病毒
3类
BSL-2
爱滋病病毒
2类
BSL-2
梅毒螺旋体
3类
BSL-2
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法人
责任部门
实验室负责人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
人
物
BSL-1
BSL-2
必须强调对污染的针头或利器的使用要
非常谨慎。
对易于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具有增加工作人员暴露气溶胶或高度飞
溅物的程序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微生物操作必需
在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基础之上,
增加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安全离
心机罩帽、防溅罩或面罩等。
BSL-2
标准的BSL-2实验室除了满足BSL-1的要求以外,在门上增
加了生物危险标志、II级生物安全柜。按国标(GB194892004),还要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洗眼器
良好的实验室操作
技术(SOP)
实验室操作与技术
 工作时进出受约束或受限制
 禁止吃、喝、吸烟
 禁止用口移液
 将溅洒和气溶胶减到最少
 每天对工作面消毒
 将废物消毒
 保持对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控制
实验室操作与技术:采用机械
式移液装置
实验室操作与技术:洗手
实验室操作与技术:微生物实验
室的准入
安全设备(初级屏障)
防护服
实验室工作
外套
手套
安全设备(初级屏障)
 人员防护设备
 面部保护
 眼部保护
安全设备(初级屏障)
洗眼水站
高压灭菌锅
II级生物安全柜的气流方向
II级生物安全柜的操作
针与锋利器具的防范
特殊措施
 进入的原则和手续
 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 针对实验室的生物
安全手册
 每年更新资料培训
特殊措施
 使用防水的运输容器
病毒分離時液体落下
消毒用70%酒精
擦拭
双重锁定转头盖
生物安全转头
样品瓶外套是转头的一部分
样品瓶可于安全柜内打开
保证漏出的样品保留在瓶内
仪器相关危险
离心机
意外接种
产生气溶胶或感染性物质溢出
产生气溶胶、溅出和管子破裂
超速离心机
管子破裂
水浴和沃伯格浴
微生物生长,叠氮化钠和一些金属
形成爆炸复合物
干燥器
爆裂、瓶子碎片和感染性物质飞出
高速搅拌器,组织匀浆器
飞沫、渗漏和容器破裂
超声波破碎机、超声波清洁器
产生气溶胶、听力受损、皮炎
培养物搅拌器,混合器,搅拌
器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
产生气溶胶、喷溅和溢出
皮下注射针头
产生气溶胶、直接接触污染
Aerosol generating
操作一次可产生各种严重程度
微生物气溶胶的活动
健康和医疗监测
 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状况得到足够监测。
这样做的目的是监控因职业而导致的疾病
可通过以下工作达到上述目的:
 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被动免疫
 为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早期检测提供便利
 杜绝高度易感人群(如孕妇)从事高危险
性的实验室工作
 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设施及规程
健康和医疗监测
医疗监测须知
持卡人
照
姓名:
致员工:
片
请妥善保管此卡。当有不明原因发热时,请将此卡
交给你的医生,并通知如下人员之一。
姓名:
家庭住址:
姓名:
家庭住址: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医疗联系卡的推荐格式(正面)
健康和医疗监测
致医生:
持卡人工作单位是:
在这里,有致病性的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原虫或寄生
虫。如遇到持卡人不明原因发热时,请给他的老板打电话,以了
解该患者曾暴露于何种病原体。
实验室名称:
地 址:
电 话:
医疗联系卡的推荐格式(背面)
培训
 必需有培训证书或通过实验室安全考试
 告知实验人员要认识和控制实验室的危险因素
是预防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关键,也是预防和
控制实验室事故和意外的关键
 因此,在安全措施方面的继续教育是必须的
 一个有效的安全规划起始于实验室领导者,他
应确保安全的实验室操作及规程已被融合到对
员工的基本培训中
 安全措施的培训应该成为实验室新员工所不可
缺少的部分
www.sccl.org.cn